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提起于谦,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普通人肯定会想到德云社抽烟喝酒烫头的二当家;可对于明粉的第一反应想必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朝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并非行伍出身,然而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拿起笔来满纸的锦绣文章,投笔从戎立刻又是满腹韬略。于谦就是这么让你不得不服的一位!地方为官多年刚刚入京明朝就发生了历史上人人皆知的“土木堡之变“。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当时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犯,阉人王振蛊惑英宗朱祁镇率军出征。但是用人不淑,指挥失当最终不仅没取得胜利还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掠去当了人质。

英宗被俘,明朝一下子陷入了灭国的危机之中。

阉人吓得来不及蹲下就尿了,力挽狂澜的正是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正统十四年(1449年)郕王朱祁钰摄政,国不可一日无君,同年在于谦劝说拥立下登基,年号景泰,这也成为夺门之变后于谦被立即处死的最大主因。

瓦剌觉得有朱祁镇在手,要赶紧回来再敲诈一笔,同年秋再次发兵京都。当时的“占星师”徐有贞等人力主南迁。硬汉于谦力排众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硬朗明朝臣子的气节。在于谦的指挥下,完成了著名的京师守卫战,瓦剌虽然兵临城下,然而就是无可奈何。明朝前后城池之固,后有大军之援;瓦剌部队偷鸡不成蚀把米,啥好处没捞着。

这边于谦先是拥立新君,后又守卫京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取得了新君朱祁钰的信任。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男巫徐有贞等人却视于谦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此提一下,既然这哥俩这么好,朱祁钰倚重于谦,于谦又重兵在握,那后来发生“夺门之变”时,于谦又在哪里呢?怎么会导致夺门之变第二天就锒铛入狱,几日后就尸首横街呢?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上面说瓦剌首领也先在京都之战中没捞到啥好处,就捞到个情商高智商低的朱祁镇,这老朱跟谁都混的铁磁,倒是活得自在。瓦剌首领心想手里的这个太上皇越来越不值钱。于是想到一招不杀人但诛心的锦囊妙计:干脆把太上皇送回大明。这也就导致了景泰八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

朱祁镇回来之后对朱祁钰说:我来了,老弟!但是老弟本着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则把老哥囚禁南宫。

光阴轮转,于谦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殚精竭虑,徐有贞伙同伙小伙伴蝇营狗苟。终于等到了景泰上元节,朱祁钰病重,防务松懈。

景泰8年(1457)年的正月十六,朱祁钰身患重疾,哪有心思赏灯放花。然而徐有贞却一刻也每天停下来,他知道要想拔出于谦这个眼中钉,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趁着节日没有宵禁,防务松懈徐有贞伙同杨善、王骥等人为同党,以瓦剌来犯保卫京都为名闯入宫内放出了囚禁的朱祁镇。此时重病中的朱祁钰全然不知,直到第二天朱祁钰听到早朝的撞钟擂鼓才惊愕的问:“莫非是于谦不成?”(皇帝以为除了于谦别人没办法做到)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那么于谦在做什么呢?

在这里我得先交代个明朝的上元节休假制度。明朝的上元节的假期还是很慷慨地从正月十一开始,直到正月二十。《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成祖曾下诏:

“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闲暇休息,不奏事。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著不要搅扰生事,永为定例。”

就是说这几天大家都要乐呵乐呵,放松放松!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史书没有对当晚于谦的记载。但我们从皇帝的疑问中知道于谦就在北京。从永乐大帝的诏书中猜测上元节刚过,于谦也是在假期之中。其他的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官员的笔记中寻找一二。

正月十六正是民间祭祖之时。于谦全年尽忠,只有此时尽孝!祖祭罢,忧国事,一把千斤重担又压心头:如今老铁皇帝病重,怕不久矣,然而老铁又无子嗣。新的皇帝也只有朱祁镇或者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此时的于谦隐隐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为了自己也为了大明!当晚于谦同胡濙,王直在相距商议,决定共同推举朱见深为太子,如果真能这样或者还有不一样的结局。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墨研润,笔未湿,身疾且稍轻松,心重而略许宽。当日值班的儿子急报:有人拥太上皇而先谋定。真还真是君子乐道,小人工于心计啊!徐有贞之辈这么操之过急,无非是想占有个拥立之功吧!于谦知道自己的结局,可那有什么可怕的呢!

儿子劝他起兵镇压。“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等去。”这是于谦当晚的回答!起兵?镇压夺门之变不难,可是何必徒增一场杀戮呢!倘若于谦只为保自己,而引起城内混战,城外狼子趁虚而入,此时的大明还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京师保卫战吗?时过境迁,京城不是当时的京城,于谦也不是当时的于谦。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于谦退了左右,换了华服,开中门,聚正气!门外华灯溢彩,倘若能舍得我一己之身而换的皇位有序,国家太平,能换来满城百姓这一夜的香车宝马鱼龙舞。那还有什么不值得呢。

他想起壮年之时的诗句,抖抖两袖清风!合衣安睡。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