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魏被司馬懿取而代之,真的是因為曹操的子孫不爭氣嗎?

密探零零發


首先細緻分析曹魏方,自曹操後,其後代子孫的智商一代不如一代,這點大家不要懷疑,曹操智商起點和大多數一樣,可能要高點,但也高不多。但是經過那麼多的政治鬥爭,那麼多戰場殺伐,還活著的,換成誰,誰智商不高啊!更遑論他還是領導,還是首當其衝的,所以,我覺得是時勢造就了他,當然人家本身的努力也不可完全忽視。

我們再來反觀曹丕,智商還是可以,但是要和曹操比,就差點了!長期在梟雄老爸的虎威壓制下,自然附帶點陰柔屬性,你要陽剛點,他老爸夢中可是可以殺人的人,殺你一個兒子,老子再生一個就是了。所以曹丕自然就和老爸差得有點多,但人家好歹和兄弟曹植多了那麼久,沒點智商肯定玩不下去了。有點智商,只要不犯下什麼大的錯誤,司馬懿想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畢竟現在曹家才是正統,對於曹家的部將大臣們,這點向心力還是有的。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當了沒幾年的皇帝,就掛了!呃,只嘆息曹家命運如此啊!

再來看曹丕接班人曹睿,父親尚且附有陰柔屬性,而且肯定會沾染點。尤其是一個,不受寵的而且長期被汙衊的妃子生的兒子,那陰柔屬性更是槓槓的。智商更尷尬,應該就是我們平常人的智商,沒經歷過多少爭寵的政治鬥爭,主要還是曹丕不行啊,那麼早死了,身體能好到哪裡去,能生下一個兒子,估計已經謝天謝地了。戰爭殺伐,得了,你說有就有吧。反正因為他母親的緣故,心理已經有點變態了,一個變態的人想統治國家,呵呵!但人家畢竟家大業大,畢竟沒有在他手裡掉了江山,不過,此消彼長,司馬懿想不取而代之,你送上來,不取白不取。

來,簡單分析一下司馬懿一方。自帶長壽血統,真的是個老不死的,活了快接近一百歲了!哎。曹家一代,代代折騰,兒子一個不如一個。反觀司馬懿生個兒子,一個頂倆,司馬昭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出口成章,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現在都還存在句子不通順的情況,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曹家代代折騰的時候,人家司馬懿手掌兵權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幫魏國抵擋諸葛亮的連年攻擊,幾次都差點死在諸葛亮手上,能和諸葛亮玩那麼久,還不死,你說,司馬懿能差嗎?再拿來和曹家的兒子比,你說司馬懿這麼聰明還這麼盡責,給你一代不如一代瞎折騰的曹家比,我能不滅了你,看在曹操、曹丕長期以來的培養和信任下,我實在不忍心動手。孰為老子可以忍兒子不可以忍,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直接果斷滅了!恩,然後就這樣取而代之了!


為夢執筆的小兵


曹魏政權被司馬懿取而代之是曹氏家族人才的凋零的結局。


司馬懿歷經曹魏政權三代,每一代都對其嚴加防範,導致司馬懿根本無力展開代魏步伐,但是在曹睿死後,曹芳繼位登基,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以在家養病為由辭去了一切職務,曹爽專權後,肆意妄為,到處樹敵,導致朝野動盪,此時司馬懿加速了代魏的步伐。


司馬懿經過了曹丕、曹睿兩朝,勢力自然是如日中天,在曹睿死後,曹氏家族基本上沒有什麼人能壓制司馬懿,司馬懿太能活了,比他厲害的都熬死完了。曹氏家族基本上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曹爽官二代一個,沒啥子本事,對於司馬懿的野心不能看清。



導致曹爽陪同天子外出祭祖時被司馬懿率軍政變控制了洛陽,曹爽慫了,以為不抵抗司馬懿就好饒過自己,結果曹爽被司馬懿以謀反罪誅殺了,將其黨羽滅三族。不久司馬懿清除異己,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完全架空了曹魏政權,改朝換代只是時間問題。


百花爭豔只為你


曹魏被司馬家族取代,按理說不是曹操子孫不爭氣。

曹操兒子曹丕和孫子曹叡總體來講還是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了,但也非常可惜的是這兩個皇帝都死的早,曹丕39歲,曹叡36歲。

曹叡死後,由養子曹芳繼位,曹芳繼位是才七歲,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爽極其出色的幹了十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結果曹魏元老都站到了司馬懿一邊。司馬懿強大的政治號召力使得他表現出來的不是一個篡權者的亂臣賊子的形象,而是一個出來匡扶正義的正直功勳太尉。政變時,司馬懿稱司徒高柔“君為周勃”,意即此舉在曹魏元老心中是昔日陳平、周勃誅除諸呂安定劉氏一樣的行為。也因此,他們覺得曹爽才是亂臣,老太傅司馬懿是出來安定局面,重新維護他們這些曹魏功勳元老的利益、安定曹魏的,他們認為司馬懿在做的才是護衛帝室。

曹爽為曹真兒子,曹真為曹操養子,曹真也是也是英雄但也死的早,而曹爽輔政,多任命姻親同郡之人,損害了曹魏老臣們的切身利益。

在高平陵之變前直到高平陵之變期間,曹氏宗親都掌握著核心權力。曹爽被殺,也意味著曹魏政權實質性的轉移。


劉子魚


三十年前做生意的大多都賺錢了,現在做生意的,淘汰率很高,難道三十年前的人比現在的人會做生意嗎?只是環境不同了。

在宋明清三朝,一個八歲的孩子都能很容易坐穩皇位,而在宋朝以前,皇帝都是在貴族的夾縫中生存,隨時都有被人拉下來的風險。

魏晉南北朝正是貴族政治時代,皇帝面對的不是官僚政治時代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以家族、門生故吏為基礎的政治集團,他們的權力來源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士族身份,自己的家族勢力,皇帝面對這樣的人,通常是沒有什麼辦法的,而且,這樣的集團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

比如司馬懿,兄弟八人、兒子九人,兄弟子侄孫子輩上百人,加上長期擁軍,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地方,皇帝可以殺了司馬懿,但是能拔掉司馬家族嗎?

這種情況下,皇帝如果沒有強大的嫡系班底,就很難坐穩皇位,想要坐穩皇位,就必須加強皇室勢力,但加強皇室又容易帶來皇室傾軋,禍起蕭牆。

曹丕篡位後,對家族勢力很防備,沒有加強他們的權力,

曹睿繼位後,曹植拿漢文帝的故事勸諫曹睿,希望他加強宗室子弟的權力,避免出現周勃、霍光這樣的人,

他對曹睿說,當初周勃造反,劉恆面對周勃這樣的人嚇得不敢去做皇帝,宋昌對他說,現在你的兄弟都是諸侯王,手握重兵,盤根錯節,你大膽的去做皇帝,周勃不敢拿你怎麼樣的。

曹睿認為他的叔叔是想通過遊說重新走上政治舞臺,就沒當回事。

直到臨死前,看著年幼的兒子,想著他的未來,有種說不出的恐懼,才想起叔叔的話是多麼的有道理啊,

於是臨死前,想讓五個宗室大臣輔政,然而,他的親信孫資劉放撕毀了詔書,對他說,這種詔書能成為現實嗎?

曹睿無奈,讓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睿如果聽從曹植的建議,分封子弟為諸侯王,加強宗室權力,是有很大可能避免司馬懿等權臣篡位。

但是,宗室勢力大了,同樣會出問題的,比如司馬炎分封后,引發“八王之亂”,後面二百年裡很多皇帝都分封,結果都是皇室內訌。

而且,北周宇文氏同樣分封諸侯王了,結果外戚楊堅依然篡位了,

曹氏面對的是“囚徒困境”,無論你怎麼選,都有無法避免的弊端,分封則皇室內功,郡縣制則權臣篡位,整個魏晉南北朝隋唐都在這種死局中無限循環。

是當時的皇帝都昏庸,而無法改變這種狀況嘛?還是沒有出現楊堅這樣的人統一天下?

顯然不是,只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尷尬的水平,西漢開始,出現了士族、豪強這種階級,他們壟斷土地,壟斷官員的升遷,他們出身註定他們以後就是高官,他們的權力來源不是皇帝,而是自己家族,

這就相當於變相剝奪了皇帝的財權、人事權、軍權,因為軍隊並不是皇帝的,而是貴族的,同樣,如果朝廷重臣都是士族,皇帝的決策權也就沒有了。

如果皇帝沒有人事權和軍權,皇帝還能有多大權力呢?

魏晉南北朝隋唐的皇權衰弱,很多人認為是“九品中正制”的問題,這種從制度上認可了貴族壟斷仕途,是後世皇權衰弱的主因。

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曹丕不會沒事搞個九品中正制坑自己的,但是,沒有這個制度,這種事就不是現實嗎? 他能改變這種現實嗎?

這種事只有在科舉制度成熟後的宋朝才發生根本的改變,並不是宋朝皇帝比唐朝以前皇帝厲害,而是五代十國將門閥士族清理出局,科舉選拔的官吏又是單獨的個體,這樣皇帝可以把官職分割得足夠細,某一個官員擁有的權力不足以抗衡皇權。

總的來說,曹魏只是漢末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這個貴族政治時代的一個小的片段,那個時代的王朝很少有長治久安的大一統,不是哪個皇帝的問題,而是時勢的問題,那個時代厲害的皇帝也很多,但是沒有誰可以統一,沒有誰可以長時間統一。


南朝居士


歷史上曹魏被司馬懿取而代之,與曹操子孫不爭氣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曹操爺孫三代對司馬懿只知施恩,不知監管,加之重用曹爽和至始至終重用司馬懿,用人不當所致。雖然曹操向來疑心重,但是對司馬懿始終信任和重用,而且這種思想一直傳到兒子曹丕和孫子曹睿身上都是一樣的不斷加官和賞賜財物,爺孫三人對司馬懿深信不疑,使他一直就處於權利中心位置,讓他成為最容易奪取政權之人。



1,而是司馬懿深藏不露,陰險毒辣。外表上好象對曹操家忠心耿耿,輔佐曹操、輔佐曹丕、輔佐曹睿,極其用心,司馬父子三人在曹魏政權中貢獻之大無人能及,特別是司馬懿經常立功,因此,使曹操爺孫三代深信不疑。


2,用人不當,曹睿繼位後大將軍是曹爽,掌握軍政大權。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曹爽是曹操名義上的孫子,曹爽継承了父親官位,也被曹睿寵信。大將軍曹爽驕奢無度,一切按照皇帝的標準而吃喝穿戴。皇室的珍寶古玩他家都有,各種寶物多不勝數,他純脆是一個紈絝子弟,由於他執掌軍權,才使司馬懿有可承之機。

他經常率人出遊,司農沛國人恆範對他說:“你們兄弟總理萬機,掌管禁兵,不應該同時出城,如果有人在城裡兵變,關閉城門,還有誰在裡面接應呢?”曹爽說:“哪有人敢這樣。”因為曹爽只防司馬懿,但是司馬懿裝病讓曹爽深信不疑,他們根本不知道司馬懿深藏不露,早己作了取而代之的準備。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祭掃高平陵,大將軍曹爽和他的弟弟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將軍曹彥等隨侍同行。這天司馬懿父子立即以皇太后的名義,命令關閉城門,奪取軍械庫,佔據曹爽兵營發號司令,政變成功,將曹爽斬三族,控制了全國政權。


所以司馬懿能夠政變成功,與曹操的子孫不爭氣和缺少謀略有很大的關係,加之他們對司馬懿只知賞賜不加設防,讓司馬懿一直處於權力中心掌權;而且用一個紈絝世子曹爽為大將軍且不聽勸告,恣意妄為,哪有不失敗的道理。而曹爽是曹操家子孫最不爭氣的一個人,因此,才使司馬懿取代曹魏政權成功。


崑崙之柏


王朝的興衰往往有著多種的原因,曹氏子孫的才能不足只是其中一個直接原因。在這裡,我想要探討的是曹魏被取而代之的兩個深層原因。

廢漢自立的深遠影響

自漢高斬白蛇起義,煌煌四百年大漢可以說是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天災人禍,大廈將傾,但世食漢祿,心向漢室之輩大有人在。這是其一。其二,漢代以來不是沒有凌駕於皇帝之上的權臣,甚至還有廢立帝王的霍光,但沒有人敢於也沒有人願意去改朝換代。他們深深知道,在這一點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定要保證權力的神聖性,他們的權力與皇權息息相關,皇權天授,則無人敢冒犯他們的權力。然而一旦取而代之,那就說明權力非天授,而在人爭,此後圍繞權力的鬥爭註定會越來越血腥和殘酷。曹氏代漢尚且能留前代皇室一條生路,而之後的皇族一旦被取而代之無不被亡族滅種。

九品中正的根本弊端

曹丕篡漢自立後,深感根基不穩,實力不足,謀求進一步拉攏各大士族,因而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誠然,九品中正制的實行,迅速讓曹魏政權得到廣大士族的支持,穩固了曹丕的統治地位,大大增強了魏國的實力。但是,九品中正的根本是把獨屬於皇帝的選拔任用大權分給各個利益集團,以此為基形成了一個個門閥政治集團,最終目的是將皇帝的統治者身份轉變為門閥利益的代表者。無論皇帝是誰,姓曹還是姓司馬,並無所謂,只要能給他們帶來利益,那就能得到他們的支持。而如果一旦司馬氏無法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那麼等待他們的命運也將是被無情地取而代之。


因此,我認為曹魏之所以被取而代之本質上是因為打破了人們對皇權的畏懼,開啟了武力爭權的潘多拉魔盒,同時用九品中正打造出了新的門閥利益集團,並最終被這一集團拋棄和毀滅。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婁南散客



勇者鬥二萌


我個人覺得是的,很大一部分是這個原因,下面我就展開來說說我的觀點。


1、曹操子嗣沒有很多出眾的人才,不爭氣

長子曹昂被張繡所殺,早死。次子曹丕心胸狹窄,在曹操死後沒有多久,就要四弟曹植,七步成詩,不然就性命難保。這樣的人,有才能的大臣怎麼可能心服口服?怎麼可能盡力輔佐?畢竟別人連親兄弟都不放過。


三子曹彰,勇力過人,不喜文章,曹操死後曾經帶大臣過來奔喪,被曹丕手下勸阻。後來在曹丕繼位後幾年之間,就病逝於府邸。


還有一個很聰明的兒子,曹衝,曹衝稱象的故事就是他做的事情,但是13歲就死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其中最有名的幾個兒子,都是這樣的貨色,聰明的早死,皇帝繼位以後還不放過自己的親兄弟。


2、司馬懿活的太久了,老謀深算,曹氏對手和豬一樣愚蠢


司馬懿從20多歲開始在曹操手底下做事情,一直到60多歲,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等三位帝王,一直戰功赫赫,在朝野都很有聲望。


當時曹睿託孤少帝曹芳給司馬懿、曹爽等顧命大臣,但是這個曹爽為了立威,擅自出兵攻打蜀國,結果損失慘重。還屢出昏計,讓魏國國力大損,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這個時候司馬懿馬上控制全城,奏請太后誅廢曹爽兄弟。


當時曹爽帶著禁衛軍,手裡還有皇帝,大司農桓範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司馬懿手裡不過3000兵力,只要等到援軍到達,司馬懿必死無疑。


可是,這個人居然相信司馬懿只會奪他的權力不會殺他,不顧恆範勸說了一晚上,堅持投降了司馬懿。恆範無奈的嘆息,“曹操何等英明,怎麼你們蠢的和豬一樣,這下子我們都要被誅滅九族了”!


總結上面兩段話,大家覺得是不是曹操的子孫不爭氣,內鬥就不說。而且還在優勢全在己方的時候,放棄所有優勢,只求當一個富家翁,這樣的子孫。再好的形式都是白搭!


職業減肥營養師


司馬懿取代曹魏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因為任何歷史事件的成因並不是單一的。首先曹魏皇室來源於寒族,而曹魏在掌權後又進一步打擊代表士族階級利益的大家族。例如:楊修,孔融

並且在用人方面一再提倡不拘一格降的起用寒族出身的文臣武將,這樣就進一步打擊和壓抑了士族的利益。

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馬懿表面看似力量單薄,而背後卻站著當時整個社會的主要力量。這種力量在韜光養晦的同時,也在尋找伺機而動的機會。當時機成熟時,他們會瞬間爆發而不可控制。高平陵事件恰恰提供了歷史轉折的契機。

曹魏皇室又嚴格控制同宗,從而造成主幹強,側枝弱而又分散的局面。當主幹的皇室出現幼君無力掌控朝政時。便給士族有創造了另一個時機。

又加之司馬懿長期在外統兵,得到軍界的支持和控制。從而形成了文有朝廷、武有軍隊的大好局面。所以說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單一的!


琴瑟幽蘭2


若是爭氣,又怎麼會被司馬家取代?

說實話,老曹的基因很強大,曹丕曹植都是人中龍鳳,曹丕的兒子也很不錯,但是他們爺倆都有一個毛病,短命!

若是平常人家,家主人短命,頂多家道中落,還不至於被人滅族。但是在帝王之家,三國末年,皇帝短命,不就是告訴別人,快來欺負孤兒寡母,幹了那小兒皇帝,我們就能上位!

所以,老曹的後代的確是不爭氣,活的時間太短,給了司馬懿剩者為王的機會,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