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1989年我出生于河南某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庄坐落于丘陵半山腰,祖祖辈辈、左邻右舍都是地道的农民,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回来几天就赶着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种庄稼,这也是我们村绝大数家庭的生活模式。我家院子里有2间土坯房,我奶奶住一间、我、姐姐和父母住一间,木头窗户上贴着奶奶亲手裁剪的纸花,窗花纸褪去了原本的颜色显得陈旧不堪,但是在我眼里还是那么纯朴、温馨。用白灰粉刷土胚墙显得那么亲切,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渗透房角带着土坯墙的泥土流下,在白墙上留下道道泥水痕迹,尽管如此,有时候我还要从墙上抠一块儿白石灰当做粉笔来用,因为抠白石灰这件事没少被母亲骂。北屋门口右边有一个用青砖搭着一个三尺见方的石板做成的桌子,石板桌已经没有棱角,每次放学回家后,都是与石桌为伴,做作业、吃饭、捏泥巴、做迷藏都离不开它,母亲晒萝卜干、做千层底布鞋、做针线活也离不开它,它伴随我整个童年,也是我最好的“伙伴”,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北屋屋檐下挂着一个拉线开关的小喇叭,当时家中还没有电视机,就用它收听新闻、歌曲、戏曲。家中院子里有棵大梧桐树,梧桐树下有一口地窖井,冬季的时候,父亲就把萝卜、白菜放到里面不至于被冻坏,全家人的整个冬季所吃的主要蔬菜就是萝卜、白菜。


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初中那会儿,我到了距离家里10公里外的乡镇上寄宿初中,自行车是我父亲买的二手的,也是我姐姐骑过的,到我这里算三手了吧。每次周一开学时,我的书包里(缝制的那种)除了书本以外,还要带7—8个馒头和腌制的萝卜干咸菜,因为那会儿长身体,这样子可以在30块钱伙食费的情况下吃饱肚子,以不至于在半夜肚子饿的咕噜叫。记得那时学校经常停电,晚自习的时候同学就围在一起,点亮一支蜡烛读书,有的同学趁着天还朦朦亮,坐在教室外读书,即便是这样,每天晚自习都会听到有的同学在某个角落朗读英语和背诵课文。晚自习过后,同学们挤到大通铺上还谈论着哪道题做错了、哪个同学又偷偷背书去了,现在想想挺怀念当时那种对书本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的情景。

2010年,我上大学期间休学入疆参军,,时光荏苒,转眼即逝,不变的是我对新疆这“第二故乡”的不舍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012年又回到这里工作。工作的10年间,我亲眼目睹了我工作的地方巨大的、可喜的变化,我所在的乡村民们的衣食住行、就学就业就医、生产生活等各方向的变化日新月异。


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当时的内务怎么样?


当你走进农户家中,家家户户庭院整治干净整洁,进入屋内,可以看到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空调直至电动车等电器设备应有尽有,家中储备有足够的米面油、各样的蔬菜和肉类,老百姓做饭有厨房、吃饭上饭桌、睡觉上床、写字有课桌。

当你走在乡村道路上,你可以看到平坦的柏油路一马平川,两侧林带干净整洁,一盏盏路灯亮起,忍不住驻足感受夜晚的安详宁静。乡村道路两旁金黄的小麦地宣告着今年的丰收,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小拱棚里生长着各种蔬菜。道路上看不到以前全家出行挤毛驴车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小轿车、出租车穿梭来往。当你遇到放学的小学生,他们一口一个发音标准的普通话“你好!”,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眼神,让你这些成年人都有些害羞而不能拒绝······

当你走进大队部,可以感受到人气爆棚,过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孩子们为一个篮球争得汗流浃背,明亮的群众大礼堂时不时举办着文艺活动······。

当你怀着关切的心情走进做完手术出院不久的农户家中时,你发现病人心情愉快、热情的邀请你坐下聊家常,述说着再也不用担心生不起病、看不起病了······

当你在工作之余来到星期天巴扎,你可以看到水果区、服装区、蔬菜区、烧烤区、牲畜买卖区等各种商品功能区规范完善,市场里热闹非凡、人头攒动,这个时候你不能光顾着自己逛巴扎,一定要把媳妇的手拉紧,要不然走上几步你就要花好几分钟找媳妇儿,回家的群众手上个个吃力的拎着大袋小袋,停车区那里的孩子不等到家就把好吃的放进嘴里。


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巴扎上的烤鱼特好吃


当你尚未走进杏乡馕合作社的时候,远远的一股馕的香味扑鼻而来,看着合作社里一个个馕坑冒着热气,工人们分工细致忙而不乱,我看到打馕师傅都有一双有力的双臂,它给家庭创造了收入,也撑起了幸福的未来......。


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馕的诱惑


当你到久别的这个乡游玩或探亲访友,你会发现你的茶碗里的水和以往不同,再也不是苦咸的水,而是甘甜的水,我们称之为“幸福之水”,“幸福之水”,对对于祖祖辈辈以及长期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幸福之水”来的是如此突然却又不期而遇,喝上甘甜的淡水那一刻,我们知道,这个地方世世代代饮用的苦咸水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但是“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会世代传递。


河南小伙的“三十年”与“十年”的故事

荒漠上孤独却重要的水闸


当你来到刚刚收割完麦子的土地上,你可能有幸看到年轻美丽“古丽”驾驶着与她的年纪和性别十分不相符的发出阵阵轰鸣声的旋耕机在田地里劳作,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段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此时此刻,她用旋耕机在“希望的田野上”勾落出一副美好的画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广大农牧民群众心热了起来、行动了起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因为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喜上眉梢时,是群众对我们最大的认可,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