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贫民的“舜”是如何登上帝王之位

唐尧禅让

尧舜是我中华民族有口碑的两个君主。帝尧名字又叫放勋,他担当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时,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他的仁德就像天一样的广大,他的智慧就像神灵一样神奇,他对待人就像太阳一样的和煦,他贵而不骄纵,富而不懒惰,他手下的臣民总是看到他在不停地忙碌,戴着黄色的冠冕,穿着黑色的土服,乘着红色的车子,驾着白色的马,威武而又和气。他以仁义治理国家,在他的手上,治理了泛滥咆哮的黄河,确立了历法,就这样忙了几十年。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尧也老了,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而国家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他就想物色一个人来接替他。

一天,他把谋臣找来,问道:“我老了,不中用了,谁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呢?”

大臣放齐说:“我看你的儿子丹朱明事达理,可以胜任”

尧说:“不行,不行,这孩子玩劣好斗,不懂事理,不能当此大任”

兜上前拜道:“帝王,我看共工可以重用。”

尧说:“我看也不行,这共工就是会玩嘴巴,表面上装得道貌岸然,实际上一肚子坏心眼。”

尧接着说:“我选人,不在乎他是不是我的亲信、亲戚,不在乎他的出身,而要看他的心地是不是仁慈,是不是有真才实干,要是有这样的人,不论他出身有多么的卑贱、多贫穷都可以。”

这时坐在旁边的四方部落的诸侯听到了,就一齐上前说:“听您这样说,我们倒觉得有一个人可以。”

尧连忙问是谁,那四人说:“有一个叫虞舜的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民,出身低贱,三十多岁的人,到现在连个婚都没结成。他母亲早逝,父亲瞽叟双目失明,家里的事全靠他撑持,他以种田捕鱼为生,养活一家人。但是他又非常深明大义,诚恳、简朴、善良、懂礼仪,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尧一听,满心高兴,心里觉得此人可以当此大任,就说:“我来试试他。”

于是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这时已经三十多岁,而娥皇和女英还不到二十岁,这既表示对舜的信任,也创造一些机会能够进一步观察观察他。

舜成亲后,就和两位女子住在贫穷偏僻的沩水河畔,舜不因娥皇和女英出身高贵就屈从她们,而是教她们纺织,孝敬公婆,尽儿媳的责任。

舜的母亲去世较早,他的父亲瞽叟又改娶了另外一个女子,舜的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叫象。这后母心胸偏狭,偏心得厉害,对舜十分横蛮,而象长大以后,也傲慢无理。舜的后母常常在瞽叟面前唠叨,说舜的坏话,致使瞽叟也不喜欢舜。

舜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但是他能恪尽孝道,尊敬父母,对待后母照顾体贴,无微不至,而对于弟弟,他也能宽大为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成家以后,让他的两个妻子也能照顾弟弟,每当弟弟对他的嫂子不礼貌时,他都劝解妻子忍让,一家人就这样和睦地生活着。

尧的两个女儿向父亲报告这一切时,尧从心里喜欢上了舜,这果然是一个知情懂理、深明大义的人。尧又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看舜是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证明,舜和尧的九个儿子都相处得很好,舜对尧的儿子一点也不迁就,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白天一起来一起去,到到历山上开荒种地,大家相互间和和气气。

在尧儿子们的眼睛里,舜简直就是一个圣人,他对待人总是非常诚恳、谦让,别人家的田地和舜家相连的,他总是能让田界,乡亲们都愿意和他一起干活。他和许多乡亲在一条叫做雷泽的河里捕鱼,他也能和人们互相谦让;他在黄河沿岸制陶器,总是非常认真,一丝不苟,那些制陶器的人也跟着他学,所以黄河沿岸产的陶器一个是粗制滥造的。

由于他的和气为人,他住的地方一年以后变成村落,两年以后就成了城镇,三年以后就成了都市,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尧知道这一切之后,大喜过望,就奖赏给舜很多东西,有十分名贵的琴和华丽的布料,还给他盖了房子,并且送他许多牛羊。

这对于舜来说倒不是好事。他的后母、父亲和弟弟象见到他得到这么多东西心里就嫉妒难忍了,他们望着一大堆好东西,嫉妒得眼睛都要流血,他们三个人一起商量,想杀死舜。他们说干就干,还想好了鬼点子。一天,瞽叟把舜叫道自己的面前,说:“孩子,你看我家屋顶上的草被风刮走了不少,一下雨屋肯定要漏水的,趁今天天气好,你上去把它修好。”

舜当然很乐意,就爬上屋顶去忙着修理。哪知这是他们设好的圈套,象在底下,一看时机成熟,就点了一把火,把屋子烧着了,顿时间,火光冲天,舜被烟呛得睁不开眼睛,大火就在他的脚下燃烧,那三个坏心眼的人站在老远的地方,心里暗暗地笑,这下这小子可别神了。

但是舜大难不死,他拿着屋顶上的两个斗笠,纵身跳了下来,一点儿也没有摔伤。

这三个人一计未成,又施一计,瞽叟对舜说,家门口的一口井干了,需要人下去从新挖,就叫舜下井去。舜还是很乐意地下去了,娥皇和女英拿了一把斧子给自己的丈夫,嘱咐他小心。

舜知道他们居心不良,他刚下到井底,就先挖了一个洞。象和瞽叟以及舜的后母知道舜已经到了井底,看时机已到,就一起将土和石头一起往井里填,忙了半天,向井底看了看,土石已经将井填了大半,以为舜被压死了,就高兴地走了。

他们来到舜的屋子里,有的要衣服,有的要牛羊,而象除了这些之外,还要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

瞽叟和他们争了起来,这老头说:“我是出谋划策的,理应大量的东西归我。”象说:“我出的力气最大,我应该分的东西最多。”就这样你争我夺,半天也没分好。

正在他们争吵之际,从屋里走来一个人,他不是别人,正是舜。他们还以为是舜的灵魂,其实舜根本就没有死,他在井里挖了一个洞,这个洞通向旁边的一口枯井,当他们三人在上面往下堆土石的时候,舜躲到了那个洞里,待他们离开这里走远了,就从另外一口枯井里爬了出来。

他们知道舜还活着,一个个涨得满脸通红,他们都害怕舜以后会报仇的,但是舜根本没把这些事放在心里。还是像往常一样和蔼地对待他们,仍然孝顺父母,对弟弟格外关心。

尧知道这些情况之后,认为舜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良之人,就委托他做更多的行政管理工作。舜上任之后,恪尽职守,做事极有分寸,对人和如春风,尧交给他的事他都能完满地做好。

他非常注意任用人才,从前高阳氏的八个儿子,个个从善如流,当时人们都称他们为“八恺”;高辛氏也有八个儿子,为人也很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八元”。舜就任用了这十六位善人,帮助管理地方事务,他们一个个都干得很出色。尧在位七十年而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经过反复观察,知道舜完全可以带领人民过上安宁日子,就自己退了下来,把帝位让给了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尧舜禅让的故事。尧退位二十八年以后寿终,老百姓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伤心。舜继承了尧的事业,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

舜登上帝位之后,驾着车子去朝见自己的父亲瞽叟,他来到父亲的面前,扑通跪下,感谢父亲养育之恩,最后把这位心地不善的老头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又封弟弟象为诸侯,也感化了这个异母弟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下期“舜除四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