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身體調成鹼性體質?

亦然以後


吃貨界最懂減肥,減肥界最懂養生的晶晶湯告訴你,調成鹼性體質很容易啊!真的絲毫不費力!

有初中文化的人就會知道,酸鹼度的範圍是pH0-14,7為中性。低於7為酸性,數字越小酸性越大;高於7為鹼性,數字越大鹼性越大。如果硬說自己是酸性體質,那麼應該所有的體液的pH值都應該低於7。

而事實上,我們人體中所有體液的pH值都是這樣的:7.35-7.45,細胞液7.20-7.45,組織液7.0-7.5,淋巴液7.20-7.35,腦脊液7.30-7.50,唾液6.8-7.5,6.5-7.8,胃液1.5-2.0,胰液8.8,肝膽液7.5,小腸液7.6,8.4,精液7.8-9.2,子宮液7.5-8.8。

也就是說除了胃液是強酸性,唾液和尿液偶爾呈弱酸性,其他的體液都是鹼性。所以我們人體本來就是鹼性體質好嘛!

胃液、唾液都是直接與食物接觸的部分,所以需要有一定的酸性才能將食物消化掉。

尿液也是體內和外界的通道排出的,是來自於身體的排洩產物,吃蛋白質多了就會產生一定尿酸,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就OK。

人體的體液中有很多酸鹼緩衝物質。比如碳酸和碳酸氫根,磷酸氫根和磷酸二氫根,都大量存在,一旦察覺到體液酸鹼度不對勁,就會上前去緩衝中和。

不管什麼食物,鹼性再高的食物,到了胃裡也會馬上被胃酸消化成強酸性,進入小腸後再慢慢被稀釋成弱鹼性。

如果哪天所有的體液真的變成了酸性,估計人也該住進ICU了,就不是簡單靠吃點東西就能糾正回來的。

所以人體酸性體質鹼性體質,以及酸性食物鹼性食物這是個營銷概念!


不過所謂的“鹼性食物”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不是因為是鹼性。而是因為大多數鹼性食物都是植物性食品,熱量比較低,纖維素含量很高。也沒有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也沒有精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食品也是雞蛋、牛奶、豆腐這樣比較溫和不油膩的。多吃當然會健康啦!

所以就不要擔心自己的酸性體質問題啦,你肯定是鹼性體質啦!

“鹼性食品”可以多吃。


晶晶湯的山海經是一個活人不是小編!專門給親介紹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其實靠譜又專業的健康知識!如果親願意看,歡迎關注哦!

聽說點讚的人都能光吃不胖還發大財哦!


湯雅歆愛健康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因為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糖尿病人、痛風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究竟什麼原因讓我們的身體呈酸性呢。具體有以下幾種原因:1.飲食結構不合理是關鍵2、 運動不足3、 過重的心理負擔4,不良嗜好5,生活不規律6. 環境的嚴重汙染。那麼究竟怎樣調節酸性體質呢?

1.多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2.多吃鹼性食物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多吃鹼性食物3.多喝水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4.早睡晚上 每天儘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5.飲食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6.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會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7.少運動,整天坐著、又刻意選擇一些精緻的食物來食用;然而,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這樣,我們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了。

身體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覺得好點個讚唄。


亦然以後


作為一個在糧油食品行業從業十餘年的人,我想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嚴肅的表明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要讓“偽健康理論”危害你的健康。因專業和愛好的原因,我早在學生時代就瞭解過人體酸鹼理論,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的大名也如雷貫耳,更時常聽到“某某食物是鹼性的,我們應該多吃,有利於身體健康”之類的論斷。醫學方面並非我專長,但在飲食領域,我發現了很淺顯的邏輯矛盾:食物是要經過消化系統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那些所謂的“鹼性食物”,又是如何在強大的胃酸面前,起到改善人體健康的作用呢?

隨著對在行業內探索的深入,我發現了越來越多關於人體酸鹼理論的疑惑,也曾試圖向周圍的人、甚至行業內的人表達我個人的不同觀點,但面對主流輿論,似乎我的聲音是錯的。

直到今年11月2日,隨著人體酸鹼理論創始人被美國的法律擊敗,隨著受害者的勝訴,我的疑惑徹底解除了:根本就不存在所謂“人體酸鹼理論”,這個理論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可之後身邊的發生一件事情卻讓我感慨萬千:某日我和行業內一位友人聊起羅伯特·歐·楊的理論已經被證實是騙局,朋友睜大眼睛看著我 “不可能,這麼多年我一直在依照這個理論來飲食、來生活,你看我現在身體多好” ……在爭執了近30分鐘後我放棄了,只能證明我的想法還是太過天真,那些深入人心的理念,哪怕是錯的,在某些社會群體中也會將其視作真理。

最後一句話:包括我本人在內,希望各行業、各領域的朋友們,都能在自己所擅長的方面,保衛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

還有什麼關於吃的疑惑,可以在留言中共同討論。


痴不吃


進行抗酸增鹼的飲食結構調整是調整酸性體質的主要方法,具體可參考以下幾點:

(1)各種肉類如魚、蝦、畜肉、禽肉、蛋類都是酸性食品,食用多了,極易造成酸性體質,在食用這些東西時應與鹼性食品葷素搭配,魚蝦類每天150克,禽肉100克左右,畜肉50克,禽蛋一個為好。

(2) 油脂、酒類皆是酸性食品,除了選用低脂、低糖的食物外,烹調方法也應清淡。

(3) 糧食屬於酸性食品,它與豆類食品在一起搭配可以減少一定的酸性代謝產物,因而每餐的主食不宜過多攝人,100克左右較好,晚餐七分飽即可。

(4) 豆製品、牛奶製品都是鹼性食品,它們提供的不但是優良的蛋白質和必需的氨基酸,同時還有多種保健功能,每餐應有一份豆製品,建議每天喝500克奶或吃相當於500克奶的其他奶製品。

(5) 茶是理想的鹼性飲品,不加糖的蔬菜汁、天然的水果計等也都是鹼性的,另外小分子的弱鹼性水也都是上乘的飲品。弱鹼性飲用水有利於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是長壽地區長壽的秘密之一。所以每天應保證2000毫升以上相當於8~10杯高質量飲品,對中和酸性體質十分有利。

(6) 新鮮蔬菜、水果和菌藻類的食物都是鹼性食物,它們在體內代謝的產物是鹼性的鈣、鎂、鉀、鈉元素。可以中和酸性食物中的元素。建議每餐有3種以上的食物,每天600克左右,1~2種菌藻類食品,尤其是海帶,每天必吃。


大樂FitNess


沒有所謂的酸性體質或者鹼性體質!

酸鹼體質是最近這些年最有爭議的健康話題之一,很多人張口就能講出“酸性體質“的種種危害,然而到底什麼是酸性體質,卻沒有什麼醫學上的指標。當然,也不必說什麼中醫,我們老祖先也沒有發明出所謂的酸鹼體質。

所謂酸性體質,很多說法就是認為,說人體的體液變酸,就會導致各種疾病,尤其是癌症,都是酸性體質引起的……

這個說法的最大問題在於,人體的體液並不是那麼容易變化,而是穩定地保持在7.35-7.45之間,也就是弱鹼性,如果真的變成酸性了,那就不是什麼不健康的問題,而是酸中毒,是要死人的。

同樣,如果人的體液鹼性比較高,超過7.45之後,也會有鹼中毒的問題,而鹼中毒,一樣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所以,“酸鹼體質”的擁躉們,首先應該講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樣的體質才叫酸性體質?體液的pH值是多少才是酸性體質?

其次,即使承認所謂的“酸性體質”,這也不是萬病之源。比如癌症,有些人恐嚇說,就是酸性體質造成的,然而,儘管癌症病人晚期觀察到酸性體液確有實例,但這樣的說法卻是本末倒置:並不是酸性體液讓癌細胞得以生長,而是癌細胞可以無氧代謝,從而產生乳酸等代謝物,以至於體液呈現酸性。所以,這裡其實就是偷換概念了,致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紫外線之類的輻射、多環芳烴之類的致癌物,又或者是幽門螺桿菌之類的微生物等等。我們應該做的,是及時去進行篩查,而不是相信這些所謂的“酸性體質致癌”,靠一些所謂的調理方式。

再次,痛風等病症,確實與尿液偏酸有關,但是尿液偏鹼,也是有害的,容易產生草酸鈣型的結石。酸鹼體質的說法,唯一積極的一面,是告訴我們應該不偏食,多運動,這的確對健康是有好處的。

最後,很多打著“鹼性體質”調理旗號的人,都是賣所謂的“鹼性食品”,不要信。


分子美食家


首先,沒有所謂的酸性體質,鹼性體質!

我們身體血液的pH在7.35-7.45之間,本身就是弱鹼性的。在我們正常的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酸性物質,鹼性物質,我們日常飲食也會攝入不同的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但是我們的體液是會自動來調整這個平衡的,當身體裡酸性成分多了,身體會釋放一部分鈣、鉀、鎂等礦物元素來中和掉多餘的酸,而當身體裡鹼性成分多了同樣會釋放一些酸來中和多餘的鹼,讓你的血液pH始終保持在7.35-7.45這個範圍的。只有在這個範圍裡,你的免疫系統、你的各項代謝反應才能正常的工作。

比如可樂是我們熟悉的飲料,可樂裡有大量的磷酸,而磷酸並不是我們身體代謝所需要的成分,那我們喝了可樂身體就會變酸性嗎?並不會。當我們喝了可樂後,身體會釋放鈣來中和這些磷酸,讓我們的血液保持在弱鹼性,而這些鈣都來自於我們的骨骼。這也是為什麼喝可樂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

如果你的血液pH低於這個範圍了,不是酸性體質,是酸中毒了,是會危及生命的,同樣,高於這個範圍也是不正常的。這都說明你的身體代謝出了嚴重問題。

血液維持酸鹼平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並不是吃了某種食物就能破壞的。所以對我們身體正常的人來說,吃再多的蔬菜水果鹼性食物,也不可能讓你變成鹼性體質,更加完全沒有必要遠離紅肉、米飯所謂的酸性食物,營養不良所導致的問題比你迷信的酸鹼體質危害更大。

想要健康,還是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主食米、面,粗糧雜豆,魚肉蛋奶,蔬菜水果都均衡才好。


註冊營養師張文姬


  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pH值在7.35~7.45之間的,是鹼性體質,pH值在7.35以下的,是酸性體質,小於7.0表明病情極為嚴重。當pH值在7.35~7.4之間的弱鹼性時,人能保持健康。而我們的身體有些是偏酸性,有些是偏鹼性的。一般酸性體質比鹼性體質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更加大,當身體呈現酸性時,就需要把身體調理成弱鹼性,這樣才有益於身體健康。

  把身體調成鹼性體質,需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一、注意飲水,燒水時需要把水先燒開,當水燒開時,不要關火,讓水再沸騰幾次,這樣能把水中的酸性物質蒸發掉,喝當天燒開的水,隔夜後就不要再喝了。

  二、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使得身體趨向於鹼性變化。

  三、多吃些鹼性食物,如海帶、白蘿蔔、豆腐、紅豆、大豆、洋蔥、芥蘭、菠菜、芥蘭、番茄等食物。

  四、三餐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加了醋的食物,醋雖然本身是酸性的物質,但是當人體食用後,會呈現出鹼性。

  五、減少一些甜食的食用,如一些麵包、牛奶、酸奶、蛋糕、奶酪、巧克力、花生等,這些食物基本上都是呈現酸性的。

  六、減少動物性食物和油炸食物等,如大部分的肉類食物,以及一些油炸食物也儘量少吃,如串串、炸油條、炸油餅等。

  七、黃瓜屬於鹼性水果,汁多味甘,含水量到達百分之98,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可以生吃,也可炒菜。

  八、少喝碳酸飲料、酒類等,少抽菸最好不抽,多喝開水或者健康茶水,多吃蘋果、香蕉、橘子、番茄等鹼性水果。

  九、一定要保證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千萬不要熬夜,加強身體鍛鍊,保證足夠的睡眠。

  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些,是有利於我們的體質慢慢轉變為鹼性體質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怎樣把身體調成鹼性體質?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食物的酸鹼性搭配對人體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每個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數以萬計的化學反應來保證人體各器官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功能。這些反應之所以能順利進行,是由於人體的體液酸鹼度始終處於恆定的平衡狀態。



其次,我國多數家庭的30結構長期以來時以米麵為主食,尤其是小學生,大多數以肉魚蛋等酸性食物為主,並不注重營養蔬菜等鹼性食物的搭配,這就導致體驗會議偏酸,成為酸性體質。這樣的體質,一方面增加了體內鈣維元素的消耗,另一方面常見青少年兒童發育不良。正容易疲勞,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出現各種鋸齒,便秘,胃酸過多等症狀中老年人茵體驗偏酸,而患神經系統疾病,胃酸,骨質疏鬆的情況。



最後,想讓讓體質化為偏酸性,那我們可以平時通過食補一些鹼性強的食物。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乳蛋白。大豆,紅蘿蔔,番茄,香蕉,橘子,草莓,檸檬,菠菜。等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回覆你遇到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逍娟的生活


人體內的正常環境是要酸鹼平衡,過多的酸和鹼都會讓體內酸鹼失衡,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如果人體內的酸增加,那麼他就會出現腸胃上的問題,或者一些其他的神經系統疾病。所以我們要將缺失的鹼補回來,維持身體酸鹼平衡。

多運動

可以多進行陽光的照射,多運動,最好可以出汗,汗可以將人體內多餘的毒素排出來,同時也可以將人體內的酸性物質排出體外。

吃鹼性食物

有很所食物都是鹼性的,我們可以在日常的飲食中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多吃一些含鹼的食物,把鹼補回來,如豆腐,蘋果,菠菜等。這些食物是蔬菜水果,都是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的。不要以為味道是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這是一種誤區,葡萄也是鹼性的食物。

多喝水

在燒水的過程中,注意,在水燒開以後,可以將水壺的蓋子掀開再燒幾分鐘,這樣可以將水中的酸性物質和一些有害的物質和水蒸氣一起蒸發掉,切記不要喝前一天的隔夜水。

早睡

睡覺是身體休息的最好階段,可以讓身體的各方面機能在勞累了一天後,進行自我調節,這是就會把體內的一些酸性物質消耗掉。所以儘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至關重要。

一日三餐

每天的一日三餐一定要吃,研究顯示,早上不吃飯會使體質變酸,長期下去還會導致其它慢性病。


養娃視頻


直奔主題,酸鹼體質的說法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眾所紛紜。什麼中醫、西醫都有不同觀點。至於酸鹼性在人體內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及人體如何改變酸鹼性呢?請您往下看。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內什麼是酸性的什麼又是鹼性的。人的體液是有酸鹼之分的。我們用PH值是來表示,PH越小代表酸性越強。通常來說7是中性的,大於7是鹼性,小於7則是酸性。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基本是恆定不變的,輕易不會通過飲食來改變。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給機體的輸氧量就會減少69.4%,造成整個機體組織缺氧。

包括骨髓、膽汁、胰液都呈鹼性,只有消化液普遍呈酸性。其中胃液是酸性最強的,PH值通常在0.8-1.5之間。那麼食物的酸鹼性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常吃鹼性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大豆及其製品,堅果類,奶類等食物。酸性食物通常為豬肉、牛肉、羊肉,甚至是米麵也是偏酸性。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多吃大鹼饅頭就等於吃鹼性食物了。

最後,要說的是不條件的話可以喝一些弱鹼水,對調理體內酸鹼度也有一定幫助。其實食物對人體酸鹼性的影響遠沒有藥物大,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誇張。如果人吃點什麼就變成酸性體質了,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