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0-3岁和3-6岁的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善法皆为正法


一部手机,由各种元素材质的原件组成。

装上运行系统,出厂设置,使用,处理,应对各类数据信息。

人也一样,这个年龄的孩子属于装载系统过程,作为家长,你们要谨慎注意自己的一切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孩子在无形无意识的复制吸收你们的能量影响,加以巩固定型成为自己的“系统”,以应对处理各种事件及各类选择取舍,从而描绘完整个人生♥

“言传身教”,你们在塑造和打开一个人的世界[祈祷]


吆呵天怎么又亮了


刚好自己整理了0-6岁孩子的发展关键期,一起分享:

 

新生儿期(一般指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

1、眨眼、吸吮、吞咽等生存反射

2、抓握等原始反射;

3、对光的反应、听力、嗅觉很灵敏;

 

婴幼儿两岁内

1、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如图

2、认知的发展

(1)8-12个月开始有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1-2岁间逐渐完善,能够指出被遮盖的物体的位置,清晰这个概念;

1岁时可以记住自己的物品,2岁有了回忆过去发生事情的能力;

(2)智力的发育:10-15个月起开始觉察到因果关系 。

(3)语言的发育:1-2岁能说简单词汇,1岁半是词汇量快速增长的关键期,但词汇意义往往和成人词汇意义不匹配;2.5岁后逐渐清晰;2-3岁可以掌握句子及语法;

 

幼儿期3-6岁

1、颜色区分:3-4岁区分基本的颜色,4-5岁区分混合色,5-6岁可以在距离视图2.7M左右的地方看清视力表上的图形;

2、空间知觉发展:3-4岁辨别圆形和三角形,辨别基本方位,比如上下等;4-5岁能力大大提高,5-6岁有了一定的抽象空间关系感,基本能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3、情绪的发展:3岁前,有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到了3-4岁会有愧疚和嫉妒的相对高级的情绪;4-5岁能够根据身体动作推断一个人是否快乐、生气或悲哀;

4、自我的发展:3岁半后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会夸自己是个好孩子等;4-5岁幼儿能从个别或局部方面评价自己,比如,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是“我能帮老师收拾玩具”等,此外,开始体验社会情感如委屈、自尊等;5-6岁里几乎所有孩子都能运用一定的道德规则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了,自控能力也有所发展,5岁幼儿在延迟满足的训练中可以坚持近11分钟了。这个阶段的幼儿能从多个方面去评价自己了,而不太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

 

孩子的发展过程会有一些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也可以了解一下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即关键期的注意事项,才好更有针对性培育,最主要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后妈妈爸爸可以更从容带娃。







爱泊妈妈说


不妨把这个问题换个说法,0-3岁和3-6岁,父母做点什么,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好。


我的答案呢,主要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说。弗洛伊德认为,人会随着年龄不同,有不同的快感中心,因为这些快感中心的变迁,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20岁)。那根据问题呢,我们主要来说说前三个。


所谓的口欲期(0-1岁),就是孩子的快感主要集中在嘴巴上,或者说吃上。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靠妈妈的乳房哺育,所以孩子会跟妈妈的乳房建立关系。如果妈妈的乳房能够及时地满足他吃的欲望,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善意的、安全的,长大以后,也容易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如果无法得到满足,他就觉得这个世界是恶意、危险的,长大以后,容易缺乏安全感。大部分喜欢暴饮暴食、或者对吃无感的人,都是小时候的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

有一个现象,大家肯定都注意过。国外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永远咬着个奶嘴。而中国孩子很多时候是没有奶嘴的,所以他们会一直吮吸手指。这都是一个道理。


肛欲期(1-3岁)。弗洛伊德说,一岁到三岁的肛欲期,快感中心从嘴巴转移到了肛门。肛门的产物是粪便,这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第一次自己创造出的东西,而且还能控制它。而武志红老师认为,一个自己能控制的创造物,并且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创造物,这对幼儿来说是很重大的事情。


而成年后的创造物,就是钱。所以,对待粪便的态度可能就是以后对待金钱的态度。我们大人知道粪便是肮脏的,但小孩不这么认为。他很喜欢它,因为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孩拉完臭臭以后,会观赏、把玩、甚至尝一尝,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期的父母呢,就要告诉孩子,那是你的创造物,我们知道你很高兴。但是呢,这个东西不卫生,所以我们要及时清理掉,而不是不认可你的创造。


性器期(3-6岁),也叫俄狄浦斯期。弗洛伊德说,孩子在3-6岁时,会进入性器期,他们的快感中心从口腔、肛门,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上。这个时期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心理上,孩子这时可能会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心。如果是男孩,就会仇视父亲,认为自己才是母亲最喜欢的那个异性;如果是女孩,就是仇视母亲,认为自己才是父亲最喜欢的那个异性。


很多育儿专家说,建议孩子在3岁以后就不要跟父母睡同一张床,同一个房间,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很好地建立边界,告诉他们,夫妻才是彼此最喜欢的那个异性。


孩子并不全是恶意,这时他也会自责和愧疚。“我”是父母所生,如果“我”竟然仇恨同性父母,这在背叛父母的同时,也背叛自己。那父母怎么办呢?就是孩子可以亲近异性父母,让孩子自然表达。但是,不能让孩子有愧疚和赢了的感觉。比如说,妈妈不让儿子觉得我爱你胜过爱你爸爸,爸爸不让女儿觉得我爱你胜过爱你妈妈。


以上就是关于0-6岁孩子的人格发展阶段。当然了,因为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叙述,如果有兴趣的话,您可以阅读武志红老师这方面的作品。


荷小乔聊教育


虽然每个宝宝的发育快慢不同,但是根据德国多年的研究结果,90%-95%的健康孩子,在不同的月龄,应当具备6大方面共24种基本能力。这6大方面分别是: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发育。其中,每个大方面又有4个具体的细则标准。


德国幼教专业畅销书《3-48个月婴幼儿发育的观察和记录》建议,新生儿的能力评估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即3个月、6个月时各有一个不同的标准。对于超过6个月的孩子,则每半年评估一次。在这里我对这6个方面的能力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并举出个别年龄段的例子。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回复或私信。


1. 大动作。

以上下楼梯为例,2周岁的孩子应当能够在单手扶着栏杆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2岁半的孩子,则应该学会像大人一样左右脚协调上楼梯;3岁的孩子,应该能像大人一样,左右脚协调下楼梯。


2. 精细动作。

抓取物品、翻书、喝水、画画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精细动作。例如,两周岁的孩子应当能够独自用勺子进食。2岁半,应该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家长也要给予小孩相应的锻炼机会,不要因为一开始动作不熟练,怕弄脏衣服等原因,就采取一直喂饭的办法。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哦。

3. 语言能力。

孩子2周岁的时候,应当学会说一两个词组成的短句,如妈妈开车,爸爸来了。3周岁的时候,应当能够重复简单的句子,例如“妈妈今天要去买菜”。如果孩子说话太晚,请家长引起重视。

4. 认知能力。

2周岁时,孩子应该会分辨不同的形状,能够把积木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归类。到3周岁时,应该能够正确理解“一个”和“很多个”的意思。

5. 社交能力。

孩子2周岁时,往往还不懂得和同龄孩子互动,就是说,他们没法玩在一起。但到了3周岁,孩子就应该具备和同伴玩耍的能力了。当然,一起玩的时间不需要很长,可能只有短短5分钟。

6. 情感发育。

很多人批评孩子不懂分享,但是却不知道,2周岁的小孩,恰恰是自主意识很强的时候,他们会维护自己的所有权。如果别人拿走他们的玩具,他们会很生气。这是这个阶段正常的现象。

还有很多人抱怨,小孩子经常发脾气,经常哭,很难哄。殊不知,情绪控制也是一项能力,也需要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完善。到孩子2岁半的时候,就应该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在较短时间(3-5分钟内)被安抚住。


篇幅所限,暂时分享到这里。家长可以根据上述6大方面,来评估小孩的发育程度。如果其中一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应该尽快对症下药;如果有的方面超前发展,那么恭喜你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和特长,请好好培养哦!


萌宝莎莎


我不觉得这个有什么标准答案,能力是幼儿心智成长过程中的行动力。我觉得问孩子的能力,倒不如问问家长在孩子0到6岁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比较客观。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具备的能力,一定是家长参与干预的结果。有一个手机不离手的爸妈,一定培养出一个玩手机高手的孩子。那么我认为家长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呢?

第一:自律,良好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工作时间安排表,并且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这会在孩子的自律,与时间统筹方面赋予超强能力。

第二:引导与解答,很多家长喜欢用权威掐断孩子的问题,嫌问题太多,缺乏解答耐心。殊不知,孩子的问题,其实说明他的思维比较活跃,你应该感到高兴,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百科全书,百度,知乎时刻准备着,这也是你自己学习提升的绝佳机会。鼓励孩子就他的问题自己先去摸索,不管对错都要有一个结果,然后你再做总结。引导孩子解答更多的问题,帮他建立一套严谨的论证思维逻辑。

第三:动手能力,你应该把你的技能展现给孩子看,甚至找到兴趣点做一些亲子互动游戏,或者一些户外运动。能动手的尽量先别动口,用行动找答案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因为孩子是现有行为再有意识,所以一个孩子的世界观其实是父母言行的潜移默化形成的。

第四:礼仪,这一方面比较多的家长忽略,对自己的孩子简单粗暴。言行举止恰到好处是高情商的表现,也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说话方式礼貌得体,条理清晰,行为大方等。

简单讲,就是们常常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只是我的观点认为孩子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能力,孩子的能力是家长后天参与干预的结果,所以你要问孩子的能力,还不如从自己的能力着手。

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希望多交流。



半米的D调


😝0-6岁的宝宝教育都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用正确的方法耐心教导宝宝,
👉🏾3岁之前,是对宝宝早期智力发育的一个启蒙。通过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性格培养,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宝宝从早期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锻炼左脑为主,
👉🏾3-6岁主要培养孩子性格,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细胞,开发右脑为主。这也可以选择专业的早教机构,比如赢在起点,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安排,循序渐进。
👉🏾早教适合0至3岁时期的开发,幼儿园适合3至6岁的早期教育。一般而言,早教中心主要是培养孩子个性,幼儿园主要培养孩子共同特性;早教中心可以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优点,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赢在起点能力早教在注重培养孩子个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孩子入园之后普遍存在的不适应情况,因此,课程恰当地衔接了早教与幼教,让孩子的教育无缝衔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4a8969d642e4138a5254a5022f4fc44\

鄠邑新视野


0-3岁的小孩应该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跟别人玩耍。

0-3岁的小孩,2-3岁是叛逆期,不过小孩在这三年时间里,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探索世界。这个阶段的小孩,要培养他集体合作的精神,不要一味地霸道,比如好吃的全在自己的碗里,家里的电视归他一个人支配。而且,要培养小孩表达自己的能力,3岁,是小孩语言发现的第一个高峰期。孩子的劳动能力在这个时期也要好好培养的,这个时期的小孩,好动,爱帮忙干活,所以,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能力。

3-6岁,是幼儿时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这个时期,可以慢慢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兴趣和思维。小孩在学校开始慢慢地接触了文化知识,幼儿园也有相关的科目,比如舞蹈,音乐,手工等,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动作能力等。也就是说,3-6岁,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动作能力,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0-3岁,孩子应该具备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爱劳动的能力;3-6岁,孩子应该具备交往能力,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铭森翡翠


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您觉得呢?


艺林生活


0到3岁,具备感知事物存在的能力,看图表达意思的能力,懂得规则的能力;

3到6岁,具备小型社交的能力,完整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识图认字的能力,简单数字运算能力,闯迷宫的能力,表达韵律的能力


中学生涯咨询师卫红美


三岁的小朋友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表达的一些能力,比如说要学会表达上厕所,想喝水,或者是我吃饱了,这些基础的表达,在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啊,是必须要会的………

而到了三岁以后,这个阶段我觉得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他人,一个团体相处的一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