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龙游石窟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

龙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远,建造的年代仍然不明,是至今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个石窟,便是龙游石窟。不仅建造的年代不明,这些石窟的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第九大奇迹。从初步考察而言,笔者认为,较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无论是从成因还是规模、从工艺还是价值,龙游石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从已经开发的七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手。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一号窟,约300平方米、二号窟约900平方米、三号窟约1200平方米、四号窟约2000平方米、五号窟仅700平方米。五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3个,而在龙游地区2.88平方公里的地下估计有50到70个以上基本相似的石窟。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50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100万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2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雨、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况且模式统一、工艺讲究、精雕细凿,实际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人们的理论推算。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三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四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项部,多则四根,少则一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唯一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粗犷流畅,很有意境。

工程浩大、设计精巧的龙游石窟,竣工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龙游

的人文记载约始于汉代,此前无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献中,韩愈曾撰写《徐偃王庙碑》,其中有"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记载,所谓偃王及西周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年)且不谈凿石为室的"室"该有多大,又与龙游石窟有何联系尚存在许多疑问,若果真是,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昨日所为。


形成原因猜测:

陵墓说

陵墓说(包括皇宫说、储藏说等),据韩愈撰写的《徐偃王庙碑》记载为据,有考古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宫、储藏室,难免有许多牵强之处。第一,作为皇陵或宫殿是皇室成员起居安息之地,为什么石窟中没有留下半点皇族的随葬品或宫中遗物;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应对如此宽畅的宫殿作适当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龙庭、帝王起居后宫,将士卫兵住处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无遮档之痕;第三、如果是皇宫就有一班前护后拥的人马,必然会有人间烟火的遗迹,而石窟的项和壁却依然如新;第四,石窟上下阶间距很大,运输进出都很有一些难度,难道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灭顶之灾吗。

采石说

采石说(包括采集其他矿产资源),有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来的废弃洞窟,也难圆其说。第一,采集石料最安全、最经济的方法应该是露天作业,既能保证安全又便于开采,何必要精心设计如此的方式进行地下挖掘;第二,石窟内石料属红土积沉岩。据目测,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风化,如此容易风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开采;第三,地下作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挖掘设备、采光设备、搬运设备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第四,既然是采石废弃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规则的修饰。

屯兵说

屯兵说。有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曾经是越王复仇的练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细发现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进行备战;其疑点仍很多。第一,挖掘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为,要把数年的大好时间用于挖洞,又用数年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弱小的实力;第二,因担心奸细告密屯兵而挖,难道就不担心奸细破坏造成窟毁人亡的悲剧;第三,在石窟屯兵自然采光无法解决,人工采光又没有留下烟火痕迹又如何解释;第四,屯兵地必须道路通畅,进出便捷,这是兵家常识,而石窟上下一条道,间距有三米,如何体现兵贵神速的策略;第五,既然是屯兵练兵,总会有一些冲冲杀杀的场面,应该留下一点碰碰撞撞和刀刀枪枪的痕迹。

外星文明说

外星文明说。 UFO研究者根据实际考察,分析众多疑点,提出了外星文明留下遗迹的观点。很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也有不少疑点。第一,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该有多少外星人或设备参与作业,能有如此多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吗?第二,从整体看,石窟挖掘非常规则,凿痕整齐划一,外星人必然利用先进的挖掘设备作业。但是,仔细观察,凿痕也有细微的变化。与其说肯定是大型挖掘机械之功,还不如说出于能工巧匠的一人之手;第五,外星人挖掘石窟的目的何在?如果为了居住而挖掘如此工程,倒不如自己携带材料建造地球考察站更经济安全。如果是为采集地球元素而作,又何必搞得如此规则精细呢?如果是为给地球人一点馈赠。挖掘如此数量的地球石窟,真不如挖一两个石窟再放一二件外星文明产品更经济、更能表达外星人的意思。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古城新县。境内有距今9000多年的青碓、荷花山新石器遗址,比河姆渡文化早2000年。春秋时期是姑蔑国都,2230多年前始设县,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1959年被撤销县制,1983年重新恢复。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生态县、浙江新魅力城市、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2位。

人文之邦。龙游英才辈出,《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初唐四杰"之杨炯等先后在龙游为官,曾涌现出南齐学者徐伯珍、南宋名相余端礼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上曾出现157个进士,近代还涌现了余绍宋、华岗等志士仁人,现有龙游籍院士4人。龙游自古经商氛围浓厚,明清时期的龙游商帮是全国十大商帮之一,也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被专家学者定性为"浙商之源"。

交通枢纽。龙游交通便利,浙赣线和杭长客专2条铁路过境,杭衢高铁年内开工,衢宁铁路在建,杭新景、杭金衢、龙丽3条高速公路交汇,320国道、315省道、222省道与外相连,351国道全线开工,衢江500吨级内河航道将在年内通航,距衢州、义乌、萧山机场均在30分钟至1.5小时交通圈内,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重要枢纽。龙游同时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浙中城市群、金衢丽产业带等经济圈。

旅游胜地。龙游民间有"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说法。龙游石窟开凿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千古之谜"和"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民居苑集聚40多幢古民居,是龙游商帮故居。此外,还有浙西大竹海、六春湖、石佛三门源、饭甑山火山颈等风景名胜。总投资80多亿元的红木小镇入选省级优秀小镇、十大示范小镇,一期可在年内开园运营,将成为龙游旅游的新龙头、新品牌。

特色之乡。龙游资源充沛,拥有160多平方公里低丘缓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00立方米,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Ⅰ类标准。龙游发糕、小辣椒等特产丰富。龙南竹林面积近40万亩,毛竹立竹量7000万株,排名全国第六浙江第三,是中国竹子之乡。龙北有"千亩富硒十里荷花"。近年还发现黄龙玉资源,跻身中国观赏石之乡。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总收入27.5亿元,增长24.6%,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亿元,增长8.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4%。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地方风俗

龙游县有多种地方戏剧流行,名伶辈出,是婺剧重要发源地。民间舞蹈盛行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等。20世纪50年代初,下库泥望见陈龙曾与奉化布龙组合,上京演出,'名噪一时。民风淳朴,以艰苦创业著称。农民勤于耕作,治无隙地。行商不辞艰辛,"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

龙游县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处,出土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百余件。古建筑尤明清时代民居保存完整为江南罕见,宋明两代的砖塔原有9座,今存8座。绍衣堂、舍利塔、横山塔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游石窟

7个石窟紧挨着,排列工整,布局呈北斗七星的形状。每个石窟均有石阶通向洞底,石窟内的石柱根据洞的大小1到4根不等,其布局符合力学原理,洞与洞之间的间隔,有些仅50厘米。在石壁上,有神秘的图画,刻有马、鸟、鱼、数米长的闪电状刻纹。在这7个石窟周边1公里范围内,类似的石窟共有24个,沿衢江北岸还分布着更多的石窟,这是一个庞大的石窟群。

龙游民居苑

龙游民居苑在龙游镇南郊鸡鸣山,占地6.6万平方米,系将龙游乡间部分缺乏就地保护条件的明、清古建筑集中迁移至此而形成的。除鸡鸣山原有的鸡鸣塔外,1991年开始由原址迁建于此古建筑有"高岗起凤"、"翊秀亭"、"巫氏厅"、"汪氏民居"、"邵氏小厅"、"灵山花厅"等六座。

龙游有8塔:


舍利塔、横山塔、湖岩塔、鸡鸣塔、龙洲塔、浮杯塔、刹下塔、沐尘塔

历史名人:

南朝徐伯珍箬叶学书,淹通经史。

唐徐安贞 诗人,官至中书侍郎。

刘章汪应辰状元,相余端礼。

马天骏 端明殿学士。

赵友钦 天文学家,著有《革象新书》传世。

胡荣、童现 藏书家,佛教大东传灯。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迹所在县——浙江龙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