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战立」梅氏郡望 汝南郡 生成的三大因素

梅氏郡望 汝南郡 生成的三大因素


(梅战立)


汝南郡为梅氏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得到史学界和大多数梅氏宗亲的认可。但是,古今史籍、专著及其专家学者都没有对汝南郡是如何生成的作进一步解释。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到梅姓时说:“不知道为什么在汝南郡一带一下子出现那么多梅姓人口。”笔者最近根据《汉书》、方志、梅氏宗谱等有关史籍、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反复比较,认为汝南郡之所以能够成为梅氏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之地,其主要成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为便于叙述,我们不妨把其分为:人文因素、社会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三大要素;


一、人文因素


即显贵人物。显贵人物是郡望的灵魂和核心。没有显贵人物,就没有姓氏郡望。汝南郡望的显贵人物为梅鋗,据《汉书》记载:秦末沛公(刘邦)兴兵攻打胡阳(今河南唐河县南),“遇番君别将梅鋗,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毋得卤掠,秦民喜。”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次战争中,刘邦的部队遇到了番郡(秦鄱阳县令)长沙王吴芮的别将梅鋗。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攻打析县(今河南陕县)、郦县(今河南镇平县东北),取得重大胜利,秦兵皆降。所过之处不准烧杀掳掠,秦朝百姓十分拥戴。至此以后,梅鋗以兵归汉,屡立战功,被封为“汝南侯”。


梅氏郡望继发于第二个人物——梅嘉。《梅氏家谱》大多记载:鋗之孙嘉官汝南,此汝南郡之所由昉也”,梅氏郡望汝南,称为“汝南世第,”传自梅嘉始。安徽池州梅氏谱载……。传六世孙(梅)嘉以功迁骠骑将军,封汝南侯。湖北新洲梅玉阁梅氏谱称鋗“传六世嘉为汝南侯。”还有一说,即梅福为鋗六世孙始居汝南。但梅氏宗亲在列举的梅氏人物中,称梅福为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梅氏家谱也未见到有关梅福姓居汝南的记载,故未予采信。至于梅嘉是否被封为“骠骑将军“汝南侯”似有疑问。但梅嘉为梅鋗六世孙,始居汝南,后世成为旺族,多部梅氏宗谱有载,当是可信的。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梅氏发展直至形成郡望的脉络:梅氏汝南郡望发端于秦末汉初的梅鋗,继发于梅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旺族,时间大约在500-600年间。以梅鋗为汝南郡梅氏一世祖记,到六世祖梅嘉,大约200年以内。梅嘉以级别较高的将军回到祖地。这时,梅鋗的其他支系在汝南郡也应发展到一定规模,加上梅嘉一支,再经300-400年的发展,一定是族大人众、枝繁叶茂的可观局面了,这就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梅氏人口的答案。



二、社会因素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政治清明、国聚民安、人口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各族姓氏郡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据有关资料统计:两汉时期,豫州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豫州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13%,汝南郡的人口又占豫州人口的1/3。从当时的人口密度来算,豫州为州中之首,汝南是郡中之冠。当时汝南郡领37县,200万人口,县均5.6万人。新蔡人口在汝南郡37个县中,当属人口大县,共7万余人,比汝南郡当时平均人口多出1.4万人,这在当时是个庞大数字,对以后本地人口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人口计生部门研究发现:在古代,正常情况下,物质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以算术级增长计算,即1.2.3.4.5.6.7.8……,物质生产的增长是极其缓慢的。而人口的增长则截然不同。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频繁的战争,不发生特大的自然灾害,不进行人为的控制,人口的发展是以几何级计算的,即2.4.8.16.32.64……,成倍上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那是很了不得的事情。所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名门旺族,这是梅姓人口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膨胀的根本因素。


在新蔡境内沿汝河一带近百里范围内,是梅姓族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至今汝河沿岸还分布着27个梅姓村庄,4处梅氏宗祠遗址,一处大墓(梅氏祖坟,当地梅氏宗亲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烧纸祭拜),3处百座以上墓群。现有梅氏族人将近十万!是名副其实的梅姓人口聚居区。因此,《梅氏大观园》·《中华梅氏》第七期介绍全国及海外各地梅氏时特别强调:“新蔡县属汝南郡,是梅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梅姓人口众多,来源广泛。新蔡关津梅氏与淮滨、息县梅氏同源……”。



三、地理环境因素


在汝南郡特别是在新蔡一带有三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刺激着各姓人口快速发展。


1、水陆巡回大道。据《新蔡县志》记载:“战国(公元前323年),自楚都郢顺江而下,折经今安徽凤台和河南新蔡、遂平、方城等地重返郢都,联系今鄂豫皖3省的水陆巡回大道开通。”这条水陆巡回大道经2300余年,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使用。汝南郡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洪、汝河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水陆交通便利,物流发达,适宜人居,这些都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条件,也是姓氏郡望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2、两个关键渡口。据《驻马店地区志》记载:古汝河东西近百里距离内有两个重要渡口,即关津渡口、汝南埠渡口。


关津渡口。位于新蔡县城南关津的汝河之上,1966年京广(106)国道关津公路桥建成通车前,为区内名渡之一。由此南渡潢川、可达鄂、湘等省。北渡经新蔡可达皖、冀、鲁等省。春秋时,孔子游说列国、遣子路问津即此。民国26年(1937)前,此渡口极为繁荣,商贾车船络绎不绝。建国后至1965年,此渡口日渡2000多人以及大批牲畜、牛马羊、汽车和各类物资。

「梅战立」梅氏郡望 汝南郡 生成的三大因素

「梅战立」梅氏郡望 汝南郡 生成的三大因素


梅战立宗亲从新蔡县志和汝南志上查找资料研究出来敬请梅氏有学历的宗亲参考指点...

温馨提示:淘寶搜索“我是梅家新人”,不会让你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