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換言之,就是人與人相處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不要求、不刻薄、不迫挾、不嫉妒,關係淡得像白水一樣。

人與人相處,唯淡方長久。

淡淡的交往,淡淡的喜歡,能走心,不做作,不虛偽,不煩心,這種相處狀態最舒服。

生活本來就很累,不要再強裝歡顏去維持一些人的關係,疏遠那些煩心的人,親近那些讓你身心愉悅的人。

01,人與人相處,唯淡走心

人世間,最難捉摸的是人心。

曾以為人與人之間相交,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親密無間。

人到中年才懂得,社交是一門學問,關係再好都有著不可逾越的紅線;無論什麼樣的關係,最合適的距離其實是交淡若水。

很多事實證明,人與人相處最好的狀態是不讓人為難,這樣的情誼才不會輕易斷絕。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不讓人為難,彼此之間不會因為三觀不合而產生矛盾,不會因為不懂得而誤會重重。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寫到:

“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輕鬆,在輕鬆中又感到真實的教益。

我想,他一定是有幸遇上三觀一致的人,才有彼此懂得,哪怕他們來自不同的生活領域。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都會路過很多人,有些人會走進你的生活,有些人相遇之後便杳如黃鶴,再無蹤跡可尋。

閒暇時,打開微信,逐一細看,一串串或真或假的名字靜靜地躺在通訊錄裡,有親戚、有朋友、等等;大多都聊過幾次,然後就再無聯繫,那些名字宛若被時光遺忘的塵埃,只是在偶爾的一瞬間才撩撥起記憶的心絃,知道這些人曾來過。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不難看出,因某種目的相聚的人,會有片刻的熱絡,最終也會因此而消散,很難走心。

與人相交,當以淡為佳;淡是一切關係的調和劑,其實就是遠離功利,遠離某種刻意,遠離某種心思。

只為懂得而來,只為那份惺惺相惜而來。

02,切莫以己度人,淡就是少論他人長短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喜歡以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一個人。

活著實苦,人都是在負重前行,不深入瞭解對方,請勿輕易下結論。

小時候,有次跟父親到城裡一親戚家吃生日酒。

飯畢,酒席上還剩下很多菜,特別是很多肥油油的滷雞滷鴨,90年代初的農村人哪有那麼多油水可見,父親說他們不要我們打包回家。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有人就不樂意了:你看那家子,就那點出息,八輩子沒有吃過酒席,吃不完還要打包回家。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當時的處境,那就是羞憤交加,如果可以是一陣風,我當即消失不見。

現在想來,這事對我性格的形成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

自卑,更容易生出極端、多疑、患得患失的思維。

生活中,永遠有這樣一群人總是喜歡作賤你、傷害你,以示自己的高貴。

來重慶後,到一遠房親戚家做客,飯桌上我吃得十分謹慎、客氣,生怕掉了價。親戚的媽卻是個刻薄之人,在飯桌上不滿:“又沒有毒藥,怕吃得嗎?窮酸!”

對於身邊這類人,應當疏遠:我們雖為人類,但不是同一類人。

03. 相處舒服,當淡

記得黃庭堅有時首詞: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我想,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可意會不可言傳,相處心暢氣愉的朋友,才當得珍惜。

人生在世,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說到底,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活得舒服,過得幸福。

相見甚歡不如久處不厭來的可貴,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穫。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與人相處,以淡為佳,淡出距離,淡出分寸,淡出幸福。

假如沒有分寸感,胡亂取笑他人,你以為的幽默,在別人看來缺少教養。

假如沒有距離,自以為的無所謂,卻悄悄摧毀了彼此間信任的橋樑。

所謂最好的關係,是淡而不濃,不打擾,不參與對方的生活,既可以是相互關心,又能保持友好的距離。

既能做到惺惺相惜,也能學會和而不同。

後記:

要學會淡處

與我們的長輩,親疏得淡,傾聽而不是百依百順;

與我們所愛的人,淡而不斷,情濃而清醒。

與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淡而不脅迫,關愛而不包辦;

與我們的好友,淡淡相處,心中有尺,口中有度。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人與人相處,以淡為適

※鄒謇,一個痴迷寫作、國畫,喜歡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著有長篇小說《太醫令》,《冥圖》,《春野小村長》,《我們的青春拐角》等作品。​感謝您的閱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