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妻子的孃家舅舅是平山人,家住縣城南關村。這些年斷不了到平山串親戚。每次去舅舅必用平山一絕“炸油鬼”招待我們。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但因其製作工序、炸制方式精細講究、形狀新穎別緻,名氣早蓋過了“麻糖”和“油條”,成為當地一絕。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舅舅操著一口濃重的平山口音說,炸油鬼,也叫油炸鬼,暗含油炸檜之意。南宋時期,秦檜陷害忠良岳飛,暗中通敵,當時人們痛恨秦檜,便將兩塊麵糰兒抻長了做成奸相秦檜和其妻王氏,互相纏繞做捆綁狀,下油鍋烹炸而食。後來,人們又別出心裁地將“油鬼”中間摺疊而炸,炸熟後呈跪狀,更加形象地表達了世人對秦檜的痛恨,從中折射出百姓善惡分明,忠義愛國的品格。平山油鬼製作技藝已經列入石家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獲得石家莊十大傳統特色美食稱號,是來石家莊的遊客一定要品嚐的。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炸油鬼”,曾是皇宮貢品。相傳明清時期,平山老北街的炸油鬼曾作為貢品送往京城。每逢大典和重大祭祀活動,知縣都要親自坐上馬車送往皇宮,天黑啟程,早五更趕到,要讓皇上吃到香甜酥脆的油鬼。炸油鬼選材特別嚴格。用的是大石磨推出的精麥粉和芝麻小磨香油,和麵時加入適量的礬、鹼、鹽,這樣炸出的油鬼,香、酥、脆、蓬鬆,美味可口,回味餘香。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炸油鬼製作程序如下:首先是“兌花”,即將一定量的鹽、鹼、礬兌成溶液。接下來和麵、餳面。第三步“墩條”和餳面,即把面切成數塊,用手將其在案板上墩成團,然後是餳。第四步“包條”,把餳好的麵糰捋成長條,切去兩端不規則的部分,揉在一起做成薄面皮,包在中間形狀規則的面棒上。第五步“做條”和“擰花”,將包好的“條”進一步捋扁平,切成若干匾條狀小面塊,把小面塊從中間摺疊一下,用一根形似筷子的壓桿在上邊壓下一道溝痕,然後將其擰成螺紋狀。第六步下油鍋炸。其間,需用長筷子將油鬼從摺疊處撐開。待炸到色澤金黃、蓬鬆飽滿時,即可出鍋。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石家莊的美食非常具有特色,風味也比較多樣,來到這座國際莊旅遊,你一定能找到符合你口味的食物,石家莊十大美食都有哪些呢?這些都是來石家莊一定要品嚐的。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石家莊十大特色美食。你會看到這些美食的傳說、製作傳承過程以及相關資訊,有視頻,有文圖,頭條搜索一定讓你如願。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貌似油條的平山“油鬼”色澤金黃吃起來香酥脆,暗含炸秦檜之意


千百年來,平山“油鬼”一直深受城鄉百姓的青睞和喜愛,“油鬼香純真油,改善口頭不用愁”的民間順口溜,正是人們對“油鬼”喜愛之情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