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在中國古代,砍頭是一種刑罰,執行此刑罰的人稱之為劊子手。我們平常在電影和電視裡見過的劊子手一般都高大威猛,一身肌肉,滿臉橫肉;他右手持刀,鐵塔般站立在犯人一旁的樣子,給人們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也象徵著法律的威嚴不可冒犯。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劊子手,他們在行刑時,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輕鬆,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的慎重,小心翼翼地,唯恐犯錯。一般來講,劊子手們在行刑前,會做三件事情,一件也不能落下。

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穿紅戴紅

行刑前的劊子手,一定要穿紅色的衣服,戴紅色的頭巾,因為紅色代表著火,而火代表著對鬼的威懾力。傳說鍾馗時代,鬼愛到人間作亂,有天神下凡,用火驅走了鬼,人間重獲安寧,從此,火便成為驅鬼的法寶。而火又不能隨身帶著,所以人們用紅色來代表火。

有此淵源,所以劊子手們便頭戴紅巾,身著紅衣,手起刀落,人頭著地。如果人真有魂,那魂兒見到紅色,當不敢向前冒犯,應該會避而遠之,這樣,既可以使劊子手們免於災禍,又可以讓死者早日超生。

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第二件事:噴酒於刀上

這個場景太常見了,當處斬的時刻來到,監斬官擲出法籤,劊子手便猛喝一口酒,然後用力噴灑在他的屠刀上,完畢,則手起刀落,血濺五步。

此法俗稱“祭刀”。封信社會迷信思想嚴重,再加上佛教等宗教宣揚“不得殺生”,所以人們相信殺生過多,那些被殺者的鬼魂會來向劊子手索命的。為了避免被索命,所以要“祭刀”。祭刀之後,一者,大刀便有了讓鬼害怕的神力;二者,劊子手便免除了殺人的“罪惡”。這實質上是一種心理作用,是劊子手們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後怕的結果。

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等

何為等?是指一定要等到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問斬。為什麼呢?先看午時三刻是什麼時間,古代的午時是上午的11點到下午的1點這個時間段,而三刻落到中間,就是中午12點整。12點整乃一日之太陽正當頂時,沒有任何陰影,陽光最烈,陽氣最剛。行刑時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純正的陽剛之氣,因為鬼屬陰,陰怕陽,所以等到午時三刻同樣是為了驅鬼。

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當然,等到最後的時刻出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此刻犯人的精神與意志力最差,因而鬼魂的力量也差,易於執行。還有一些人認為,等到最後一刻出手,是怕執行死刑的對象有冤,說不定會有人飛馬趕來,大喊:“刀下留人”,那樣就好了,因為,誰也不希望多殺人。

劊子手在行刑前,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綜上,劊子手行刑前做的三件事情,都是為了驅鬼,都產生於對鬼的害怕的執念。在我國古代,關於鬼的觀念與傳說很多,這與春秋戰國時的“陰陽五行”學說以漢初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有很大關係。但毫不客氣的說,這一切都是子虛烏有,沒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