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說到蕓薹素內酯,相信很多農民朋友都比較“熟悉”,應該都用過不少次,從使用效果反饋來看,有人認為它很“水”;當然,大部分人還是比較認可它的作用。那麼,為何“同樣”一種產品,會產生不一樣的使用效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一說蕓薹素內酯從誕生到成長至今都經歷了什麼故事,以便讓農民朋友更清楚地認識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蕓薹素內酯的結構式

誕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蕓薹素內酯於1970年被美國農學家從油菜中提取而被發現,1979年被確定結構(甾醇內酯)並定名蕓薹素內酯,也叫油菜素內酯。之後,又有幾十種蕓薹素甾體類物質(類似物)被發現,科學界將他們與蕓薹素內酯統稱為蕓薹素類固醇。由於蕓薹素內酯的超強的生理活性,科學家將它稱為新型植物激素,而它的發現,也被認為是植物生理學研究的里程碑,堪稱神話。由此可見,農業科學界對它的重視與偏愛。

那麼,蕓薹素內酯是否值得農業科學界對它的寵愛呢?答案是肯定的。

蕓薹素內酯的主要功效是提高植物體內各種酶的活性、提高種子活力,促進早期發育;增強光合效率,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耐寒、耐旱、耐澇、耐鹽鹼能力,提高抗逆能力;減輕農藥藥害及化學汙染藥害;抗多種病毒、細菌、真菌的危害,並增強作物抗病能力。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蕓薹素內酯處理的種子發芽率顯著提高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進行田間使用試驗後調查發現,蕓薹素內酯可使小麥增產10%,玉米增產9.8%~18.4%,黃瓜增產30%,西瓜增產20%。美國的田間噴施試驗也取得了增產率:水稻15%、葛30%、蘿蔔15%、馬鈴薯25%、菜豆與青椒6%~7%、番茄20%~56%的良好效果,並且申請了大量的農業應用專利。

隨著蕓薹素內酯的人工合成及工業化生產,蕓薹素內酯的生產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加上其生物活性遠強於其他植物激素如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其使用成本相比其他植物調節劑便宜不少,而增產效果卻非常可觀,因而使得蕓薹素內酯的投入產出比非常高,糧食作物達到1∶10以上,經濟作物更是超過1∶20,這兩個數字有何含義?簡單點講就是在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上,農民使用1元錢的蕓薹素內酯,可以獲得10元錢的增收回報,在經濟作物上投入1元錢的蕓薹素內酯,可以獲得20元的增收回報。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蕓薹素內酯處理的萵苣產量明顯提高

成長,未老先衰,尚留新生

按理說,蕓薹素內酯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理應獲得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原雲大科技營銷總經理蔡智文老師也曾多次提到,蕓薹素內酯是“百年大品”、“百億大品”,但是,實際上它的發展之路並不順暢,甚至可以說未老先衰。2015年,全國各大蕓薹素內酯生產廠家銷售量大部分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深究其原因,小生認為主要為以下幾點:

  • 1、吹過頭的神藥,世界沒有完美

蕓薹素內酯在推廣過程中,難免有廠家在宣傳時避重就輕、專撿好話講,把蕓薹素內酯宣傳成“神藥”、萬能藥,在作物出現任何問題時都拿蕓薹素內酯來處理,最終效果卻很難達到宣傳預期,使農戶對蕓薹素內酯喪失信心。實際上,蕓薹素內酯雖然功能全面,但也有它的侷限性。首先,它不具備殺菌殺蟲補肥的能力,不能替代其他藥、肥的作用,在作物受病害、蟲害、缺肥影響嚴重、奄奄一息時,它也不能讓作物起死回生。其次,蕓薹素內酯本身是沒有任何養分的,之所以說它具有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是因為它可以調節養分在植株體內上下傳導(葉面吸收的養分向根部傳導,根部吸收的養分向葉面傳導),從而提高作物對養分的利用效率,因此,蕓薹素內酯在配合水、肥時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第三,蕓薹素內酯的活性非常高,又與植物體內多種激素有關聯,因此在作物上使用必需嚴格規範使用濃度和劑量,濃度過高時,它也會打破植物體內的激素平衡,對作物的某些生理過程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蕓薹素內酯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 2、此“蕓薹素”非彼“蕓薹素”

蕓薹素內酯發展初期,國家對蕓薹素內酯的生產沒有規範的標準,大多數企業只有自己的企業標準,暫且不說各企業間產品質量的差異,其實,更重要的問題在於蕓薹素內酯的類別未作區分、商品名不規範。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觀察到,這幾年,叫蕓薹素內酯的產品越來越少,而24-表蕓薹素內酯、28-表高蕓薹素內酯等帶“前綴”的產品卻越來越多了,這就是國家規範的結果。事實上,在國家規範以前,市場上的蕓薹素內酯並不是相同的東西,其中包含了蕓薹素內酯的同類物與類似物,目前發現的蕓薹素內酯同類物與類似物合計已超過40多種。雖然他們的結構與蕓薹素內酯非常相似,但是它們的活性卻差別非常大,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同類物只有4、5種。如果以天然蕓薹素的活性為標準,計為100分的話,這幾個同類物的得分則分別為:22、23、24-表蕓薹素內酯得5分,24-表蕓薹素內酯得20分,28-表高蕓薹素內酯得30分,28-高蕓薹素內酯得87分。所以,在規範前,不管你是什麼表、什麼高蕓薹素內酯,在產品包裝上都是隻寫“蕓薹素內酯”這幾個字,甚至有些廠家用活性更低得類似物如羥基甾醇等化合物冒充蕓薹素內酯,試問,這樣得狀況,怎麼能保證蕓薹素內酯得效果穩定性,農民不是傻子,坑一次下次可不會那麼容易上當。所幸蕓薹素內酯的規範要求已更新,上述情況按照農業執法標準執行的話,都屬於假農藥,這類問題應該會很少再出現。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少“內酯”兩字,還標葉面肥,你說它是什麼東西?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14-羥基蕓薹素甾醇不是蕓薹素內酯

  • 3、清水煮雞蛋吃不出茶葉味,一鍋亂燉不能保留食材鮮香

蕓薹素內酯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功能非常全面,但是植物體內的代謝過程更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蕓薹素內酯的作用核心是調節植物體內養分的轉運、激素的平衡,它不能作為養分的補充,更不具備其他農藥的殺菌殺蟲效果。它的這個天然屬性決定了它不能單打獨鬥,不能指望往水裡加點蕓薹素內酯就能有多麼美妙的效果,就像清水煮出來的雞蛋是吃不出任何花樣味道一樣,要想吃到茶葉蛋,該放的茶葉還是必不可少的,蕓薹素內酯也是需要和其他產品進行搭配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正如前文所言,蕓薹素內酯的復配性非常好,可以與大多數農藥肥料混用,復配也是蕓薹素內酯的唯一出路,但這並不一味著用藥時可以一鍋亂燉,不能因為它優點多,就隨意使用。農業植保的目的是降低生產投入的同時提高作物產量或品質,最終增加生產收益,讓農民花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收入。蕓薹素復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在選擇復配對象時,應該根據定位靶標,有目的性地選擇能夠有協同增效作用的成分進行復配,使用最合適的配比濃度,對症下藥,而不是這個成分加一點,那個成分也兌一點,盲目搭配,有多大效果不說,至少用藥成本增加了不少,也失去了植保該有的味道。

蕓薹素內酯的真面目,出身於神,隕落在人

協同增效的兩個成分,一定要控制好濃度

總結

蕓薹素內酯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能夠調節植物本身所需的多種養分、酶和激素,充分發揮植物自身潛能和生長優勢,達到增強生命活力、提高抗逆能力、保花保果、膨大著色等作用,是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收益的利器。但是,它也有自身的侷限性,種類多,活性強弱不一;有一定的使用適宜濃度,超濃度使用也會有抑制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其他藥、肥的功能。廠家、農資經銷商在推廣時應該實事求是,真實地介紹產品種類與屬性,科學地指導農民合理使用,切不可過度營銷,誇大效果。未來,蕓薹素內酯的復配製劑,將有廣闊的發展潛力,但任何一個復配製劑的開發,都需要大量的田間試驗進行論證,盲目混搭並不是出路,科學才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