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薛定諤的科學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佈的最新研究成果報道,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被分離出來的毒株和感染人體的新型冠形病毒的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9%。於是,他們認為穿山甲有可能是潛在的中間宿主。

此前,許多研究團隊也曾陸續發表過新型冠形病毒可能的宿主,比如:蝙蝠直接跨種傳播,或者蛇。但事實上,穿山甲體內毒株的序列相似度要遠超過蝙蝠,蝙蝠體內毒株的序列相似度僅有91%,而穿山甲則高達99%。

而蛇是爬行動物,不是哺乳動物,能感染蛇的病毒並不容易感染人類。相比之下,穿山甲同為哺乳動物,穿山甲體內病毒感染人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之前的幾次大規模的疫情,比如:埃博拉、SARS、MERS中間宿主其實都是哺乳動物。

因此,僅僅從理論上來分析,穿山甲是潛在中間宿主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但是,穿山甲到底是否就是潛在的中間宿主,還需要科研團隊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可能你有疑問了,為什麼穿山甲體內的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到人類呢?

這我們就要從病毒和宿主之間的關係說起。

宿主與病毒

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一種生物,它們離開了宿主細胞只後,將不能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像是死了一般;但如果把它放在宿主細胞內,它就會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物質和蛋白質,讓自己生存、繁衍。

病毒顆粒非常小,比最小的細菌還要小,平時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它們,但它們卻深深影響著我們。

我們知道,蝙蝠是公認的病毒自然宿主,蝙蝠因為特殊的身體機制,即使蝙蝠攜帶病毒,也不會引起它們生病。

但它們在自然界中會通過食物、糞便、抓咬等方式,把自身所攜帶的病毒傳播到自然界中,此時如果被別的動物接觸到,就可能導致自然界中生物感染該病毒。

但是,感染該病毒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生物體內需要有該病毒對應的受體。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有許許多多的病毒,之所以只有少數一部分病毒能感染生物,是因為病毒想要入侵生物細胞,需要與生物體內的受體結合。

我們可以把受體看是守門人,想要通過此門,需要說對暗號。由於生物親緣關係越遠,基因相似度越低,所以每個生物體內有多種多樣的暗號,這造成能說對蝙蝠暗號的病毒,並不一定能說對穿山甲的暗號。因此蝙蝠攜帶的病毒,並不一定能感染穿山甲。

但如果蝙蝠和穿山甲擁有相同的暗號,既擁有相同的受體,這將導致能蝙蝠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感染穿山甲。

如果恰巧,人類擁有和穿山甲一樣的受體,這將會導致人類接觸帶病毒的穿山甲後,有可能引起人類感染。

如果人類擁有和穿山甲不一樣的受體,理論上,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

但是病毒是會變異的,由於它們的遺傳物質是RNA,這使得他們變異速度非常快,假如有一個病毒在基因突變後,演化出能夠說出人體受體的暗號,該受體就會讓病毒進入到細胞中,這種也有可能造成人類感染。

此次病毒能通過人體的ACE2受體入侵細胞,由於該受體廣泛存在於人體鼻粘膜、口腔以及眼部位置的細胞,而這些位置又暴露於空氣之中,所以該病毒能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穿山甲之殤

此次病毒和17年前一樣,都是病毒通過野味傳遞給人類,上一次是果子狸,這一次可能是穿山甲(還需要再考證)。

或許17年前發生在果子狸身上的事情,又將會發生在穿山甲身上,然而穿山甲已經經不起這樣的打擊了。

在我國傳統醫學裡,穿山甲被認為有大補的功效,認為它的肉可以治療腎虛,還可以治風溼,它的鱗片有催乳等多種功效。

然而據科學家提純分析,穿山甲的鱗片營養價值和指甲蓋相同,穿山甲肉也沒有至於腎虛以及風溼的功能,從醫學上來看,穿山甲沒有一絲藥用價值。

然而由於民間的刻板印象,已經造成了穿山甲被大規模捕殺,中國穿山甲在過去已經減少了90%以上,而倖存的穿山甲依舊面臨著大規模捕殺、棲息地破碎等危險,目前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早已在1995年商業性滅絕。

儘管如此,我國仍然從其他各國走私穿山甲,這直接導致穿山甲瀕臨滅絕。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中,我們熟悉的大熊貓目前處於易危,而穿山甲屬於極危,這是比大熊貓絕種風險還要高兩個等級。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讓病毒不再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也為了保護這些美麗的小動物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拒絕野味,拒絕濫殺捕殺。


鍾銘聊科學



中國華南農業大學科學家認為穿山甲可能是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這種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並通過另一種動物傳播給人類。 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鑑於取自穿山甲的病毒株的基因組序列與攻擊人類的病毒的基因組序列高達99%的一致性,穿山甲可能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可以充當病毒來源和宿主(如人類)之間的橋樑。

這項由華南農業大學和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的研究,可能對預防和控制病毒爆發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的結果於週五在該大學和廣東省嶺南現代農業科技實驗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包括對1000多份野生動物樣本的分析。 穿山甲,一種有鱗的食蟻獸,是最有可能的中間宿主。 通過分子生物學測試,發現研究中的穿山甲對一種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冠狀病毒的檢出率為70%。



根據這項研究,電子顯微鏡顯示了穿山甲中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分析病毒基因組的研究人員發現,分離出的病毒株和參與病毒爆發的人類株之間的序列有高達99%的一致性。 華南農業大學校長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該疾病的科學預防和控制,併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一步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可能“為控制和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學家說,需要對感染動物和人類的病毒的確切傳播途徑進行更多的科學研究。 “應該禁止各種野生動物的貿易和消費。否則人們會受苦,”專家說。 穿山甲和其他小型食肉動物可能是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研究中使用的大部分穿山甲不是來自武漢海鮮市場,該市場已經關閉。專家需要更多的市場樣本來補充研究。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首先講個基本事實,大猩猩的基因與我們的相似度有99%。他這個研究已經發現就立馬被我們這些無良媒體公佈了出來,從而在大家眼裡就造就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其實在我個人的心裡面只有發表的論文在頂級期刊上面,並且經過嚴格的論述證明才能表達穿山甲是一個潛在的,或者說是一個病毒的載體,不是說經過幾個人的研究就可以下這個定論。

不要盲目跟風媒體

因為這是一個嚴格的重大的科學研究,哪怕是我們日常的簡簡單單的數學證明也需要經過嚴密的邏輯。

大家上學的時候做數學的證明題,你少了關鍵的步驟,老師在批改試卷的時候都會扣你步驟分,除了填空題和選擇題你可以直接填答案,但是像這種證明題你直接填上一個答案,通常就是零分。

而我們的教授們幾個人研究得出了一個相似度99%就斷定,它是一個病毒的載體,也不知道是那些無良媒體博人眼球,還是事實就是如此缺乏嚴謹的證明。

總的來說還需要更加深入的去研究,不要去相信那些無良媒體博人眼球的詞語。

可能是宿主之一

正如研究的那樣,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度高達99%的病毒。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因為在基因裡面你1%的差異造成的結果都是有著千差萬別的。

很多人體內由於少了某個基因片段,從而導致了先天性的一些疾病。

1994年,兩個乳房癌基因得到論證,第17條染色體上的BRCA1和在第13條染色體上的BRCA2。在患者在各自攜帶BRCA1或BRCA2突變時,在他們生命的某一刻被診斷出患有乳房癌和卵巢癌的危險。

科學家已培育成功一種“遺傳性自發高血壓”老鼠。這種老鼠會把高血壓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它們的子孫100%會發生高血壓。

諸如此類的,由於基因發生改變的疾病還是有非常多的。別看他的疾病後果都十分的嚴重可怕,但是就是這樣嚴重與可怕的後果僅僅是1%甚至更小的不同,哪怕就是多了一條染色體也會讓你的身體發生非常大的改變。

病毒存在變異

病毒的中間宿主其實並不是我們所要尋找的根本目的,我們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到病毒的根源,也就是最初始的那個病毒攜帶者。目前只知道的大方向都被引導去了野生動物。

這一方面由於病毒的特殊性他在存活的的過程中還是比較容易的發生變異的,一旦發生變異,對於它的宿主以及根源的尋找就有了非常大的難度,此外,還要從傳播途徑,詳細的過程,等等進行嚴格的認證才能被證實某種動物是病毒源頭。

動物與人有著差別

有些動物身上的病毒,只感染那些動物而不會感染人類。這樣的例子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國外專門感染猴子的一種出血熱,它就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與感染,只會針對猴子

人體與動物存在著明顯差別。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我們的基因的不同。病毒的遺傳物質進入人體後或者動物就會與動物體內的細胞有一個結合的過程。

可以理解成一把鎖對著一把鑰匙,一旦病毒的鑰匙對準了身上的細胞的鎖的時候,就能夠感染傷害生物體,一段這個鑰匙對不上那麼它就不會感染。


拉希克的科學世界


都是錢多得無處花的人騷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豬,羊,牛,雞,鴨,魚都吃得少,也沒人吃這些野生動物。


張智1731


穿山甲基本被吃絕種了,如果是的話,看來可以延續下去了!杜絕吃野生動物,支持響應國家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