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從一些考古遺存發現,剪紙藝術在北朝(386-581)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宋代,剪紙開始普及;明清時代,是剪紙的高峰期。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

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1]剪紙,作為一種原始藝術的載體,它在造型上總是運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它善於將不同空間、時間的物象進行組合,通過一種誇張和變形的手法來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進而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準。


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中國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它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及讚美。

不同剪紙的寓意是不一樣的,大概能夠分為七類寓意,分別是納吉、祝福、怯邪、除惡、勸勉、警戒、趣味,比如牡丹剪紙代表富貴,葫蘆代表福祿,鯉魚蓮花代表連年有餘等等。

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剪紙是民俗文化傳承中一種重要的民俗藝術形式,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綵、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以窗花為例,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寄託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和祝福。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紙裡面的傳承,紙裡面的祝福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支持中國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