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她短暂的生命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如《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

虽然萧红离开这个世界78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关注她一生的经历要远远多于她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叫呼兰的小县城里。萧红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在她九岁那年,母亲因病离世,而父亲对她严厉冷漠,这也是萧红后来数次离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萧红刚上初中时,父亲便给萧红订了亲,男方家境殷实,未婚夫名叫汪恩甲,是滨江小学教员。

当时才十多岁的萧红根本不想结婚,她想继续上学读书,但是父亲态度严厉,为了逃避这段包办婚姻,萧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表哥​陆哲舜私奔,二人一同去北平。

现在表兄妹是不可以结婚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就是表兄妹关系。

但是问题是当时的陆哲舜已经有了家室,两人此举使得家人尽受乡间邻里的白眼。

但不管怎样,当时的北平对于萧红的诱惑力太大了,因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平是很多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心之神往的地方。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

涉世未深的萧红凭借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一路与表哥来到了北平。

来到北平后,萧红入北平女师大附中高中部学习。北平的文化氛围、大城市的新鲜给萧红巨大的喜悦,她在写给好朋友沈玉贤的信中说曾说道:

我现在女师大附中读书,我俩住在二龙坑的一个四合院里,生活比较舒适。这院里有一棵大枣树,现在正是枣儿成熟的季节,枣儿又甜又脆,可惜不能与你同尝。秋天到了!潇洒的秋风,好自玩味!

此时的萧红满脑子是诗和远方、是浪漫与自由,完全没有考虑到两人在北平所面对的各种困难。

这种生活没坚持多久,随着家庭的压力和经济原因,萧红与表哥渐渐也因为琐事吵架,最后萧红于1931年1月返回呼兰家中。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右)

萧红本是有婚约的,这次与表哥私奔的行为,让家人极为恼火,父亲对萧红更是严加斥责。

生性倔强的萧红再次萌生离家的念头,1931年2月底,萧红再次离家,返回北平。

但是让萧红没想到的是,未婚夫汪恩甲也追到北平,对萧红表现得不离不弃,让萧红大为感动。在汪恩甲的劝说下两人回到了哈尔滨。

本来两人此时已经产生了感情,再加上有婚约,应该结婚才是。但是事与愿违,因为萧红之前的私奔行为让汪家大为不满,汪家正式取消了婚约。

面对汪家取消婚约,这回变成萧红不同意了,她一纸诉状将汪家告到法庭,为了家族,未婚夫公开承认了取消婚约,可想而知,萧红输掉了官司。

可以说至此为止,萧红在这次婚约面前由先抗拒、再私奔、后同意,整个事情让她弄得乱七八糟,在家乡的名声也不好了。

与未婚夫婚约彻底取消,萧红应该安稳很多了吧,可她偏不。

1931年10月,萧红再次离家出走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走投无路的时候,又找到昔日未婚夫汪恩甲寻求帮助,二人在哈尔滨开始同居生活。

后来,萧红怀孕,也许她以为这次二人应该可以取得家人的同意,可以再续前缘了。但是汪家依然不同意二人在一起,迫于家庭压力,汪恩甲不辞而别,将萧红独自留在了旅店。

当时的萧红内心非常茫然无助,正如她当时创作的一首诗那样:

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与萧军

在这种困难时刻,怀孕的萧红依然倔强得不回家,她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

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顺利生下孩子,但两人都无力抚养,只能将孩子送人,后来孩子夭折。

与萧军的生活也并不幸福,二人常常为吃饭发愁,而且萧军脾气还不好,二人经常发生争吵,1934年,二人来到了上海,​与鲁迅、矛盾、胡风等作家相识,不仅在写作上有了进步,生活上也有了更大改善。

生活上变好了,但萧红与萧军的感情却出现了更大的危机,后来萧军有了新欢,1938年,二人宣布分手。

也许在一开始萧军就没有将萧红作为终身的伴侣。

因为萧军晚年时坦承:“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与第一次分手时一样,这次萧红依然是在怀了萧军的孩子后分手的。这个孩子生下不久也夭折。

两段爱情,萧红表现的都极为仓促,没有任何规划,脱离了家庭本身就很无助,怎料还三次遇人不淑,所托非人,不仅辜负自己的青春,两个孩子还先后夭折,让人痛惜。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与端木蕻良

萧红的第三段爱情对象是​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人,端木蕻良是他的笔名。在两人的额婚礼上,萧红说:

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端木蕻良对萧红极为体贴用心,但是战争让二人经常颠沛流离。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

却不知,此次萧红的香港之行,却意味着人生接近尾声。

1942年1月19日这天,身患肺结核的萧红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不甘心自己一生的短暂、不甘心自己半生的冷遇,纵有再多不甘,也无法回头了。

三天后,也就是1942年1月22日,萧红带着遗憾与不甘含恨而逝,享年31岁。

萧红死后,她的一半骨灰埋在浅水湾,而另一半,则被端木蕻良买了一个花瓶,偷偷埋在西环半山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里。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托非人,含恨离世,遗言让人泪目

萧红在离世前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一生的坎坷经历主要还是在于自己,倔强的性格,让她自绝于家庭,惊世的才华让她不安于相夫教子,迷茫的婚姻观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处处碰壁。前三段感情均所托非人,萧红的痛苦和不幸,并不是因为她是女人,主要是因为其性格以及当时正处中西方思想碰撞的年代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