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說職場價值觀,咱聊聊職場“價值感”

做的面試與員工面談多了,清晰地感受到校招面試和社招面試之間的雲泥之別,還有職場新人與職業老鳥的意識鴻溝。

面試後半段,通常會給應聘者提問的機會。在校招的面試中,就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能應聘成功,在貴司工作有沒有晉升的機會?”相應的,筆者觀察到,職場新人也常見急於晉升、攀比晉升的現象。

從植物學的角度上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辯證法的角度看,“談錢不傷感情”。

究竟,人在職場,升職加薪到底有沒有秘訣?——自是有的,以下筆者的從“價值感”入手,剖析一下職場升職加薪,長期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是的,價值感,不是價值觀。價值觀這個詞太大了,說少了太空泛,說多了就成了哲學書。

新找一份工作,加入了新的公司,和一些新認識的同事一起共事,有些職場新人過於關注對新環境、特別是人際關係的融合,往往容易忽視目標感這個玩意兒。不是說人際關係不重要,我是說目標感更重要,至少是“也”很重要。

今天不說職場價值觀,咱聊聊職場“價值感”


要成為被需要的人

在新的環境裡立足,搞好人際關係就好了,因為人際關係好就有人願意“護”著你。但是如果想要升職加薪,只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有點不夠看了。給你更高的職位、給你更多的錢,一定是因為你能給別人帶來價值。這就是“價值感”。

想要讓自己對別人有價值,得幫助別人達成他的目標;想要讓自己對公司有價值,就要幫助公司達成目標。你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價值感和目標感密不可分。換句話說,公司存在的價值不在於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公司存在的價值在於實現這個公司的經營目標。

簡單的說,讓別人需要你,讓公司需要你,升職加薪就不難。否則,那不叫升職加薪,說難聽點不是乞討就是搶劫盜竊,都不是好詞兒。

大道理講多了沒意思,筆者分享點兒怎麼讓自己有價值的心得吧,權當拋磚引玉。

怎麼做到有價值呢?通俗的說,就是做成一些事情,並且做成的事情在結果上有清晰的體現。

怎麼做成事情,筆者的建議是:建立流程意識和表格意識。我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畫一個流程圖或者做一張表格理不清楚的,如果有,那就畫兩個。”

今天不說職場價值觀,咱聊聊職場“價值感”


流程用來做事。

做任何事情都有步驟,簡單的事情步驟少,複雜的事情步驟多。——還記得那個“把大象裝冰箱”的問題嗎?

所有的步驟由一個人完成,這是獨立任務;一件事情的不同的步驟由不同的人完成,這是協作任務。把什麼時間、什麼人、該做什麼步驟、做成什麼樣子理清楚,做事就能有條不紊。

簡單的事情,流程圖在你心裡,就像把大象裝冰箱;複雜的事情,流程要清清楚楚的呈現出來,畫圖、書寫說明,甚至還有必要的溝通培訓等等,——呃,就像做菜的菜譜。

今天不說職場價值觀,咱聊聊職場“價值感”


表格用來分類。

事情錯綜複雜的時候,就要用到分類。從邏輯學角度上說,分類要做到“完全窮盡、互不交叉”。分類分清楚,一沒有遺漏、二可以區別對待,各個擊破。

簡單的分類例如去衛生間要分男女,有些場合男女混用那就要輪流使用,並且使用期間要上鎖。複雜一點的分類,比如區分一下馬路上的車,你準備按品牌分、還是按顏色分?或者按大小分、按產地分……等等不一而足,你還可以用多種角度複合分類。

分類要先定分類原則、再分類。重要的就是那8個字,“完全窮盡、互不交叉”。例如,你把所有的車分為“紅色的、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其他顏色的”五類,可以;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車分為“白色的、國產的、德系的、改裝的、其他類型的”五類,估計其他人是聽讀懂你想表達什麼了。

總之,筆者認為,要在職場生涯有所建樹,要做的很多,但是必不可少的是目標感和價值感,通過不斷的做成事情,讓自己變成被需要的那個,嗯,這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