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強烈哲理意味的中國詩詞?

用戶69331504


哲學是什麼?這個話題有點大,但簡單地說哲學是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是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法,是意識與物質的思辨。至於哲學意味則涵蓋更廣,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對於時光和人生的感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也做“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這是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名句。《放言五首》是很少見的議論詩,在這五首詩中,對社會人生的真偽、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都發表了看法。詩中用了大量的問句,感染力特別強,是哲學思辨詩詞中的精品。上面這幾句,就是歷史論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對人和事物評價要總體評價,而不能一時一事,斷章取義。

也有人說這詩句提出了一個歷史虛無主義的想法,就是如果怎樣會怎樣,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合理假設和推測也是一種以史為鑑的思維方式。類似的詩詞名句還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是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名句,毛澤東不僅是出色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哲學家和詩人,他的詩歌大多哲學內涵豐富。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只有一個永恆的真理,那就是變化,滄海桑田才是人間正道。

王安石曾經在金山寺寫下過感慨變遷的詩句:“丹樓碧閣皆時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再引申一些,反映舊事物必將被新事物所取代的哲學命題詩句就更多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是蘇軾名篇《題西林壁》,哲學上說就是看待、評價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結論和評價也不相同。與其類似意味的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就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再擴展一些,不僅僅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人生閱歷不同對詩詞文章的理解也不同。這其實就是一種人生哲學的變遷。拿陶淵明《歸園田居》來說說舉例說明一下:

兒時讀起“種豆南山下”,感受的是耕種之中“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艱辛;人到中年,可能更多體會到是“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那種拼搏奮鬥後的無奈;經歷人間百態,到了心態平和的暮年,一切都過去了,“但使願無違”才是心安之所繫。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發展是曲折的,但不會改前進方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詩句均由事物曲折發展的哲學意味在裡面。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哲學中的因果關係,直接描寫因果關係詩詞也不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關於時光的慨嘆,鞭策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頗有哲學意味。這方面的古詩更是多有名篇。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豔陽時節又蹉跎,遲暮光陰復若何。一歲平分春日少,百年通計老時多。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哲學思想博大精深。中華詩詞寫盡人間百味,其中更是不乏具有強烈哲學意味的名篇。上面例舉一些詩詞,也儘量套用了一些哲學名詞來表述它們蘊含的哲學意味。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多數只能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就此打住,權當拋磚引玉。


知識與見聞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是“十朝元老”馮道的一首《天道》詩,馮道的功過是非我們在此不做探討,僅就這一首詩談談其中蘊含的哲理。

人生在世,窮富貴賤皆由命定,何必對人為無法改變的事情而唉聲嘆氣呢?只管積功累行,謹慎修持,不要管前路如何,因為這不是人能左右的。冬去春來,積雪冰凍自然會融化,花草也會破土而出,這便是天地間的規律,不勞人去費心。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告訴我們對於人生要隨緣自在,“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如此面對人生,自然灑脫從容。




無兩書房


有哪些有強烈哲理意味的中國詩詞?

有強烈哲理意味的中國詩詞有:

1、《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譯文:正是一場太陽雨後,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鬱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飄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

2、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3、插秧詩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譯文:這首詩告訴我們:從近處可以看到遠處,退步也可以當作進步.常人有一種傾向: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禪師們觀看這個世界與常人就有顯著的不同,譬如詩中說:“低頭便見水中天”,就是要我們虛懷若谷低下頭來,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4、《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哪裡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5、《蔽月山房》

明.王陽明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譯文:山離得近,月亮離得遠,就有人說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開闊長遠,便會發現不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為廣闊!)

6、《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裡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裡待客菜餚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閒遊,我一定拄著柺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7、《觀書有感二首》

南宋.朱熹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藉助形象喻理的詩。這首詩用水上行舟作對比,說明讀書有個循序漸進的過過程,要在漸進中窮盡事理,初學時需要“推移”之力,到後來探得規規律,懂得事理之時,就能“自在”而行了。)

8、《放言五首》之五

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譯文:泰山不能損壞毫髮,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繫人間情呢。)

9、《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佈滿了鬱鬱蔥蔥的幼竹。

 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



蘇軾有哲理的詞句摘錄:

1.人間有味是清歡。

2.也無風雨也無晴。

3.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4.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6.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搖兀。

7.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8.天涯何處無芳草。

9.多情卻被無情惱。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閒雲一片之每文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可以讀讀詩詞。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惑,可以讀讀詩詞。詩詞中有故事,詩詞中有人生,詩詞中有哲理。一首好詩,一段人生。讀中國詩詞,品人生哲理。

一、蘊含哲理:知行合一 代表作:《冬夜讀書示子聿》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寫於1199年,是陸游寫給小兒子聿的。陸游一共有七個兒子,子聿是陸游的第七子。詩人在寒冷的冬夜發奮讀書,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勉勵兒子。詩中陸游真情的告誡兒子:要趁著年少努力學習,珍惜美好時光,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讚揚了古人學習的刻苦,說明要想有一番成就,必須要刻苦的學習積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側重點,努力學習很重要,但還要去躬行,做一個理論聯繫實際的人。

這首教子詩,言語平實,在簡單的話語中透露出了哲理:讀書要持之以恆,孜孜不倦;不但要掌握書本的知識,也要通過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二、蘊含哲理:腳踏實地,真才實學最重要 代表作:《答章孝標》

《答章孝標》唐代: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這首詩是李紳除《憫農》的另一首代表作。只有假的東西才需要用真金包裝,如果是真實的,怎麼還需要那些華麗的外表。十年苦讀就為了高中狀元,與其去想那些遠大的志向,還不如先把知識積累好。

這首詩意義深刻,頗具哲思。詩中告誡我們:真才實學最重要,不要靠包裝去迷惑別人,假的終歸是假的。我們做任何事,不要空想,腳踏實地才是根本。

三、蘊含哲理:更新換代的自然法則 代表作:《與諸子登峴山》

《與諸子登峴山》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這首詩是孟浩然在家鄉隱居讀書期間,跟朋友登峴山,憑弔羊公碑,有感而作。全詩借古詠懷,感情真摯,於平淡中見哲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從朝代興替,到家族興衰、生老病死,社會和人類總在不停的變化,歲月不會停留,只會一直朝前走。古往今來,寒來暑往,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推陳出新是自然的法則,誰也阻擋不了。

人生如詩,詩如人生。如果你遇到挫折,那就讀詩吧。在詩中,跟古人交流;在詩中,品味哲思;在詩中,找回自己。


大志讀書


古詩流傳千古,其中集哲理與意境的句子不勝枚舉,比如: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
  •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小手手工坊


有哪些有強烈哲理意味的中國詩詞?

詩詞的好壞不在於詞藻的華麗,而在其內容和思想,在容不在貌。中國詩詞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充滿了對人生、世界的哲思,正因如此,才說“讀詩使人明智”。

例舉幾首,拋磚引玉。

1、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5、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6、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7、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8、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1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2、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1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14、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15、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李白 妾薄命)

16、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

17、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18、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19、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20、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清 趙翼)

2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2、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歐陽修)

2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24、東風不擇木,吹煦長未已。

25、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君求悅目豔,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白居易 杏園中棗樹)

26、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27、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28、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29、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30、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31、自小刺頭身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杜荀鶴 小松)

32、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 活水亭觀書有感其二)

3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4、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35、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義理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清 蕭掄謂 讀書有所見作)

36、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37、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38、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3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4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41、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42、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3、寺裡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蘇舜欽)

44、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45、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4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47、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朱敦儒 西江月)

48、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4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50、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5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2、眾裡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3、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生去死來都是幻,幻入哀樂系何情。

5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55、北邙未省留閒地,東海何曾有頂波。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

56、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57、前車倒了千千輛,後車過了亦如然。分明指與平川路,卻把忠言當惡言。

58、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59、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60、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灤河小馬


富含哲理的古詩,宋詩當中最多,長於說理是宋詩的一大特點。富含哲理的詞,最好的當然是清末民初王國維的詞。

宋詩中的說理詩

宋詩中的說理詩,不是為了說理而說理,而是通過具體的意象以及漫不經心的敘述、比喻、議論等方式展現出來。因此讀起來毫不生硬,反而值得品味、咀嚼。比如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


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寫觀書的感受,通過具體的意象和比喻的方法表達出來,同時蘊含了多重的意義:池塘要有活水注入才能保持清澈,讀書要不斷接受新知識才能思想常新,人要接受新生事物才能保持不斷進步。

宋詩中的說理詩舉例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蘇東坡《題西林壁》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陸游《遊山西村》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鄭思肖的《寒菊》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等等。

這些詩,都是把具體的意象、個人的感悟、人生的經歷等,上升為人類的普遍感情,因而具有了永恆的生命,流傳近千年而不衰。所以清代學者翁方綱說:

談理至宋人而精,說部至宋人而富,詩則至宋而益加細密,蓋刻抉入裡,實非唐 人所能囿也。

王國維的這裡詞

詞發展到清末民初的王國維而出現了哲理詞,葉嘉瑩先生在《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講:“其天性中自有一片靈光,其思深,其感銳,故其所得均極真切深微,而其詞作中即時時現此哲理之靈光也。”比如其《玉樓春》之“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其《浣溪沙》之“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總的來看,我認為富含哲理的詩宋詩中最多,哲理詞首選還是王國維的人間詞。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轉發,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先秦文化裡研究天地自然蘊含哲理聖人作很多,老子,莊子等等,留下的哲理性著作很多。

近體詩裡含有哲理的詩句比比皆是:

我覺得最容易被忽視的哲理詩就是朱熹寫春光的詩《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表面寫是踏春泗水濱的勝景,其實朱熹一輩子都沒去過敵佔區泗水,這是詩人的想象,渴望。孔子曾在洙、泗講學,教授弟子。因此詩裡泗水,東風指的就是孔子儒學,萬紫千紅的春天就是孔子的教而無類,儒學的的豐富多彩,聖人之道催發萬物生機勃勃。

作為理學家的朱熹哲理詩比較多,我們熟知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蘊含了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哲理。

還有“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身輕”—藉助外部力量的重要性

最著名一首哲理詩非蘇軾的《題西林壁》莫屬,小學孩子們必學必背必考,耳熟能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說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蘇軾還有其他不少哲理詩: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果關係,事物表面和本質關係

“博觀而約取,厚積薄發”—厚積薄發,量變引起質變

還有王國維關於求學的三中境界,從不畏孤獨求學到廢寢忘食到豁然開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不費工夫的哲理: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他哲理詩欣賞:

1.張九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萬物有靈,有性

2.王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舊事物更替,新事物終將代替舊事物

3.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事無常,青春易逝,光陰易逝

4.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失去的還會回來,有失有得

5.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人曾照古時人。”—事物萬千變化,有些事物相對不變

6.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舊事物更替,事物不斷髮展的自然規律

7.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

8.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得高,看得遠,探求無止境

9.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寶貴

10.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1.孟郊“人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實踐出真知,親自實踐,知行合一

12.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蘊含希望,堅定開拓進取

13.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量變引起質變,實踐出真知,知行合一

14.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站得高看得遠,志存高遠

15.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事物發展的兩重性

16.毛澤東“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靜止和運動都是相對的……





結綠


提到蘊含哲理的詩詞,首當其衝的便是張若虛的《春江花夜月》。

《春江花夜月》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夜月》融情景理一於體,哲理深奧,令人沉思。這裡挑其中一句進行賞析。“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我們初見明月已不知是何時,明月第一次照應我們也無從追究,人類啊一代一代的繁衍傳承,而那江邊明月年復一年都沒有變化。


這句詩沒有具體的寫景沒有刻意的表現手法,而是通過最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加以聯繫,傳遞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觀念:人生的短暫和時光長河的無盡。


面對神秘而深邃的夜空,作者超脫了景物和個人思緒,世界是那樣廣闊無盡,時間是那樣奔流不息,小小的人兒不過是一粒塵埃,一個漂泊的過客,轉瞬即逝,消失在宇宙中,沒有人知道你曾來過,也沒有人知道你終逝去,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自然界春夏秋冬循環往復,那江河湖海,那柳綠花紅,那皎皎孤月都依稀不變,變的只有小小的人兒,我們的生命終究太過於短暫,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所以啊,作者通過時間的無盡和世界的浩大,對比出人生光陰的短促和個人的渺小,來警醒我們,莫要爭名逐利,拼個你死我活,為了心中的慾望而煩惱而發狂,在世不易,為人不易,應當心平氣和享受在世的時光,縱你再功績輝煌,名垂千古,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之中也不值一提,會湮滅在其中。最重要的是珍惜人生,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才不枉來世間一遭。


王維被稱為“詩佛”,他的很多詩作也富含哲理。

《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歲頗好道”王維中年以後喜歡修禪,他的詩詞中不乏蘊含哲理之作,《終南別業》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詩篇裡面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講的是王維乘船順著河道逆流而上,觀看兩邊風景,誰知一不小心就到了河流源頭,無路可走陷入困境,該怎麼辦呢,這時就要轉換思維,抬起頭看看風起雲湧的天空吧,那是新的一條路。


看似平淡無奇的寥寥描寫,其實蘊含了深奧的哲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中有畫,畫中有理。

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思維,“水窮”象徵了人生中一切阻礙困境,在我們的一生之中,不論成長,學業,工作,愛情,家庭,也許剛開始一往無前,一馬平川,可到後來發現一有一堵圍牆讓我們無路可走,陷入絕境,頗有些山窮水盡的悲涼,那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哪裡呢,往周圍瞧一瞧都是圍牆,來時的路已經不能後退,如此處境王維給出了一條路“雲起”,那就往上看看,抬起頭顱望著天空,這時一個新的世界,一條沒有發現的路。


是啊,往往我們陷入一個困難處境,就會焦慮而不知所措。其實當一條路走到盡頭,卻是新的開始,走到絕境,卻有新的生機。正所謂生命的盡頭是死亡,而死亡的開始又是生命,一條路到頭了,不要悲傷不要氣餒,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窮途末路之中總有一線生機,我們的心寬廣深遠,才能飛出去,遨遊天空。此為第一點。


第二層哲理,那便是永不放棄心懷希望,“行到水窮處”是一個絕境,可同時相伴而來的還有機遇與挑戰。既然這裡是水的源頭,那麼必然經常降雨,我只需等待,不斷地降雨會導致水漲船高,把我送到另一處境地,絕境不攻自破,全憑我沉著冷靜,耐心等待。


蘇軾更是大哲理家,他的詩詞賦作,不少都蘊含哲理。

《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題西林壁》我們都太熟悉不過了,在小學的時候就是朗朗上口的詩句,那時候太小讀不懂,現在讀來另有一番意境。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不單單是山,可以引申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國家,一個規律,小到一本書,一幅畫,一處景,一首歌,由於具有主觀意識的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導致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道理你覺得對我就覺得錯,這首歌我認為好聽你就認為不好聽,這個東西我喜歡而你就討厭,大千世界包含了形形色色,不關乎誰是誰非,我的不一定就比你的好,你也不一定比我高明。因為我們經歷,認知和觀察角度不同,產生的觀點也不同,這些觀點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求同存異,正是因為多元化世界才如此五彩繽紛,倘若只有一種思想一種認識,豈不單調至極沒有活力生機,死氣沉沉一片那才可怕。


作者第一點是要告訴我們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會有不同結果。第二點,是要告訴我們,面對不同結果,我們不要爭而要求同存異,相互尊重。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就有點像盲人摸象,我們每個人都只是看到冰山一角,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對待事物不要武斷得出結論,尤其是自己處於事件的中心,受到主觀情緒影響非常之大,很難客觀的得出結論並作出決判。這時我們就要像周圍人虛心請教,身為旁觀者不受事件影響自然看的更清,能夠發現問題所在,給予我們合理解決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