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明太祖朱元璋与汉高祖刘邦都以布衣之身定天下,后来又都大杀功臣。

但不同的是,汉高祖杀戮功臣基本仅限于异姓诸侯王,如果再往严格来说,其实也就是韩信、彭越二人而已。至于其他人,栾布谋反是坐实的事,卢绾、韩王信也是已经露出谋反迹象才被诛灭的。而萧何、周勃、灌婴、陈平这些人不但都得以善终,而且深得信任成为托孤之臣。

唯独明太祖鼎定天下后,几乎将当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杀戮殆尽,而且动则满门抄斩,放眼古今,是前所未有的。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其罪名不过以下四条:

  • 毒死刘基(其实是给朱元璋背了锅)
  • 玩忽职守,占城来贡,隐而不报。
  • 私自将没官妇女赐予汪广洋
  • 结党乱政

和他一起被处死的,也不过陈宁、涂节几个人而已。

而胡党真正兴起大狱,却在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根据明史记载,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兵十五万北征蒙元,抓到一个叫封绩的人,而李善长并没有上奏此事。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事发,封绩下狱,经过一番审讯,审出了胡惟庸暗通蒙元谋逆的事,而封绩就是胡惟庸派出联络蒙元的使者。

遣故元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明史》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密告李善长私通胡惟庸,陆仲亨的家奴密告陆仲亨与延安候唐胜宗、平凉候费聚、南雄候赵庸秘通胡惟庸图谋不轨的事。朱元璋大怒,下令彻查胡党,由此兴起大狱,株连斩杀三万余人。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胡案中的那些猫腻

细细品味,洪武二十三年距胡惟庸伏罪被杀已经过去十年。领犯被斩,他的同党直到十年后才败露被杀,这本来就是不合常理的事。

而关于封绩的来历,《明实录》和《昭示奸党录》也有完全不通过的说法。《明实录》说封绩是河南人,元朝旧臣,谪戍边疆,胡惟庸通过他暗中与蒙元进行书信往来。《昭示奸党录》载有封绩的供词则说,封绩是常州府武进县人,小时候是个神童,明军攻破常州时被一个百户虏作杂役。后来千户看他聪明,招作女婿。后来与妻家不和,被告发迁去海南居住。后来密信检举胡惟庸等人,结果这信到了胡惟庸手里,于是将他押解入京,准备下狱处死。胡惟庸进而又以赦免他为条件,要他去北边和蒙元暗通书信,于是封绩就答应了。

这两个记载截然不同,究竟哪个更可信呢?

《明实录》是官修正式史书,其所记载的必然是最终定案后的官方说法。而《昭示奸党录》是明太祖为警示后人亲手所作,专门针对此案,因此涉及更多细节,更有一手的审讯材料,其所录的封绩这份供词必然是真的,我们只需辨别这份供词中的内容,哪些是实情,哪些是捏造即可。

按照常理,派人暗通蒙元这种绝密的事,必然要派自己的亲信才行。而封绩本来就是因为揭发胡惟庸才坐牢,胡惟庸一个堂堂丞相,再缺人也不至于找一个这样的人去吧。因此这份供词后半部分关于封绩揭发胡惟庸获罪,再到胡惟庸派他去北方暗中和蒙元联络这件事很有可能只是明太祖为了达成翦除功臣的目的,找来一个罪犯封绩给他强安了这些罪名。而他并非河南人,更非元遗臣,既非胡惟庸亲信,与李善长也并无关系(因此才有了蓝玉捕封绩,而李善长未奏报)。之所以捏造这些事,只是为了将他和十年前已经被杀的胡惟庸联系在一起,又由他攀附出李善长,进而顺理成章引出了一桩谋反大案。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再看此时的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他是朱元璋最早的帅府幕僚,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首任丞相,封宣国公,儿子又是驸马,作为一个大臣,该有的他都有了。就算辅助胡惟庸谋反成功,得到的也不会比这更多了吧,他又有什么理由冒着风险去造反呢

此案表面上是胡惟庸案的继续,其实背后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除去李善长为首的一大批功臣。

蓝玉案

胡案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大规模的清洗随之而来。三年后的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上告蓝玉谋反,下狱审讯后,说他伙同曹震等人打算趁皇帝外出举行亲耕藉田的仪式时发动叛乱,于是大狱再起,有一大批大臣株连下狱。这次被杀的大臣中,光是在明史中有传的就有二十多人,就连桑世杰、孙兴祖、何荣、韩政、曹良臣这些已经故去的元老功臣也未能幸免,守株连被免去爵位。据《逆臣录》记载,受蓝案株连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除胡惟庸、蓝玉这两个大案外,洪武八年,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被赐死。洪武十三年,永嘉候朱亮祖父子被鞭死。洪武十七年,临川候胡美被杀。洪武二十五年,当年和朱元璋一起当牛的小伙伴江夏候周德兴被杀。洪武二十七年,颍国公傅友德、永平候谢成、定远侯王弼被杀。洪武二十八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大杀功臣,只为儿子

朱元璋为什么从洪武十三年开始,要对这些功臣们进行大清洗呢?除了朱元璋猜忌好杀的个性外,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对功臣的屠杀密集的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八年之间,这与一个人的命运线高度契合,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太子朱彪,从洪武十年开始处理朝政,死于洪武二十五年。

洪武十年,朱元璋开始让太子朱标处理朝政。三年后,胡惟庸案起,延续十年,这其实是明太祖对功臣的第一波大清洗。这个过程中,大批元老旧臣倒下,与此同时必然有大批新人被提拔,这些人形成了太子的新班底,由此完成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然而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六岁的太子朱标病逝,此时距朱元璋生命的结束只有六年。朱元璋为培养接班人耗费半生心血,结果在这一刻统统付诸东流。

朱元璋只得转而另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于是蓝玉案发,另一场大清洗随之开始。

蓝玉原本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重要班底,他的姐夫常遇春是朱标的岳父,而且与朱标有着良好的革命友谊。

但随着朱标的死,一切都变了。新立的朱允炆并不是朱标原配的儿子。只是因为朱标的原配夫人和嫡长子朱雄英都早死,朱允炆老妈后来被扶正,朱允炆才当上嫡长子的。因此蓝玉与朱允炆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么一来,蓝玉这块权力交接的重要基石就瞬间变成了绊脚石,自然难逃被除掉的命运。

朱元璋的黑名单,大杀功臣的背后,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另一方面,由于朱允炆年幼,考虑到日后这些功臣元老难以驾驭,于是原本可以留着的功臣现在也留不得了,朱元璋只得展开第二次对功臣的大清洗。虽然第一次胡惟庸案的规模更大,但这一次对功臣的清洗更加彻底,蓝玉、周德兴、傅友德、王弼、冯胜纷纷落马,至此放眼朝堂,除汤和等少数几人,开国功臣几乎被杀殆尽。

朱元璋大杀功臣固然残忍,但就像天底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愿意为了儿子做任何事。一面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情谊,一面是儿子孙子的父子情深,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元璋只能选择后者,这大概也是皇帝的悲哀与无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