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傳奇(2~上)

魯本斯--路易十四--洛克

上一篇文章的最後四幅畫是普桑晚年(1660-1664年)創作的“風景歷史畫”組畫《四季》。四幅畫中所藏著的《聖經》故事分別是:《春》,夏娃和亞當偷食禁果;《夏》,波阿斯善待在他的田裡撿麥穗的路得(後來兩人結為夫婦);《秋》,摩西派去的兩個探子從迦南美地抬回來大葡萄;《冬》,大洪水中諾亞方舟若隱若現。

如果普桑不是畫家,而是一位詩人,那麼,他就是“法國陶淵明”。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種精神內核是普桑和陶淵明所共同擁有的。普桑在求學過程中貧病交加,差點兒死在意大利,不過,貧賤絲毫也沒有影響到普桑對藝術的追求:雖然憑他的技藝,他已經可以在法國做一個畫匠,謀一份小康的生活,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冒險前往羅馬、威尼斯和佛羅倫薩;要知道,在那裡,他有可能無法勝過眾多的意大利畫家,有可能無法靠畫畫謀生。而當普桑贏得國際聲譽,被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禮聘為宮廷首席畫家,他很清楚地知道,“富貴非吾願”。黎塞留死後,他得到機會離開法國,回到意大利。此後,“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普桑分明過著陶淵明式的生活,“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以組畫《四季》為代表,普桑晚年的“風景歷史畫”,和陶淵明的詩一樣,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魅力。

很多藝術史把普桑所生活的時期,稱為“巴洛克時期”(約1600-1750年),並把普桑列為“法國巴洛克”的典範;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對的。所謂“巴洛克”,原意是指一種“畸形的珍珠”;它帶有貶義,含有“俗麗凌亂”之意,特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同時,也特指盛行於那段時期的一種浮華誇張的藝術風格: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充滿旋轉與律動,通過激發欣賞者的驚訝與“狂喜”來彰顯教廷和宮廷的權威。創作“巴洛克”式藝術的藝術家們接受教會或國王的委託或僱傭,他們有權調度鉅額財富和龐大資源,極盡所能去創造華美壯觀的形象,以贏得主顧的稱許和民眾的讚歎。巴洛克藝術在宗教激情和王權威嚴之下,往往充斥著權力和財富的炫耀,隱藏著世俗感官慾望的釋放。

巴洛克藝術,在意大利是由天主教教廷贊助,在西班牙、法國、德意志諸邦和神聖羅馬帝國則由宮廷所贊助,其目的在於誇耀教權或王權的尊崇、富有和強盛。相比之下,建築和雕塑比繪畫更有利於達到這個目的:例如,我們對比一下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作,意大利建築師和雕塑家貝爾尼尼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的柱廊式廣場和為聖瑪麗亞教堂製作的雕塑《聖特蕾莎的狂喜》;以及凡爾賽宮的建築師勒沃、阿爾頓-曼薩特、園藝設計師勒諾特、室內裝飾師勒布朗的作品;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1577-1640年)的《瑪麗·美第奇抵達馬賽》。

藝術家的傳奇(2~上)

貝爾尼尼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和柱廊 1656-1663

藝術家的傳奇(2~上)

貝爾尼尼《聖特蕾莎的狂喜》1645-1652年 大理石和鍍銅

藝術家的傳奇(2~上)

勒沃和曼薩特 法國凡爾賽宮 1669-1685年

藝術家的傳奇(2~上)

曼薩特和勒布朗 鏡廳 法國凡爾賽宮1676年

與其說“巴洛克”是一個藝術時期,不如說它是一種由教廷和宮廷主導的藝術風格;與其給那個歷史時期的繪畫大師們貼上“法國巴洛克”、“荷蘭巴洛克”的標籤,不如根據他們各自的美學風格來欣賞他們的作品。例如,普桑的繪畫風格是在繼承古典主義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和創新,他並不熱衷於宮廷藝術,因此,普桑不是所謂的“法國巴洛克”的代表人物。藝術往往是多元的;在同一歷史時期,除了古典主義和巴洛克藝術之外,還有以倫勃朗和維米爾為代表的北方寫實主義;另外,普桑的鄰居洛朗,也是一個閒雲野鶴式的人物,他獨闢蹊徑,畫了很多風景畫;洛朗的風景畫影響了後來的英國畫家透納,而透納又影響了後來的莫奈。

普桑、倫勃朗、維米爾和洛朗都遠離宮廷,而魯本斯卻在各個宮廷裡如魚得水,他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家,還是出色的外交家、收藏家、學者和商人。他是怎樣做到的呢?敬請期待《藝術家的傳奇》(2~中)。

藝術家的傳奇(2~上)

倫勃朗《夜巡》1642年維米爾《繪畫的藝術》1666-1667年


藝術家的傳奇(2~上)

洛朗《日落的港口》163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