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當火箭剛放走卡佩拉時,當時人們覺得他們會在交易市場重新選擇一位中鋒來替代;

後來我們知道,火箭並沒有這麼做,他們後續的操作是:讓1米96的塔克暫時出任中鋒位置,並且頗有一股“騎驢找馬”的味道,最終他們沒有找到一個能替代卡佩拉作用的人,原來是他們已經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去中鋒化”的極致五小

而從最近這幾場比賽看來,考文頓的表現非常不錯,儘管我們曾十分擔憂,火箭如果失去了卡佩拉這一終結型中鋒該如何進行比賽這個問題,但是這並不是個無解的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多樣的,而火箭選擇的是在中鋒端儘量削弱失去卡佩拉帶來的影響,而在其他地方放大優勢來填補損失,到目前為止,這個方案都很可行。

而我們也必須來說說,失去卡佩拉的火箭少了什麼,而考文頓的加盟讓他們多了什麼,並且通過考文頓和卡佩拉的對比來總結一下得失。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失去卡皇:籃板沒有保障,以及缺少籃下終結點。

首先作為一個合格的中鋒,卡皇做的最出色的就是籃板球的保護,他是火箭最重要且幾乎是唯一的一個護框點,本賽季他在火箭的39場比賽場均能收下13.8個籃板,而在這其中對火箭防守端保障最大的是防守籃板球的提升,後場籃板率也從25%增加到31%,這是卡佩拉之於火箭的第一個意義:一旦火箭缺少了卡佩拉,並且如果決定走上“極致五小”的道路時,他們已經一定程度上偏向了“內線被爆、籃板缺失”的結果導向

而除了籃板球上,卡佩拉幾乎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終結型”中鋒:他生涯的籃下命中率高達71.8%,佔據了他出手的76%,而另外近距兩分佔比23.2%,命中率為34.6%,也就是說籃下和近距離兩分(99.2%)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出手佔比,出手佔比圖如下,呈現的是十分簡單的兩項分佈;而在籃下的高佔比和高命中率,讓他得到了傲視聯盟的投籃效率和真實命中率,在火箭6年不到的時間裡,他的使用率為18.1%,在這個產出下,他的真實命中率為62.9%,投籃效率為63.4%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十分簡潔的出手佔比

而把這些數據轉化到隊內,他是個場均貢獻13.9分的球員,能得到這麼高的分一部分因為他籃下很高的命中率(多數出手都是暴扣),另一部分是由於有一位十分擅長“喂餅”的登哥。當卡佩拉在火箭時,他經常充當“掩護人”,這佔據了他17%的進攻回合,而當掩護完畢後,他一般都會順往籃下,當登哥持球突破吸引兩人防守時,會往空中一拋,由卡佩拉輕鬆“吃餅”,這是火箭十分擅長的得分方式。

也就是說,當他們失去卡佩拉以後,隊裡沒有人再能承擔“吃餅”的任務,首先是缺少了一種高效的得分方式,其次再深入來講,哈登更加容易被包夾,因為當防守方知道你缺少了一個籃下的終結強點後,他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去包夾防守你的重點持球人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所以總結一下,當火箭放走了卡佩拉,對他們來說:1、防守端會出問題,內線會成為對方強力進攻的點,雖然卡佩拉並不是一個內線防守強點,但是在籃板上的劣勢會被無限放大。2、沒有人來承擔籃下終結的任務,缺少了一種習慣的進攻方式。

但火箭將卡佩拉送走,並不是沒有依據,在威少來到火箭,哈登越來越常見被包夾的情況下,卡佩拉的作用正在被不斷縮小;不僅如此,卡佩拉在攻防兩端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被球迷放大了,上個賽季,他在場與不在場時,火箭在進攻端每百回合僅僅少一分,而防守端,他的on/off數據是-0.1,也就是他的防守並沒有給火箭帶來變化----即使排除輪換的影響,他的內線防守作用也非常小

這就是火箭放走他的原因,他們明白進攻端少了一個強力進攻點,也知道籃板上很有可能被完爆;但是如果換來一個強力鋒線,能在其他方面彌補這一損失,那就未必不可行。

那麼這個其他方面是哪些方面呢?考文頓一來,就揭曉了答案。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考文頓的到來:防守和進攻都能解決問題

考文頓何許人也?在加入火箭之前,他是個場均12.8分6.0板的球員,比起卡佩拉14+14的數據,好像還差的很遠,但是他來了火箭,是怎樣解決了問題呢。

有時候,不能光看數據來判斷一名球員能否取代另一名球員,因為很可能他們數據相近,但是進攻方式不同,對球隊的影響不同,適應性也不同,在球隊內外可能是判若兩人的表現。而這一點可以很好地解釋卡佩了和考文頓的對比以及考文頓為什麼適合火箭。

首先,前文提到卡佩拉的進攻方式是籃下+近距兩分,非常單一化;而考文頓幾乎是一個全能鋒線的角色——場均投出6.6個三分球,生涯三分命中率35.8%,聯盟平均水準;本賽季近距、中距和遠距兩分命中率全部保持在45%以上,雖然產量低,但是是頂級的命中率;來到火箭後,同樣是個籃下佔比出手達到18.2%但是命中率高達72.2%的終結點

來到火箭後,考文頓保持了他轉換進攻21.2%的頻率,並且每回合能得到1.21分,這一數據要好於聯盟中69.4%的球員;進攻上有一個存在的問題是,在火箭的9場比賽,將定點接球這一進攻方式提高到了了62.8%的比例,但相比在森林狼每回合能得到1.05分的數據,現在已經下降到了0.9分,僅僅比聯盟38.8%的球員要好,這一點還需要更多的出場來進行調節和適應。

這麼一比好像就很明顯了,目前來看,考文頓就是比卡佩拉更適合火箭,這是一個頂級3D和一個終結中鋒的對比,考文頓是一個頂級的投手,在空間環境快速改變的情況下,他的作用要比卡佩拉高,並且我們擔心的有些事,好像並沒有發生的那麼快速;

比如來到火箭後,考文頓史無前例的每場給出2.7個蓋帽,讓進攻方想要肆虐火箭籃筐的心變得粉碎,即便這幾場是剛來火箭的“超神發揮”,我們也要承認,考文頓在防守端,給到火箭的影響,其實是要遠大於卡佩拉的。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解決錯位:過往火箭的比賽,當卡佩拉在場時,他除了無法在內線給出有效防守外,還經常被拉出來進行“錯位單打”,碰上庫裡這樣十分擅長“小打大”的後衛,德安東尼經常需要作出是否要長時間把卡佩拉放在場上的決定;而科溫頓無疑能解決之前這一錯位問題,畢竟他是個十分有侵略性和擅長對抗的鋒線防守者,目前為火箭出場的289分鐘內,他在場時火箭的防守效率為103.6,而一旦他下場這一數據會變成114.0,即他不在場火箭每百回合要多丟10.4分,他的整體防守對於火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火箭將卡佩拉移出,並擺上“極致五小”陣容時,雖然他們知道內線的防守漏洞容易被針對,但也同時解決了被錯位單打的問題——考文頓的鋒線防守能力支撐了他們去這麼做。

結語:考文頓給了休斯敦勇氣,但他們未來仍然還長

大部分球隊可能都不敢做出火箭這樣的選擇,放走了一個過去幾年的一個重要輪換球員,換來了一個並不知道能打成什麼樣的球員。現在來看,他們賭的並沒錯,因為考文頓這幾場帶來的價值和改變要大於失去卡佩萊帶來的損失,並且好消息是火箭好像通過這波操作,正在極大的釋放威少和哈登的進攻能力,一旦這個選擇將威少和哈登的反應在一起,並且能發揮兩個人的個人進攻,那麼這個交易不僅沒有我們之前想象的那麼虧,甚至還會比預期要賺很多。

但是對火箭來說,極致兩個字,本來就意味著很多。它並不代表火箭能在這個賽季大殺四方一舉拿到總冠軍,他們也同樣很可能在這個賽季一無所獲,因為“極致五小”的漏洞幾乎是透明的,並且我們不能把目光放在眼前這幾場勝利上——時間一長,大部分球隊都會找出火箭進攻端的應對之法,到時候再來說“極致五小”的可能性,也不遲。

所以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是,考文頓的確帶來了價值,也告訴球迷失去卡佩拉並不是那麼痛苦,但這也只是這一交易中的初步勝利,想要獲得最後的勝利,火箭要做的,仍然很多。


解讀:考文頓的到來,通過怎樣的方式彌補了卡佩拉出走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