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關於中國的各種可笑的謠言此起彼伏。

“中國很貧困,都吃狗肉””

“他們吃蝙蝠,是因為饑荒問題。在一些很窮困的地方,人們什麼都吃。”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幾年前接待的印度客戶,他來中國出差一週,大包小包地帶了各種餅乾等食物。他和我說:“他朋友告訴他,中國很窮,吃不上飯。”當晚,我領他到外灘走了一圈,坐了遊輪,吃了西餐。我還清晰地記得,我們坐在外灘的露天咖啡廳,他一邊喝咖啡,一邊感慨說:“這就是拉斯維加斯啊。”

看著各種低級的謠言和想起以往的經歷,我一直想不明白,到底怎麼做,可以改變他們的看法。

宅在家裡的這段日子,看了比爾蓋茨逢人力薦的《事實》。解釋了造成這些極端化解讀方式的根本原因,稱之為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改變情緒化的世界觀,做到尊重事實和實事求是。並不是因為你做的有多好而改變,除非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理解方式錯誤,有想要改變自己固化思維方式的心。

可惜本書作者漢斯在2016年因為胰腺癌而去世,他是一名瑞典的國際醫生,《時代》雜誌“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曾經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埃博拉病毒的疫區,救治患者。他利用實際工作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感,與兒子兒媳一同寫了這本書。


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如果本書的作者還健在,在新冠肺炎爆發之際,他來到中國,以他西方人的身份,去給世界各地講述真正的中國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管控的。把他的思考的方法傳授給人們,將是一個很好地瞭解中國,教育他們改變思維方式的機會。

以數據作為根治無知的良方,以理性作為心靈平靜的源泉。

作者漢斯在書中給出了思考的工具,控制情緒化的本能。提到了避免10種思維方式和其解藥:避免一分為二、避免負面思維、避免直線思維、避免恐懼本能、避免規模錯覺、避免以偏概全、避免命中註定、避免單一視角、避免歸咎他人、避免情急生亂。

這10種該避免的思維方式,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注意到,已經司空見慣了。在我的生活中隨便想到幾個事件,思維方式就可能觸碰了其中的某種或者某幾種。


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01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不是都處於兩個極端,他們有中間地帶。

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生活在什麼樣的國家?

□ A.低收入國家

□ B.中等收入國家

□ C.高收入國家

這道問題的正確答案是B,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的國家。但是作者讓十幾個國家的一部分人選出答案,其準確率從10%到30%不等。而多數的概念裡只有低收入和高收入兩個國家,中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像是我們常說的好人和壞人,窮國和富國。把世界上很多事物,不假思索地簡單一分為二。

這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GDP位居世界第二,還有人認為,我們很窮,窮到要生吃野生動物。因為他們的概念裡,他們自己是富國,別的國家是窮國。

之前工作碰到過一個印尼裔女孩,印象特別深刻,她是車間縫紉女工,為了對比國內外的生產成本,我問她工資吃飯等待遇問題。她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說:“我一個月950元(換算後的),吃的非常好,週末我們都會出去聚餐逛街。”通過聊天,我逐漸瞭解到,她一直以為我們國家很窮,吃不飽穿不暖。

為什麼印尼裔的女孩會覺得他的國家很好,因為她沒有機會邁出國門,她的信息來源是網絡和媒體,幾乎她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經過大眾媒體過濾的,而很多媒體往往只關注極端的案例,並不能反映現實狀況。

在知道印尼裔女孩對中國的看法後,我把中國的大概收入水平,日常消費水平的平均數據講給她聽,告訴她所看到的可能是極端,還有可能是多少年前的信息。網絡上隨處打開中國人每天吃的是什麼的視頻和圖片給她看。一開始她還覺得這不是真正的中國,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和真實圖片,她仰起頭來看著我說:“原來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啊。”

如果你想真正地說服某人他的觀念是錯誤的,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夠用數據來扭轉他們的觀念。

為了避免被一分為二的觀念矇蔽了雙眼。

· 我們要注意只比較平均數的做法。

· 我們要注意只比較極端情況的做法。在所有的群體、總會有極端情況的存在,總會有頂層和底層,有時候是極端不公平的。大多數仍然分佈在中間狀態,而在中間並不存在鴻溝。

· 我們要注意只俯視不仰視的做法。


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02人人都可能有錯誤的思考方式,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

曾經梅毒一開始被發現時,在不同的國家被稱作不同的名字。在波蘭,它被稱為德國病;在德國,它被稱為法國病。新冠肺炎開始在中國爆發的時候,一樣也沒有逃脫“某國病毒”的厄運。隨著中國疫情控制住了,意大利開始爆發,我今天又看到有些媒體發佈的地圖,暗示意大利為新冠肺炎發源地。新一輪的指責遊戲又開始了。歸咎責任與他人,以偏概全的本能。不管國籍,無論何時,可能都會發生。

有時做出這些指責,根本不需要任何證據。

我小時候打碎了杯子,媽媽問誰弄壞的,我立馬說:“雞飛進來,正好落到了杯子上面了。”那時雖小,我也會找背黑鍋的,這隻雞不但承擔了替罪羊的重任,最後還被我吃掉了。

可憐的雞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原因就是它自認善良的小主人,把責任輕易地轉嫁給了它。

歸咎他人的心理,每個人可能都有。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更小到孩童。但是這不能解決問題,把浪費在指責他人的時間,用來想對策是最快最好的方法。像我家為了我再也不找那隻可憐的雞承擔責任,當天殺了給我吃了。以後杯子再打碎了,我也不能再找這個雞的麻煩了。為了徹底解決我總打碎碗杯子的問題,後來都換了材質,要麼是不鏽鋼的,要麼是塑料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我們不應當為任何事,責怪任何一個個人或團體。原因是當我們找到了替罪羊的時候,我們就停止思考了。

在中國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有些國家隔岸觀火併指責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這沒有,那沒有。經過一個多月,中國以其嚴苛的管控措施,把疫情控制住了,現在輪到國外爆發了。

中國為什麼控制住了,一是中國沒有去找替罪羊,找背黑鍋的,而是悶聲解決問題,查找病毒是如何傳播的,如何管控更有效,哪些藥物能更好的治療並且給患者帶來更少的傷害。

二是中國高效的管理和運行系統好,實施的措施得當。在這個良好的體系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抗擊疫情,幫助武漢共渡難關。

而這一個多月,那些指責我們什麼都不行的國家,做了些什麼呢。現在疫情開始爆發了,連基本的檢測試劑盒都沒有。這都是歸咎他人的本能給耽誤了,如果把中國千辛萬苦抗擊疫情的一個多月,好好利用起來,去思考對策,準備相關的檢測工具。完全可以做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何至於現在這樣手足無措。

假若可以時間返回到1月份,他們還會忙碌於找替罪羊,而忽略尋找事物真正的原因嗎?想必就不會有今日中國控制做了,其他地區開始蔓延的局面。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停止找背黑鍋的,按照書中給出的方法,找原因,找系統。

尋找原因,而不是尋找壞人。然後努力去理解這一事情發生背後的系統性原因。

尋找系統,而不是尋找英雄。當有人號稱自己做了什麼偉大的業績的時候,問問自己,如果沒有這個人,是否這件事情仍然可以發生?通常是整個系統的有效運行使得好的事情發生了。


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03彆氣餒,世界在不斷變好。

你最同意下面說法中的哪一個?

□ A.這個世界在變得更好

□ B.這個世界在變得更壞

□ C.這個世界沒有變得更好,也沒有變得更壞

這道題的答案當然是A,但是作者在二十幾個國家做過調查,50%以上給出的答案都是B正在變壞。

社會在變好還是在變壞,以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視角就可以察覺到。我時常想起我小時候,家裡粗茶淡飯,雖然能保證吃飽,但真的談不上美味。而對比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二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變化是日積月累的,只要你足夠細心,總能感受到社會的進步。

而國外的很多人,為什麼還是抱著老眼光去看外面的世界呢。因為他們還沉浸在過去的認識中,看到過多的負面的報道,一直認為外面的世界就是這樣的,而人們的本能就有過度關注負面消息的傾向。

對壞事總會比好事更加關注。這種負面思維的本能,是我們重大誤解原因之一。

沒有誰是一成不變的,更沒有哪個國家是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人,看窄了世界也看扁了自己。

如今中國疫情控制住了,人們摘掉口罩的日子指日可待了,可是如果時間回到一個月前,看著成百上千的新增確診,誰能想到能這麼快控制住,控制的這麼好呢。

現在讓我回想起來,我好像從來沒有認真的看治癒數量,新的治療方法,新的管控措施。而是過度關注新增確診。這又是負面思維本能的又一驗證。

要想控制我們的負面情緒,我們就要做到對壞消息要有思想準備。

避免過多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 更好和不好。要認識到事情可以同時是不好的,但也是在變得更好的。

· 當你聽到壞消息的時候,可以問一下自己是否我們沒有聽到好的消息。

· 當一件事情在持續變好,但當中產生了一些小的低谷的時候,通常你只會注意到低谷,而不是整體的趨勢。

· 更多的壞消息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壞事情。

· 警惕過分美化的歷史。人們經常會刻意地美化自己的歷史,而國家也經常會刻意地美化自己的歷史。


比爾蓋茨力薦《事實》:讓我們有可能跳出我們以為是的真相

2020年,新年開始各種不好的消息層出不窮,澳大利亞火災、巴基斯坦蝗蟲、新冠肺炎爆發。每天都在憂慮中度過了。現在火滅了,疫情控住住了。其實世界沒有變得那麼糟糕,而是我們的關注點和思考方式,讓我們深陷其中。遇事,學會看數據,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去橫向對比,可以讓我們能更深入事實,從焦慮和絕望的泥潭中爬出來,讓我們有時間精力去思考,我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引導我們迴歸到生活的正軌。

文章作者簡介:苒藜,用文字記錄生活,願你我共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