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秦宓和诸葛亮相比,谁的答辩能力更强?

基辛勒德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两位人物吧!

秦宓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阻不要讨伐,刘备对于秦宓的不从十分愤怒,想要将其斩首,众人都为秦宓求情,才能暂时暂时被囚禁起来,后来诸葛亮向刘备求情解救秦宓,但刘备不理会诸葛亮的求情。后来蜀汉和解,东吴遣派张温出使蜀国。在酒宴上,张温认为秦宓是蜀国的学士但才能肯定不如他,而且秦宓已经喝醉,所以想要用自己的才华为难秦宓,不料却被秦宓反驳的哑口无言,于是对秦宓表达了自己的敬佩。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介绍完两人的生平事迹,就应该了解到,两人的学识都很出众,秦宓能得到刘备提拔,也是足以证明。诸葛亮有出使江东舌战群儒的名场面,让后世传颂,可见两人在舌辩之处都是不相伯仲。





陌唯影视


诸葛亮是一位有雄辩天才的政治家,历代政治人物中唯有我们的开国总/理可与之媲美;秦宓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天才辩士,宛如今日外/交/部那些妙语连珠仍新闻发言人。

前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是政治智慧的化身,一曲秋风五丈原,长使英雄尽沾襟;《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无若愚之实。然专对有馀,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矣″,可谓一语中的,终于司农之任。

两人在《三国演义》中都有精彩绝伦的表现。

诸葛亮隆中答对,为刘备集团定下战略目标;舌战群儒,建立孙刘联盟,为天下三分奠基;骂死王朗,令敌人闻风胆寒。

秦宓最出彩的则是"难张温逞天辩"(故事情节在拙文《慧哥拙口笨腮说文才口才和辩才》中有所描述),以其丰富的知识和雄辩的口才令对手折服。

慧哥以为:二人都是难得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智慧要远非后世的纪晓岚之辈所能比拟,但相比而言,秦宓则要稍逊诸葛一筹。

诸君以为如何?


宁阳慧哥说事


根据史实记载来看,诸葛亮的答辩能力更强。

三国人物中,秦宓也是答辩能力很强的存在,他很有才学,可是一直避不出仕,这点和诸葛亮有点像,后来仕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后又降刘备。说到秦宓,不得不说著名的“秦宓论天”,他舌战东吴来使张温,把张温说的哑口无言,可见舌辩能力非常强。

但是论答辩能力,诸葛亮要强于秦宓,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释疑献策,草庐三分天下,鞭辟入里;还有诸葛亮出使东吴,为联盟孙权抗曹,舌战群儒,驳得东吴名士一个个哑口无言,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雄兵;再有阵前骂死王朗,针对王朗的谬论逐条驳斥,有理有据,义正言辞,王朗气急攻心,坠马而亡。

因此,诸葛亮答辩能力要强于秦宓,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望指出,一起讨论。


缘影侠


如果是答辩能力的话。诸葛亮一定大胜于秦宓。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的答辩能力事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能言善道的人,一共气死了三个人,一个是被人称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东吴都督周瑜。

一个是曹魏国中,官居司徒的王朗。另一个是曹魏大司马、大都督曹真。

秦宓,字子勑,蜀汉前期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说明此行无天时地利,将必败无疑。刘备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使秦宓保住了性命,但还是被关进了大牢。刘备病逝后,秦宓才被放了出来,升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吴王孙权派张温至成都任职。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

从上面他们的个人事迹中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答辩能力远胜于秦宓。








小起点娱乐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秦宓是谁?诸葛亮有是谁?他们在辩才方面,都有那些出色的表现或者成绩。

先看秦宓:

秦宓,字子敕。三国蜀汉刘备的大臣,善舌辩。

秦宓早年仕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后降刘备。最出名的舌辩就是,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

看秦宓如何巧答张温

吴蜀联盟后,东吴派张温前来修好。张温即将返回时,文武百官都前往为他饯行。众人到齐后,惟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催他,张温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

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秦宓的文才口辩,大都如此。

秦宓因为巧答章温,而一战出名,后来管升至大司农。

再看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最出名的辩才我总结有三次:

一、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

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孙权有意先为难诸葛亮,让江东的文臣出题考校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才思敏捷,口若悬河一番话说得东吴第一谋士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孙权怕再问答下去丢吴国的脸,就急召诸葛亮里面说话。诸葛亮见孙权用激将法问道:“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二、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

原文:我原来以为,你作为汉朝大臣老元,必定有高明的见解,谁会预料竟然讲出这等猥琐的语言!我有一句忠告,各位耐心静听:当年桓、灵二帝的时代,汉室被篡替,宦官造成祸害;国家乱了时日凶恶,四方敌人骚扰。黄巾之乱之后,董卓等乱臣贼子一个接一个,劫持汉帝,残暴地对待百姓生灵。只因为国家朝廷上,都是榆木脑袋瓜子在为官从政;官宦之间,都是没有良心的家伙享用国家俸禄。狼心狗肺的大小官员,遍及整个朝政;奉承拍马的家伙,一个个把持朝政。使得国家成废墟,老百姓遭殃。我一直知道你的来历:世代所居东海之滨,开始是从举孝廉进入仕途。按照道理应该辅助君主和国家,安定汉室的天下兴旺刘氏的基业;怎么会聊到你居然反而帮助逆臣贼子,与他们一同谋取篡位!真的是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现在,天底下的人们,个个想吃你的肉!今天,幸运的是老天不让汉室绝亡,我大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我今天奉汉嗣君(刘禅)的旨意,带着大军讨伐乱臣贼子。你既然成为溜须拍马的佞臣,就老老实实地当缩头乌龟算了;居然敢在我大军面前,狂妄地胡说什么“天数”!你个白头老儿!白胡子的老贼!你今天就将死到临头了看你有什么脸面去见我汉室二十四帝!你个老东西快退下!可以叫别的反臣上来和我决一死战!

所骂可谓淋漓至尽,所以王朗听了之后,居然气血郁积,大叫一声,一跤跌死于马下。

还有最出名的比如隆中对,在这里就不叙说了。总之,比较还是诸葛亮的辩才要高于秦宓,诸葛亮做为蜀汉的丞相兼军师,经历过大小无数次战阵,每一次都思维敏捷,巧舌如簧说的对手该败下风,拱手称臣。

这是我的理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我是@闲吃土豆看三国,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谢谢!


闲吃土豆看三国


如果是答辩能力的话。诸葛亮一定大胜于秦宓。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的答辩能力事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能言善道的人,一共气死了三个人,一个是被人称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东吴都督周瑜。

一个是曹魏国中,官居司徒的王朗。另一个是曹魏大司马、大都督曹真。

秦宓,字子勑,蜀汉前期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说明此行无天时地利,将必败无疑。刘备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使秦宓保住了性命,但还是被关进了大牢。刘备病逝后,秦宓才被放了出来,升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吴王孙权派张温至成都任职。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

从上面他们的个人事迹中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答辩能力远胜于秦宓。





f梦飞翔f


除了诸葛孔明,谁敢称三国第一辩手,一个人大战江东群臣,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一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骂死王朗,唇枪舌剑亦不过如此



梦醒时已散l


秦宓,字子敕,是四川德阳人。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华,众人都十分欣赏他。州郡征召他,想要任命他,但他总是称自己有病而不能任职,因此一直拒绝。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如果真说他们两个谁厉害,就诸葛亮吧,秦宓曾经被刘备抓过。


游戏达人小海


如果从三国整体看,诸葛亮从汉朝为中心,以大汉民族为出发点,说服力更强。用语有理有据而且华丽的文采说服了近十几人。秦宓在与吴国来使张温的有关天问的问题回答非常具有一定答辩能力。秦宓出场画面较少,而诸葛亮在三国里出现游说的情节比较多如舌战东吴群儒、阵前饶舌王朗(王司徒)等,因为整个三国演义诸葛亮从三十几回出场到一百零几回谢幕,出场戏份比较足。在广大的人们心中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是前段时间诸葛丞相与王司徒的饶舌在网络上突然爆火,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至今印象深刻!


而今又到落花处


我人为诸葛亮的口才该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其雄辩的才能也为数不多。这主要归功于其博古通今,博览群书。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把它吃透了,看透了,你才知道别人会怎么和你辩?我想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件事物他从多个角度去看它,也就有了不同角度去雄辩的能力。这也正说明此人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