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该怎么办?

米奇as859


扔!如果您扔了,孩子们也不要。那就说明您的收藏品就是垃圾。

自古以来大收藏家或者有名的藏品都是被社会共同关注的,最后的归属只能是国家博物馆。但不是因为国家强征,是因为收藏家视藏品为生命,怕后人无能力保护,本着对宝物负责的态度只能信任国家有能力保护和传承。

现在电视台有一种为百姓服务的节目,就是上门鉴宝。鉴宝的原因就是因为老人把破烂当成宝,子女出于孝顺请电视台的专家来哄老人高兴。专家也是通人情达世礼只是简单的点评一下藏品然后就开始由此及彼的讲故事。节目播出大家其乐融融,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在百姓手中很难有传世国宝,一般都是传家宝。这些传家宝很难得到大众和社会的公认,所以对自己是视若至宝,对他人如同狗屎。即使是自己的子女,由于受到的教育以及增长的见识都会与老人有代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但是您一定心存侥幸,万一是个宝呢?保险的方法还是给电视台打个电话,只有电视台会请来专家给您免费鉴定,他们是为了用您的题材做节目。

如果您不给电视台打电话,骗子的电话会打给您,给您估价几百万,勾引您去参加拍卖,然后以交手续费的名义骗走您的钱,藏品也不会拍卖出去。


于鸿雁老于


笔者今年也就七十岁了,与我一同喜爱收藏的老朋友们就有离我们而去,而其辛苦的收藏了大半辈子的藏品就因如提问中所提到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的问题。

在我们当地有一位既集邮也收藏钱币的朋友,我们之间无深交只是在收藏中认识熟悉,因为是突然离世,他的儿子对收藏完全不懂不爱好,后来听朋友讲,去世的朋友的藏品都被以白菜价卖给了当地的收藏品市场的商贩,其中还有不少钱币珍品,第一轮生肖猴方连都有几个。众藏友们最后只落得了声声叹息。

还有一位是笔者的一位要好朋友,当年去世只有53岁,因癌症离世,去世前是我市集邮协会的常务理事,一生酷爱邮票爱到痴迷,宁愿少吃省用也要买邮票,曾在我国集邮展览中还获得过大奖,虽有一子,正如提问中所述,其子完全没有一点兴趣。一天其子携女友背了几包各种邮品到我家,要低价卖给我,让我随便出价,但被我婉言拒绝,一来是好友要避嫌,二来我也买不起,珍贵邮品太多。最后我让他们直接找市集邮协会,不要拿到市场去卖,最后怎样结局就沒有过问了。我想总比市场卖白菜价强。


好在笔者在此点上还颇有些安慰,虽只一女,但女有一子,这个孙子是笔者一手带大,所以我收藏过程的点点滴滴自幼在孙子眼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记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现已十四岁的孙子慢慢的对收藏有了一些兴趣,时而围在旁边观看时而还提出问题。并还主动将生肖纪念币单独另集一套,还讲过爷爷不要把这些都卖了,都留给我。

所以,这个问题是所有收藏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个或迟或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外乎就是两种情况,但笔者不希望看到前者,最好是从早,儿女也好,孙子女也好,要早一点"感染"他,通过平时有意无意的讲述,重要的是要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出了接班之人哪来后顾之忧?


不老熊二


本人喜欢收藏,投入不少。

前年肺病出现问题,住进了北京一家肿瘤医院。

手术那天,我被推进预备室。在静静的等候。

突然脑海里冒出一个问题,如果下不了手术,撒手走人了,家里的收藏品怎么办?孩子搞软件设计,对收藏没有一点兴趣。他不会继承。……

谢天谢地,手术成功,活检结果只是一个较大的结节,里面並没癌细胞。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收藏品。大件像样的瓷器,孩子願意留下二对,放在窗台做摆设。新疆和田玉留下一些精品。喜欢的铜器留下几件,放在书柜中。其余大量的东西都送给亲朋好友了。

自已留下的,先放着,以后再做二次处理。反正现在我人还活着呢,以后再说。

我的收藏,只是出于爱好。不为名,不为利。也不图到代不到代,是否能升值。常常查阅书籍,从网上寻找相关历史和文玩知识。收藏最大的收获是极大的开扩了视野,丰富了专业外的各种知识,並乐在其中。





汇雁1


如果你的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接手、怎么办。

看到这个标题就进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经历的真实故事、

那一年我在广东开瓷器店、店面升级装修、和装饰公司老板慢慢就混熟了。成为朋友后他就经常会过来聊聊天、喝喝茶。

有一天,我在店里用电脑浏览图片.在看一些文革题材的雕塑资料、正好他碰到.他见我看这些东西觉得很奇怪.

老板、你看这些公仔干嘛.注:《广东人习惯把雕塑叫公仔》不会这些东西还值钱吧

几个意思、你接触过吗?

老板这些东西如果值钱。那我们就做了件大傻事

哦?那是怎么啦、说来听听

前二年、我们装修一个房子、屋里面有几个柜子摆满了这些公仔、上满了灰、房子的老主人走了、他儿子就没回来过、应该是满了三年、所以把房子重新装修下、准备租给别人.当时我们谈好后、他丢了一把钥匙.叫我把屋里的东西全部处理掉

我一听.有点意思、赶紧问.那些公仔呢?

我朋友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对我说.没文化真可怕、我们又不知道那些东西值钱、工人一个个敲碎装到蛇皮袋里.当时装了好几袋.业主住在三楼、那种老式的商住楼、搬下来还特别麻烦.

我一听、瞬间无语、默默叹了口气……也没心情听他叼下去、只顾闷头抽自己的烟.

大概还记得他说

周边的老旧房子神案的下面清理的时候.他们会很小心、一般香炉的下面可以找的到银元、有时候还不止一块⋯⋯

换到今天是断不会出现这种极端的事情、虽然仅仅是个案、但是和很多收藏朋友交流的时候普遍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小孩子不喜欢、有些不但不喜欢还很嫌弃.本身就不理解收藏这种行为、你留给他、他们也未必当宝贝、每每江湖中出了一票巨漏都是与这种情况相类似、一辈子处心积虑积攒下来的东西、结果被别人一锅端.

物归有缘人、市场行为下的结果就是这样.

其实收藏品最终的归宿、最好的去处是博物馆、

那些带有传统文化符号的物件.积累着前人心血结晶的艺术品、那些代表着每个时期发展、有着鲜明历史印记的藏品、

我们总是费尽心思读懂每件东西上面所包含的内容.深藏着的价值密码、我们是那么的享受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如果是不能把自己的小孩子引上这条路、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做好流水记录、标清每件藏品的来处价格.他们也许对价值漠不关心、但是对价格还是感兴趣的嘛!

要不将藏品有条件的捐给博物馆、或是一些行业机构、要不或是在缘分将尽的时候.匀给身边的同好行家、让藏品尽可能的得到妥善的安置.

本人长期高价收购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70年代生产的陶瓷及相关文献资料、欢迎加关注交流











赏瓷天下


这个问题,我看来是个简单不过的小事情,我搞收藏半辈子了,现在我已经老迈了,收藏起来我认为是些有价值的东西,我眼睛也不大好了,搞收藏首先要有精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锐利的洞察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头脑迟钝了,失去了收藏的欲望。我把我所收藏的东西给我的儿子,我的媳妇喜欢的是金银钱币。我的儿子喜欢各式各样的刀剑。一些各国的旧钱币没人喜欢,我都带回大陆送给大陆的一些搞收藏的朋友。收藏品买的是100美元,卖时只值一美元。我前几年在中国旅游时,因手头诘据,18K金劳想要卖掉,你猜当铺出多少钱,6000元人民币。实际价值是30000美元。我前年在中国当掉几枚31.5克熊猫1oz金币从未没有超过6000元人民币。我回大陆美元是不能超过10000美元,只好带着几枚1oz熊猫金币,大陆的海关兄查看美元,带一些金币和名表回中国好变现,可惜的是古董是送人都是很高兴,如果说转让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现在我想如果我过世,我会把我的儿媳不要的收藏品放在我的棺材里面,剩余的全部打碎,当垃圾。


郑霖生


唉!收藏品,后代是否接手?这是道难以回答的提问。可以讲百分之九十的晚辈不会传承下去,这也是社会人文发展顷向。

我从十几单个岁集邮,而实际在五十年代五六七岁就跟屁在二哥后面,时常去八一公园佑门寺旁邮局集市游转,那年代邮局门口很红火。

收藏古旧玩物,大都为瓷器,家里和社会都有点现存客观因素,我是江西南昌人,自古有瓷器街,中山路,中正路,万寿宫都有数不清的瓷器商店,还有大街小巷口非物质文化传承南昌瓷版画家开的画像店,这是论何城市不可比拟的。七十年代休息日或出省出差前,都会搭货运车去不远景德镇购买些艺术瓷厂瓷器。

江西玉山墨砚响誉世界,世界台球大师赛落户此地,主有台球墨石板在此出土,上世纪有親友送给九龙砚是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的精品,又大又重,也该为藏品吧,也有四十年头了。

瓷器罐罐钵钵,大文革花瓶,小明清鼻烟壶,民国盆盆碗碗,…这是硬件,一些邮票,书刊,小学书本,中外小说,…乱七八糟涌摆在厨里柜外,挤滿了七十多平方独居房屋。

这些年,人老眼花,力不从心,一生苦行僧生活,传买来这些旧物,后人不会认当为收藏品,他们认当为你老棺材的垃圾品,每次来这里,老太婆代表后代吼叫:抛出去,那家跟你一样,集一些破烂当宝贝!


易家巷


如果你的收藏品孩子不喜欢,没人继承,该怎么办?这个很正常,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都是要面对的问题,孩子与你的爱好不一致,你的所谓爱好孩子一点不敢兴趣,并不代表你收藏的东西有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 传承需要早做打算。

搞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只是所有物件的临时保管者,因此从一搞收藏就要考虑百年之后您的收藏品如何处理?如果是打算留给孩子,就应该多带孩子多去文博单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爱好,让孩子慢慢理解你的兴趣,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基本的价值判断。

第二, 仅仅是自己玩玩而已。

一开始收藏就计划自己玩玩,陶冶一下情操,打发一下事件,压根没有传给孩子的计划,那就无所谓了,那就尽情的玩耍,那天玩不动了,送人或者找个中间组织换成钞票周游世界去也是很不错的,所以没必要考虑那么多了。

第三, 如果你实力雄厚,投入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你又不想把物件散落了,可以捐献给博物馆了,比如象马未都这类的,儿子不喜欢收藏,自己又弄了这么多东西,最后只能给博物馆了,无论这个博物馆是公还是姓私。自己都最后都无力管理了,交给能管理的人负责就可以了。

总之,收藏仅仅是自己爱好,我们也不能强制自己的孩子非要喜欢这个,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的责任,爱好者当为宝,不爱好者当为草,我们还是要想的开,过好当下每一天才是正道。





玩古赏今


这个问题,对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要把自己的藏品传承有序、世代相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儿女不喜欢或认识不到起藏品的真正的价值,甚至把老人辛苦收藏一辈子的珍品当破烂处理掉,这是令各藏家非常痛心的事情。

拿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古玩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因为收藏时间也近30年了,也有一些自己的收藏经验和收藏物品,遗憾的是孩子并未对收藏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至少目前是这样。既然有些问题逃避不了就不如及早面对,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想谈以下三点:

第一,提高收藏标准,逐步对自己的藏品进行重新“洗牌”。虽然每个的收藏品类和经济实力不同,但每个的收藏品都分三六九等,我给自己定的标准40岁以后不再收藏“鸡肋”藏品,而是提高收藏品的品质,重心放在藏品的精美度、完整度以及稀有度上。之前淘来的瓷器等,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藏品要留还是出售。

第二,注意藏品是否是当时的精品或典型器。为什么呢?一是只有精品,才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市场上永远遵循“物以稀为贵”的法则;二是聚焦收藏领域,年龄大了,时间与精力有限,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收,而是在自己相对拿手的领域去粗取精,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让自己的藏品从数量和质量上达一种平衡。不至于给孩子留下一堆破烂,又能保值增值。

第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价值观,至少对历史以及当时的物品有正确的认知。咱们普通收藏爱好者不比洛克非勒家族那样的收藏传承,但我相信,他们整个家族对于投资和对于藏品的认识一定有教育和熏陶的。我们每个家庭除了养育孩子的物质条件之外,还有代代相传的家风以及优良传统,我们在尊重孩子的性情之外,有些东西可以继承和理解的,我经常看各大卫视的鉴宝栏目,其中许多鉴宝人的藏品都是爷爷和父亲留下的,不论是收藏还是未来变现,这也是一种怀念和纪念。

写到这,难免有些伤感。但是父母、父子一场,因为收藏会将我们的情走的更远。希望像我们这样的收藏爱好者,不但能因收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改善家庭面貌,还能给子女晚辈一份留存一点怀念,余愿足矣。


骨董王


对于藏品传承问题曾在我家发生过,老伴与儿子不希望我继续集邮,儿子表态不肯传承,几十多年时间沉淀,把新中国开始以來到2000年所发行的邮票集全没落下。下了狠心找邮商套现,并购买了新的电梯楼房,此一举措乐得家人欢心快乐,收藏不套现,儿女不肯传承,那后面的事如文中所遭受的困境,很是憾事。



穗花城72老头


你好!我是师傅很闲钱币工作室(持续更新文章、视频分享钱币收藏投资价值)也可免费鉴定现代纪念币、纪念钞,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师傅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


其实现在人还活着,没有必要想那么多的问题。很多我周边的收藏钱币的爱好者,大部分都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对收藏的那份乐趣,在收藏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一件事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也会互相请教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

将来如果孩子也喜欢收藏,我也会非常愿意带他去认识一些我的朋友。我兴趣爱好这个东西还是要他自己培养,父母也只能做一个指导并不能左右任何东西,但是在自己收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一点。



在未来如果真的孩子不愿意接手,为了把纪念币变现我想他也会去学习这些纪念币的知识然后再出手,不会盲目进行处理,毕竟很多钱币的收藏价值和历史都是不同,一个小小的区别价值千差万别,其实如果说收藏的东西比较有价值,我想孩子这边也会接过衣钵继续参与收藏,有钱赚谁不喜欢,这话比较熟一点但是话糙,理不糙。

若您也对钱币收藏有兴趣,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