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尔衮不死,会废掉福临当皇帝,杀死皇太极子孙吗?

娃儿我热饭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很大 让我们拨开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所谓感情纠葛的这层迷雾 还原历史的真实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 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关键时刻其实没有更多的选择 皇太极死后 当时的清朝,并没有很完整,很规范的继位制度 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 反而颇有些民主制 八旗各旗主和王公大臣们都可以推举皇位候选人 主要看实力 当时主要有两人有争夺的机会 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二人各掌两旗兵马 都有拥护者 实力不相上下 互不相让 为防止出现同室操戈的不利局面 努尔哈赤的大阿哥代善资历最老 就推举了皇太极的另一个儿子九阿哥福临 即后来的顺治帝 福临虽小只有六岁,却也是皇太极的亲子,有继承权,豪格不能反对 多尔衮也顺水推舟 福临是他老相好儿子 他自信可以控制,只要豪格当不上 退而求其次也不错 顺治帝属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多尔衮也以皇叔的身份当选摄政王 多尔衮很快就把持了朝政 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并找理由弄死了豪格 甚至把自己的封号提升为皇父摄政王 还有太后下嫁给他的传说 由于顺治母亲的周旋,顺治的隐忍,多尔衮不想太早留下骂名 暂时没有做出格的事情 随着顺治帝逐渐长大,对多尔衮的恨越来越难以掩饰 摄政王与皇帝的矛盾也逐渐在加深 只是后来多尔衮意外坠马过世了 不然废掉福利是有可能的 毕竟军队政务等实权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 事实上,多尔衮的心腹已经多次建议多尔衮废帝自立了!顺治被废,他以后的子孙,及皇太极其他一脉都有可能遭到毒手 多尔衮是从小久历战阵 刀头舔血出来的粗豪汉子 血雨腥风对于他来说是平常事 他懂得斩草除根,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道理 不会给留下复仇的机会的 可惜历史并没给他这个机会


怒向刀


多尔衮不死,也不会废掉顺治,而且顺治走了他会继续辅佐康熙,不是多尔衮有多高尚,也不是他不想当皇帝,实在是多尔衮身上硬伤太多。

第一大硬伤是他承诺过自己只是辅佐顺治,决不篡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果食言,王公大臣很多人都会反对他,他根本无法在大清朝站稳脚跟。

皇太极驾崩,他和豪格争皇位,大家各自退让,才让顺治当了皇帝。当时诸王贝勒聚在一起,推举皇位继承人,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坚持推举多尔衮当皇帝,多尔衮不当。在大会上公开说自己不当,实际上就相当于公开承诺自己不当皇帝。

多尔衮当了摄政王,大贝勒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坚定的支持多尔衮当皇帝,多尔衮没当上,这两个人就密谋杀掉豪格和福临,拥戴多尔衮上位,结果被代善发现,代善大义灭亲,把情况告诉了多尔衮。多尔衮杀了硕托和阿达礼。多尔衮杀硕托和阿达礼意味着向全世界表决心,自己决不觊觎皇位。

人无信不立,多尔衮要是敢废掉顺治自己当皇帝,那得有一大批人起来反对他。代善一定第一个站出来,因为他把两个儿孙都搭上了,其次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另外还有大臣索尼鳌拜等等很多很多人。反对他的人太多,他根本坐不稳皇位。三国时曹操到死也不敢称帝,和多尔衮是一样的逻辑。

多尔衮的第二大硬伤是没有儿子。他好不容易把皇位弄到手,没人接班,无法传承,他已经有了皇帝之实,再要那皇帝虚名,平添很多危险没必要。

多尔衮一生只有一个女儿,是在征朝鲜时带回的鲜族女子给他生的,后来攻打锦州时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是多尔衮自己说的。

多尔衮当摄政王时已经三十多了,他有十个媳妇,结婚十六七年了,如果能生应该有一堆孩子才对,而且当摄政王后六七年时间还是没有孩子。

多尔衮是把顺治当自己的孩子养的。多尔衮和孝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据说孝庄还下嫁多尔衮。他要是夺顺治的皇位,如何面对自己所爱的人,如何对得起顺治叫他一声“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外出打猎,最后坠马受伤,不治而亡,实际上他这次外出就是考虑还政给顺治后,自己接下来怎么办?到哪里去?

多尔衮要是不死,顺治亲政后没几年得天花死了,他很可能回来继续辅佐康熙。果真如此,孝庄也不必为康熙亲政操心费力了。





月夜luck


先说我的观点:如果多尔衮不死,他不会废掉福临自立,也不会杀皇太极的子孙。

首先要弄清楚一点,多尔衮从福临登基继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永远失去了当皇帝的可能。

顺治继位是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皇太极死后,皇位的争夺战主要是在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展开。当时大清皇位传承采取的是“八王议政推举制”,说穿了就是八旗旗主贝勒之间的实力较量。谁的实力强,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谁就有更大的希望继承皇位。论当时的八旗旗主,多尔衮和豪格是实力最为突出的两个人。但是两人的实力和背后支持势力都在伯仲之间,双方都很难完全压制对方。出于大清当时所面临的局势(大明朝崩塌之际),保存大清国力逐鹿中原是第一选择。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和豪格“统一战线”,加上其他八旗旗主的共同商议,最终将福临推上皇位。这是当时大清可以做出的最佳选择,也最符合大清的整体利益。



多尔衮没有“废帝自立”的可能。

虽然多尔衮死后遭到了顺治的“清算”,最大的理由就是说他有篡位之心。然而后世乾隆已经给多尔衮平反了,乾隆既肯定了多尔衮对于大清定鼎中原做出的杰出贡献,又否定了多尔衮谋反篡位的可能。

那么,多尔衮真的没有“废帝自立”之心吗?我的答案是,没有。因为多尔衮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和理由去做。

第一,多尔衮位极人臣,享受帝王待遇。

多尔衮从最初的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封号的变迁也是多尔衮功绩累加的过程(至于野史中所说他与孝庄的私情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里不多做解释),毫不夸张的说,多尔衮就是当时大清的无冕之王,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可以住在皇宫,出行规格待遇与皇帝无二,玉玺也掌控在他手中,多尔衮虽然是摄政王,行使的却是皇帝的权力。多尔衮没有必要为一个“皇帝名号”与整个大清为敌,多尔衮不会傻到做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



第二,“八旗制度”保障皇位安全。

多尔衮虽然权倾朝野,手中又手握兵权,但大清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是对皇权最大的一个保障。皇位是八旗旗主共同推举出来的,代表的是八旗整体的意志和利益。多尔衮虽然手握两白旗,但还有另外六旗可以约束他。如果多尔衮想要以一己之力废掉福临,显然是痴心妄想。因此,顺治在被推上皇位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多尔衮无法动摇他的皇位。对于这一点,多尔衮心中也必然很清楚。



多尔衮“后继无人”,不会杀皇太极子孙。

上面说了多尔衮没有“废帝自立”的理由和条件,那么他就更没有理由杀皇太极的子孙了。原因很简单,即便多尔衮将皇太极的子孙全部杀了,到时候皇位依旧还是需要通过八旗旗主推举,多尔衮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可以被推举上皇位。再退一步讲,即便多尔衮被推举为皇帝,他没有儿子来继承,到时候皇位依旧还是别人家的。与其这样,多尔衮又何必多此一举,吃力不讨好的同时还是背负千古骂名!

综上,如果多尔衮不死,他也绝对不会杀掉福临,更不会杀皇太极子孙。因为这不符合多尔衮的自身利益,相反的还会损害他的既得利益。


月关略萌


不会的。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大满清贵族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因为是庶出,所以当时即便努尔哈赤相对于皇太极更偏爱于小儿子多尔衮,但是在努尔哈赤世袭王位的时候,还是遵从了嫡长子继承制,遵从了满清皇族多数人得意见,确立了当时年纪较大、阅历丰富、较有权力的皇太极。

为此,根据满族制度,多尔衮的生母也被处以死刑,与努尔哈赤合葬。但是多尔衮生性聪明,又接连遭受到了这诸多打击,使得幼年得多尔衮就早早地感受到了政治的血腥味道。后来,凭借着天生优势和自身的勤奋,小小年纪的多尔衮就成为了南征北战的大英雄,还是满清八旗之一的旗主。

公元1643年,皇太极因病驾崩。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首次入关,当时满清贵族心中都认为多尔衮是继承皇太极的最适人选,并且皇太极在临终前也尚未留下继承人的遗嘱。但是当时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却没有选择称帝登基,而且选择和孝庄太后共同追随辅佐年仅6岁的福临(顺治帝)登上了帝位。

第一点,当时在清军入关后,清朝上下开始对皇帝的人选费尽心思。其中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两位大臣索尼与图赖,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这两位重臣的意见其实也已经代表了大多数满人和官员的看法,这种舆论不得不对多尔衮产生极大压力。其次,福临作为皇太极的嫡子,具有正统血脉,是皇太极死后最合理和最合法的继承人;再者说,多尔衮作为福临的叔叔,如果强行抢夺帝位的话,不仅自己脸上不好看,而且极有可能引起内部对之的厌恶。

第二点,当时身为四大亲王之一的豪格(皇太极的大儿子)在清朝同样颇具实力,毫不夸张地说,豪格的影响力乃至实力大可与多尔衮旗鼓相当甚至是超越了多尔衮。根据《清史稿》记载:亲王豪格身后有坐拥正黄旗和镶黄旗,比起坐拥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多尔衮不仅在血统正宗上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实力也是超过多尔衮的。多尔衮如果敢直面皇位,那么随之必然的也就要面对如此极具竞争力的豪格。

第三点,当时处于抉择之下的多尔衮遇到了孝庄皇后。本来无缘皇位的顺治,却在母亲的“安排”下,顺利地坐上了帝位。这又是怎样的呢?在面对竞争力如此强悍的豪格后,多尔衮也是一筹莫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孝庄皇后出现了。既然现在无缘地帝位,那也不能如此便宜了豪格,于是多尔衮选择了与孝庄皇后联手将福临送上皇位。这样的孤儿寡母在多尔衮的大力支持下合法继承皇位,豪格也无话可说。而且如果福临顺利登基的话,多尔衮也可以实际当个幕后操纵者,这样,他就足够了。


维C牛奶咖啡糖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我们都知道,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崩逝,这一年,他三十九岁,正值壮年。此时的他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没有去世,他是否会废掉顺治帝?

多尔衮去世前,封号是“皇父摄政王”,手握实权,排场仪仗向皇帝看齐,所有政务基本都是他来处理,没有向顺治帝请示的必要,至于官员任命什么的就更不在话下了。他距离皇位这么近,为什么没有废帝?

1、皇太极身后是正黄旗、镶黄旗两旗的支持,他一共有11个儿子,有八成还活着,废了福临,皇太极一脉还有其他的子嗣可以选择上位,除非他能一口气全部除掉,如果真这么做了,就不止两黄旗不支持了,其他几旗也不会。

2、没有子嗣。这大概是多尔衮最为致命的弱点了,废帝自己登基的根本目的,自然是希望皇位在自己这一脉传承,可他仅有一个公主,并没有皇子,如果他废帝自立,那将来这个皇位要传给谁?

3、福临是他所立,多年来也是他一手教导。小皇帝还未亲政,啥事也没干,废帝的理由借口站不住脚,贸然废帝一来是打自己的脸,二来会引发朝臣的不满,他想坐上皇位,也会坐不稳当的。

所以,即便多尔衮顺治七年没有死,他也不会废帝,只会继续当着他手握实权、排场位比帝王的摄政王。


若浅话史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曾和皇太极儿子豪格争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这两人争夺皇位也不仅仅是这两人的事,还有很多人的利害关系在内,多尔衮想当皇帝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势力说了算的,最后迫于多方势力的压力,实在没办法了才选择福临当皇帝。后来多方势力也不曾泯灭,小皇帝也是慢慢在朝廷上下站稳脚跟,多尔衮再想动也动不了了。

多尔衮的文治武功也是有能力当这个皇帝的,但为什么没有当成,或者后期为什么没有废帝夺位?


其一就是忌惮多方势力,皇长子豪格的势力,老大哥代善的势力还有济尔哈朗等等,还有拥护皇太极皇子即位的这些大臣例如索尼鳌拜等。后期也是多尔衮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人,虽说他有政治手段,但想要进行一系列的举措利于自己也是很困难的。

其二八旗制度的原因,这一层和第一点其实是一样的,清初权利不在一人的手里,很多权利都分散在其他几个旗主手里,你多尔衮想当皇帝其他几个旗主肯定联合起来反对。



其三也可能是多尔衮自己性格一方面,有隐忍怯懦的一面,例如他母亲被皇太极逼迫殉葬,他也不敢有报仇的想法,也是因此获得皇太极的信任。

其四就是这位孝庄,这个女人历经三朝,她的政治手段,无论在皇太极时期还是在康熙时期,那都是能当皇帝的头脑。多方协调的能力超高的政治智慧,也会让多尔衮这样的铁拳打在棉花上……


折梅相问


这问题不好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多尔衮死时,他还不具备篡位必成功的能力。

从多尔衮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可能真有篡位的野心。也可能只想独揽大权,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据正史记载,多尔衮对年幼的顺治一直采取放纵的态度,派亲信每天陪着顺治耽于玩乐之中。都察院满达海和中郝杰等满人大臣多次上书,请示为顺治择博学明经的老师,及时典章。目的是从小教育皇帝治国和帝王之术,但均被多尔衮驳回上诉。

不久后,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汉臣又联名上书多尔衮,奏请,给皇帝择满汉词臣,朝夕讲进。可多尔衮以皇帝幼冲,不宜过早讲书为由,驳回了上诉。不想让顺治读书这事,多尔衮到底怎么想的,估计永远都是个秘密了。

第二就是,将济尔哈朗挤出决策中心,是争权,还是有所图谋,这也是个疑团。

和多尔衮一样,同为摄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在顺治元年,受封摄政王首席。然而,多尔衮大权在手,大肆扩充自己的权势,独断专行,首先是罢掉了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的权力,又宣布自己任国政王,接着向自己的政敌皇太极长子豪格开刀,将豪格废为庶人。

济尔哈朗感到了多尔衮野心在膨胀,害怕他加害小皇帝和两位皇太后,在迁都北京时,为确保顺治和两宫皇太后安全,出其不意的改变了八旗原有排列顺序,把自己的右翼镶蓝旗调到前面,靠近了皇帝的正黄旗立营,将豪格原排在左翼末尾的正蓝旗调到镶白旗和正白旗中间,将两白旗一分为二,防多尔衮下手。

到了北京以后,多尔衮就耿耿于怀,先把济尔哈朗从两摄政王中打掉,降成辅政王,接着又制造罪名,横加迫害。在顺治四年正月,多尔衮说郑亲王府台基违制,立了铜狮,龟和鹤等。同时多尔衮还双管齐下,先把亲弟弟多铎调入权力中心共同听政。不久,济尔哈朗便被罢了辅政王职,而多铎被晋升为辅政叔王。济尔哈朗从此就被挤出了清初的政治中心。

下一步多尔衮就是开始打击豪格,但两宫皇太后突然出面力保豪格,多尔衮一时无可奈何只能忍着看,豪格回复了和硕肃亲王。

顺治元年,清军决定两路分兵进攻南明和大顺军。多尔衮派豪格率军进入山东,稳定漕运,并配合进攻南明的军队,进攻江北的南明,高杰和许定国。为大军渡江做准备。豪格完成了任务,于顺治二年,奉命班师返京,多尔衮丝毫没有给与豪格军队奖赏。

公元1647年,多尔衮命豪格统兵进攻四川张献忠,大多数将领都是多尔衮恨之入骨的两黄旗将领,豪格很快平定了陕西,马上率军进入四川,张献忠部将刘进忠投降。然后刘进忠引清军进入张献忠驻地西充。张献忠阵亡。豪格顺利平定了四川。顺治五年豪格班师回到北京,可豪格怎么也想不到大难临头了!。三月四日,多尔衮以“济尔哈朗,谋立豪格”为罪名的系列大冤案就出笼了!两黄旗和镶蓝旗大臣全部获罪。多尔衮气势汹汹,有非一网打尽,不罢休架式!。因此被杀的文臣武将一大堆!最后两宫太后和顺治一再出面,豪格才免了死罪,多尔衮将豪格幽禁,不久豪格死于狱中,老婆被多尔衮霸占娶入府中。

顺治和孝庄越发感到多尔衮威胁,但一时又拿他没有办法,只能韬光养晦安抚。于是顺治元年封多尔衮,叔父摄政王,几月后又改封,皇叔父摄政王。

虽然多尔衮大权独揽,但想取而代之,也并不容易。多尔衮的两白旗内部就有很多原豪格部下,他不敢保证会听他命令造反。而且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发生战争,皇帝这边还有镶蓝和正红旗,而皇帝背后还有强大的科尔沁,更是不容小觑。

所以纵观多尔衮的举动,虽然他没有发动谋逆,但有没有谋逆之心,不好说!!如果他没有壮年早逝的话,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无私无畏征服星辰大海


多尔衮自己都死的不明不白的,哪还有可能行太宗之事。多尔衮的势力做摄政王还是可以,若是行不轨之事,满清政权将会崩塌,入住中原大计,将不会实现。说白来,多尔衮太年轻,服不了众。

史书上说的多尔衮中年暴毙,应该是一场阴谋,好端端的王爷,说暴毙就暴毙了,应该是权势太大,不利皇帝统治,被清算了。多尔衮也是太大意,功高震主,尚不采取自保措施,亲率三百精骑出京,以为万无一失,可惜,三百精骑成了多尔衮的陪葬品,为了遮盖这肮脏的政治阴谋,只好对外说,忽得怪病,暴毙而亡。

多尔衮有称帝之心,奈何满清八旗,并不是没个旗主都买账,多尔衮虽有雄才大略,但时机不允许,强行称帝,满清内讧,会失去入住中原的大好良机,多尔衮权衡利弊,还是甘心做一个摄政王吧,这对满清政权的长治久安比较有利。也有野史说多尔衮和孝庄叔嫂恋,多尔衮不忍心废除顺治,这只是传闻。

多尔衮作为满清权臣,功高震主,应该懂的退让,伴君如伴虎,权利面前稍不留意,就遭清算。


饕餮中国


多尔衮不会当皇帝的,在我看来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他没儿子,不是什么小问题,但你想谋位,自然需要有圈子团队,团队里的人看你连儿子都没有,就觉得这事不太靠谱了。

第二他发过誓不当皇帝。建州那会儿刚入关,民风还比较淳朴,说过的话就是射出的箭,回不了头的。

第三他没法面对代善。代善的一子一孙劝多尔衮称帝,被他杀掉了,现在自己要回去,怎么面对代善。代善在努尔哈赤诸子里威望极高,忽视不得。

出于这三点原因,我相信多尔衮就是没病死也不会篡位的。


甲申17年


首先要说说顺治是如何继位的。

皇太极死后,按照满族“兄死弟及”的传统,此时皇帝的热门人选有两个,豪格和多尔衮。其中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战将出身,曾立下无数战功,各自都有人支持。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立下的规矩,只有主旗贝勒才有选举权。这样能选举的就只有7人,因为皇帝还占据一旗之位。这7个人中,豪格占据两黄旗,多尔衮占据两白旗,这样就去掉4人,所以,决定谁当皇上的就在其他那三旗的旗主手中。

这三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一个是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和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代善年纪大了,对选皇上不太热心。他表示他谁都支持,只要你们选出人来,我就给他投票。说完站起身走了,阿达礼本来是要支持的多尔衮的,一看爷爷走了,自己也不敢说话了,跟着爷爷一起走了。

济尔哈朗见两边各不相让,就提议,让8岁的福临继位,让豪格和多尔衮辅佐。豪格和多尔衮也不想起内讧,这时候他们的大敌明朝还在虎视眈眈,现在最主要的是消灭明朝。所以他们俩一合计,觉得可行,反正福临就是一小孩,跟自己当皇帝没啥区别,于是两边达成一致。

就这样福临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