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

弹指间的历史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还是有很多的,我们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来说吧。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的时候,毛泽东撤离了延安把党中央的所在地,就是搬到了今天的河北西柏坡。

三大战役的打响,也正是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

恰恰正是毛泽东策划指挥的三大战役,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三大战役,而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摆了一场空城计。这个计策,就是针对傅作义的,毛泽东正是利用这个空城计,打破傅作义的原来计划,让傅作义自认为的聪明,反倒被自己的聪明给误了事。

那时候在毛泽东把党中央搬到西柏坡之后,驻守京津地区的傅作义就开始窥伺西柏坡了。

在这期间辽沈战役正在开打,淮海战役也在酝酿着。

蒋介石本来是想调傅作义的兵力,投入到辽沈战场上去。但是,傅作义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他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士兵上战场,为蒋介石卖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动了一个小脑筋,他给蒋介石说,自己要攻打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所在地,也就是河北西柏坡。

蒋介石看到傅作义对自己的出兵的请求是百般推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批准了傅作义的请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开始部署兵力了。这件聪明反倒被聪明误的事就开始发生了。傅作义集结大军要向西柏坡进攻了。

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十分的焦急,因为那时候河北这个地方确实没有重兵把守,大部分士兵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若是带着几十万大军真的来了,那还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过,毛泽东也不怕傅作义来。

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应敌之策。

他也十分了解傅作义的心理是如何想的,正如兵法上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傅作义和蒋介石根本就不是一心,他一直都是在战场上寻求自保。

所以,对付这样的傅作义,毛泽东还是有办法的。当然了傅作义进攻西柏坡的时间,人数,等一些机密的东西,被毛泽东提前知晓了。

毛泽东正是想利用这些消息,给傅作义摆一个空城计,让他不战而逃。

那么,毛泽东的这个空城计是如何摆的呢?

其实,他就是利用的是报纸。

不是毛泽东已经获得了傅作义进攻西柏坡的消息了吗?

毛泽东就连夜写出来了,关于傅作义自认为的核心机密,比如说是如何部署兵力,有多少人,都是如何进攻西柏坡.....。

等毛泽东把所有关于傅作义的作战的计划,都写好之后,就印刷到报纸上,然后分发了很多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傅作义的军队知道,以扰乱他们的军心。

这份报纸最终就到了傅作义的手里,傅作义一看,自己的作战计划都被人家知道了,而且人家还想出了应对之策。

若是这时候进攻西柏坡,明摆着自己就是去送死。

毛泽东给了傅作义一个只要傅作义敢攻打西柏坡,那么他的京津地区,就会被解放军偷袭的这么一个假象。

所以,当傅作义看到毛泽东写的报纸之后,他就赶紧撤军了。

就这样西柏坡之危机,在没有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被毛泽东给解除了。后来我们都知道,傅作义没有攻入到西柏坡,蒋介石也没有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不得不说傅作义当初扬言进攻西柏坡,就是一件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


不才讲史


林彪是著名的常胜将军,但在他刚展露头角时的时候,也曾闹出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的笑话。



1930年五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还有白崇禧等新军阀在中原地区陷入混战,给当地百姓造成巨大伤害。却也给南方红军蓬勃发展带来难得的良机。

为了提高红军的影响力,上级决定使用红军主力4万人攻取长沙。

长沙易守难攻,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壕沟、路障应有尽有,尤其是高压电网,更是让人头痛的很。

红军缺乏攻城必备的重武器,只能用最原始的武器进行攻坚作战。长沙守军有45,000人,在兵力上红军也不占优势。

攻坚战进行了三天,红军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反而伤亡很大。

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林彪,指挥作战擅长伏击、奔袭,攻坚战是他的弱项。

攻打长沙的作战行动受阻,林彪苦思冥想,终于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将田单身上找到灵感,田单使用火牛阵,连下敌军七十城,创造了一个传颂千年的传奇战例。

林彪决定移花接木,也使用一次火牛阵攻击长沙。

红四军从长沙周围征集了五六百头耕牛,在尾巴上绑上沾满火油的稻草,把稻草点燃,受惊的耕牛疯了一般,一齐向敌军阵地冲过去,有几头速度快的,甚至已经冲破了高压电网。

守城的敌军大惊失色,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对付受惊的耕牛,只能用密集的机枪子弹,阻挡火牛阵的进攻。

事实证明,史书上记载的妙计并不可靠,在机枪的强大威力下,受惊的耕牛临阵倒戈,转回头向红军的阵地冲来。

毫无防备的红军战士措不及防,出现了不小的损失。

在不远处观战的林彪,丢下望远镜,悻悻的骂道:X他奶奶的,送他们牛肉还不吃……

最后攻占长沙的战斗无功而返,红四军的战士们事后足足吃了一个月的牛肉。
大摆火牛阵不成功的战例,给林彪留下深刻的记忆,直到他担任抗大校长期间,还把这次战斗作为“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经常在课堂上提及。


花近高楼1


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害死了自己

历史上的权谋妙计不计其数,有的妙计让一场战役胜利,甚至成就一个历史人物。但历史上也不缺乏馊主意,严重的馊主意还会招致灭国,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馊主意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馊主意,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害死了自己。

第一智伯瑶水淹晋阳城,曾经是一代霸主的晋国不断衰落过后,大权把持在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大家族手中。其中智家的实力最强大,其他三家都不敢得罪智家。智伯瑶不满足,想侵占其他三家土地,编借口说为了壮大晋国,让各家让出一部分土地来。其余几家迫于无奈只得交出,只有赵家拒不接受。智伯瑶便派兵攻打赵家,并且引河水去淹没晋阳城,晋阳城百姓死伤惨重。

赵家因为智伯瑶水淹之计的提醒,决定原地反击,挖开河堤用晋阳城的水反灌回去。智伯瑶军队一时间措手不及,淹死者众多,后智伯瑶被杀,其余三家联合刮分了智家土地,可以说智伯瑶这个主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李斯支持胡亥称帝。李斯年轻时很受秦始皇重用,因为才干出众,一度升迁到了宰相之位。

但是秦始皇死后,李斯勾结宦官赵高篡改了遗旨,逼迫皇长子扶苏自杀,拥立暴虐的胡亥登基。可能李斯觉得胡亥更好掌控,但是没有想到其后李斯被赵高所忌惮,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李斯被腰斩于市,并灭三族。李斯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一手捧上皇位的胡亥会推他走上绝路。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聪明的人,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主意优势也会成为馊主意。


聚氺轩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层出不穷的。别的我们不说,就说近现代史上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吧,这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当时党中央所在地刚刚从延安搬迁到了西柏坡,此刻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是在西柏坡指挥解放军作战。

那时候东北战场上,依然是国共双方争夺的重点地盘。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对我党越来越有利。国民党反动派倒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了。

蒋介石就像让驻守在京津地区的傅作义,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去东北战场上作战。

可是,傅作义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地盘,毕竟京津才是属于他的地盘。

他怕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再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傅作义想到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个事情。他找了一个理由,然后告诉蒋介石,你不要让我去东北战场了,我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执行。

蒋介石一听,还有什么任务,去比争夺东北广大领域更加重要呢?

傅作义说,我知道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你们不是一直都不知道自从他们离开延安后,到底到了哪里吗?

现在我就知道,他们在西柏坡,而且现在的他们基本上属于是空城,我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蒋介石一听,这个还真的可以。

毕竟胡宗南进攻延安,毛泽东给他留了一个空城之后,他们就不知道党中央的下落了。此刻,傅作义提出再次攻打中共中央所在地,蒋介石当然是同意了。

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傅作义也是很得意。至少在他看来,自己不用去战场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西柏坡那里是他敢进去的地方。

傅作义集结了几十万大军, 就要向西柏坡进军了。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早就被毛泽东知道了。现在的西柏坡确实是一个空城,若是傅作义的人马到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毛泽东必须想出一个对策来,要怎么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让傅作义退兵呢?

这种事情,对于外人来说,肯定是做不到的,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人家几十万大军退兵谈何容易?

但是,毛泽东不一样,他想到了退敌之策。

他这个退敌之策确实用的很妙,说实话毛泽东就利用了他掌握了傅作义进军的消息这个特点来大做文章。

针对傅作义进攻西柏坡,他专门刊登了一份报纸,上面写上傅作义带了多少人马,已经行军到哪个弟点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毛泽东详详细细的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是写的一清二楚。

毛泽东刊登的这个报纸,被傅作义看了之后,他大吃一惊,自己还没有接近人家呢,人家就把自己的老底给摸了一个一清二楚,这个仗还能怎么打?

关键是令傅作义害怕的是这句话,若是傅作义胆敢进攻西柏坡,我军驻守在京津附近的部队,就趁机夺了傅作义的京津地区。

傅作义看到这里,赶紧吓的退兵了,京津地区那可是他的大本营,若是丢失这里自己就无家可归了。

就这样毛泽东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傅作义的大军给吓走了。

就这样傅作义在蒋介石面前不但没有邀功成功,而且还跌了一个大跟头,回去后他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惩罚了。

我们都知道西柏坡他们也没有进攻成功,东北战场上也失败了,真的是得不偿失呀。

不得不说傅作义提出进攻西柏坡,最后又灰溜溜的逃掉,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


史学达人


大家都知道杨修,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恃才傲物,为了展示自己的机智聪明,部分场合揭穿曹操的心中所想,导致曹操对他心生杀意,最终因为解密 “鸡肋”惹祸上身。

妙解一盒酥

曹操向来善妒,曾经曹操得了皇室的一盒贡品,曹操便在盒子上写道:一合酥。这个被杨修看到后,便把盒子拆开给大家分吃了,曹操知晓后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杨修回答盒子上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曹操被说的哑口无言,从那时起曹操便堤防起了杨修。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东汉末年,曹操进攻刘备,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界口驻扎,曹操正陷入进退两难之际,正直庖官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见,夏侯惇进来 ,询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忠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性的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禀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然后跑到杨修的营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回答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自食其果

次日,曹操听说将士们都收拾好了行装,问之才知是杨修的主意非常生气,“好个杨修,怎敢编造谎言,乱我军心,立刻拿下斩首示众”,这就是著名的鸡肋事件。

在大多数人看来,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这个小人物除了猜灯谜有点才能外,在三国政治舞台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行事高调很容易被人盯上,说白了这么不低调的人搞政治,肯定是作死。

对此,您怎么看呢?


零零历史


说起历史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一定少不了“冯玉祥”这个大憨批,把天上的飞机当作乌鸦,飞机投放的炮弹当作乌鸦拉的粑粑。

中原大战爆发,军阀混战

在1930年,也就是民国19年时期,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以及李宗仁等人,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区发生混战,这场战役当然最后还是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中原大战也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称耗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混战,这场战役让蒋介石消灭了对自己最有威胁的军事力量。

蒋冯之战,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1930年3月10日,冯玉祥由山西回到了潼关,自此,冯玉祥决心利用26万兵力全线开拔前线,要跟蒋介石誓死决战。

这一场大型的战役,蒋介石知道地面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就调用了中央的空军前来协助作战。

冯玉祥的部下有一个叫做樊钟秀的将领,第一次见到这个飞机在天上驰骋,就很怕,特别看到飞机俯冲投弹,那么大个飞机“扔几个石头样的玩意”就死一片人,完全懵逼了,还跟自己的部下抱怨,导致军心涣散。

冯玉祥知道这个事情后,那是非常的着急啊,就想办法,怎么样才可以挽回军心,让自己的部下不要害怕这个“铁壳子”。

冯玉祥想了许久,突然想到,“你们这些憨批,真的是没见过世面,是没吃过猪肉,还是没见过猪跑,想到这里的冯玉祥,一条妙计诞生了。”

飞机就是乌鸦,扔的炸弹就是一坨粑粑

冯玉祥想到计谋之后,立刻召集自己手下的士兵,并且让他们排好队,自己站在台上开始了自己“精彩绝伦”的演讲。


冯:鄙人清楚,你们这些小兔崽子都被老蒋的飞机给吓破胆了,甚至觉都睡不好,我也知道你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见到这个飞机。

飞机,你们是没有见过,但是乌鸦呢?乌鸦你们总是见过的吧?

士兵:见过,当然是见过的。

冯:那你们说,到底是天上的乌鸦多,还是你们见的飞机多?

士兵:当然是乌鸦多,乌鸦到处都是。

冯:你们知道还怕什么?乌鸦拉屎都没有拉到你们的头上;飞机比乌鸦少这么多的情况下,他们投放的炸弹就能够炸到你们了?按理说炸弹炸到你们的机会就更少了,你们还怕什么(拍着胸脯雄心壮志的冯玉祥)?听到这里的士兵,纷纷鼓掌,并且连声称是,觉得自己的总司令说的非常的对,乌鸦那么多都没事,怕什么飞机,就觉得飞机不过如此。

忽视飞机的惨烈下场,冯玉祥黯然退场

第二天,部队在赶往许昌司令部时,又遇到了飞机的轰炸,这一次众人想起了司令的话,不以为意,并且继续前行,结果飞机投下大量的炸弹,因为没有躲避和构建防御工事,冯玉祥部下死伤惨重。

樊钟秀在看到蒋介石飞机对自己部下轰炸,并且死伤惨重的时候,突然立于桥头大声呵斥,然后遭到空军的重点关照,直接被炸身亡,樊钟秀也就成为了机下之鬼。

事后冯玉祥因为樊钟秀的死亡郁郁寡欢,自己对飞机也有了很深的阴影;后在中原战役失败之后,冯玉祥隐退山东泰山。

后记:

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蒋介石又请冯玉祥做主帅,去指挥淞沪战场,但是冯玉祥之前对于飞机已经有了很深的阴影了,所以在面对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显得畏手畏脚。

在淞沪会战期间看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就换一个地方,又看到就又避着,搞得所有人连指挥部都不知道在哪里,最后蒋介石只能将冯玉祥换下来,自此之后,冯玉祥再没有指挥过战事。

结语:

其实原理是没错的,但是错就错在,人家乌鸦拉屎也不会一拉就“腹泻”,去大面积拉吧,把飞机比作乌鸦那可真的就是误人子弟了。

可惜了樊钟秀,一生几乎战无不胜,最后却死的如此的窝囊,有点唏嘘。


笔下点史


《红楼梦》有句话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是说王熙凤耍尽权谋使贾府一败涂地,最终落了个凄惨下场。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

当然了,王熙凤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也是多到举不胜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耍小聪明。以下举几个历史上耍小聪明事例。

一、孔融因“聪明”被杀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聪明人。十岁时,孔融就展现了耍小聪明的天赋,他通过拍马屁、戴高帽,与父亲成功进入李元礼家。

在场的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父亲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孔融听后说,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竟一时语塞,对孔融的狂傲很无奈且担忧。

孔融确实聪明,他的博学连曹操都很佩服。孔融投奔曹操后,向曹操推荐祢衡,将其说成无所不能的治世良臣。但祢衡一生无所建树,最终还因讥讽黄祖被杀。

孔融的小聪明早已被曹操洞穿,只是因为其名声很响而暂时收养起来。但孔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耍小聪明,反而为自己不被重用,就假装痴颠多次冲撞曹操。

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纳甄宓为妻。孔融对曹操说,周武王曾将妲己赐给周公。曹操在请教此典故出处时,孔融竟说,是从你儿子娶甄宓的事件中推测出来的。

孔融虽博学多才,但却以小聪明屡次来挑衅曹操的底线。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孔融的才能却没有用在治国上。孔融喜欢逞口舌之利,最终被曹操处死并诛族。

二、杨修因“狂傲”被杀

杨修是个地道的聪明才子,但最终却被曹操所杀,这也是一起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演义中杨修是因猜出“鸡肋”之义而宣扬,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上的杨修,人才思敏捷,属舌辨之士,但却恃才放旷。他的才能被曹操所欣赏,被委以主薄之职,成为曹操身边的一位谋士,也算得上曹操的一位重臣。

在发生了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产生杀心,暗中经常对其监视,后来杨修秘密插手废立太子之事,这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汉中之战中,找个借口将杨修诛杀,然后厚葬,并赏赐物品以慰籍其亲属。在曹操看来,与江山社稷的安稳相比,杨修不足挂齿。

杨修在做主簿期间,是对曹魏立有功劳的。他的聪慧连曹操都自叹不如,但他的致命缺点就是太自负,太过于炫耀自己的小聪明,最终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蒋干因“盗书”被杀

蒋干在历史上的是三国末期的名士和辩论家,也是属于有聪明才智的一类人。但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很少,蒋干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后,被人们所熟知。

罗贯中在演义中将蒋干刻画成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他也上演了一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件。历史上蒋干虽没有盗书,但他以小聪明向曹操隐瞒劝降实情。

在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典故,是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江北,欲渡长江直取东吴。周瑜则率兵与曹操隔江相望,一时剑拔弩张。

当时蒋干为曹操手下谋士,因与周瑜曾有同窗之谊,便向曹操请求过江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圈套,使蒋干偷到假冒曹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

蒋干将降书献给曹操,使得蔡瑁和张允被斩。后人以此来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腐儒。自认为胜券在握、聪明绝顶,但最终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综上,历史上像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还有很多,都在告诫人们即使有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智,也要脚踏实地、低调做人,切莫处处给他人耍小聪明。


野史也是史


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还是又很多的,至少解放战争时期,陈诚和粟裕之间争夺华东军事重地临沂这个地方,对于陈诚来说就是属于一个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个事件。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挑起内战,这时候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叫嚣着要用3-6个月消灭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就任命了陈诚作为“剿匪”总司令。之后就是国共之间的战争,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着。

其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是活动在华东这一带打游击战。为了尽快消灭华东野战军,陈诚派了几路大军来攻打军事重地临沂。

当时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已经占领了临沂,面对陈诚带领的国民党反动派,粟裕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和敌人殊死拼搏,在临沂展开激烈的争斗。当然了这样有可能就会增大人员的伤亡,似乎不是上上之策。

另一种就是放弃临沂,改被动为主动,先出其不意的攻击华东的其它地方,最后在来争夺临沂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把临沂之外的地方,先拿下来,然后在把临沂给孤立起来,这样即使陈诚占领了临沂,也是一个没有什么用途的地方,除了消耗他的兵力之外。

当时,粟裕向党中央递交了自己对这次对战役的看法,毛泽东给的批示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临沂。

有了毛泽东的这一句话,粟裕就放心了。

这个仗他就可以随心所意的打了。我们都知道粟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打仗从来没有章法可寻,就如同流水一般,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打?

所以,粟裕也成为了国民党众多将领中最为头疼的一个。

在面对陈诚大军的压境而来,粟裕先是选择了秘密从临沂撤退,改道去攻打鲁东北王耀武所镇守的地盘。

当然了粟裕还是留了一点人马在临沂虚放了几枪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陈诚的主意,趁其不备的时候,秘密的把大部队安全的转移到鲁东北的广大领地。

当陈诚的大部队到达临沂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击,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国民党都以为这里肯定要有一场大战。

但是,没想到如此容易,自己竟然就得手了。

陈诚占领临沂之后,赶紧给蒋介石写信,蒋介石得知陈诚占领临沂之后,也是大为高兴。还给了陈诚很丰厚的犒赏。

可是,这时候的王耀武感觉不对了,他之前和粟裕有过交手,他知道陈诚是上了粟裕的当,粟裕不一定搞什么名堂。

所以,他就给陈诚通信,让陈诚小心点。

王耀武在信中还猜测说粟裕很有可能派大部队来鲁东北了。并且让陈诚给自己鲁东北这里多派一些人马。

但是,这些建议都被陈诚给否认了,陈诚还笑话王耀武,说王耀武肯定是被粟裕打怕了,才出现这种幻觉的。

但是,不出几月的时间,鲁西北的国民党连连吃败仗的消息如同雪片一样传来,陈诚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丢了一个西瓜,捡了一个芝麻。蒋介石知道鲁西北丢失之后,大为恼火。

这时候陈诚再去派兵营救,为时已晚了。

最终,正是在粟裕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占领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最后王耀武调到济南,镇守济南。

我们都知道最终王耀武正是从济南被俘虏走的。

所以说当初陈诚攻打粟裕占领的临沂,就是一场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战役。他本以为占领了临沂,就可以打败粟裕以及粟裕带领的华野军。

事实上粟裕把临沂故意丢给了陈诚,去打边缘鲁东北的一些地区了。然后把边缘地区,给打下来最后在攻打临沂。

最终粟裕就是这样打败陈诚,解放整个华东地区的。


汉史趣闻


汉朝时,所有分封在外的诸侯王都会定期觐见太后和皇帝。这天,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江都王刘丰来到京城,见过太后和皇帝后,被汉武帝刘彻邀请去上林苑打猎。刘丰不敢怠慢,到了兄弟相约打猎的这一天,早早来到路边等待。过了一会,刘丰看到皇帝的车过来了,就伏在路边行礼叩拜,谁知,那辆车竟飞驰而过,对路旁行大礼的王子视而不见。刘丰心中一惊,以为哪里做错了,惹得皇帝不高兴。正想询问,才发现,坐着皇帝副车大摇大摆、对自己不屑一顾的竟然是大臣韩嫣。这可把刘非气晕了,心说你就是韩信的曾孙,皇帝的亲信,也不能这样无法无天啊?

想到这里,刘丰也不打猎了,怒气冲冲地直奔太后王娡的宫室,一见嫡母,便号啕大哭,王娡看见刘非哭成这样,忙问怎么了,刘丰哭着把刚才的事情一说,王娡的火就起来了。刘丰虽然不是自己亲生,但也是她的庶子啊,儿子给人欺负了,自己作为太后,岂有不管之理?于是,太后下旨,要把韩嫣给剁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刘彻已经收拾停当,来到兄弟俩约定的地方,一看刘丰竟然没来,正想发火,韩嫣说了刚才的情景。汉武帝刘彻一听坏了,这要出大事。于是,顾不得训斥韩嫣,赶紧回宫,正碰上太监要去传旨要去杀韩嫣,连忙拦住,好说歹说,总算让太后改变了主意。

韩嫣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这次闯下大祸了,就想找个机会赎罪。但太后自从那次事情后,都不想见他,他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这天,韩嫣微服来到太后的家乡,想探听一些太后以前的事情,他装成风水先生,来到太后的老宅,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拦住一个过路的村民,问:“看这家宅子上罩霞光,定会大富大贵,但为何锁着大门啊?”那人看了他一眼,说:“行啊,看来你还真有两下子。告诉你吧,当朝的太后以前就是住在这里。”韩嫣装作大吃一惊,又问:“那她家里现在没人了?”那人瞥了他一眼:“你这不废话吗?都当上太后了,谁还住在乡下?”那人走了几步,又回来了,看看四周无人,悄悄对韩嫣说:“其实,太后把老皇帝蒙了,她进宫时,早已出嫁了,并且有一个女儿。不过,人家命好,皇帝楞没看出来。”

听那人这么一说,韩嫣才知道,原来王娡的娘家当年穷得要命,所以王娡早早地就嫁给了长陵的穷汉金王孙,并且很快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金俗。有一天,王娡回娘家,在家里遇到了一个看相的神人。这人一看王娡,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喊道:“不得了啦,你家这个女儿,可是能生出天子来的啊!”王娡的母亲原本就是破落王族,现在一听这话,顿时眼前金光灿烂。也赶得巧,那时太子刘启正在民间选妃,母女俩一合计,王娡立即梳洗打扮,加入了参选的美女群里。本来只是想碰碰运气的,没想到王娡过五关斩六将,竟被选进宫里,得到了太子的宠幸,并一连给太子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儿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那太后原来的男人呢?”韩嫣继续问道。

“你说金王孙啊?这人有骨气。老婆回了一趟娘家就没有了,他只是痛斥了王家一顿,就自己带着女儿生活,一直到女儿出嫁。后来,他就病死了。”

那个村夫摇着头走了,韩嫣喜地一跳老高。你想啊,如果让太后母女相认,岂不是一件善事?说不定太后一高兴,就会放自己一马。

想到这里,韩嫣立即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刘彻。刘彻一听竟然大喜过望,亲自驾着车赶到金俗居住的长陵,一路打听,来到了一座庭院前。侍卫上前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门里,奇怪地望着门前的车马。

车里的汉武帝刘彻定睛一看,没错,这一定是自己的姐姐。因为这个女人和母后长得太像了。汉武帝刘彻赶紧下车,深施一礼到:“姐姐在上,请受弟弟一拜。”

女人连忙往旁边一闪,说:“你认错人了吧?我没有弟弟。”

汉武帝刘彻又是一礼道:“姐姐是不是叫金俗?”见女人点点头,汉武帝刘彻又说,“令堂是不是叫王娡?”

女人点点头:“你见过家母?”

“何止是见过,我天天和母亲在一起。”

女人这才知道,母亲原来是改嫁了。但父亲给他说,母亲生病死了。

虽然金俗生母亲的气,怪母亲不该撇下自己改嫁,但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以,当汉武帝刘彻提出带她去见母亲时,她没有犹豫,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上了马车。几天后,金俗被带到一座大庭院前,汉武帝刘彻在前面带路,走了好多月亮门,来到一座堂屋前。汉武帝刘彻来到门前,对着屋里跪倒说:“母后,你看孩儿把谁带来了。”一会儿,金俗看到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出现在门前。只一眼,两人都愣在那里了。金俗叫了一声娘,两人抱在一起哭得昏天昏地。

见母女相聚了,汉武帝刘彻笑着离开了。

母女俩手拉着手进了屋,叙开了家常。金俗这才知道,母亲竟然就是太后,而接她来宫里的,就是当朝天子。

正说话间,汉武帝刘彻派人来请,说已经备好了酒宴,要庆祝一番。汉武帝刘彻很是豪爽,当场赐给大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田园百顷、府第一座。金俗面对这飞来的富贵,一时手足无措,王娡连忙代金俗向儿子道谢。从此,平民妇人金俗成为了贵妇,拥有了自己的汤沐邑,还有了一个“修成君”的封号。

按说韩嫣促成了这桩好事,应该得到太后的谅解,就在他等着论功行赏的时候,突然得到圣旨,太后以秽乱宫廷的罪名逼他自杀。韩嫣长叹一声,只好喝下太后送来的毒酒,一命呜呼了。

原来,太后虽然对以前的事情常常惦念,但那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当她知道接金俗进京是韩嫣出的点子,一下就激起了她的杀心。韩嫣依仗和汉武帝刘彻关系好,频频出入后宫,宫中那些平常连个男人都看不着的侍女们,自然被他引得芳心乱动。韩嫣本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君子,也就在美女间左右逢源,很是惬意。当太后无意中听说这件事,也就来了个顺水推舟,借这个岔把韩嫣送上了黄泉路。虽然汉武帝刘彻苦苦求情,但这次太后是动了真格的,可怜韩嫣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跪射俑


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付出严重代价。以下是我熟知的事例。

智伯瑶水淹晋阳城: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自此之后晋国的军队就掌握在了六卿的手中,而晋国王室的号召力越来越弱。到了晋平公时期,赵、魏、韩、智、范、中行氏六卿互相争斗,晋国王室已然不再被他们看在眼里。

后来赵家灭掉了范家和中行氏,晋国就形成了赵、魏、韩、智四家并存争霸的局面,其中以智家的实力最为强大。

面对着越来越弱的晋国王室,四家都想要取而代之,在越国灭吴北上会盟后,执政的智伯瑶对另外三家大夫说道:“昔日我晋国曾是天下霸主,但是却被南方蛮夷侵略,为让晋国恢复往日的光辉,我建议每家都拿出一万户邑献给晋公,用以增加我晋国实力。我智家做出代表先拿出一万户邑,你们呢?”赵魏韩三家当然不愿意,但是魏家和韩家惧于智家的威慑,还是交出土地和人口。

只有赵家赵襄子拒绝道:“土地是祖辈留下的产业,不能交。”智家当然不高兴,于是就率领智、韩、魏三家的军队进攻赵家。赵襄子自知绝非对手,立即带着赵家兵马撤退到了晋阳死守。赵襄子依靠着晋阳的城墙一守就是两年的时间,搞得智伯瑶十分头大。

为了快速破城,智伯瑶不断地巡视周围,突然就看到了晋阳边上的晋水,有了水淹晋阳的想法。于是立即派遣士兵在上游筑坝拦水,并且当时还是雨季,水很快就蓄满了。智伯瑶下令挖开豁口,大水直冲而下,向着晋阳城汹涌而去。

智伯瑶十分得意,带着韩康子和魏桓子去观看,得意说:“赵襄子守了两年有什么用,还不是让我用晋水击败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内心中早已乱作一团,想自己以后是否也会这样的遭遇。

被水淹的赵襄子也很急,他的门客张孟谈说道:“韩康子和魏桓子并非是真心跟随智伯瑶的,不如前去说服他们共同攻打智家。”赵襄子同意后,张孟谈找到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清利弊,最终决定三家共同对抗智家。

次日深夜,智伯瑶正在营帐中睡觉,突然被一片喊杀声惊醒,他发现军营中已经灌满大水,他还以为是堤坝被冲毁,晋水反灌到兵营中。结果水势越来越大,他发现赵、魏、韩三家一同驾着船只木筏杀了过来,智伯瑶当场被擒杀。

为了免除后患,三家联手攻打智家封邑,智家二百余口人满门被灭,此事震惊天下。赵魏韩瓜分了智家领土后又占领了晋国领土。

在公元前403年三家面见周威烈王,要求被封为诸侯,周威烈王见三家势大,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自此,春秋时期结束,更加混乱的战国时期拉开帷幕。

其他事例:

这是我熟知的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子的事例。

1、三国曹魏的蒋干、自持才高、过江去劝周瑜归顺,以为他看了周瑜的信件周瑜不知,谁知这是周瑜给他设的局,群英会蒋干中计。

2、三国曹魏杨修也自持才高,又是前太尉杨彪之子,屡次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聪明无比,谁知后因自己对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

.............................

结语: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肯定会有人愿意结实,因为跟这类层次人交往必定能自我提升。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超越自己过度聪明的人深交,尤其是自作聪明的人。

不管你智商多高,思维多敏捷,也无法百分百透视全局。只能做到尽量公正,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是大智慧,自知其无知才可以有无限向上发展的空间。

不当之处,请指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