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排位,成绩好的孩子排进了普通初中,较弱的孩子反而进入重点,家长们该如何面对?

半句数学


站在学生的角度,大家都想去名校,挤破头都想进,那一般的学校怎么发展?站在学校的角度,大家都想要优质生源,使劲划拉好学生,那差一点儿的学生怎么办?

为了所谓的公平,摇号就出现了。摇号进入教育领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讨论,质疑就没停止过。

如果说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差不多,如果生源质量都差不多,可能摇号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偏偏不管是哪一方,都有三六九等之分,如此一来,好学生未必能进好学校,这其间的酸甜苦辣估计只有参与过摇号的家长学生才懂。

@家长1:此前,我根本不会想到小学上个初中,会跟高考一样焦灼,但又比高考更让人焦虑,一场公平的竞争,却要用如同抛硬币的方式,以赌徒的心态面对……其实我也是心里蛮有委屈,偶尔也会对如此荒诞的处理感到愤怒。

@家长2: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去想政策是否合理了,今年执行的就是这个政策,只能接受,只盼望孩子能够摇中,如果摇不中,就调整心情,积极准备面谈。

甚至还有的家长表示:当孩子哭着问他为什么自己90分却不能上xx学校的时候,自己竟无言以对。

或许政策有它的价值也或许有不足之处,任何一个新的教育政策都会影响很多人,在这方面,大家都是试验品。不管是孩子优秀没有进入好学校还是孩子一般却进入了重点,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态,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不管在哪儿,努力是最重要的,不能把所有的都依赖运气,因为高考不摇号,找工作也不摇号。这一次摇号不会给未来定型,初中三年靠的不是学校主要还是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依然是努力的孩子会越走越远。


莞尔手工坊


好的进普通,弱的进重点。还有孩子愿意努力吗?公平吗?

去年,我目睹了电脑自动摇号派位录取,这种办法的的确确出现了题述现象。

有一个女学生,小学时候曾经在我的班级里学习。这个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反应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慢,读书、写字也是不怎么好,数学更加不好,每学期期末考试,她基本上都是垫底。家长愁,老师也愁。知道她家情况的人说,她属于遗传,她妈妈上学时就这样,成绩差得很。

孩子在我们学校上到四年级,成绩一直都是不理想,该上五年级的时候,她的家人可能是想给孩子换个环境,看能不能好一点,就一声不吭地转到县城某学校里学习了。

去年电脑摇号录取时,我正好遇到了这个孩子。她报名的学校就是一个升学率比较厉害的某初级中学,最后,在公布被摇掉队的学生名单时,我特别留意我的这个学生,结果里面就没有看到她的名字。也就是说,她被这所重点学校录取了。

这种现象在2018年之前是很难很难见到的现象,成绩不好或者说成绩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上这所学校的可能性基本上就是零。而电脑派位后,彻底改变了。

电脑随机摇号派位就是随机的,任何人也别想从中做假。我目睹了派位录取的全部过程,根本就是自动生成序号的,要想保证让成绩优秀学生一定能够被摇号派位到重点学校,除非不摇号,否则,可能性非常小。

成绩好的与不好的学生同时被一个重点或者普通学校录取,这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获得接受均等教育的公平机会,让成绩好孬的学生都有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不至于再让差的更差。

不过,成绩好的学生无论到哪里(ー_ー)!!,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还是优秀的!不用担心,在实行电脑摇号派位录取的同时,同步调整配备了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软硬件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结语:

这种派位选择学校的方法是公平、合理、平等的,让所有的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也是实现公平合理享受教育资源的策略。

这种办法对于成绩好的与不好的似乎不公平,但是,努力学习与不努力学习的,最终结果能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

到底怎么办,家长朋友们,你想好办法了吗?


中小学教育者


我家孩子今年刚小升初,很不幸,被派位到了所在区最不好的一所初中。孩子妈说当初得知结果后,难过的想哭,我早已看淡这个事,人的命,天注定。你孩子优秀,到哪里都是优秀。你孩子不优秀,就让他做一个普通人也挺好,上一个非985/211大学,找一份普通人做的工作,以后只要她是一个幸福开心知足常乐的人,就可以了。

父母焦虑的根源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其实,孩子的路,终归还是要孩子自己走。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我们教育机构招人,主要招学前教育的,大专毕业即可。只要工作努力勤奋,善于学习,一个月挣1万多不是难事。有本事还怕没饭吃?




弈鹿围棋


差生到了重点依然是差生,学霸到哪里也依然是学霸。我在北京,98年,全国第一届小升初电脑派位就是我这一届。运气不好分到了我们片区有名的痞子中学。但是三年后中考,年级最高分我们班同学613分去了清(满分650还是660记不太清了),我自己就差了不少,513,记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跟第一名正好差了100分。去了一个非重点高中,不过也还过得去,跟北医附中一个分数线。然后高中懈怠了一下,就从此一落千丈沦为了学渣,所以与其纠结改变不了的政策或者学校的排名,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校的优劣确实影响孩子的成绩,但是绝对没有自身努力对成绩的影响更大。


不太显胖的胖子


按这个小升初派位政策,孩子能不能上重点全凭运气了。既然大伙儿都按这个政策来,倒也不失公平。更何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家长们发发牢骚之余,眼光该放在六年后的高考,或者更长远的将来。



1. 运气不可控,但能力可控


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四类,即能力、努力、难度和运气。


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并且稳定的因素上,他们的注意力分配总是能力>难度>努力>运气。因为这四者当中,运气是最不可控的。


即使小升初运道不佳,只能上个普通中学,天也没有塌下来,前面还有中考、高考的机会。事情的确很难,但以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我要“尽人事听天命”,尽量让前途命运在可按范围内发展,而不是停在这里伤春悲秋。


2. 没有白读的书


你在为自己的坏运气丧气:努力了这么久,成绩比别人好得多,却因为运气背上不了重点中学。别灰心,成功路径很少是直线,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折射也是一种解决方式。毕竟几年之后,能不能上重点高中或大学,都是分数说了算。靠一时狗屎运上了重点中学,能力够不到的终将被打回原形。


小升初派位,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这欢喜与愁都是暂时的!


我是倾城小团圆,70后985理科生,初中生家长。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和观点,请关注我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倾城小团圆


我认为,这个看似公平的方法,其实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公平,只对差生的家长公平了。小学里如果在同一个班学习,如果学生智商正常的前提下,成绩相差悬殊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己付出的努力不一样。成绩好的学生,必然是自觉学习的,小学阶段的自觉,很大程度是家庭教育氛围良好的。而成绩落后的学生,或者是自身贪玩或者是家庭氛围没有对学习起到帮助的。

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到初中受欢迎?除了学校为升学率的要求外,这部分学生都是自觉按照老师布置自觉完成的,甚至会自觉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老师在教学上,就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教学里,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学生家长也多方积极配合,这样就达到学校最佳的组合,所以往往能不断突破。

如果随机升学,学生总体质量参差,学习领悟不同,老师要迁就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效率自然降低。一堂课下来,有预习习惯以及上课专注的学生,对比习惯差的学生,效果完全不同,领悟力差的学生也十分累。另外还些学生,是上课不专心无心上学的,老师还要分心去维持秩序,久而久之,老师的效率也明显下降。而学习成绩差的家长,普遍缺乏对孩子教育的有效引导,不是说这类家长不重视,而是找不对适合的方法,也会对老师工作的配合难以达到效果。

所以,针对摇号分配的初中生,其实学校也是经过入学考试,根据情况分班的,虽然会有点分三五九等,但确实也是考虑学生领悟能力而分的。

说些实例吧。我孩子今年初二升初三,分在次重点班,同一个级老师的水平是有差距的,这是肯定的。我们班有一起在小学升上来的同班同学共三位,小学的时候差距已经存在,我认为不是智商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另外家长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初二期末考语数英政物共五科,共同学习了八年所有老师相同,总分相差过百了。对于成绩靠后的学生,老师已经是不会重点关注了,只任其自然,家长很着急但遇上叛逆期也是无药可施。成绩差的学生,基本自己都放弃了,因为和差距太悬殊的同学一起,心理也不好受。


雪落品梅


很多人认为电脑排位公平,合理,平等,认为这样让所有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那么,所有学校教育资源是合理,公平,平等的吗?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是不是比一般学校要好?你让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孩子,通过排位却得不到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知识灌溉,这就是公平?有人又会说,努力的孩子在哪里都会努力,但是努力就会成功吗?打个比方,就拿语文来说,一篇文言文,好的老师能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甚至能感悟人生,差的老师照本宣科,不求甚解,不知所云,完成任务。一个好的老师教授的知识不仅能让你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更能让你一生受用。你不能否认,一般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学习环境都跟重点学校的有较大差距,你可以查查网上,出现校园欺凌的有几个是重点学校的!所以,要想孩子受到公平,合理,平等的教育,是均衡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对学生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专心学习,学有所获;让一般的学生扬长避短,习有所得。而不是简单的电脑排位,各凭天命。


天地之宽


小升初,成绩好的孩子进了普通初中,较弱的孩子反而进入重点。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也是同样存在的。

我们这里这几年公办中学一直实行的是电脑派位摇号入学。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进入重点,如果服从调剂只能进普通中学。因此,我们这里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确保孩子能上一所好中学,都是参加重点民办中学的择校考试。这样的结果就是这几年,我们这里的重点公办中学优质生源流失严重,而周边的几所重点民办中学则越办越红火。

今年小升初招生政策改革。民办中学也将实行摇号入学。只是是否真的能有效遏制择校热还未可知。在目前优劣学校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家孩子明年也将小升初,这两年也一直很关注小升初的问题。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我也希望孩子能进入重点中学。原来也一直做好两手准备,也有考虑到民办中学参加择校考试。如今民办中学也摇号入学了,不知明年的政策如何。但不管怎样,作为家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无论孩子是进入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都要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林说教育


一会丧失学习竞争性,有对比才有竞争,不评分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孩子的上进心;二是老师没有办法教,优等生和差生在一起,老师是没法同时教的,优等生一点就透,差生教他一节课也不一定懂,是牺牲优等生可以变得更加优秀的机会,还是让差等生变得更加无可救药呢,都不合适吧,怎么着摇号进去之后,年级也要按成绩分个快慢班吧;三是平均教育资源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高中要不要也平均,大学要不要平均,找工作要不要摇号,不可能,人活在社会上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能力买单,吃大饼的人和吃龙虾的人永远坐不到一起,这是现实,醒醒吧,教育者们!


流浪画家


首先需要明确,重点校之所以成为重点并不主要是因为师资,而是因为学生。

以往的重点校招生主要遵循的就是根据小升初分数或名次进行拔尖招生,尖子生云集的重点校与差生云集的普通校之间自然就有了天壤之别。

但实施摇号后,重点校与普通校被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好、中、差学生均衡分配,这种情形下,我觉得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差别会被拉平。

以天津为例,公立校实行均衡摇号之前,天津市区number one的初中比如天津一中,南开中学等一直是尖子生家长挤破脑袋想让孩子进入的地方,升学率比起其他普通中学,差了不值几个级别。2015年天津公立校实施均衡摇号,很多家长不再认同公立校,开始把努力的方向转向私立学校,失去了优质学生资源的重点校成绩,升学率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而原来一直半温不火的私立校,由于有了优质学生资源的补给,开始了华丽的转身。

也就是说,公立校实施均衡摇号是为了遏制择校热,为择校热降温。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立校择校热是被遏制住了,私立校的择校热又开始升温,且比起以往公立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情形下,今年教育部继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遏制。至于说私立校择校热能否令行禁止?是否还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效果还有待观察。

但是可以预测的是,如果择校热能被有效遏制住,生源基本能做到均衡分配的话,我觉得重点校概念最终会消失,当然,重点校历史遗留的品牌影响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实我更赞成以下这种模式: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们的生长规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较为自然,温和的竞争环境,让孩子们渐入佳境,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而现在我们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呢?抢跑是常态,每个阶段很多孩子都在或被动或主动地处于“抢跑模式”,择校热更加重了这种抢跑模式。这种模式之下,上大学之前很多孩子就几乎已经筋疲力竭,难怪到了大学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迷茫现象。

回到这个问题,摇号政策之下,学习好的摇到差校,学习差的摇到好校,这其实已经预示着一种教育生态的改变:好校不会一直好下去,差校不会一直差下去,家长不必过分忧虑。

另外,学校环境是一个因素,但家庭环境同样很重要。一个好孩子是“家校”合力教育的结果。家教的角色和学校的角色同等重要,孩子也是一所学校,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家长们最需要做的是,放弃患得患失的心态,跟孩子一起学习提升,做孩子身心坚强的后盾,为孩子的奋斗保驾护航。

以上,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