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奇瑞?


“打造技术奇瑞”,这个奇瑞公司的口号也符合目前奇瑞的发展状况。

奇瑞,像是一个技术宅男创造的品牌,不追求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满足用户轻松拥有一台好车的理想,与用户共同分享“智造”的乐趣。

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 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一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我的理解,那是一群研究技术沉闷许久的工程师们打破现在突破未来的标志,少了些许理工男的沉稳和闷骚,多了感性的认识和表现形态。

奇瑞技术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1. 建立了国内甚至国际顶尖的实验室,通常车企测试项目,很多是委外测试的,不需要投巨资建立规模巨大耗费不少的实验室,而奇瑞正是由于技术导向,新建自己的实验室,以全新研发理念和前瞻开发平台为基础,整车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奠定了奇瑞产品的坚实品质。


2. 打造自主最强发动机,奇瑞在2010年转变战略,开始专心研究发动机,现在使用的1.5T发动机已经是奇瑞的第三代发动机,热效率据说是全国第一,不仅是奇瑞旗下的发动机使用,甚至是已经出口到了国外,现在奇瑞发动机技术已经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全新推出的1.6T发动机,采用了直喷技术,能带来对燃烧的抗爆性的提升,以及较高的充气效率,提升了总体热效率,从而有了奇瑞最新的iHEC燃烧系统,通过高强度进气系统、200bar高压供油系统,90毫米高能点火系统、第三代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智能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来实现高热效率。

1.6T发动机不仅有着更高强度的表现,同时也要注重轻量化。在轻量化技术上,奇瑞第三代发动机在新材料应用了压铸技术全铝合金缸体,同时,大量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和结构拓扑优化等新技术,优化机体设计,大幅下降机体重量,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其中对比二代减重12kg,对比一代产品更是减重了21kg。


3. 研发制造奇瑞自己的变速箱,一辆车动力如何,不只是要考虑发动机,变速箱发挥的作用也是要重视的。变速箱更好的把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转化,才能让一辆车得到更好的动力。奇瑞在这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奇瑞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研制自动变速箱的车企,虽然说技术有待进步,但是能从零做到现在,奇瑞是真的值得其他车企学习。


4. 研发自己的底盘,奇瑞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底盘对于车来说好比人的骨骼。如果说底盘质量不好,那么影响的可能是整个车的舒适性和行车操作性。如果一辆车底盘不可靠,可能威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底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国内车企底盘技术一般依靠进口,技术一直不独立。但是奇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奇瑞重视自主研发,在研究地盘上是非常看重的。现在奇瑞的,底盘研发技术可以说达到中上水平。


奇瑞是一个技术导向的公司,在营销上也是最近1-2年才有了起色,也舍得投入了,在17年陈安宁CEO接受采访时候,也承认营销确实是奇瑞的软肋之一。毕竟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还是以追求利润为首要任务,这点不可避免。


奇瑞品牌承诺(附录):

  • 因为信赖,
  • 奇瑞始终以造一辆属于中国人的好车为目标,矢志进取;
  • 因为信赖,
  • 奇瑞恪守对技术的信仰一次次实现品质提升,不断超越;
  • 因为信赖,
  • 十七年来,从量变到质变,从感性到理性,奇瑞不断坚持,更不断探索。
  • 从世界一流的奇瑞技术梦之队,
  • 到iAUTO均衡智造技术平台,
  • 再到中国顶尖的四大工程试验室,
  • 所有对技术的坚持,只为不负你的选择,更为信守你的信赖!



磊磊侃车


本人觉得很奇怪,别的车都往大里做,为什么奇瑞始终走不来小的概念。

记得是2007还是2008年,本人的第一辆车就是奇瑞A5,开了三年,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也没有什么像别人说的那样奇瑞奇瑞修车排队。

随后,我买了个合资车,当时也是为了装面子才买的。

第三辆车是在2015年,买的哈弗。那时候因为国产车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而本人又觉得支持国货是每个中国人爱国的具体体现。虽然咱做不了太大的贡献,但是支持国货让利润留在国内,总比那些天天喊着爱国却不见任何行动的强多了。

2015年买车时候也纠结过,在奇瑞、吉利和长城几个国产品牌里犹豫不决。考虑到具体情况,还是选了哈弗。因为当时吉利和奇瑞的SUV没有四驱,而我工作的新疆又多山路,四驱是最适合的。

说实话,做为曾经的国产老大,奇瑞没能借势发展确实非常可惜。主要是外观不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在设计上有些落伍。别的车企都把空间往大里做。而反观奇瑞,始终把车做的比别人小一圈,怎么能打动消费者呢?

坚持原则和底线没错,正向研发是必须的,三大件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不懂消费者心理的企业,那么消费者不支持你也就理所当然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心仪或者喜欢的品牌,你想让他把目光从别地方转到你这里,总得给他一个能说服他的理由!


白酒有黑幕


首先申明一下本人也是奇瑞车主,不是键盘侠!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主要是为了纠正一下以前的一个失误。这就是关于瑞虎7后排座椅有没有钢板的问题,以前在评论区我说过有,那是因为我用磁铁试过,确实能吸住,但没有拆开来看,但现在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16款瑞虎7是没有后排钢板的,我拆开座套看过了,有一个钢骨架,蒙了一层塑料板在上面,据说观致3也是这样,我就不知道奇瑞为何如此设计了,减重?在两年多的使用过程中,总体质量和稳定性是不错的,没有出现过大的机械故障,油耗也比较满意,虽然也存在怠速停车不显示瞬间油耗、最高瞬时油耗20个封顶的不严谨做法,但综合油耗是基本准确的,误差在1L以内。不足之处依然是小毛病比较多,减震异响,刹车片异响,车门异响等我全部遇到,生锈那自然也是不会放过我了,转向管柱、驾驶位座椅底部、中控台内部的钢梁、还有前面提到的后排座椅骨架,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迹。在此提出来,并非有意抹黑奇瑞,也许其他的国产车或合资车一样存在这些问题,甚至更严重,但这些也的确是奇瑞汽车该注意的问题!


小灰灰30876834



老猫88543947


作为两辆奇瑞的车主有权利说话,第一辆奇瑞风云二开了四年没掉过链子,还是很快出现了异响和底盘松散的感觉,第二年的时候就出现了生锈状态,接下来的第二辆gx刚开了五个月其实在买回来的时候就出现了内异响,最近跑了3000公里的长途,在高速上过那种减速带发现中控台的异响很严重,绣点有两处不严重,真的下次换车一定不考虑奇瑞了。


漫游64464592


我以前骑凤凰牌自行车,觉得挺好,后来我爸给我买了辆山地车18速的,骑了后觉得凤凰牌除了质量可以但舒适度不行,后来骑了电动车觉行骑山地车太累还是电动的好,后来开过125摩托车觉得电动车速度太慢上坡又没动力。


車馬相士帥士相馬車


奇瑞汽车有务实也有投机,二者没有协调好,导致奇瑞始终都不能称为主流汽车企业!

奇瑞汽车诞生在1997年的芜湖,创始人尹同耀和其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一汽,1999年12月第一台奇瑞汽车下线。因为当时国内生产轿车需要国家许可牌照,奇瑞汽车就让上汽入股,借助上汽的牌照资源,开始了乘用车的生产,早期的车上都是打的上汽奇瑞。

奇瑞汽车的成名之作应该是奇瑞qq,借助其可爱的造型,低廉的价格,奇瑞汽车迅速站稳了自主轿车的老大,后面推出的东方之子也有不错的口碑!随着奇瑞汽车实力的不断增强,与上汽的合作出生了矛盾,双方就分道扬镳,真正的奇瑞汽车诞生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合资汽车的价格不断下降,自主汽车品牌与雨后春笋般诞生。奇瑞汽车在市场需求几何倍增长时,好像迷失了自己。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段子,充分说明奇瑞汽车没有很好的管控品质,导致口碑不断下降。奇瑞汽车也盲目的扩大品牌:奇瑞,瑞麟,威麟,开瑞,凯翼,观致等,品牌相互打架,每个品牌下面有非常多的车型,而且品牌和车型都没有特色,车子质量和品质又是一地鸡毛。奇瑞也就慢慢被有特色有口碑的长城吉利汽车取代了自主老大的地位!

在企业发展中,奇瑞汽车的投机心态非常重,市场什么车有销量,奇瑞就迅速推出相关车型,速度非常之快,质量和品质非常之差,销量更是可怜。奇瑞汽车的多元化发展更是超乎一个小汽车公司的范畴:造车,造船,挖煤,农机,物流,房地产等等。

奇瑞汽车近两年虽说有些改观,但是拖泥带水,主营业务不够突出,市场给予的认可也是可想而知,到现在还没有上市,已经是国内二线队伍了!这样下去,必将被淘汰!






蚂蚁奇兵


抛除一些令人不齿的山寨车型,说实话,以往国内消费者在面对10万选啥车时,选择自主品牌的车型的几率并不大。

主要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国产车给人的印象并不高大上。第二,国内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处于第一次购车的情况,所以对于车子的要求苛刻。第三,车子仍属于大件商品,购车费用占据家庭收入的大头,而国产车的质量在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不妙,不好,所以消费者宁愿选择简配的合资车也不愿选择大一级别配置丰富的自主车型!

但这几年,中国品牌一线品牌崛起,不再以低质低价换取市场,在SUV市场、轿车市场、MPV市场、新能源等市场都大有斩获,特别是今天我们要聊的奇瑞,便是其中的代表。

聊起奇瑞,可能很多人经常感到疑惑,为何当初的自主老大如今却在战绩上并不如意,这到底是怎么了?事实上,奇瑞是最早一批认识到不能再走低质低价换取市场的车企之一,当初登顶后,奇瑞并没有继续走没有“体系”的发展之道,在短暂权衡之后,奇瑞很快便做出了选择,走正向研发和国际化的转型之路,然而这转型阵痛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直笼罩着奇瑞,虽说这些年在品牌之路打造上有所突破,但高速增长的销量却止步了,因此也被很多人诟病。

在外界看来,奇瑞似乎止步不前了,但小白通过这些年跟奇瑞很多工程师、管理人员接触与了解,发现奇瑞人内心其实是波!澜!不!惊!的!或是说有点佛系的属性。

就像开头所说,比起一些山寨车型的热销而获得短期利润,奇瑞人更看中长远利益与发展,因为在当年,奇瑞作为国产品牌领头羊在开拓疆土时早已品尝到不可持续发展的疼痛。

他们清楚知道拥有模块化和平台重要性,前期的巨大投入和后期的巨大产出,而这个产出能够使传统一台车的研发周期,大概从40个月缩短到20个月左右,这就是模块化和平台化的威力。

所以经过几年处心积虑的打拼,即便变革荆棘满满,但他们最终还是打造出了五大正向研发的造车平台,M1X平台(紧凑型车)、T1X平台(紧凑型SUV)、NEV平台(纯电动车)、A3X平台(小型SUV)、以及M3X平台,这些平台几乎囊括了乘用车领域,而这样的“体系”在国内实属罕见,就算是这几年大红大火,有沃尔沃背书的吉利,其研发也很难说跟奇瑞齐头并进,说到真正“自身“研发还是稍欠火候。

当然有人会问,“为何任何事情,奇瑞都要自己动手,有发动机、也有变速箱、还有测试团队、连亚洲最大车企碰撞基地也有了,要知道如今造车,细分领域已经很成熟,只要有钱,供应商都可以给你提供任何东西,完全不需要自己来啊,为何不能通过外来技术迅速融合增强自己的实力呢?”

其实如果真有那般操作,奇瑞就不是奇瑞了,这么多年了,奇瑞依然是那种骨子里散发着“传统内敛有才但又不善表达的工程师气质”,车子本身的东西必须得做好,而且做事总是亲自亲为循规蹈矩,你说它固执不懂变通也好,执着有格调也罢,反正这工程师思维伴随了奇瑞20多年了,未来会不会继续,想必也不用说,你知道答案。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奇瑞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能否成为中国的本田?”,在问题下,很多人觉得奇瑞想要成为中国的本田,还远远未达标,甚至不可能,确实,从现在看来,要成为本田这种车企,奇瑞欠缺的因素不只是一星半点,但小白认为,奇瑞有成为本田那种潜质,因为它有本田技术宅的那种特质,它在技术领域和本田有一脉相传的执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点确实是最难能可贵的。

在这个被颜值数据配置支配的时代,别人在想着如何造出一个好看的壳子收割一波福利时,而你却想着如何在车子基础功能上下重本,别人利用虚无缥缈的功能作为卖点时,你却还以发动机变速箱为宣传点,要知道在这个一个PPT都可以造车卖车的时代,奇瑞你这种老实巴交的人是会吃亏的。

就算是到了2017年,它依然是那种做到100分只讲70分的企业,曾经有一个事特别促动我,某媒体编辑在进行加速测试时把试装车的油门踩断了,并大肆宣传其不安全性,这个件事在短期内给奇瑞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验证这个“不安全性“,奇瑞特地找了十几工程师测试30多辆车,把脚都踩烂了,也没发现有任何安全问题,最终从事故车上找到答案,原来某编辑在加速测试时,所踩力度与位置超过了安全设置,特殊工况环境下的油门踏板断裂是为驾驶人员在车辆受到撞击时,避免驾驶者的腿部损伤,而这些观点,也得到了清华技术专家及其它汽车厂商研发人员的证实。

在这件事上,要是其他车企,早将做测试整个过程做个直播公布于众了,在如今互联网风口下,这样做法既可让众人闭口,也能展现你企业的自信,但奇瑞没有这么做,小白知道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防守相对于出击,更为妥当,这又是奇瑞骨子里内敛的性格。

擅长技术但又不善言论,这是理工男的通病,而作为纯正的工科男特别能理解这一点,佛系性格注定其不会为了短期利润铤而走险,潜心“技术“永远是这个企业的驱动力,假如说中国能否有一家车企能成为百年车企,我敢断定奇瑞会是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这个flag成真的时间呢!

从长期来看,到了第二波购车潮民众理智消费时,小白认为车子本身可靠性、好不好开、好不好坐才是最重要的需求,而不是那些被宣传冲昏头脑的颜值与配置。但转念一想,国民第一波购车潮还没过,就想到第二波,是不是有点太过未雨绸缪了,所以奇瑞当下之急,在拥有好产品的基础下,如何把营销做好!

而在2017年将要结束之际,我们看到奇瑞有所改变,前新浪高管赵焕加盟奇瑞任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企业公关和产品公关执行总监、营销公司执行副总。前长城和宝沃高管贾亚权也加入了奇瑞,任奇瑞汽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其实对于这种人事变动,一年数不尽数,但对于一枚媒体老师加入车企任营销总监,尤其是奇瑞这种工程师文化氛围特别浓郁的企业,她会如何用如今媒体思维去改善这个企业营销呢?小白很期待!

从过去几年发展来看,奇瑞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渠道,搭建好的产品体系,目前将要迈入3.0时代,2018年会上市三款大产品,一款是长度是4米7左右全新中型SUV产品T18,一款代号为M1D的智能轿车、另外一款则是T19的SUV,这三款产品再配合旗下艾瑞泽5、瑞虎5x、瑞虎7、瑞虎3x,新能源车型可以说是奇瑞变革后完美的阵容了。

各种产品准备就绪,就欠东风了,这东风就是在数字化营销层面上的创新,90后、95后已经成为消费重要的群体,如果再用以往的方式去打造营销体系,这些消费者不一定会买账,既然把利益放在在中长期,抓住年轻消费者就是重中之中。

如何做呢,其中一点就就品牌向上了,其实这也是奇瑞一直在做的,国际上,2017年奇瑞出口10.77万辆,同比增长22.3%,连续15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截至目前,累计出口超过130万辆,占中国同期乘用车出口三分之一。走出国门,奇瑞的全球化战略给人有点像当年开疆拓野的时代,让人觉得还挺长脸的一件事。

另外就是年轻化的营销方式,擅长利用互联网平台,在这些年轻人的“聚集地”制造热点营销,特别是“创新”的方式,抓住C端用户,其实勇于尝试,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才有可能突破瓶颈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2018年对于奇瑞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是处心积虑精进变革之后,看到效果的一年,从当年降维打击合资品牌、树立中国品牌自信心,再到持之以恒潜进的技术执念,到进展海外、再到巅峰寻求变革、奇瑞从来走得都不是一条寻常路。

在经历与成长之后,2018年,也该到奇瑞收割盛果的时候了!


小白买车


作为奇瑞车主,看到奇瑞逐渐衰退,心中总有一丝悲凉。

有人说奇瑞是国产品牌中,打牌最烂的公司,我对这观点一直跟肯定。这我想与尹总、陈总有莫大的关系。尹总的多品牌回归,三年未上市一款新车。陈总的奇瑞现有的价格体系不足以奇瑞换用高性能发动机。他哥俩在作死奇瑞。

早期的奇瑞产品,代表了技术奇瑞。那时期的奇瑞,拥有领先自主的产品。如瑞虎1.6s机械增压,瑞麟G5 2.0TCI涡轮增压、瑞麟V5 1.9T柴油涡轮涡轮增压。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绝对的优势。可尹总,回归一个品牌,这些技术全部雪藏了。导致后期奇瑞因发动机落后时代多年。如果说近年来的奇瑞不得说下陈总,哪句现有的价格体系不足以支撑高性能发动机又是奇瑞丧失了宝贵的2.3年。万年的1.5 1.6。产品丧失了技术性。这几年的奇瑞老是抓产品体系。但是我想说的,产品体系有鸟用啊!他并不代表,产品的好坏。现在的市场追求的是爆款产品,技术性能.产品设计 均衡的产品。


一止晨曦2




首先,我不是奇瑞公司用户,用户体验方面给出的评价就差一些。好在前些年也接触过一些奇瑞用户、安徽车企、汽车媒体领域,斗胆做个回答吧。

首先对奇瑞的发展史,个人定位评价还是很高的,对奇瑞好感度很高的。在九十年代末一堆合资车垄断国内市场时候,是奇瑞力挽狂澜,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上市十年销量百万,连续九年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可以说是自主车一面大旗。奇瑞人脚踏实干,勇为人先,硬是把一个小村企作坊,打造成今天涵盖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等生产、研发单位的大型公司,具备年产整车90万辆、90万台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具体到细节,也不能忽视前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前期技术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平台老旧,外观设计奇葩(一直是外人诟病所在)。说一个你可能不相信的细节,2011年左右,我在一辆奇瑞主驾侧车门内侧上,发现了一段焊条屁股。从打磨、颜色来看明显不是后期维修的,是出厂就带着的,这做工也凸显出早期奇瑞车品控问题太多。也难怪前期国人对奇瑞车最大的共性认识就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奇瑞车另一个让广大车主望而却步地方是奇葩的外观设计。奇葩的让人无力吐槽啊,从头尾不分的坑爹QQ me到QQ加个屁股就是QQ6,几乎每一辆车都是生拼硬凑,挑战人类的审美下限。



说到奇瑞管理,营销,很多车迷、粉丝肯定更是恨铁不成钢啊。各种乱,让人琢磨不透。从多生孩子好打架整合归一,再到现在各子品牌齐头并进,实在是“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几乎是所有自主车企都喜欢干的事,包括吉利,还有奇瑞难兄难弟江淮都是这个套路。

原来奇瑞子品牌下车型不但多还相似,就连4s销售人员都区分不出来……

回到奇瑞一个品牌后,现在又是这个模式了……

题外话,每个车企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落后也好、外观奇葩山寨也罢,还是管理混乱等,但是我们相信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会正视不足,消短补缺,真正的更大更强。

谢谢大家阅读分享我的小观点,大家有什么很好的答案,欢迎在评论区互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