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事發突然,當地時間3月3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標準區間下調50個基準點,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下調50個基點至1.1%。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長話短說,為什麼這條消息如此重要?

1.這是美聯儲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降息,50BP。

2.還沒到3月19號的議息會議就降息,足見緊急程度。


『1』


2008年,是什麼時候?

2008年1月,在美國衰退跡象加劇導致股市暴跌之後,美聯儲降低關鍵利率75個基點至3.5%。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震驚全世界,大衰退擔憂加劇,10月份,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至1.5%。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圖示來自金十數據

12年後,歷史再度重演。

在上週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佈聲明稱,“我們將使用我們的工具並採取適當行動來支持經濟。”

按高盛的預測,3月份雖然會降息,但也只是在議息會議上降25個基點罷了。

力度這麼大,來的這麼急,說幹就幹,讓每次都對美聯儲聲明字斟句酌的專家們,驚掉了下巴。

為什麼?

美聯儲給出理由很簡單:病毒。


『2』


截止3月3日16時,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5186例。伊朗累計2336例,日本累計近1000例,德國累計188例,到今天,除中國外全球70多個國家累計確診人數超過10000例。

疫情在以我們目瞪口呆的速度,在全球蔓延。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之內,美股跌幅超過12%,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4%“榮枯線”,日本1年期國債下跌至-0.197%、10年期國債下跌至-0.104%,澳大利亞10年期國債下跌至0.84%。

失業率上升、全球進出口供應鏈受到衝擊、工廠關停、物流受阻、航班減少、零售蕭條......

這樣的局面,想都不敢想!

怎麼辦?

全球降息潮,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降息的實質作用有多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病毒面前,全球央行的可選工具,只有寬鬆一條路可走,沒有其他任何選項。

於是,我們看到3月3日澳聯儲意外降息25bp至0.5%,馬來西亞央行隨後也宣佈降息25bp至2.5%,美聯儲此次行動後,市場普遍預期加拿大會跟進降息,至於歐洲和日本,本來就降無可降了,QE板上釘釘。

是不是有點諷刺?因為一場疫情,大印鈔時代的腳步,突然間加速了。


『3』


好吧,你可以覺得以上這些話都是閒扯淡。

重中之重是:全球放水,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海通宏觀發過一篇報告:寬鬆貨幣環境下,最為受益的是資產價格。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4.75%迅速調降至0.25%,到2014年,美聯儲共實施了3輪QE,資產負債表從2008年9月的9600億美元,擴張至2014年10月的4.5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自2009年3月以來,10多年間,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了300%,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了400%和600%。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圖示來自choice數據

這就是傳說中的十年長牛,大A難望其項背。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美國的基尼係數在2017年達到45.5%,過去10年,美國最富的1%家庭,現在控制著上市公司和私營企業一半以上的股權,幾乎與美國整個中產和中上階層所擁有的財富總額相同。

這個過程是如此的清晰,從2008年美聯儲摁下“降息鍵”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個結局:

持有房產、股票、基金的人們,身家不斷膨脹,富人資產的升值速度,遠超窮人的工資漲幅。

兢兢業業的上班族、奢侈高消費的月光族,成了這場財富盛宴的“下酒菜”。


『4』


如果說美國的“壓艙石”是股市,那我們的“穩定器”就是房地產。

任澤平前兩天發了一組數據:2020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超過200萬億,距離2013年3月突破100萬億不到7年。

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長了16倍。

這麼多的錢,動不動就是十幾倍的,為啥我們的食品、衣服價格漲幅並不大?看看我們的電視機、智能手機、汽車,反而還越來越便宜?

正如美聯儲降息、QE導致資金流入股市裡一樣,我們的錢都流到房地產裡了。

從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數據來看,房地產行業貸款佔金融機構總貸款的比例,從2012年以來持續走高,到2019年,佔比已經提升到了33.97%。

西南財大之前發過一個報告,2017年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佔比高達77.7%,遠高於美國的34.6%。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而我們的金融資產佔比11.8%,遠低於美國家庭的42.6%。

不管股市還是房市,中美兩國的富人家庭,用腳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過往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這年頭持有現金,就意味著年復一年的縮水。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兩個現象。

1.美股已經創下1980年來的最高溢價,上市公司不斷回購股本,推高每股收益,股價漲破天際,估值逼近2000年的科技股大泡沫。

2.我們的居民槓桿率在去年底已經逼近65%(天風證券測算),居民加槓桿購房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5』


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卻不是人生。

印鈔機的威力下,所有經濟體都無路可退,唯有繼續降息,藥不能停。

你可能會說,為什麼又是這樣的套路?明知山有虎,為何偏向虎山行?

為什麼不能戳穿泡沫?為什麼沒人做那個皇帝新衣裡的孩子?槓桿都這麼高了,為什麼所有人還是飛蛾撲火?

如果說貨幣超發導致資產價格上漲,是一個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

那麼,你一定不知道通縮有多可怕。

債務規模和價值大幅上升,所有人都在拋售資產,有房族成批斷供,生意人資不抵債,工廠倒閉,銀行惜貸,沒有生產,沒有需求,甚至沒有經濟活動。

疫情面前,別無選擇,全世界都是如此,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無奈。

經典的美林時鐘投資理論裡,把經濟週期劃分為四個階段:

復甦-過熱-滯脹-衰退。

美聯儲緊急出手!全球震動

很明顯,全球央行們明知道降息無法解決病毒引起的恐慌,寧可大放水迎來“滯脹”,寧可像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本世紀的日本和歐洲一樣,也絕不願意面對大衰退的慘象。

低利率、零利率、負利率的終點在哪裡?沒人知道。

難怪最近連巴菲特都發出感嘆:有些東西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只是不知道是什麼。


『6』


中國怎麼辦?

如上文所說,一切還得看房地產的臉色。

我們甚至應該慶幸,中國5年期LPR還能維持在接近5%的水平,大部分城市的首套房利率,甚至依然維持在5.5%的水平。

至少從政策空間上來說,我們的餘地還有很多。

換言之,去年11月份、今年2月份,這兩次LPR的下降,在時間的長河中,只是開始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3月份開始的存量商貸轉LPR合同,恰逢其時,遇到全球降息潮的加速,相當於又一次稀釋房貸的窗口期。

對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又該怎麼辦?

要適度負債:

大寬鬆時代,無人能倖免,沒有負債和槓桿,財富就是印鈔機打出來的數字。

要持有資產:

負債不是用來吃喝玩樂的,想辦法配置流動性強、難以擴大供給的稀缺資產,比如,能跟一二線中心城區、創新藥、三甲醫院沾邊的東西。

要有副業:

資產可以升值,主業可以謀生,副業可以救命。

要有自知之明:

早睡早起,定期體檢,不與人爭一時長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