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北上广月薪16000块不抵老家月薪3800块,为什么?

兵传媒


如果仅从经济上来说,题主说的北上广月薪16000块抵不上老家月薪3800块,可能还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们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小孩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因素。


从机会成本上来说

越大的城市机会越多,成功或者说挣钱的机会更多,可能今天月薪16000元,明天就是61000元也不一定,一切皆有可能。

而在老家的话,熟人社会、熟人经济,发展不会有大的起伏,如果没有非常大的契机的话,可能到退休都在3800元,生活一眼望穿。

从小孩教育上来说

越是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就越集中。大家可以看看今年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名单,湖南长沙四大名校几乎把湖南的名额占完了,其他地区也都是经济发达城市的学校居多,县级以下学校基本没有。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孩子小升初品德修养面试零分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大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要不然学校也不会这么牛。


从养老医疗上来说

我有个堂哥,在长沙工作,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往湘雅医院,抢救过来了。当时医生说要是他在湖南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其医疗条件和医生素养都救不了他。你能说大城市不好吗?

还有城市基础设施,出门就是公园、超市,社区组织老年人各种活动,那些退休老人一天乐呵乐呵,忙得很。

反观老家,城市配套迟缓,经济不好导致社区配套不足,医疗交通及生活不便,等等。


综上,我觉得有机会的情况下,还是大城市好哦。


----END----



常盛说法


不管怎么说吧,各有各的看法,也不能强制说对与错,那就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

本人男,在北京,一晃4年多了,目前薪资税后18000,年终奖大概10万,以上就是收入。

开支方面,房租3000一个月,吃饭基本1500,出行大部分公交和地铁,偶尔打车,大概500一个月,买衣服生活用品等大概平均下来1000一个月,其他杂七杂八的也记不清了,按1000一个月吧!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支出共计7000。净剩11000!还有每个月5000多的公积金,也都是自己的钱。这样基本上每个月最少净剩15000。

说说我朋友吧,他在老家县城,工资每月税前4000,税后差不多3600,没有公积金,基本上也算高薪了,房子是农村自建房,不要钱,吃饭大部分自己做,基本上一天20多,一个月按600算吧,交通都是骑电动车,偶尔打车,一个月按100算吧,其他买衣服什么的,不细拆分了,按500算吧。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支出1200。净剩2400。

以上,供参考!

个人观点,幸福感看自己怎么看待,我倾向于城市的18000!


奔跑的游侠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从没去过北上广拿过这样薪水的人——尽显了当事人无知。

北上广的16000真不如3800吗?

我们算笔账:
a北上广16000:房租2000(合租足够了)、吃饭70一天,每月2100(早餐10块,午餐30,晚餐30、)、其他开支算多点3000元,结余8900,年度结余11万,以5年为期限,每年5%利率,合计存款为64万。
B小城市3800:房租0、吃饭算1000,其他开支800,结余2000元,年度结余2.4万,同样以5年为期间,每年5%利率,合计存款为14万。
按照这个数值来算,到第五年时,北上广的回到老家,不工作,一个月也有2700的收入;而这个时候小城市的人,即便计算利息,也只有4000刚出头——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到8年或者10年后,北上广的人不想呆在那边了,回到老家,不工作也比小城市的人收入高!
PS:这里还没计算16000收入的公积金以及未来收入的递增,大城市是增量市场,按部就班每年涨薪收入都会很快突破2万,但小镇是存量市场,几年前3800,几年后还是3800.

从生活质量和机会成本看

从生活质量来看,一个月花7100无论如何也也比一个月花费1800来的高,别人可能用不错的手机,去不错的餐厅,看不错的电影,去不错的地方旅游;1800能够干嘛?蜗居在老家厮混罢了。

在一线城市所经历的成长,收获的知识,得到的眼界不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一个在北上广拿1.6W的人,去了老家省会大概率还是能拿1W以上。

拿我身边几个朋友来说,不少人不愿留在上海了,选择回归武汉当地分公司,不算绩效,底薪都在13K以上。

你在小镇,干着普通的工作,学习的过时的知识,去省会试试,看看有没有人青睐于你?


总结:说北上广月薪16000块不抵老家月薪3800块,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心理安慰罢了,大城市都是大浪淘沙,在老家3800,去了北上广最多也就5800,没能力还是底层;相反在北上广16000的人,哪天不想待了选择离开,去当地省会或者好些的地方,出路肯定不要比在小镇待着强多少倍。


蹩脚乌鸦


胡说八道,一个月16000,租个5000的房好不好,在北京5000足够租一个不错的,离公司通勤半小时之内的房子了,我同学3500都能租个人大附近的小区,环境,安全性,交通便利性都很好。出门全打的好不好,一个月1500足够了,其实租的地方离公司近根本不需要好这么多钱,吃饭一个月3000好不好,绝逼比你在家做饭吃的好,这还剩6500呢,一个月省着点还能买个苹果手机呢。现在想看个电影imax都要上百了,你3800的工资,算你有车有房,养车不需要钱吗,开车不需要油钱吗,房子不需要交物业费吗,随份子不需要钱吗,你天天自己做饭吃的吗,不出去吃几顿?不买件新衣服?你手里还能剩下钱吗,家里有点什么事你能拿出钱来吗


紫霞狼45


生活是一个多元化的体验,孰优孰劣,全凭个人感受。

16000元的月薪,生活在大都市与3800元月薪生活在小城镇并没有多少可比性,要看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大都市收入高,节秦快,你必须以奔跑的速度去工作。当然你也有机会出入高挡会所,享受高级服务,见识一般人见不到的世界。

小城镇收入低,节秦相对缓慢,你可以慢慢的享受生活。当然收入限制了想象,你下大决心去旅游开眼界的地方,只是人家玩腻歪的地方。

大都市物价会高些,也只是住房交通吧。日常生活那要看选择了,选择高挡店面当然无话说。如果选择拼多多,全球都差不多吧!


晃晃悠悠的时候


北上广月薪1万六,不及老家月薪三千八,哪来的数据?这是在扯淡嘛?说说我自己的消费,我本人月薪过两万,但生活消费两千多。我一个月剩下近一万,不比老家的三千多香吗?

当然不能忘了房贷公积金生育金

对,我是有房贷,房贷也要一万多,但你别忘了房贷可以公积金还,而且收入越高公积金越高。如果月薪一万六,基础公积金加上补充公积金在上海能有五千,普通人买什么吃的穿的一个月能花五千了?还别说北上广的房子是增值的。

上海还有生育金,也是按照公司平均工资来的,我女同事生个孩子还赚了十多万,在老家根本就没有。我实在是没法理解北上广月薪近一万六,怎么就比不上老家四千块了。怎么算都比得上啊。

还别说有年终奖这个情况,说出这个问题的人,到底有没有仔细想过各项支出和收入呢?我反正完全不赞同,再说个实例。

再来说说我老家的朋友

我老家朋友是事业单位上班的,工资大概三千多,她还是住家里的,老跟我说钱不够花。毕竟女孩子一个月吃吃喝喝买买化妆品,还要聚餐,也要两千块。

小城市的消费能力可一点也不低,我在老家吃个面也要20块一碗。别说年轻人还要买个电子产品,手机也要不少钱,一个月三千块在老家也省不下多少的。反正我朋友在老家是月光,天天跟我说钱不够。我是很吃惊的,她的消费能力真的跟在大城市没差别。而我朋友这样的,并不是个例。

朋友说他圈子里都这样花钱,包括我看网上出的双11消费数据,三四线城市剁手能力可一点不弱。

最后

在差不多的消费能力下,北上广月薪高,老家月薪低,你会选哪个?

欢迎关注缓缓,500强程序媛,观点直接犀利,态度温柔坚定,一起成长~


缓缓在上海


谈的是“幸福感”。

我经历过这个阶段,可以分享一下。



一、幸福感的来源

职场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工资收入的绝对值,而是来自于相对值。

16000和3800,在绝对值上肯定是16000更大。

但相对值却并不一定,尤其是涉及到幸福感。

几个自己的实际经历:

① 挣3800的时候,从住的地方到公司步行5分钟。挣16000的时候,从住的地方到公司单程60分钟。

我更喜欢5分钟的,这个行程会让我更幸福。

② 挣3800的时候,我每月房租300块钱,租了一个一居室我自己一个人住,悠然自得。挣16000的时候,我花了3500和别人合租,帮要排队,卫生间也要排队。

③ 挣3800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有时间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扯扯淡。挣16000的时候,人加班到深夜,周末还要加班。朋友好像都已经不太交往了。

上这几个案例你可能也要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幸福感可能在3800的时候我更多一些。



二、尽管这样,为何我们还苦逼的奔赴大城市

朋友问到要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推荐他去大城市工作。

去了之后会很苦逼,幸福感会少很多,除了工资绝对值高了一些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

① 在大城市的见识也比小城市更多。

现在的职业发展,你的见识力就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空间。

比如在大城市共享单车、自媒体、互联网金融,对于你而言感觉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小一点的城市,这些可能前所未闻。

② 竞争环境让你的发展更加公平。

越是大的城市,工作环境和工作机会就越公平。当你有能力、只要你上进、够拼,就有机会到更好的公司去工作。

越是小城市,人情世故和关系就会越重要,这好像也是很多年轻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三、是追求短暂的幸福感,还是追求长远的发展?

对职场人而言,追求短暂的幸福感还是追求长期的发展,始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好比几年前有一篇叫做《逃离北上广》的文章,讲的就是职场人去追求幸福感,而选择从北上广逃离。

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当你在北上广工作了几年之后,发现你根本就无法离开。不是你的人无法离开,而是你回到小城市,根本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比如我有一个在百度做地图研发的朋友,他就一度想离开北京回安徽的一个县城工作。

但他根本就没法离开,因为他回到那个县城可能只是做一个网站维护工程师,他的地图研发相距十万八千里。

没有一个合适的公司,对他而言是最痛苦的。

总结、16000和3800,在数量上没有可比性,我们能比较的,也只能是幸福感。

但既然工作你就要想好,你是要追求短期的幸福感还是长期的发展?

这一点非常重要。

关注@职乎哲也,国际认证职业生涯规划师,一个草根奋斗者。


职乎哲也


这样的话听来似乎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就我所知,会说这种话的基本拿着老家月薪3800块的那些人,而那些拿着北上广月薪16000块的人在听到这样的话时,想想自己在北上广的漂泊艰辛,可能也会在心里默默赞同。

北上广物价高、房价高、消费高,就算在北上广月薪16000块,辛辛苦苦打拼10年、20年,可能还是付不起城市四环里房子的首付。

而在老家,有房有车,物价低、消费少,就算只有月薪3800块,也能每天过得优哉游哉,毫无经济压力。

但其实,北上广月薪16000块和老家月薪3800块根本不是两个绝对的数字可以简单进行比较。

一、在北上广得到的东西很多无法用金钱衡量

大家都知道回老家工作能得到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为买房买车而拼命。北上广月薪16000块,可能一个月下来也存不了几千元,而老家月薪3800块的,可能一个月能满打满算存下至少3000元。

但拿着老家月薪3800块的人,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天仍然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一毕业还是义无反顾地跑向北上广呢?

因为在北上广,我们得到的不只是看起来很虚幻的高工资,更是大城市里蕴藏着的高品质生活享受和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比如,在北上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多,孩子能得到的教育资源更好,医疗水平也更高,各种物质的消费和服务都比老家要多得多。

在美国评论家简·雅各布斯所写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指出,城市不是一栋栋冰冷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个空空的容器,人们可以在里面彼此交流互动,也正是在这些面对面的真实交流和互动中,新的思想会不断被碰撞出来。

她认为,人口稠密会加速知识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他创造了一个很新的名词,叫做“知识溢出”。

亚当·贾菲据此计算出一个公式,就是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产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我们所能享受到的服务和物质会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多得多。同时,我们个人的发展会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快得多。而这些都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二、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在北上广月薪16000块还是在老家月薪3800块,其实只是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因为两者都各有付出各有收获。

在老家工作得到了安逸,得到了陪伴父母的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物质享受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在北上广工作,得到了高工资和高享受、得到了更快的个人发展,但却失去了陪伴父母、享受温暖亲情的机会。

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不会后悔的选择,珍惜自己身边的人。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根本没有体验过这两种生活的人,或者给自己底薪找借口。

我之前一直在深圳,在深圳呆了差不多11年。

2015年才回的老家发展,主要是感觉深圳生活节奏太快,再者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孩子也要上小学就回来了。

之前在深圳工资每个月两万左右,除开房租,水电,生活开支什么的,一个月存个万把块吧!后来回来在老家一个月工资8八千多,不用掏房租,每个月家庭开支都有五千左右,一年下来存个五万块都紧张,当然在老家的开支孩子占了一多半,现在和老婆两个人上班都感觉钱不够用。

所以说,老家的消费水平也不低,你工资拿的少,但有些硬性的开支又不能减少,那你的生活压力一样大。

北上广只是生活节奏比老家快,房价高而已,别的东西都和老家差不多。

我在湖南常德,今年房价市里普遍一万左右,桥南德山普遍六到七钱,一个四线城市而已!


远哥家的胖子


我表示赞同,我们先来说说北漂的生活成本到底有多大?

我有个朋友女孩子是个海归,去英国学的金融硕士专业,老家是郑州的,我以为她会回老家发展。毕竟她家的条件比较一般,一个女孩子在外闯荡困难也多。结果她竟然选择北漂了,并且随便找了一份与专业无关,与语言无关的行政工作,我表示特别不能理解。也罢,可能是工作不好找,先落个脚解决生存问题,再慢慢找。结果她在北京漂了3年,年近30,还在做行政,工资是1万出头感觉好像没那么少。但是这是在北京阿!

首先说一下租房的花销,她要求挺高,不与别人合租,租的是3000多块钱的单室套。除了租房,就是一日三餐问题,每天早饭10元,午饭30元,晚饭20元,地铁来回15元。差不多1个月吃快餐的标准,2500块没有了,如果自己跟朋友下个馆子,至少得人均100多块钱。一周下馆子一次,便是多出400元。

小计:住+吃已经6000多没有了。

再说女生的服饰、生活用品、化妆品、超市总要去的吧,此时手上只有4000块钱左右,衣服总是得买一身吧,一件上衣、裤子、鞋子,全是买仿货不买品牌的,600块钱需要吧。化妆品一套至少得上千元吧,家里的水电、煤气、水果、宽带、物业费、同学的人情份子,零零总总,至少是月光族,不刷信用卡可能饭都快吃不上了。

为何大学生宁可北漂、沪漂、深漂也不回老家发展?

每一个在大城市漂泊和奋斗的青年都知道,吃穿住行这四个方面远远不如自己在老家的生活差距。不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娱乐时间、工作压力,既便要过这种滚烫的生活,也不愿意回老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上广意谓那是着梦想的地方,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哪怕我混不下去,我也得在大家梦想的地方去生活去感受。

“大城小床”还是“小城大房”,这是很多年轻人一生中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一批批毕业生,一批批会有这样做出选择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愿意的选择,哪怕我在北上广吃糠咸菜,也不愿意回18线城市吃着红烧肉,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想法是不一样的。可怕的是,你选择了大城市的繁华,却整日苦恼吃不饱饭,还要在家人面前假装你过得很好。

有一个网友老家是在河北,35岁还在北漂,单身未婚,存款五六十万,家人让他回去赶紧结婚。他悲观的说:“已经回不去了,没脸回去。我在北京混得好不好,亲戚也不知道,但是一旦回去就知道混得不好才回来的,一把年纪还没结婚。但是我一直在北漂,结不结婚、混得好与否我都好解释得过去。就算是没买房也不丢人,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是租房生活。”

近年来,毕业生返乡比率有在渐增长

我们来看组数据:《2019国人工资报告》发布数据报告显示,工作10年超过月薪过万的人数不足三成,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工资不及预期,逾七成受访者因为工资考虑跳槽;五成受访者用于理财的钱不足工资20%。近五成受访者在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进行工资理财。

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排在

前6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

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月薪5000至8000元的人数居多,真正的月薪上万人群,占比依旧比较少,作为四个大城市,广州月薪过万的人数位居南京和杭州之后。

所谓的月薪过万,除了一些高精尖行业、技术型人才工资过万很容易,媒体过多宣扬,导致普通工薪阶层认为其它行业都能轻易拿到月薪1万,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月薪过万的。因此很多毕业生北沪漂1-3年,看清真实的就业行情,以及在大城市想要闯出名几乎是不在可能,变得也更加理性,趁25岁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再次重新选择,甚至回老家考地方公务员等等。

个人认为这种理性的回归,是一种在当下挽救自己职业生涯的理性思考。有的年轻人不甘心,满腔热血,跟自己较劲,一晃就10年过去还是那样,到头来人到中年时候,才后悔不已,混得还不如老家三四千的同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