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得示帖》是王羲之行草書的代表作品。《得示帖》屬於喪亂三帖之一,與《喪亂帖》、《二謝帖》連成一紙,並稱為"喪亂三帖"。縱28.7釐米,橫58.9釐米,現在收藏在日本宮內廳的三之丸尚藏館。

《得示帖》釋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得示帖》是王羲之服過五石散後寫給朋友的信,大概意思是:收到您的信,知道您的病情還未好轉,很是擔心,我現在身體也非常不好,明天日出會出發到您那裡去,因不願接觸霧氣的緣故。還要等待(五石散)藥性發散。王羲之敬上。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得示帖》

《得示帖》共4行,32個字。行草相間。雖然只有短短几行,3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大量的書法技巧信息,在用筆、節奏和章法等方面都是王羲之行草作品的典範,是魏晉新書風最典型的面目。

筆法、結構、章法是一間書法作品最主要的三個元素,而章法在一篇書法作品中的比重佔多少呢?近代書法大家弘一法師認為,一篇書法作品中,章法的作用要佔百分之五十。

弘一法師談書法: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現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如下:

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可以算一百分。

我們以章法為主要角度來分析《得示帖》。

構成章法的可以說是作品的一個整體形象,是給人的第一感覺。形成這種形象與感覺。不僅是字與字之間的大關係,而是多種元素的綜合作用形成的狀態。

一、大小

《得示帖》大小錯落,不同的字體積差別非常大。作品中最大的字是"霧"字,最小的行書是"日"字,"霧"字的體積大概是"日"字的六倍。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霧”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日”

在創作時,根據自己需要,調整字的大小,使字與字之間的組合關係更加自由,對於每一行字的安排,整篇的節奏氣氛都有重要作用。

《得示帖》整體上的大小趨勢是開始小,越到後來字形越大。第三行的"觸"、"霧",第四行的"散"、"羲之"字形都很大。

2、 輕重

用筆的輕重也是調節章法的重要手段,用筆輕重也直接影響字的聚與散,穩定與靈活等不同取向的呈現。《得示帖》中總體上行書書寫比較重,草書線條稍輕,行書厚重穩定,草書流暢靈活。

整篇作品用筆最輕的字是第三行的"遲",這個字兩筆完成,線條很細,極為簡約。線條雖細,但鋪毫行筆,每一個方向變化都有筆鋒鋒面的變化,又使這個字靈動多姿。這樣的技術真是很厲害了。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遲”

我們再看看這個字的位置,在最下部,上面的"觸、霧、故、也"都是比較大,用筆很重的字,也是全篇中最重的部分,最下加一個最輕最靈活的字,大膽鮮明,構成強烈的對比。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觸、霧、故、也、遲"

技術已然絕頂,章法構成更臻至化境,所以王羲之是書聖,所以學書一定要學習王羲之。

3、 連斷

連續書寫或字字獨立或顧盼呼應,都是行草書創作的基本手段。《得示帖》中三種情況都存在。連續書寫又分為實連和牽絲。

"吾亦劣""羲之頓首"為實連,用筆較重。"不欲"、"乃行"為為牽絲,字中間連筆極細。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吾亦劣" "羲之頓首"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不欲" "乃行"

非連筆書寫的字之間也有很多呼應顧盼,如"觸、霧、故、也"、"散、王、羲之",收筆處指向下一筆的起筆處。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觸、霧、故、也" "散、王、羲之"

這些處理目的是讓整篇文字氣息通暢,內部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引領、貫穿與整合。

《得示帖》的章法是最值得分析學習的。行草書最常見的章法特點是行草交替使用,以行書為穩定的元素,以草書為靈動的元素,而這種方式就來源於王羲之的經典作品。

最後,我們縱觀全篇,來體驗一下《得示帖》的整體節奏。

"得示"是行書,比較沉穩;下面四字寫草書,"知足下"為一組,"尤"字獨立;"未佳"、"耿耿"分為兩組連寫,比較厚重。"吾亦劣劣"是草書,四字連寫;和左邊"得示"二字形成動、靜對比。"明"字行書,厚重;"日出"為一組,行書,"乃行"一組,草書連寫,但用筆有力,動中寓靜。"不飲"是草書,牽絲連帶,"觸"行書,三個字字距很大,與右側"吾亦劣"的一筆連寫有分別。"霧故也"三字行書,用筆非常厚重;"霧"字最大,成為全篇的中心,三個字構成全篇最沉厚的一組;最後一個"遲"是草書,線條最細,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一行"散"字行書,"王羲之頓首"為草書,最後一行連續六個字動勢縱逸。整篇沉鬱與激越交替,從第三行下半段開始對比最為強烈,全篇達到高潮,最後激盪中結束。

王羲之行草名作《得示帖》章法

《得示帖》 (圓形表示穩定、方框表示靈動)

筆法、結構、章法都是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技能。行草創作中,章法尤為重要,筆法像磚瓦、結構如牆、屋頂等,章法就等於建築審計圖,只有合理高明的設計,才能用好所有建材,建成偉大的建築。

我們這樣分析王羲之的傑作,不是說他先設計好章法,再創作。王羲之對書法藝術的精髓已經深刻領悟,臻至化境,所以揮運之間即能創作驚世之作,一切章法安排在有意無意之間,在情感宣洩與理性安排之間。

我們在學習階段,還遠遠不能達到如此境界。所以首先要理性分析掌握章法構成的規律,由生至熟,得其精髓,方才具備了創作傑出作品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