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靈川縣靈川鎮繞城路木馬段公路旁有片集中農田,面積約870畝,該片農田嚴重依賴上游青獅潭水庫的水資源,長年來,收割水稻後,由於青獅潭水庫關閘,這片農田就自然休眠了。

近年來,部分農戶嘗試種植油菜、紅花草等冬閒作物喚醒這片農田,但終究克服不了乾旱或者漬水的影響,種植的冬閒作物要麼產量低,要麼沒產量。

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2019年冬,依託廣西區土肥站、資環所的技術力量,在靈川縣農業農村局的帶動及靈川鎮木馬村委的配合下,對這片冬眠田進行了又一次喚醒。結合該片農田的水資源及土壤實際情況,引進抗旱耐寒的綠肥品種——苕子,進行種植嘗試,種植面積500畝,其中果園幼樹林播種面積150畝,水田播種面積350畝,目標產量1500公斤/畝。


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按照區土肥站、資環所的指導意見,於水稻(中稻)收割前後、青獅潭水庫關閘前一個月即9月20日前進行稻底播種或水稻收割後直接撒播,畝用種量2公斤,稻草全量還田。水田按兩米開起環形溝成畦,利於排灌;果園則在果樹滴水線外30釐米處撒播,畝用種量1-1.5公斤。在水庫關閘前苕子活苗、成苗,根系深入土壤,穩紮穩長。

靈川縣農業農村局、靈川鎮木馬村委安排專人對這片綠肥田進行監控管理,注意日常降水的排灌,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了苕子的管護,樹立禁踩宣傳牌,對苕子進行施肥及病蟲害防治。


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3月5日,在桂林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靈川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統計局、縣科技局對這片農田綠肥進行了測產,得出高2016公斤/畝、中1846公斤/畝、低1750公斤/畝,平均1870公斤/畝的產量結果,畝產超過1500公斤/畝的目標產量。

據資料顯示,綠肥畝產鮮草2000公斤左右,相當於向農田提供尿素15公斤、鈣鎂磷肥7公斤、氯化鉀10公斤和有機質160公斤,綠肥全量還田後,培肥土壤,增加土壤速效養分,減少後季作物施肥量20%。

木馬村委一位村民高興的說,這是該片農田繼70年代綠肥高產後又一次綠肥高產種植。

這片農田“醒”了。

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廣西靈川:這片農田“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