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哭怎么教育?

小可爱aiai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哭是我们人类小婴儿这个裸机自配的功能,最早孩子与世界的链接几乎都靠这个动作来完成。所以哭是一种最本能都行为模式。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应该迭代升级。让孩子学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爱哭】 ,我们也需要分情况。

2岁以内或者语言能力发展比较慢的孩子,他们很难通过语言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无法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个时候成人需要帮助孩子【说出你的心事】,比如说:你现在有点着急,你很想立刻吃到糖果。当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被成人看见,孩子就觉得被理解到。情绪就容易稳定下来。

如果一个孩子的经验里,哭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时间久了,哭就是孩子的工具和武器。他用这个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他用这个武器来攻击规则。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到的是【不带敌意的坚决】,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不可以。当然孩子最初一定会哭的更厉害,是因为孩子发现这个武器居然没用了?那我加大力度会不会就凑效了呢?

坚定!坚定!坚定!三五次过后当孩子明白父母的原则和底线真的是不可动摇的,他们就会放弃这种方式。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之所以爱哭,是因为真的很委屈和愤怒。比如,父母把自己的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分享,谦让等。

这类孩子的内心积压了很多的情绪,而情绪一定要有一个出口,她们拿父母无计可施,就只好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一通。

古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这类孩子的哭闹还得父母躬身反省,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听孩子把话说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孩子多讨论商量而不是指示命令。

这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哭只是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看到哭后面的东西



听莎说


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好无助,为什么呢?

因为我儿女两岁8个月,在家里和爸妈玩,和哥哥玩,都挺好,也很活泼,有时高兴时哈哈大笑,一看就是特别外向开朗的女孩子,可是一出门就不一样了,看到人老是躲着,尤其是男的,邻居经常见面,看见那个奶奶还可以,看到爷爷就躲着,人家有时一喊她就哭,愁人啊。

年前每天都带她出去玩,去动物园之类的地方玩游乐项目,感觉比平时好点了,结果过完年后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又认生了。

前两天在黄河大坝去见了我儿子的同学还有家长,看到人家就哭,整的人家都不好意思了,而且哭起来没完。我们在那里自己做的烧烤,整个吃饭期间她睡了一会,已放到车里就醒,我抱了一中午,然后醒了以后一直闭着眼,给她东西吃也是闭着眼吃,真愁人啊,别人都说这孩子真有脾气。

其实孩子就是害怕外部事物,有一部分原因是遗传性的,我小时候胆子比较小,呵呵😊,再就是孩子从小接触的人少,所以看到陌生人就害怕,等疫情好了之后还是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祝福我的女儿健康成长。





终生难忘的岁月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我是一个九岁孩子的妈妈,我也爱哭,受委屈了哭,不开心了哭,看到小猫小狗很可怜我也会哭,总之别人看来不经意的事,到我这里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就像咳嗽一样,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性格特质,也爱哭,说话稍微大声点、作业做得不对用红笔打叉叉、说到伤心处,还没发声,眼圈就红了。期间我也安慰过他,同时我也责备过他,毕竟是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很没有男子气概,但是都没有用,就是爱哭,泪腺太发达了!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回头想想我也这样,我哪有资格责备他[捂脸]。

言归正传,哭其实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总比憋在心里要好,但是爱哭的人的性格脆弱,内向,敏感这是毋庸置疑的,天生的没办法去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陪伴,接受,安慰,同理心对待他,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的,这样才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正向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孩子连哭都要被教育,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将会变得更内向,同时我也觉得性格内向外向没有好坏之分,行为才有对错之别,如果一个孩子注定要成长为一颗苹果树,父母非要让他按照我们的思想长成一棵桔子树,那孩子还是孩子吗?不觉得是一个傀儡吗?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也就是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的人生将会非常悲惨,在浑浑噩噩中迷失方向。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如果孩子是因为没有满足其自身需求而哭,那得要分两个方面来说,第一,问其原因,如果不过分,在自身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需求,前提是停止哭泣,但是下次如果有要求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哭,没有用,第二,无理取闹的哭,这个时候道理是说不通的,就让他哭吧,锻炼一下肺活量,不是坏事,孩子正是抓住了父母的软肋用哭来要挟,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胜利就在前方。有了一次的教训以后,孩子下次可能会改变很多,但是不要小看孩子,惯犯是不可能轻易的就妥协的,需要父母“狠”下心来斗智斗勇。哭完以后一定要抱抱,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都爱着你。

以上仅是育儿教育过程中的感悟,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问题的父母,育儿路上任重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一直在努力反观,改变,不是为了改变孩子,而是想让孩子长大以后对于他从小生活的原生家庭还有一丝留恋,这就够了[祈祷]


张馨文聊家常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我的孩子,因为她总是笑嘻嘻的,所以,我把她的乳名叫做笑笑。其实,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天天笑的,这或许同我的个性,教育有关吧,既然看到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教育孩子不哭的体验,希望提问题的你,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概1_3岁期间,他还不懂事,表达也表达不清楚,要引起你的注意,他的表达方式大概就只是哭吧。撒尿了,他嫌不舒服,要哭;睡醒了,他饿,要哭;玩累了,他困,要哭;生病了,他难受,要哭;总之,他只要有事,就要哭。作为父母的你,就要多留心,该你做的,要及时做到,减少他的哭。再有就是,有的小孩,每次醒来都要哭,我告你我哄孩子的一个诀窍,他醒来,你不要就知道赶紧抱起来,哦哦哦,嗯嗯嗯,不哭不哭不哭的说,边说还边排着他,这个节奏,正是他哭的节奏,这样只能是越哄越哭。你要学会和他对话,虽然他听不懂,到他能听到,打破他的节奏,“你醒来了,饿不饿,先吃点奶,还是先给你看看拉没拉吧。”也许你觉得他听不懂,但却打破了他哇哇哭的气氛,反正,我的孩子刚生下来时,一醒来就哭,我妈妈就赶紧抱起来,又是哄,又是拍,他照样一直哭,后来到四五个月时,就剩下我一人照看,醒来我也顾不上先抱她,就唠唠叨叨的边说边做,换尿布尿不湿,配奶粉,没几天,发现她不哭了,瞪着眼睛躺在那听我叨叨呢。再到后来,八九个月到一岁吧,孩子每天五点多就醒了,而那时正是我最瞌睡的时候,幸好,孩子并不哭闹,只要喂饱她,她就一个人坐在床上玩,我继续睡我的觉。在她一两岁时,有时也会因某种事情不如意而哭,这时,我会突然说,外面怎么怎么,谁谁谁来了,我们去看看,说点他平时关注的,他就会马上停止哭,回答我的话题。总而言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哭你可以分散转移他的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孩的通病,但你可以利用这点来哄她们不哭。

三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小班啦。这时的他,已经懂了一定的道理,不懂得,也该家长教。这时,他要是哭,你就得分情况来教育。若是生病难受,你就要告他做人要坚强;若是做错事,你就要让他勇于承认错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若是无理取闹,那你就先不要管他,再哭也不理他,下一次,他就知道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这些都是道理,遇事也许你就变了。我是一个女儿,从小,我就怕她长大后像其他女的一样,遇事就哭哭啼啼。所以不管是她对还是错,只要先哭,我就要批评她,首先哭就不对。若她做错了,但却是先和我说原因,然后再说她该怎么处理,我就会先表扬她,再分析她的对错。习惯吧,我女儿到现在高中了,不管是家里有事,还是学校有事,她总是先说事情,先分析事情,虽然,有时我也看到她心里很难过,但她不会哭。

相信,习惯成自然,若你的孩子此时有太娇弱的表现,遇事首先就是哭,相信你也给他讲过大道理,他还是不听。那你就要先狠心,不改他的哭,不理他,不给他解决任何事,只有他停止哭,理智的同你说话时,你再原谅他。再给他讲你也是为了他好。有了第一次不哭,以后就会越来越坚强的。


狮脑山下小喇叭


这个问题吧,看多家长都头疼,我说点我的经验吧,那就是有些残忍,或许很多家长不赞同,但是作为家长必须做,那就是不要哄着,惯着,爱哭就让在那哭,没人理就不哭,第二次,三次,以后就不在哭了,因为在孩子心里,没人理,没有人哄,哭也没用。也同时就坚强了


用行动守护每一天


我的小孙子,3岁多一点,很少哭,骂他,也不哭,睡觉直接喊醒从来不闹,打针不哭,有一件事就是理发,要哭,现在在家里理发也不哭。比如想买个什么,没给他买也不会吵闹,特别好带,晚上从不尿床,吃饭大口吃,也不馋。很少感冒。


七老爷30


孩子总爱哭怎么教育?

孩子不同年龄段哭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婴幼儿时期,孩子哭因为不会说话以哭来表达诉求,比如:小便了,大便了,饿了等。这个事时期,我们都不会和婴儿讲道理。教育很简单:对症下药,饿了,给吃奶。小便大便及时清理,保证小宝贝的舒适就好啦。

到三周左右,进入幼儿园,表达的诉求又不一样,比如是害怕,委屈,没有安全感等。对于这个阶段的爱哭要注意:家园共育。幼儿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一天见不到熟悉的亲人,他会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前期工作要做到位比如:1入园前经常带幼儿去幼儿园转转,熟悉环境。2.多和老师打招呼,混个脸熟也好,能产生情感链接更好。3.多带孩子认识同班同学,进入陌生环境,有同伴,不适感会减轻。入院后,后期工作要跟上如:1.经常和老师沟通,老师的专业会给你建议。2,绘本故事要跟上,让孩子有爱好,会吸引同伴,打造闪光点。3.积极心态,引导孩子。

到了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情绪化也是有的,又因为处于一个特别的时期,可能会拒绝沟通。怎么办?1.我们要关注哭背后的问题,等孩子想说的时候倾听。2.做好情感链接,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孩子信任你,你才可能帮到他。3.和老师沟通,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爱哭,而故意做些事所谓的“磨炼他”。

成人,想哭就哭是一种幸福。

阿德勒曾说过,每个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随我们自卑情绪的克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如果孩子从小积累了大量的自卑,那么建立自信的过程必然旷日持久,未来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和勇气。

人生海海,本就艰辛。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孩子有,父母也有,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孩子恶语相向的理由。

不要再给孩子平添这些心理负担,不要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给他们一份真诚、温暖、阳光的爱吧。

共勉。




现实的生活与教育


之前看到一个好的方法,分享给您:

1.三至六岁的小孩很爱哭,不是因为痛或者不舒服的哭,而且有目的的,索求的哭

2.例如小孩子在商店看到一个玩具车,小孩子说要买,你说家里有个差不多的,不要买了,这个时候他就哭,你不买就哭。这个时候记得不要妥协,不要骂也不要打,也不要说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一心想要玩具。

3.你可以直接抱起她,抱回家,放到卧室房间,卧室相对安全些,没有其他危险物品。这个时候,也不要其他人参与进来,例如小孩的爷爷奶奶之类的,你一个人就够了,人多了,小孩子更容易撒娇、哭。

4.然后你就坐他旁边,看着他哭,不打他不骂他不跟他说话,让他哭,打他骂他都不合适,毕竟你大他那么多。他哭久了,哭累了,你在旁边找纸巾或者毛巾,给他擦擦眼泪,记住不要说话,擦完眼泪后接着坐那里看着他,因为你给他擦眼泪,他会认为你心疼了,想买玩具给他了,然后会接着哭,所以你要说话就说,玩具不会买之类的。

4.让他哭,他哭累后,决定放弃买玩具后,就可能会很委屈的叫你,说他饿了或想吃啥或有尿之类的,然后你带他去就行,并且问他还要不要玩具,这个时候一般会说不要,然后你就给他讲道理。

5.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哭是索求不到东西,达不到目的的,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小四课栈


有些小孩子特别喜欢哭,早上起来看不到妈妈哭;出去玩,人太多哭;亲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为,这是太溺爱孩子的结果,其实不然,孩子总是莫名地哭,其实是因为孩子会认人。

对于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或者父母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作为孩子直接养育者的母亲,如果有太多的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往往强烈地缺乏安全感。

当然,孩子比较爱哭,有一种可能性是由于父母的过度反应,比如孩子一哭,父母就给与特别多的关注,这种反馈无意中就鼓励了孩子的哭泣行为,每当孩子希望获得关注的时候,大哭就开始了。

而有的大孩子,比如上幼儿园了,建议家长适当冷处理,不要去管他,等他哭够了情绪平复了再来找你,你再抱他并给他讲道理。让她明白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孩子哭也要分年龄段来看待,不要一如既往的方式去应付,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不断变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大明读史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一提起小孩儿,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哭闹的形象。确实,儿童哭泣是很常见的现象。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开始进入学校生活的小学生,很多家长都头痛孩子哭闹的问题。那孩子总是哭怎么办呢?

首先,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白他哭的原因是什么,再想如何应对。在婴儿时期,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他的很多需求都要通过哭来表示。

他哭的时候有可能是感到饿了,渴了,也可能是该换尿布了,或者其他不舒服的事情。还有的时候,婴儿也可能是因为看不到熟悉的妈妈或爸爸,甚至因为陌生环境里没有熟悉的味道,缺乏安全感而大哭。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婴儿的哭泣会非常频繁,在第三个月之后会下降。在出生后的前九个月,婴儿最经常哭泣的时间是晚上。所以,新晋的爸爸妈妈们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应对宝宝频繁的哭泣。

接触有着很好的安抚效应,所以轻轻的拍或者抚摸这类动作都可以让宝宝尽快镇定下来。甜甜的味道也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及时找到宝宝的需求,并且尽快满足他们,千万不要刻意冷落孩子,放任他哭泣不管。

而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他们的哭泣往往就更有目的性,希望家长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个时候,并不一定孩子一哭就要马上按他们的要求做,而是要看这个需求是否合理。

当孩子大哭的时候,如果不明白原因,首先应当鼓励孩子先说明理由,看看到底为什么哭。如果孩子是因为不舒服或者是受欺负而哭泣,那应该给予足够的安慰和及时的解决。

如果孩子是任性的要求,比如,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看上了人家的玩具,而非要哭闹拿走,这种时候,如果大人们满足了哭闹的孩子,不仅会伤害到原本乖乖的其他小朋友,而且还会让哭闹的孩子认为,以后任何要求,只要哭就能满足。

因此,遇到这类由于不合理请求而产生的哭泣,家长们应该和孩子讲道理,在和孩子的对话中,让他明白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同时,哭闹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这里也要注意,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很容易说不清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家长不要不耐烦,不分青红皂白就权威去命令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哭闹就是因为爸爸妈妈们没有给表达的机会,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才用哭闹的方式来传递。了解了这一点,哭闹本身就可以预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