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

疫情期間最讓自大家無法容忍的幾件事1:沒有辦法狂歡,不能走親訪友,在家憋得鬱悶。2:生活單調,吃,玩,睡,極度空虛難耐。3:復工遲,經濟收入0增長或者負增長,生活壓力大。4:生活中的痛點無法完全解除:比如生病了還不敢去醫院朋友你佔幾條?

疫情期間的小病又不敢去醫院,那就在阿里健康上診療,效果很好,對整個行業和核心標的有必要分析一下,主要說說衛寧健康(和阿里深度綁定)關於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站隊好不好?2018 年螞蟻金服通過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入股衛寧,間接持股 5.03%,並且雲鑫還直接持有衛寧健康子公司衛寧互聯網 30%股份。阿里已經成為公司重要的戰略股東。後期我會寫一篇關於互聯網醫療的文章,未來在互聯網醫療的核心競爭點就是騰訊和阿里的流量競爭,衛寧可以和阿里綁定,對他的新業務十分重要未來前景?4+1 ”創新業務已搭建互聯網醫療生態體系,業績具備高彈性。公司的創新業務是指:雲醫、雲藥、雲康、雲險和創新業務平臺,即“4+1”模式。雲醫、雲藥、雲康、雲險分別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互聯網+醫藥、互聯網+健康管理以及醫(商)保控費和商保創新服務,創新服務平臺依託衛寧互聯網來開。公司不管是科研偏向還是佈局都主要放在互聯網醫療上,但是不確定性很大技術如何,壁壘夠不夠,地位幾何?技術牛2014 年,公司通過 CMMI 5 級評估,研發能力和過程能力成熟度行業領先。2017 年,公司達到 ITSS 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標準成熟度一級。2017年,在國際數據公司IDC Health InsightsHealth Tech TOP 50 全球醫療科技公司排名中,衛寧健康位列 33 名,是中國及亞洲地區唯一一家上榜的醫療科技企業。地位老大醫療 IT。行業龍頭企業。根據 2018 年上市的醫療 IT 公司披露的年報信息可知,衛寧健康醫療 IT 收入規模最大。2018 年醫療 IT 收入,衛寧健康14.4 億元,東華軟件 11.0 億元,創業慧康 8.3 億元,思創醫惠 5.63 億元,和仁科技 3.7 億元,麥迪科技 2.8 億元。衛寧健康醫療 IT 收入顯著高於同行業其他企業,衛寧健康已經成為醫療 IT 行業龍頭公司。
不管是科技實力還是市場規模衛寧已經在細分領域做到第一,後面給大家介紹第一的優勢有哪些市場如何?客戶數量過六千。根據 2衛健委的統計數據,我國共有 2582家三級醫院,9061 家二級醫院。截至 2018 年底,公司已累積為全國 6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過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 400 多家三級醫院。創新業務已對接 2000 多家醫療機構。2019-2020 年,衛寧健康的傳統醫療 IT 業務成長性具有高確定性。2019 年新推出的醫智慧服務評級、DRGs 等政策,有望驅動公司醫療 IT 業務在 2020 年後依舊維持高成長。並且信息化是醫保控費的基礎,醫保控費是中長期的工作任務且需要動態調整,醫療信息化建設需求長期存在。公司醫療 IT 業務長期發展空間廣闊其中電子病歷等級評價政策將二級醫院、三級醫院明確納入考核範圍,DRGs 試點也將逐步啟動,醫保信息平臺招投標的進行等都將極大 地來 推動醫療信息化行業在未來 3 年內保持快速增長。公司助力多家醫療機構完成了示範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客戶及行業同仁的高度認可。2019 年 1 月,公司又助力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通過 HIMSS EMRAM(住院和急診)六級評審,截至目前衛寧健康已助力 8 家國內大型三甲醫院通過 HIMSS 等級評審;我國目前通過電子病歷五級以上的高級別醫院累計 84 家,衛寧健康承建其中 17 家,佔比高達 20%。衛寧健康是國內對接醫療機構數量最多的 HIT 企業之一。再次佐證上面論點。之前業績如何?
2009-2018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十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31.37%,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十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31.33%。2018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 3.03 億。任何一家複合增長率超過30%的企業都是我們可遇不可求的,一定要時刻關注珍惜行業壁壘如何?與其他行業的 IT 系統不同,醫療衛生機構的 IT 系統複雜,且核心數據極為重要。如果某家醫療衛生機構長期使用某家企業提供的核心 IT 系統(即 HIS、CIS、電子病歷),其更換 IT 系統提供商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如果某 HIT 企業已經進入醫療衛生機構的核心 IT 系統,其從核心系統擴展到其他非核心繫統相對容易。但是,如果某 HIT 企業只是醫療衛生機構的非核心 IT 系統供應商,從非核心繫統擴展到核心系統相對困難。截至 2018 年底,公司已累積為全國 6000 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過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 400 多家三級醫院,相當於蓋房子下面用的材料和標準是某個企業的後期再換就難嘍。上船容易下船難行業未來趨勢?行業景氣度提升,利好行業龍頭衛寧健康業務高增長。互聯互通、電子病歷評級的部分要求可能是交叉和重合的。因此,互聯互通、電子病歷測算出的市場規模增量有重合部分。整體來看,兩者帶來的市場增量超300億元,與目前醫療IT行業規模相當。並且根據政策推進的時間安排,即 2019 年三級醫院達到電子病歷三級,2020 年底二級醫院達到電子病歷三級和三級醫院達到電子病歷四級和互聯互通四級。政策帶來的行業增量空間有望在 2-3 年集中釋放,行業景氣度提升,衛寧健康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醫療 IT 傳統業務 的高成長也 國內通過衛計委電子病歷五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佔參與評審醫院的數量的 1.21%。

2011-2018 年,全國約有 7000 家醫院參與衛計委電子病歷分級評估。

疫情下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

相對於美國和全球中國市場差距依舊是百倍級別,註定在細分賽道上培育巨星企業國家政策導向如何?2018 年 8 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到提出到 2019 年,所有三級醫院要達到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 3 級以上,即實現醫院內不同部門間數據交換;2020年,達到分級評價 價 4 級以上,即醫院內實現全院信息共享,並具備醫療決策支持功能,三級醫院要實現院內各診療環節信息互聯互通,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 4 級水平。2018年 12 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提出到 2020 年所有二級醫院也要達到分級評價 3 級以上。電子病歷政策針對三級醫院、二級醫院明確了 2020 年的建設時間,為智慧醫院建設提供了明確的建設方向及評價要求。,另外強調,全國沒有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標準評估的三級公立醫院要在2019 年6 月底前完成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標準評估,評估結果將納入 2019 年績效考核(已參加的醫院評估結果將直接在 納入)。全國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要在 2019 年 年 12 月底前完成 2019 年度的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標準評估工作,評估結果納入 2020 年績效考核。該政策進一步保證了三級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建設的高完成度根據市場調研以及測算。

受醫保政策,最強高速發展時間點就是2019到2020,也是行業爆發井噴的高速時期行業週期?中性假設下 僅電子病歷政策所帶來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約億元,其中三級醫院貢獻約 200 億的市場,二級醫院貢獻 100 億市場。由於電子病歷的4 級以及 4 級較 以下評審由省級完成,較 5 級以上國家評審的週期會大大縮短,估算電子病歷的建設高峰期將在 2019H2 以及 2020 年到達。在手訂單充足,2018 年全年在手訂單總計 325 個,訂單總額達到了 6.73 億元(2018 年年報披露訂單金額增速超過 40%)。2019年,截至 6 月底公司在手訂單總計 130 個,訂單總額達到 5.58 億元。其中,2019 年 Q1衛寧健康中標訂單金額為 1.66 億元,同比增速為 12.94%;2019 年 年 Q2 訂單 中標金額 3.92億元,同比增長 138%,呈爆發式增長。當前醫療信息化行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較大。據前瞻經濟研究院數據,2009-2017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逐年遞增,且增速保持在 20%以上的較高水平。2017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為 448 億元,同比增長 17.59%;未來幾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持續增長,到 2023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或將突破 1,000 億元。到2022年行業的增速都維持在15%以上。作為行業的龍頭標的,2019到2020是最強黃金期,2019到2022是黃金髮展4年期。再看一下智慧健康創新業務其中智慧醫院、智慧衛生屬於傳統業務,智慧健康屬於創新業務。

疫情下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

4+1 ”創新業務模式獲市場認可,業務加速推進。2018 年創新業務實現總收入 1.74 億元,同比增長 121.32%,數據表明,公司創新業務收入端呈現高成長趨勢。這意味著創新業務的產品及服務體系以及商業模式已經初步獲得市場認可“ 雲醫” 主要通過 依託 衛寧互聯網和納裡健康平臺商業模式。根據產業調研,目前雲醫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建設費+運維服務費+運營分成截至 2019 年 6 月底,納裡健康平臺已累計接入國內醫療機構 2,500餘家,註冊醫護人員超 20 萬名,遠程醫療超 200 萬人次,服務患者超 2 億人次。其中,浙江省內平臺活躍醫生 8,600 餘名,覆蓋省內 11 個地市 82 個縣(市、區)的 210 家醫療機構,轉診、會診等核心業務總量已突破 110 萬單鑰世圈已開發出“鑰匙卡”、“鑰匙鏈”、“雲藥平臺”等藥事相關產品。鑰世圈盈利模式如下:第一,通過商業保險為合作藥房導流返傭獲得收入;第二,通過自有藥房的訂單獲得收入;第三,GPO(grouppurchasing organization,即集團採購)帶來的收入,雲藥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商業模式具有可塑性。雲醫是雲藥的基礎,隨著 互聯網診療醫保支付的落地、互聯網醫院運營的展開,衛寧健康 院外藥品服務的銜接會慢慢起來。雲險和創新業務平臺的商業模式。“雲險和創新業務平臺”以醫療支付為線,構建統一支付平臺以及保險風控體系為核心,解決醫療場景中遇到的自費、商保、醫保支付問題我認為智慧健康的核心在於雲醫,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在網上看過病嗎?為什麼不看?看的話選擇哪個平臺?(討論出真理,歡迎互評)本人是看過的,我覺的尤其在疫情期間去醫院太危險了,在網上還是很爽的。(類似北京協和醫院專家診療,只有幾百塊,現實中掛號也得1個月)在這個賽道上互聯網巨頭佔據優勢,因為他們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同時還有在專業度,認可度,信任度上是其他企業無法逾越的優勢,阿里和騰訊

疫情下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

疫情下衛寧健康(的九問九答)


衛寧健康如何和阿里巴巴繼續深度綁定成為關鍵,但是整體來說在雲醫領域本人不會給太大預期短期內依舊沒有看到高爆發和成長性。考慮到公司在醫療信息化行業的整體地位以及近年來行業政策的推動,預計公司2019-2021 年將實現營業收入 19、26、34億元,實現淨利潤 4 5 6.3 億元,也是公司高速發展的3年,相對於當下股價來說在合理價值考慮下偏高,18到20之間是合理的再操作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