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于谦 国士无双(上)

大明王朝在经历了永乐皇帝的万国来朝之后,历经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两代的休养生息国力达到鼎盛,然而在大明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精锐殆尽,蒙古铁骑南下,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时任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力排南迁众议,整饬兵备,亲自督战,最终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避免了“靖康之耻”重演,可谓国士无双!


大明风华—— 于谦 国士无双(上)

国士无双



一、死太监的梦想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在这一年大明送走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而迎来了我们的主角于谦,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数十年后,这个孩子将会成长为整个国家的守护神。于谦出生于官宦之家,在经过年少苦读后,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这说明于谦同学在做学问这件事上是很有天赋的,但也有很多人没有这种天赋,比如有个穷秀才已步入中年,在饱读诗书之际屡试不第,终于在四十岁那年他挥了一刀,进了皇宫,他叫王振,所有一切都要从他说起。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点:

胸怀大志 意志坚定 腹有良策


大明风华—— 于谦 国士无双(上)

胸怀大志的王振


而王振一定是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的人,为了实现梦想而给自己来一刀的壮举我相信多数人想都不敢想,也许在他的脑海里这是曲线救国,为了梦想我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梦想整个国家都要为我买单!但我们也不应该鄙视所有的太监,王振的前辈有发明家蔡伦、航海家郑和。

挥刀了,进宫了,而且运气很好他认识了朱祁镇小朋友,因为这个死太监比较另类,不像立皇帝、九千岁之流,王振有文化他成了小皇子的老师(这是什么狗屎运?)并且小皇子还亲切的叫他“王伴伴”,但他还是个流氓!在朱祁镇即位后,死太监的地位水涨船高,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不知道对不对),死太监的内心开始骚动了,凭借权力他开始枉法,开始敛财,开始结党营私并掌管东厂锦衣卫。他敢搬走开国皇帝朱元璋所立的石碑,因为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朝堂之上竟无人质疑,不仅如此凡地方官员入京必须向他行贿,收不到贿赂就锦衣卫伺候,真的是只手遮天。

在担任多年地方大员之后于谦进京了,不仅没有行贿,理都没理王振,死太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习惯性的关门放锦衣卫,然而这一次却受到了阻力,阻力来自于皇帝和朝中重臣杨士奇(还是有明白人),不仅毫发未伤很快于谦升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死太监傻眼了(看来无论做事做官最重要还是做人),有人罩那就算了,王振退缩了,这就是他的性格——欺软怕硬。

时间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死太监财也敛的差不多了,官瘾也过够了,正所谓不忘初心,他是有梦想的,他也许还有偶像,他要横刀立马建功立业(想想画面很猥琐)!太监怎么了?妖也是妖他妈生的!一个人最危险的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别人也不提醒他,估计是《三国演义》看多了,王振要出征漠北蒙古,想着摆几路疑兵,突然杀出一彪军,然后荣誉到手,班师回朝从德胜门进城,执掌朝政的滋味尝够了,我要做太监中的军事天才!

关键是你去建功立业不要紧,死太监你要去霍霍就去你的(霍霍死最好),可他却要怂恿皇帝御驾亲征(最该死的就这),也许是想起了祖辈,想起了朱元璋、朱棣南征北战的豪迈,也许这正是老朱家的血脉,朱祁镇同学不淡定了,《三国演义》的画面同样从脑海里划过,而正好此时蒙古瓦剌部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日渐强盛,屡犯明朝边境,于是在拒绝了半朝大臣的劝谏之后,任朱祁钰监国,于谦留守北京(终于还是做了件好事),朱祁镇同学携手死太监王振,踏上征途。


大明风华—— 于谦 国士无双(上)

朱祁镇


二、全军尽殁

“军事天才”王振或许知道一个典故——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英宗朱祁镇亲率五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蒙古瓦剌,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随五十万精锐大军出发的有禁卫军京师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中的精锐!),包括骑兵、步兵、火器部队;陪同出征(送死)的还有四朝老臣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内阁成员曹鼎、内阁成员张益、兵部尚书邝埜等半数大明忠诚良将!于是大半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及各种人才、功勋甚至是皇帝都陪着死太监上路了,就为了满足他幼稚的梦想(再次感叹王振忽悠的功夫)。

死太监不懂后勤辎重,不懂行军路线,不懂兵法,他以为只要人多也先也不过如此,胜利信手拈来,而也先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这时的朱祁镇也许没有想到他离奇的一生才刚开始,国防部副部长我们的主角于谦可能也没有料到不久就需要他挺身而出了。五十万大军及无数民夫、粮食、辎重、军备就在这个白痴的领导下,顺着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等着他们的,是磨刀的也先和他的蒙古铁骑。

不日,这支奇怪的远征军到达大同,在见到前线战况,目睹遍布狼烟后,“军事天才”纸上谈兵的死太监王振吓尿了,他终于意识到横刀立马不是他这个太监能干的,就算是太监中的王者也不行,说白了他也就能阿谀奉承、察言观色而已,自己挥刀还能把握方向和力道,换成别人挥刀绝对死路一条!终于有了自知之明后,他告诉朱祁镇

“要不还是回去吧,前面太危险,建功不建工的无所谓,陛下的安危最重要”(这脸皮要有多厚),皇帝估计也是怕了,狼不拉屎的地方怎么能比北京城啊,于是下令班师回朝(真是如同儿戏)。

五十万人耗费不知多少国家力量,就轻描淡写的要回去了,也好吧,就当向瓦剌搞了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吧,就当散散心吧,人家是皇帝嘛,不折腾折腾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皇帝呢,我们能理解!

可王伴伴不理解,他告诉朱祁镇“前面就是老奴的家乡要不咱们去转转,好不容易出来一趟”

非要拉着五十万人去他家乡蔚县看看,说真的要不是他我都没听过这地方,古代的一个小县城有什么看的?无非是王伴伴要玩一把衣锦还乡!我们的朱祁镇同学又一次同意了(真是师徒情深呀),可走了没多久,王伴伴又建议还是不去了原路返回吧,家乡的庄稼熟了,如果大军经过会毁了庄稼的(老小子又开始装了),我敢断定他如果有胡子就不会来这一出,因为熟读《三国演义》的他会模仿曹操因为毁坏庄稼而隔了胡须谢罪,可惜他没有胡子,没有意外朱祁镇经历了大漠的风沙后也想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五十万人调头,原路返回,明军继续无脑折腾,也先正在冷眼旁观等待时机。

草菅人命的死太监突然知道保护环境了,五十万人挽救了庄稼却要送命了,孰轻孰重?这时的五十万部队,在死太监的瞎指挥下,连日奔波,已毫无士气,军心涣散,而铁木真的后代也先却率领五万精骑一路尾行,并在八月十日突然出击,成国公朱勇战死(五万对五十万真是服了),可当大军行退至著名的土木堡时,还有二十里就能到达重镇怀来时,这时死太监最后一次出场了,他要求停止前进略作休整

“陛下反正不远了,休息一下再走吧,这一路担惊受怕的,我怕您熬不住”(这叫作死,俗称闹作闹带)

朱祁镇最后一次“准奏”!!就这样五十万人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草原上的猎人没有放过最后的机会,八月十四日,瓦剌发动攻击,明军溃败,八月十五日,也先再袭,因为军师天才卓越的指挥这时的明军就是待宰的羔羊,一触即溃,失去建制,所有人四散逃命,最终全军尽殁!无数辎重粮草丢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过程很简单,不知道也先读过《三国演义》没有,蒙古骑兵只是简单的手起刀落,重复的一次一次冲锋,面对王振他们不需要摆几路疑兵,突然杀出一彪军,估计他们还很累,因为人太多了。


大明风华—— 于谦 国士无双(上)

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


三、最为不堪的皇帝

前面说这么多,讲这么细,而主角于谦出镜率很低,为什么呢?因为主角的伟大光辉形象,需要配角的无脑和无耻来做铺垫!朱祁镇和王振很无脑,更无耻!

或许我们不应该将这一切都让一个死太监背锅,他确实也背不起,真正造成这一切的还是朱祁镇,在死太监三番五次的折腾中,他五次三番的信任,一个国家半数的军事力量,因为他的信任被消灭殆尽,无数的朝堂精英国家栋梁,因为他的信任有去无回。

后世都说明代最为不堪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和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而我认为这位被俘的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才是最为不堪的,朱厚照也是出关亲征蒙古却能获胜,朱由校啥都不管却有门手艺还是个艺术家,而朱祁镇呢?只会信任王振!他信任的不是什么风流奇才,只是一个年过四十不第的死太监。

王振固然胸怀大志、意志坚定,却是腹无良策!朱祁镇更是不配为帝,正式他一步步的默许、袒护助涨了一个穷秀才幼稚的梦想,真正做到了视军国大事如同儿戏,亲小人的最佳代表,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好学生,为了老师甘愿付出,可他更是一个帝国的皇帝,连自己的性命也如同儿戏,更别说土木堡还有五十万冤魂!(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极致表现)被俘于他不是最好的惩罚,楚霸王都没有勇气过江东,可他却选择活着,最无耻的地方在于很多年后当有人为他补锅后,为他弥补这一切过错后,朱祁镇却举起了屠刀,无脑无耻也就罢了,关键连一点道义都没有,所以他是明代最为不堪的皇帝,一无是处没有之一。

皇帝被俘,大军全军尽殁,无数文官武将被杀,北京城就在蒙古铁骑眼前,国家危在旦夕!在混乱的紫禁城,在一片哭声中,帅哥于谦终于站了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