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学生的理想是:成为大师

关于“钱学森之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里再赘述一下: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大家可以问一问: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的理想是成为大师?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呢?赚钱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这是现实,因为每个人都要生存。

然而,当这个价值取向成为唯一的时候,明显是有问题的。周恩来总理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先生能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科学家钱学森能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国,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许缺少就是这个。

有多少学生的理想是:成为大师

有多少学生的理想是:成为大师

当我们看着那些“高考必胜”的壮观的誓师场面时,是该高兴还是忧心呢,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答案也许在大学里找到了,很多大学生在埋头大睡,很多大学生在通宵达旦的玩游戏,很多大学生在谈情说爱……大好青春没有钻研学问。

有多少学生的理想是:成为大师

有多少学生的理想是:成为大师

明显,学生们已经失去了动力,已经失去了方向。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作,生活没有了压力。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已经显而易见了。

你如果走在校园里,从小学到大学,到处可以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味道:名利。当偶尔看到某人置身其外,是那样的另类,甚至让大部分人觉得是可笑的存在。这是一种悲哀,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就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那样。

然而,可喜的是,有这类人存在。也许自古,这类人就是少数。而往往正是他们,开出了历史的灿烂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