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羅曼羅蘭說過,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華為30年發展是一代華為人冒著生命危險,排除萬難換來的。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船停在碼頭是最安全的,但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呆在家裡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你的人生目標,人生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與一個有夢想的公司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

企業不能忘記初心,華為30多年使用的就是針尖戰略,所謂針尖戰略,就是聚焦通訊行業默默無聞地奮鬥,厚積薄發,一直做到世界第一,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01. 華為30年高速成長的五個秘訣

1 華為30年堅持聚焦主航道,厚積薄發

87年華為成立,主業是運營商業務,客戶就是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所以華為主要是在運營商主航道上加大研發投入,加大高端人才的獲取,運營商業務做大做強後逐步延伸其他的分支業務。

2

華為30年成功的秘密:持續滿足客戶需求

華為從農村開始,走向城市,然後走上關口局,最後走向國外。96年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到2000年只籤一單46美金的合同。海外市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2003年華為海外市場才慢慢起來,2007年華為海外市場收入第一次超過國內市場,完成了成功的轉型。

農村市場的時候都是單兵作戰,城市市場要團隊作戰,海外要集團作戰,在這個市場、格局和客戶的變化過程中,要保持對客戶需求的敏感性,持續滿足客戶需求,所以華為的管理一直在變革,華為所有幹部員工一直在學習,提升自己,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和客戶需求。

3 華為30年成功的秘密: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

華為每年都會做戰略解碼,分析行業、市場格局、自身優劣勢等,每年都要重新審視和調整。因此產品發展方向和研發方向要準確,技術發展要不斷創新,產品質量要不斷提高,保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保持客戶滿意度。我們要幫助客戶省錢,分析客戶要怎麼做,才能使格局更大,事業發展更快,客戶利潤最多。因為客戶有利潤才能發展,那我們就想著研發出什麼樣的產品,才能幫助客戶降成本,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4 華為30年成功的秘密: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96年通信行業有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思科等等,華為沒有任何名氣。2016年通訊行業剩下四家,華為成了第一。華為2003年在最艱難情況下,高管寧可自動降工資,研發的投入也從來沒有減少過。

5 華為30年成功的秘密:對準主航道,搶佔技術制高點

業務要做到頂尖,產品利潤就會最高。成為行業領導者,就會有一群追隨者和效仿者,就會成為標準的制定者。

02. 華為成長史是一部長期堅持的奮鬥史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1 進軍通訊市場—中國通訊市場創業潮

從0到14億野蠻生長階段,是屬於機會驅動。那時候中國沒有產品,92年華為研發了小的交換機,同時關注了產品質量,客戶都在搶貨,利潤也比較高,是機會驅動、關係驅動、產品驅動了農村市場。

2 從農村到城市—脫胎換骨與建立科學管理體系

1995年,華為公司的銷售規模也已經達到15億人民幣,員工數量也達到800人,成為全國電子行業百強排名第26位的民營企業。

1995年到2000年主要是變革,因為原來在農村的時候是單兵作戰,到了集團作戰的時候,就需要有管理機制、團隊作戰、解決方案,需要有思想和能力上的革新,因此1996年市場部集體大辭職,每人拿著辭職書和應聘書,重新應聘上崗。

到了2000年,華為的銷售額已然突破200億,這幾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長。華為也是在這段時期,逐漸的從集中化戰略轉向橫向一體化戰略,從單一研發生產銷售程控交換機產品逐漸進入到移動通信、傳輸等多類產品領域,戰略也開始朝著多元化方面發展,從而成為一個能提供全面通信解決方案的公司。

華為這段時間裡通過統一思想,改進管理,銷售、產品、服務三個角色,分工協作,實現農村包圍城市。96年中國市場份額達到50~60%後,下一步目標不明確,公司高層思想不統一,任正非請人大的一些教授給華為做了基本法,最後確定華為只在通訊領域做大做強,其他都不涉及。

同時引進西方諮詢公司IBM給華為做管理變革,從組織架構、公司戰略、人力資源、人才激勵等方面改革,98年華為的秘書任職資格是中國第一。

3 海外新興市場突破—身份的證明與質量體系構建以及不懈的堅持與奮鬥

從1996年到2000年,在俄羅斯市場華為幾乎沒有獲得一個像樣的訂單,但是華為堅持了下來,在堅持中尋找機會,等待機會。

憑藉過硬的質量標準、管理體系、信息安全體系、網絡安全體系,華為多年的付出迎來了回報,華為在莫斯科建立的首家代表處,在換了五屆代表之後,終於做成了一單生意,雖然只有區區的37美元。但是4年的等待與堅持,終於迎來了零的突破。之後,華為斬獲烏拉爾電信交換機和莫斯科MTS移動網絡兩大項目,拉開了俄羅斯市場規模銷售的步伐。從2001年開始,華為在俄羅斯的投入開始有了回報,公司業績直線上升。2004年,華為在獨聯體的銷售額為4億美元,2005年,猛增到614億美元。到2007年,在進入俄羅斯市場十年之後,華為終於成為俄羅斯電信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4 全球發達市場佔領—產業格局與平臺戰略

要有一個組織對海外地區的幹部和運作進行統籌管理,於是成立片聯。片聯主要負責海外所有的組織運作、幹部任命,流程適配、IT架構等等,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組織。鐵三角抓緊機會,將作戰規劃前移,以片區為平臺,作為前線指揮部,片聯作為後端總指揮部,代表處作為最小的作戰單元和利潤中心進行獨立核算。

在2010年市場大會上,任正非說:“片區聯席會議要站在全球市場的高度來看待戰略,要具有一個跨國公司正確的心態;合縱連橫的目標,不是為了稱霸,而是為了合理、均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是基層的目標行為。在需要勝利時,要勝利;在不需要勝利時,要敢於戰略放棄,這是聯席會議的最高決策。聯席會議穿透了全球各地區部,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推動市場的全面發展。”

02. 構建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與價值觀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企業文化要始於基本假設,繼而引伸出企業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管理哲學,依靠管理機制去固化和運營,最終形成一個企業的外顯特徵和形象。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文化真正起作用的是價值觀背後的假設。說起文化,個人認為是一群有共同的夢想,共同的目標和戰略,共同的價值觀的人,在追求夢想的奮鬥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默契,漸漸的形成文化。

企業的文化就是員工認同公司的願景,認同公司的戰略,認同公司價值觀,認同一起奮鬥,在實現夢想中,最後形成一種口號,一個文化符號。企業文化就要把這種夢想、價值觀等融入公司的流程、人力資源政策等制度裡,不按制度走就無法獲得晉升提拔,使文化生根落地。

第一:客戶為中心,企業的目標就是為客戶的業務擴張和利益增長而進行資源轉化;

第二:自然法則,要適者生存;

第三:人性是自私和貪婪的,制度要分析人性,適應人性,激勵人性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建立基本假設,文化真正起作用的是隱含在價值觀背後的假設系統。

第一是商業法則:企業為什麼存在?因為客戶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第二是自然法則:企業是社會的器官,是效率而非公平或福利組織,因此企業要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

第三是管理人性: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關係。華為崇尚的就是人力資本的增值要優先財務資本的增值。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以客戶為中心:就是要持續地給客戶創造價值,助力客戶商業成功和戰略實現。

以奮鬥者為本

:指的是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體系。華為有一句話叫向雷鋒同志學習,不讓雷鋒同志吃虧。在管理方面有個二八原則:20%的人創造了80%的財富,分配也是如此。目的在於分配體系一定要拉開檔次,讓火車頭加滿油。

持續艱苦奮鬥:指的是精神上的奮鬥。當公司在危難的時候不能挺身而出,那就不是奮鬥者,不能被重用。

自我批判:問過則喜,有違人性,做到此,需要境界,需要胸懷,需要修煉,需要磨難。2001年2月17日,在其名篇《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對華為自我批判的目的作出了界定,提出:“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質、技能創新的優良工具。我們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為中心的組織改造和優化活動。自我批判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為優化和建設而批判。總的目標是要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

2000年,研發是以自我為中心,研發的產品世界領先,正因為設備太先進,平時根本用不上,導致內部衝突。2000年華為在寶安體育場,組織了研發隊伍4000人的大反思,告誡自己要以客戶為中心,不能閉門造車。反思大會過後,經過8年的刻苦努力,2008年,華為核心網成功實現世界第一。

03. 支撐持續奮鬥的驅動力與3個機制保障

跟著28年資歷的前華為專家學人才管理的真諦

標杆企業的奮鬥文化是基於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閉環來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不與客戶爭利;以奮鬥者為本——不讓奮鬥者吃虧”的奮鬥者文化的。華為圍繞這個價值環,以價值評價為支撐,實現價值的良性循環。

價值分配的導向分為強調全面回報、控制剛性增加彈性、打破平衡拉開差距。

1 強調全面回報

薪酬、福利、發展、認可的思維激勵矩陣,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員工群體,其激勵收集和力度各有所側重,以使有限的激勵資源產生最大激勵效果。對於各類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公司會頒發天道酬勤獎,還有金牌獎、藍血十傑獎、明日之星獎等。

2 控制剛性增加彈性

短期激勵是促進公司進攻性,長期激勵是保持公司穩定性,兩者的目的不同。以崗定薪,以級定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獎金包自下而上獲取分享、勞動所得優先於資本所得。

3 打破平衡拉開差距

敢於打破平衡,工資、獎金等薪酬激勵要逐步向骨幹員工傾斜,拉開差距,激發員工積極性和組織活力,給火車加滿油,導向隊伍的奮鬥與衝鋒,導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04. 如何打造奮鬥者為本的文化與價值觀的6大舉措

1 構建持續奮鬥的價值取向

堅持不讓雷鋒吃虧,付出才會有回報,建立一套合理的評價機制,並基於評價給予激勵回報。

2 構建以奮鬥為導向的組織規則與秩序

踐行以奮鬥者為本,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

3 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組織、決策和考核

奮鬥者的文化考量,需要有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決策、考核機制,去審視和識別哪些是奮鬥者,哪些真正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4 通過制度建設讓文化生根

通過公平的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製度,使員工形成合理的預期,讓他相信他各盡所能後企業會給他合理的回報,實現同等貢獻,同等報酬原則。

5 通過大事件體現奮鬥文化的影響力

通過大事件去構建和呈現奮鬥文化,萬眾一心,讓文化真正成為員工的內驅力。

6 堅持自我批判:是否堅持以奮鬥者為本

一個人只有堅持自我批判,開放自我,才能不斷進步。

企業文化始於夢想、價值觀、願景、戰略計劃等內涵,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和機制去形成統一思想行為的外延。企業文化要堅定不移地踐行,貫穿企業家、員工的初心,使員工與企業都有同一個夢想,並且能夠

持續奮鬥,自我奉獻,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和員工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