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易中天老师商榷:宁要“加油”,不要“铆起”


与易中天老师商榷:宁要“加油”,不要“铆起”


宁要“加油”,不要“铆起”

本不想写这种文字,感觉是添乱,但也感觉不得不说,不说如鲠在喉。

前方战情吃紧的,后方保障够忙的,就连个我们自己喊得好好的口号,但易中天老师非得咬文嚼字说“铆起”更好,似乎论证的很圆满,也颇吸引人眼球,我想他的本意是好的,但看完他的文章,我还是有要说的冲动,感觉要我选,还是要喊“加油”,不喊“铆起”。

曾在新闻里目睹,镜头中方舱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对着病友们喊“加油”,一个个病友接二连三地举起手、鼓起掌,也在喊“加油”。可读到易中天老师的这段话,说什么“武汉和湖北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就说不应该喊“加油”,而应该喊“铆起”,这个明显与现实不符,眼见为实吗,我们这些不幸的受难同胞,还是喜欢喊“加油”,不仅对自己喊“加油”,也互相喊“加油”。

专家们、医生们、护士们都说了,这个病如果染上了,目前没有特效药,求生意志很重要,只有身体的免疫力经受住了病毒的破坏力,你就活下来了,所以就要自我“加油”,还有互相“加油”,鼓励多吃,哪怕吃吐了也要吃,就是要加强营养,以增强的免疫力战胜破坏力,这人就生存下来了。

而喊“铆起”,易中天老师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挺住和坚持”的意思才符合现实,因为“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可是这些已经染病的同胞,不应只要挺住和坚持,更应要超越和战胜。那么喊“铆起”似乎就还差点儿劲,而喊“加油”心理上就感觉会更得劲,求生的胜算又多几分。谁说这些已经染病的同胞没“油”可加,只要他们都能多吃、休息好、适量运动,求生意志的“油”不断加,他们活的希望就更大。

申明一下,这不是有意偷换概念,因为易中天老师所说的“铆起”,是因为他认为“武汉和湖北已经竭尽所能”,我理解他的本意是要提醒正视客观上存在的困难,考虑问题要实事求是。但我却因为看到都在喊“加油”的人一股精神劲头,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常常表现的,越是在困难时刻,精神上越是有一股冲劲,所以处于一线的医生、护士、已经染病的同胞喜欢喊“加油”,参与支援的保洁、快递小哥、警察保安、社区工作者也喜欢喊“加油”,受此影响,连部分国际友人、海外华侨也喜欢喊“加油”。

易中天老师说:“他们心中的痛,正如方方所说,也非口号可以缓解。”这个话理解上可以有深度,文采也颇斐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已遭不幸的他们已经在通过喊“加油”去获得更强的求生欲望,也获得了医生、护士们的认可,怎么能说“也非口号可以缓解”。

出征的口号已经喊得震天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这个口号去斟酌一番,更没有必要说换个口号。

“举旗定向”,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