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刑罰“五馬分屍”是死後分屍還是活著的時候用馬分屍?

猛士捉刀


“五馬分屍”是古代的一種殘酷的酷刑,看字面意思就讓人毛骨悚然,這也不知道是那位“大家”發明的刑罰,大名鼎鼎的商鞅就被處以五馬分屍而死。

【一】“五馬分屍”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車裂,將犯人頭、雙手、雙腳綁在用馬或者牛拉的車子上,五輛馬車或牛車向著不同的方向去拉,最終的後果是將人硬生生的撕碎直至死亡。

一種是馬拉,也就是將犯人頭、雙手、雙腳用繩子直接綁在馬身上,五匹馬向著不同的方向去拉,直至將人撕碎而死。

【二】在實施“五馬分屍”時犯人是否活著

1. 最殘酷的是活著直接將犯人五馬分屍,當然這種要不是罪大惡極的,要麼就是被人痛恨至深的,恨得咬碎鋼牙的那種。直接將活人用五馬進行分屍,這種場面是非常血腥和殘酷和驚悚的。

2. 死後分屍。這種形式是事先將犯人處死,在處死之後實施五馬分屍,當然只要是五馬分屍就非常殘酷,但相對於活著就被五馬分屍來說,相比較而言對於犯人來說,還是要比活著的時候好很多。

【三】五馬分屍結果

五馬分屍的最終結果是犯人死亡,屍體被撕爛,一般屍體被撕成五塊,上身的頭和兩隻手臂是最容易被扯斷的,剩餘的兩隻腿是相比較難的,最終雙腿被扯斷一支後,五馬分屍刑罰就到此結束。

【四】五馬分屍實施中也出現問題

唐朝末期李克用的義子李存孝,號稱天生神力,是李克用手下第一猛將,能征善戰,忠心耿耿。最後被小人逼迫想造反,但是看到戰友又自縛投降,被李克用處以“五馬分屍”。連續十次將拖拉自己的馬車拉了回來。最後被打碎膝蓋骨,挑斷手腳筋,然後“五馬分屍”。



看了幾個朋友的回答,有點不同意見。很多人會把車裂和分屍兩種刑法混為一談。兩者極為相似卻又不同。

先說一下車裂車裂算是比較恐怖的刑法了,畢竟是活人活生生的人,被四輛車或者五輛車分別朝不同的方向硬拉而死。車裂屬於活人的刑法,極刑大概對於活人而言有,自縊,鴆殺,砍頭,腰斬,凌遲,車裂。前兩個還好,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被賜死,還要說謝謝,對比後面兩種的確算是莫大恩惠。車裂刑法想想都恐怖至極。但是古代人的思想和現代人的思想是有天壤之別的。首先說對於死的態度,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被唾沫淹死。活一生可能不如死後的一個名譽,所以才有古代那麼多冤死案,之後家人在幾十年裡為平反而奔走。



話題有點遠了,繼續說五馬分屍,五馬分屍是比車裂更嚴酷的刑法,當然這一說法只是在古代認為。現代人可能覺得感覺不太大,畢竟人死了愛咋咋地的想法,被大多數人奉為真理。死人的刑法有曝屍,鞭屍,五馬分屍,古人如何理解一諾不知道,但是肯定有我們不能理解的用意。就像古人有一種刑法叫做削髮刺字一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幾千年的固定思想,所以清入關後,很難推行金錢鼠尾頭,於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中原有骨氣的男人那個時候基本死的差不多了。至於以後在吹什麼骨氣,一諾表示呵呵。

古代刑法圖片過於血腥還是貼個無關的東西吧。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五馬分屍在唐朝以前確實如字面意思分的是屍體,從五代十國開始就分的是活人了。五馬分屍、凌遲處死由死後行刑發展為活著行刑,由法外酷刑變成法定常刑,反應了封建社會人們道德精神的普遍下降,與統治者的殘忍!


先秦兩漢時的華夏人整體比較光明磊落,死則死矣,絕沒有後世那樣陰忍殘暴,死刑都是斬首或者腰斬。基於貴族傳統,即便五馬分屍,也真是分的屍,先把人殺死,再用馬或牛將屍體分裂!

從五代開始,越來越多的酷刑進入國家法定刑罰,比如凌遲、五馬分屍,而且是凌遲活人,分裂活人。明朝則有了比上述兩種酷刑更加殘酷的活剝人皮、抽腸等酷刑,滿清則發明十大酷刑來威懾罪犯與人民,把凌遲發揚光大!



先秦兩漢殺人快捷利落,不喜歡折騰活人,只有烹刑烹的是活人,但是也就幾分鐘的痛苦,車裂屍體、凌遲屍體算是殘忍無道的刑罰了!後人車裂活人,覺得也就幾分鐘的痛苦,於是採用更加殘酷的凌遲處死,可以活剮三天兩夜,極大的加大了受刑人的痛苦!


大秦鐵鷹劍士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


“五馬分屍”這種刑罰在古代是“車裂”俗稱,作為一種刑罰,自然是對活著的人實行的,對死人還有必要實行刑罰嗎?中國古代死於這種刑罰的人有很多,基本上都是活著受刑的,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商鞅了,他就是死後才被實施“車裂”之刑的。下面麻花就為大家介紹下一下“車裂”和商鞅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這種殘忍刑罰的。

車裂

所謂“車裂”,就是五匹壯碩的馬匹用繩索拉拽人身體的五個部分(頭部和四肢)從五個不同的方向同時發力,以此產生的巨力將人的身體分裂的刑罰。場面十分的殘忍。

強秦改革

商鞅變法,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很熟悉了。秦孝公即位後勵精圖治誓要為大秦開創一個盛世,時逢商鞅入秦,與秦孝公一通交流,秦孝公認為若要使秦國變強,商鞅的理念必須實行。鐵了心後,秦孝公壓住了國內貴族的反對,力挺商鞅進行變法。

之後的變法內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秦國在商鞅進行了變法以後,開始走上了由弱變強的道路,畢竟是寫進歷史教材的,這裡麻花就不贅述了。我們重點還是放在“車裂”上,那如此一個為了秦國富強而鞠躬盡瘁的人,為什麼秦國最後對其實施瞭如此殘忍的刑罰呢?

商鞅死因

很簡單,因為變法觸及了秦國貴族的利益,而這些貴族又是秦國力量的一部分,秦孝公在位時還能靠著自己的威望壓制這些貴族,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雖說也是一代明君。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同時嬴駟也為了讓秦國貴族支持自己,所以犧牲商鞅就成為了勢在必行之事。而且,商鞅的變法已經基本在秦國國內全面的實施,既然如此,那商鞅這個人對於嬴駟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為了平息秦國貴族的怒火,“車裂”這樣的重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一代明君,嬴駟在“車裂”商鞅以後並沒有廢除商鞅的變法,而是繼續實行,這為之後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車裂

商鞅在得知自己被汙衊後開始逃亡,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段佳話,就是“作法自斃”這個成語的由來。這裡也不多做介紹了,大概意思就是商鞅自己定製的法令讓自己在逃亡的路上步履維艱。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鞅逃亡了自己的封地組織人馬攻打鄭國,被秦國出兵討伐,商鞅兵敗身死。隨後,商鞅的的屍身被帶回秦國,被嬴駟下令實行“車裂”。

歷史上死於車裂之刑的名人還有很多,不過如此殘忍的刑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也隨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在此,感謝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和贊成的朋友歡迎點贊加關注,以後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


麻花的故事


五馬分屍是中國古代最殘忍的酷刑之一,又稱為車裂,又稱轘刑。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馬車上,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把人的身體硬撕裂。

既然是刑罰,車裂當然主要是用於活人,以達到讓犯人極度痛苦的目的。為了達到裂屍的目的,在行刑前,有時會先敲碎關節,這樣才確保馬車拉扯時,把四肢都以扯下來。整個行刑過程,犯人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是難以想象的。

也有對死人處於車裂的,比如蘇秦死後就車裂了。但是這是蘇秦自己提出來的。因為蘇秦是遇刺身亡,臨死前對齊宣王說,只要宣佈他是間諜,把屍體車裂示眾,兇手就會主動出來領功的。

車裂之刑產生於周代,我來說說春秋戰國時期幾個著名的車裂例子。

在春秋戰國時代,車裂即五馬分屍是最嚴酷的刑罰,沒有之一,因此極少被使用。最開始時,只有一種情況才使用車裂之刑,那就是弒君。但到了戰國,對謀反罪,也會用車裂之刑。

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被車裂的人是鄭國大夫高渠彌,他弒殺鄭昭公(一代霸主鄭莊公的兒子)。後來齊襄公幹涉齊國內政,逮捕高渠彌,宣佈他擅殺國君,罪大惡極,判處車裂酷刑。

第二個被處死車裂酷刑的人,是陳國的夏徵舒。

夏徵舒的母親夏姬比較放蕩,跟陳國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都有一腿。有一次三人一起到夏家搞4P,拿夏姬的兒子夏徵舒來開玩笑。陳靈公笑著對儀行父說:“徵舒長得蠻象你。”儀行父答說:“他長得也很象你。”夏徵舒一怒之下,把陳靈公給射死了,自立為王。

後來楚莊王出兵,平定夏徵舒之亂,以弒君罪處以車裂酷刑。

戰國時代,車裂之刑主要集中於秦國。

到戰國時,車裂基本上只有秦國在用了。因為車裂太殘酷,東方諸國隨著百家爭鳴,學術昌盛,人道思想是比較濃厚的,車裂這樣的刑罰,就只有秦國這種野蠻國度才使用。比較著名的是商鞅與嫪毐。

兩人都是以謀反罪被處以車裂。商鞅比較冤,所謂謀反,也是被逼的,真正原因,是他變法得罪太多人了。嫪毐之亂,謀反確切被車裂,與其有關聯的二十幾人,或被梟首,或被車裂。

秦國統一後,豬皇帝秦二世,把自己十個姐妹車裂處死。說他豬皇帝,真對不起豬了,因為豬做不來這事,他是豬狗不如。


君山話史


五馬分屍是古代一種最酷形的一種形法制度來制人的一種對人的死形法的一種酷形法。當今的社會人們己經少用,人們再也不需要看到那種殘酷形帶給人們去看到犯罪死形的一種殘酷法制人的出現。人世間只要有人們的居住,人們難免多少也會犯一些的錯誤,但目前的人們對人的制裁己經比較人性化了,如果犯人犯了大錯誤需要死形時,人們也會為死形者帶來多少一些不痛苦的存在,儘量讓死形者少受些痛苦留給他留下的痛苦,雖然他己犯下大罪,但人們的生命是以一樣寶貴的在看待,只不過犯人已犯下了大罪,法律都不會留情他的生命,所以犯人的生命必須要以死形來對待他的懲罰生命,所以犯人的生命結束犯人自己都沒有什麼意見看不需要他自己生命的結束。人們做到讓犯人心服口服的死,犯人自己也沒有什麼話可講法律對他死形對他的懲罰和不滿。現在人們對死形犯者做到最人性化的死法出現,讓這些死形犯在無痛苦的狀態下讓他們死去,這是人們對一個死形犯人的尊重,也是對一個人死者屍體的尊重,所以讓他們在無痛苦中慢慢的死去,這也是人們對社會文明一大步的做法體現。


閩藉寫作


古代有腰斬,俱五刑大卸八塊,凌遲殺千刀,車裂五馬分屍五牛分屍,剝皮,烹刑,縊首絞刑等死刑,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殘忍至極。人一死一了百了,為什麼還要生出這麼多花樣死法?不外是古代統治者以暴虐之術嚇阻民眾,讓他們安安份份當好順民。


五馬分屍學名車裂,就是用五匹馬繫上繩索分別站為一前兩左兩右,繩索另一端綁上受刑人的頭,雙手雙足。待馬兒一發力狂奔,人的五體便分別被扯斷,變得支離破碎。如此酷刑,必須受刑人活著執行,死人無知,死後才執行豈不枉費嚇阻一片苦心!(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車裂古時稱為轅刑或車轅刑,周代就已經有此刑罰,雖然一直受人詬病,時廢時復,漢景帝修正刑法時把它命名為五馬分屍,至唐朝時基本廢棄不用,五代僅見李存孝受此刑,李存孝是猛人,五馬分屍拉不斷他,五匹馬倒被他拉回好幾次,後來要挑斷手筋腳筋才成功行刑。到洪秀全時,又將五馬分屍作為太平天國正式刑名頒佈天下。


中國古代被處以五馬分屍的名人大約有,秦國商鞅,黃巾馬元義,東吳豫章太守張俊,隋朝楊玄感等,而死後被車裂的有戰國蘇秦,那是他自己要求的。當然,此刑不侷限於高官,小民也有機會,苻堅時就用此刑處死一位想殺死母親的不孝子。

以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從文獻來看,五馬分屍既有殺了之後才分屍的,也有活著直接被分屍的。因為古人講究屍體完整,所以帝王對於貴族,一般是用賜毒酒、賜白綾這種保全屍體的方式。斬首其實就是一種羞辱了,而五馬分屍則更是對大逆不道者才使用。具體操作是把犯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馬車的車身或者五匹馬的馬身某個位置,然後驅使馬往五個不同的方向跑,以此達到將犯人身體分成五塊的殘忍效果。

根據文獻記載,第一個被五馬分屍的名人是商鞅。商鞅因為在秦孝公時代得罪了太子,後來太子即位為秦惠王時就要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只好造反,兵敗被殺後屍體被五馬分屍。《史記·商君列傳》說得很清楚:“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車裂就是五馬分屍。可見,商鞅是死後才被分屍的。而五代時期的名將李存孝,因為反叛了義父李克用被擒獲,則又是活著被車裂的。

可見,五馬分屍既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犯人死沒死不重要,關鍵看施行者想不想用這種酷刑。


林屋公子


最早的刑罰肯定是活著分屍!稱呼也不是五馬分屍,而是五牛分屍,因為當時的中原缺戰馬,不會把寶貴的戰馬用到幹這種事上面去,而是用五頭牛分別拉住活人的四肢跟軀幹,然後分別趕著五頭牛向前走,活活把人撕撤開來,當然也有死人分屍的,這是最早的極刑,主要目的是殺雞儆猴,走走儀式也是要的。但是呢,隨著刑罰的種類增加,這種五牛分屍逐漸被淘汰,因為有更具殺警意義的刑罰出現了,腰斬。腰斬是一種更加殘酷的刑罰,腰斬的最長記錄是長達3個時辰才死,這是通過烤紅刀具,在腰斬的時候切下來的時候,烤紅的刀具灼糊了傷口,使得血流不出來。在此期間,受刑者所遭受的疼痛感遠比五牛分屍來得多得多。所以,腰斬成為了當時的極刑,五牛分屍被淘汰。

重新拾起五牛分屍則是在金朝,女真人統治時期,由於女真人喜歡牛,他們對牛有一種非常崇高的敬意,這使得他們又把五牛分屍提了出來。

蒙古人崛起之後,才開始用馬來代替牛作為分屍的方法,這是因為蒙古人馬多,他們的馬匹遍地都是。他們從女真人那裡學來了五牛分屍的方法,並套用成五馬分屍用來處置女真人的俘虜。


優己


“五馬分屍”是“車裂”的俗稱,車裂就是用繩子把人的四肢和頭綁在五輛車子上,套上馬或者牛往五個方向拉,當然也有直接套在馬或者牛身上往五個方向拉的,從執行方式來說,“五馬分屍”和“五牛分屍”一樣的。

那麼五馬分屍到底是分屍活人還是死人?這個問題真的沒有明確答案,因歷代的刑法志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其定義。

但是五馬分屍的案例倒是記載了不少。

被分屍的人有已經死了的,也有還活著就給生生拉成五塊的。

大名鼎鼎,佩六國相印的蘇秦是死後被五馬分屍的。

蘇秦在齊湣王當政時被刺客刺殺,受了重傷。

秦王下令緝拿兇手,幾天過去沒有任何頭緒。

蘇秦眼看不行了,他死前給齊王出了個點子,他請求齊王在自己死後車裂自己的屍體,然後揚言獎賞刺客。

齊王照辦了,刺客果然上當,他還以為自己要飛黃騰達了,便出來邀功請賞,齊王果斷拿下他並殺死,給蘇秦報了仇。

蘇秦並不是春秋戰國時代唯一一個被車裂屍體的名士,法家的商鞅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商鞅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這使得他的一系列理念在秦國得以施行,他的各種措施切切實實使秦國時秦國強大起來。


但是變法的同時,他也得罪了一大批貴族。

秦孝公死後,這批貴族聯合起來在秦王面前進讒,秦王為了穩定局勢決心殺掉商鞅。

商鞅得到風聲後逃亡魏國,魏王並不收留他。

無奈之下商鞅逃回封地,他決定孤注一擲,發動叛亂,結果最終不敵秦軍,兵敗被殺。

但是那些貴族不解恨,你商鞅當年多麼威風,仗著秦君的勢力狐假虎威,也有今天,這麼容易就死了太便宜了。

秦惠王大概覺得商鞅那一套可行,不能廢除,但是貴族的面子又不能不賣,所以下令將商鞅的屍體帶回咸陽當中車裂,以平息貴族們積壓了幾十年的怒火。

活著車裂的也有,五代時期的李存孝就是在活著的時候被五馬分屍而死的。

李存孝是李克用的義子,原名安靜思。

他驍勇善戰,攻無不克,為李克用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後來李克用聽信讒言,以為李存孝謀反,遂發兵攻打李存孝,李存孝抵擋不住,又辯解不得,只好投降。

李克用認為李存孝大逆不道,便將他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