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書法史上最風流的男人們(七)

第7章 二聖爭鋒

改體之謎

書聖作品的面貌豐富,風格各異,比如《姨母帖》,就是寬博古樸的風格;《豹奴帖》是古意自然的章草。但總體來講,王羲之的作品還是呈現先一種新奇俊逸的風格。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新書風在書寫上流暢、便捷,作品精美灑脫,古人總結這種書風"妍美流便",中國書法發展到這裡,給人的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姨母帖》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豹奴貼》

在王羲之名滿天下的時候,他的孩子們也漸漸長大了。一個叫獻之的孩子竟然對他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稿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這段話大概意思是說:古代的草書有侷限性,應該探索草書發展的潛在空間,實驗草書的新技法。老爸,您應該進行書法改革啊!不知王羲之聽了作何感想,歷史記載王羲之沒有明確答覆。不過後人看到這段記載,反響很大。首先是質疑王獻之怎麼可能說這段話?我們前面說了很多王羲之的書法成就,都屬於書法改革,包括王獻之提到的草書,王羲之已經成了創新大師了。他兒子怎麼還要他改?而且有記載王獻之還經常對書聖老爸說類似的話。

據《書議》記載,這段對話還沒有結束,後面還有一段:"且法既不定,事貴變通,然古法亦局而執。"後邊這段已經上升到了哲學高度,涉及世界運行的普遍規律。而據考證,記載中王獻之說這些話的時候,他才十五歲。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書法上有多高造詣?敢對書法已經名滿天下的老爹指手畫腳,而且眼光涉及到當時整個書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說出話來還充滿著聖賢哲人的口吻。這件事可能是真的嗎?

讓我們先看看王獻之是什麼樣的人。

任情至性

王羲之共有七個兒子,世人評價最高的是王獻之。一次,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一起去拜訪謝安,王徽之、王操之和謝安聊了很多事,王獻之只是禮貌問候,沒有其他言語。他們離開後,旁邊的人問謝安這三個小夥子那個更好?謝安說,最小的王獻之最好。高明的人一般都說話少,浮躁的人經常話很多,因此,我看王獻之最好。一次,王徽之和王獻之曾經同坐在一個房間裡,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連木屐也來不及穿;王獻之卻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來隨從,攙扶著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今天看來王獻之有點兒裝,不過,在當時的人評價這是精神沉靜,氣度不凡的表現。王羲之自己也曾評價王獻之說:這小子以後肯定出名。

王獻之作為魏晉名士,也有率直的一面,一次,他經過一個著名的花園,他不認識主人,自己就進去遊園,正好花園的主人正舉辦宴會,王獻之就把花園建造佈置的優點缺點毫無保留地評價了一通,氣得主人叫人用轎子把他抬出去了。又一次他經過一個非常漂亮的竹園,竹園主人知道他的大名,趕緊打掃安排接待,王獻之看了竹園之後可能不太滿意,又是一翻批評。主人很不高興,不過既然來了,就想跟王獻之再聊幾句。王獻之褒貶了人家的竹園,就想走,主人終於怒了,命左右關上大門,不放王獻之走,不料王獻之覺得主人這種性格很有趣,最後兩個人聊的很開心。

王獻之是個坦蕩的人,前面我們講過,謝安認為王獻之的字不如其父王羲之,而且也沒有收藏王獻之精心創作的手札。謝安去世,這樣貢獻太大,遠超同僚的人,容易引發什麼心態我們都懂的,大臣們竟然對謝安葬禮規格、追封職銜等提出較低的標準。王獻之上書歷數謝安的功績,使死後的謝安得到了應有的榮譽。

王獻之是個專情的人,因為皇帝要他娶公主,被迫與自己青梅竹馬的妻子離婚,在臨死的時候,道士為他焚表告天,問他:這一生有什麼後悔的行為或者遺憾的事情嗎?王獻之答:沒有什麼事,只是一直忘不了與結髮妻子離婚的事。

二聖交輝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王獻之十五歲就知道書法改革,還充滿哲理,這可能嗎?可能!首先說,王家孩子早慧,王羲之十歲時,聽人謀反,能裝睡避難。王獻之十五歲,在古代已經算大人了,要知道,王獻之娶表姐的時候也才十六歲。其次,王獻之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政治、文化、藝術的薰陶都是頂級的,國家的命運,王家都能影響,少年王獻之對書法藝術發展有自己的看法,想想也不算奇怪吧。最後還有一個證明,就是王獻之不僅早慧,也早夭,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二歲。而他取得的書法成就卻是幾乎與親並列的,"古人說右軍書法晚乃善",王獻之一定是相反,在書法上早有穎悟,才能在短暫的生命中達到藝術高峰,並留下很多佳作。

古人對於二王書法的評價挺有意思。王家父子在當時都以書法著名,而且是頂級的,這個已有定論。南朝劉的宋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

但是二王之間誰高誰低一時眾說紛紜。開始佔據上風的是王獻之,

南朝開始一直到梁初,是獻之書法最風光的時段。虞龢《論書表》中說:獻之"絕筆章草,殊相擬類,筆跡流澤,宛轉妍媚,乃欲過之(過父)。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就是說所有人都粉"小王",鍾繇、王羲之都沒人關注。

到了梁朝,終於有"大王"粉人看不下去了,梁武帝說:"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從這時開始,王羲之書法漸漸佔據上風。

子敬改體

那麼王獻之取得了什麼樣的書法成就?他改革了嗎?

王羲之在書寫的時候強調一種內懨的方式,就是字的兩邊向裡微微凹進。這樣寫能表現出挺拔俊逸的感覺。王獻之則完全相反,他主要用外拓的手法,就是字的兩邊微向外凸。這樣顯得飽滿渾厚,王獻之在父親的基礎上,建設了新的審美取向。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王獻之《地黃湯帖》

在楷書方面,王獻之把字進一步展開,筆畫更加舒展,體態更加研美。他的楷書代表作是《洛神賦》,這幅作品原作流失,拓本也殘損,只剩了十三行字,但古人極為珍視,把它刻到玉石上,叫做"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王獻之《洛神賦》

在行草書方面,王獻之以外拓筆法創作了一大批行書和行草書的傑作,《中秋帖》、《鴨頭丸帖》等等。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王獻之 《鴨頭丸帖》

在草書方面,王獻之創造了一筆書,筆勢綿延不絕,字字相連,一行一筆完成,外拓的筆法強調圓勁,更容易產生連續書寫。今草一般是字字獨立的,字與字相連比較少。而王獻之創造的書法形式以連綿為主,更能表現出整幅作品書寫時的節奏變化,大草書法誕生了。

可以說王羲之是今草的總結、創立者,王獻之是大草這種書體的主要開創者。王羲之因孤傲而書法神逸,王獻之因深情而筆致纏綿。

王獻之究竟有多牛?敢給書聖老爸上課!

王獻之《十二月帖》

王獻之與王羲之並稱二王,實至名歸。王獻之作為大師的第二代,沒有因循前人,坐享老爸的光環,而是少有大志,"恥崇家範",這是魏晉時期士人自我覺醒,追求個性解放的最好詮釋和最佳藝術成果。這樣的王獻之,當然不是楊欣能相比的。

二王從此端坐在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古人云"不學二王,下筆便錯",中國書法藝術的核心資源庫自此建立,一直到清朝,才有所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