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很厉害,为什么打仗“十打九输”?

冬天我最帅1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说道诸葛亮,以前是千古贤相,现在开始争议比较大了,主要原因就是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带来了新的观点,让诸葛亮的多有行为都有了腹黑的成分,其实没必要,说诸葛亮跟刘备是蓄谋已久的求职,难道就真没有一点匡扶汉室的雄心?我看未必。

诸葛亮带兵肯定不如他的政治才能高,但是我个人认为那是因为诸葛亮政治才能太高了,相对来说军事才能不行,但是这也不是错吧,自己比不过自己还要招黑。

其实认为诸葛亮不行的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打败曹魏,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那种条件下,蜀汉还能进攻曹魏,对曹魏进行消耗,已经很牛了,换成别人在夷陵之战后就投降了。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虽然不及他自己的政治才能,但是也不至于“十打九输”,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诸葛亮参与的战斗,大家看看结果,至于诸葛亮如何,我不做评价,你们仁者见仁吧,毕竟位列武庙十哲,至少易中天和他比是残烛与皓月,不知道为啥没人问易中天,你行你上啊。哈哈哈,开个玩笑。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这一仗,诸葛亮和主公合围成都,胜利了。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这一仗是诸葛亮率众南征,也大胜了,而且这一次打胜仗还得到了不少钱,打仗能打富了,挺罕见的。


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场大家比较熟悉,诸葛亮打赢了孟获,但是如果只是打赢,想要镇压就要留兵,蜀汉没有曹魏的实力,可以分兵抗击少数民族,所以诸葛亮七擒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彻底的安稳了少数民族,这才能保证凑出足够的兵来消耗曹魏。这种大局观,不是一般武将能比的。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实很有效果,他自己出兵,三郡响应。关中震动,这一次北伐曹魏有点蒙,他们没想到诸葛亮会来这一手,还以为蜀国因夷陵之战的失败,会翻不了身,结果诸葛亮快速恢复了国力,让他们意外。

可以马谡没能守住街亭,被张郃打败,导致诸葛亮这次北伐无法继续下去,就反了回去。这一次马谡背锅,但是诸葛亮有责任,确实是他用人不当。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没能打下陈仓,但是斩了王双,这不算失败。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打个陈仓这么费劲,看来军事才能不行,其实也不是,这很正常,曹真也不是吃素的,况且蜀国确实国力不行,要是还能维持一些时日也许就打下来了。

曹操带兵都说厉害,赤壁不也输了,打邺城打了好几年,能说曹操他能力不行吗?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这是基本的眼光。


后面几次我也不多说了,大家也是比较熟悉了,诸葛亮北伐虽然无功而发,其实本来也不可能打赢,北伐的目的就是消耗曹魏国力,避免曹魏进攻蜀汉。

诸葛亮虽然无功而返,其实他也在后来杀了张郃,有人说这不算什么。其实这真的很牛了,张郃真的不一般。

诸葛亮还收了魏军的军麦,给司马懿饿了个半死,这种此消彼长的事情,正是蜀国最需要的,因为和平发展下去,蜀汉和东吴的发展速度和曹魏要差很多,曹魏在没有消耗的情况下,很快就会积攒出灭掉一国的实力,这也正是诸葛亮不想看到的情况,也是诸葛亮厉害的地方,以若攻强,以步抗骑,以南打北,这都是诸葛亮才能做到的,只是大家对他的期望太高了。


大家好,我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顺手点个赞支持我一下哦~


野史日记


评论一个人打仗是否厉害,得看他的对手是谁?

说诸葛亮打仗“十打九输”的人,先听一下诸葛亮平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司马懿在查看了诸葛亮的军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这个平生罕有敌手的智勇双全之人,八天斩杀孟达,九个月平定辽东,堪称三国时期闪击战的高手之一,而司马懿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诸葛亮,不仅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而且留下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和“畏蜀如畏虎”的典故。

说诸葛亮厉害,并不是说他打仗很厉害,是说诸葛亮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各个方面综合起来都很厉害,不仅打仗厉害,而且治国厉害、内政厉害、发明厉害、军事厉害、文章厉害,而且这么一个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厉害人物,却偏偏生得一幅忠肝义胆。



一、打仗厉害

诸葛亮出山是以刘备的军师身份出山的,第一个职务是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刘备的谋士和军师,不是武将出将出身,可是这毫不影响诸葛亮带兵打仗,一个以谋士出身,就能带兵打仗,而且战绩不俗的人,能不厉害吗?

举个例子,曹操的谋士郭嘉、贾诩、荀攸厉害吧,奇谋妙计,算无遗策,可他们只能提提意见和谋略,要是他们亲自带兵打仗,说不准就是一途糊涂,指不定就立马死在战场上,既能当谋士,又能当将军带兵打仗的人,能不厉害吗?



诸葛亮第一次带兵打仗其实是入蜀之战。公元211年底,刘备在与刘璋决裂后,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带兵进入益州协助参战,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联合或单独带兵进入益州,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成都,与刘备一起合围刘璋。

这一仗当然是胜利了,看看刘备事后的赏赐就知道了,当时诸葛亮受赏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加官为军师将军,负责刘备左将军府的一切事物,等于是刘备的秘书长及首席幕僚,无功不受䘵啊!要不是诸葛亮有军功,凭啥刘备赏这么多财物及官职给诸葛亮啊?



诸葛亮第二次带兵打仗是南征南中之战。公元225年,在刘备去世2年之后,诸葛亮率领大军进入南中平定叛乱,这一仗是蜀汉至关重要的一战,也是诸葛亮独自带兵考验军事能力的一战。

南征南中之战是蜀汉集团的低谷,2年前,蜀汉开国君主刘备去世,让建立在刘备个人名望之上的蜀汉政权汲汲可危,不仅5万精锐蜀军毁于夷陵之战,而且国内叛乱四起,内有主少国疑,外有强敌虎视,诸葛亮在这么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南征,实属不易,如果诸葛亮败了,蜀汉随时都有灭亡的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在南中这一片原始森林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艰难的击败了引发叛乱的汉族豪强雍闿及少数民族首领孟获、高定,最远打到了今云南的滇池附近,诸葛亮采取马谡的攻心为上之计,尽力安抚,辅以武力,将南中地区平定,这一仗诸葛亮也是大获全胜。

接下来就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之战了。



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失街亭,损失了马谡手下的万余蜀军,但是诸葛亮在陇可抢掠了一千户人口回到汉中,两相比较,仍然是损失远远大于收获,这一仗诸葛亮是败了,败得很彻底。

从事后的情况来看,诸葛亮自贬三等,马谡、张休、李盛被杀,黄袭被夺兵权,赵云被贬,第一次北伐蜀军肯定是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北伐,由于事出仓促,诸葛亮为了响应东吴的石亭之战,出兵陈仓,攻打郝昭,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猛攻镇守陈仓的郝昭数千魏军,仍然没有拿下陈仓,围攻20多天后,由于粮草告急,魏军援兵快到了,因此撤军。

第二次北伐由于诸葛亮是进攻方,虽然没有夺取城池,但好歹还杀了魏军一员大将王双,因此算平局。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攻取了魏国的武都郡和阴平郡,并阻断了魏军可能来的援军,成功夺取武都、阴平二郡,战后诸葛亮还官复原职,说明这一战,诸葛亮胜了。



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此战诸葛亮以弱势兵力,采用自断后路、诱敌深入的计策,逼着司马懿决战,最终结果就是诸葛亮大败司马懿,魏军被斩首三千人,而且连曹魏身经百战的车骑将军张郃也被诸葛亮射杀。

第四次北伐,因此算是大胜,是胜在斩敌数上。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进至五丈原,可是司马懿拒不出战,就算是诸葛亮拿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司马懿仍不出战,不仅畏蜀如畏虎,而且只敢以消耗战与诸葛亮对峙,不久诸葛亮病死于军中。



第五次北伐徒劳无功,因此算平局。

这样算下来,诸葛亮算是七战四胜二平一负,怎么能说是“十打九输”呢?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二、治国和内政厉害

诸葛亮所有厉害中最厉害的就是治国与内政,这个可是公认的,三国时期治国与内政最厉害的第一人。



诸葛亮治国,蜀汉是三国中政权最稳定的国家,不像魏国和吴国,动乱此起彼伏,吴国有宗室之乱及权臣之乱,魏国有司马乱政和淮南三叛,更被司马夺了政权,只是蜀汉是最稳定的,基本没有内乱,一直维持到灭亡。

而诸葛亮的内政才能同样是出类拔萃的,为前方打仗的刘备提供足兵足粮,从来没让刘备操心过,对于蜀汉国内的政治,诸葛亮也是以法治蜀,在连年北伐战争的时期,没有百姓因为战争而怨恨,没有官吏因为不公平而抱怨。



即使将诸葛亮的治国与内政才能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能排到前三的,这还不厉害吗?

三、发明厉害

诸葛亮可是大发明家,孔明灯、木牛流马都是诸葛亮发明的,并且诸葛亮还改进了连弩,号称“诸葛连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连弩,够厉害了吧。

四、军事厉害



这里的军事说的是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和著作,如《便宜十六策》、《南征》、《北伐》等,就连擅长军事的唐太宗与李靖在问对中多次提到了诸葛亮的治军之法,并且诸葛亮还进入中国历史上象征军事才能的武庙十哲。

武庙十哲可是整个中国历史从西周到唐宋时期,军事能力最强的十个人,能不厉害吗?

五、文章厉害



诸葛亮的文章也写得非常好,比如《出师表》,读出来是热血沸腾,大气磅礴,还有《诫子书》,是写给自已儿子诸葛瞻的,在后世都非常有名。

一个方面厉害不奇怪,难得的是每个方面都这么厉害的人,你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人有如同诸葛亮这样方方面面都厉害的人存在。



所以说,诸葛亮很厉害,而不仅仅是打仗厉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诸葛亮一共北伐5次都没有成功。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行,就是因为他真正没有北伐成功。而战争是非常需要大量的财产,还有人,这样就造成蜀国国力消耗非常的大。当时的蜀国是消耗不起的,诸葛亮偏偏要北伐,反而使蜀国越来越弱。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在于就是消灭魏国,克复中原,一统天下。不管战争是输还是赢,诸葛亮依然是没有完成这个目标,反而是在最后一战中自己因为寿命将至而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北伐第1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因为马谡的失败而彻底的失败了。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这个时候诸葛亮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且敌军有很多人都投靠了诸葛亮这一边,诸葛亮此时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所以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就是因为自己这样大举进攻是最保险的。


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去攻打祁山,派赵云和邓芝去吸引敌人,就是要让敌人疑惑,方便自己去攻下祁山 ,诸葛亮已经是志在必得了。而此刻汉朝刚刚灭亡不久,很多人还是对汉朝是抱有希望的,诸葛亮打着兴复汉室的名号,是民心所向。



看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都叛变了,就是因为面对诸葛亮的大局进攻,知道自己是抵抗不了,所以就早早的投降了。诸葛亮已经是整装待发,准备彻底的和魏国决一死战。这些事情要是没有发生意外的话,或许诸葛亮真的能够北伐成功。

但是诸葛亮犯了一个超级致命的错误,那就是重用马谡这一个人。当年刘备临死的时候就告诉诸葛亮不能重用马谡,说马谡言过其实。而当时的街亭是这个战争的关键点,只要能够守住就能成功。诸葛亮不知道应该选用谁。而马谡要去守这个地方,诸葛亮架不住马谡的苦苦哀求,最后是答应了他,并且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方案去做。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但是马谡太过于骄傲,违背了诸葛亮的心愿,最后造成了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的大军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次北伐就彻底的失败了。

那为什么接下来的几次北伐依然会失败呢?

首先,在兵法上讲究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1次都没有成功的话,再继续打下去的话就很难成功了。士兵们刚开始还是非常有激情想要建功立业的,但是打到最后,都开始厌烦了战争,士气开始低落。

其次,诸葛亮有两次北伐都是粮食耗尽,被迫撤退的。而诸葛亮吸取了这次教训,采用了分兵屯田的方式,但是这已经是到了第5次北伐的时刻,诸葛亮已经自己都快不行了。




再然后,诸葛亮是不会用人,而且也没有多少人可用。马谡只适合当一个谋士,而让他真正带兵打仗是不行的,就如同纸上谈兵一样。其实诸葛亮也知道马谡是这样的人,但是就是因为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

最后,魏国这边的首领换成了司马懿。司马懿拒绝和诸葛亮打仗,一直都隐忍不出,最后诸葛亮被活活的耗死了。而诸葛亮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不会轻易的冒险,就像采用子午谷计划,就是因为太冒险了,必须要等到有充足把握才能够去打仗,再加上蜀国的实力较弱,只能够等待时机。

难道诸葛亮的北伐就真的没有用吗?

首先,诸葛亮在北伐期间损失并不严重。诸葛亮出兵并不多,都是小打小闹,最重要的是配合吴国出兵。在北伐期间没有什么大的败局,双方各有胜负。

其次,诸葛亮更像是在练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不断的给内部增强压力,才能够将蜀国的三派整合在一起。而这个时候也可以骚扰一下魏国,曹魏正处于修养期,让他们分出精力来增加军事消耗。


然后,当时的汉朝灭亡不久,要是现在及时的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号,必然是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响应的。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汉朝在人民的心中依然是存在着。

最后,现在的蜀国是最弱的国家。东吴和曹魏是旗鼓相当。蜀国每一次的战争都是配合着东吴,东吴才是北伐中最重要的力量。曹魏在西方阵线上选择谨慎的司马懿,目的在于防守,蜀国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诸葛亮虽然已经输了,但是他也没有真正的输。


最帅汪公说


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不管演义写得多么热闹,但诸葛亮参与或者直接指挥的军事战役,虽说不是“十打九输”,的确胜绩不多。

01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演义中,诸葛亮出山后,就放了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把曹操烧的是屁滚尿流。让那些诸葛迷们大快朵颐,很是过瘾。

但史书究竟是咋说的那?

《三国志》无论是刘备传还是诸葛亮传记载的都一致:曹操南征刘表,刘备驻军樊城。曹操大军到了宛城刘备才知晓,于是带领一干人马就撤了。

既没有火烧博望坡,也没有火烧新野。

演义中火烧博望坡,说得是诸葛亮初出茅庐于博望坡火烧曹操大将夏侯惇十万大军。

查阅夏侯惇的资料,没有这个桥段。尽管夏侯惇是常败将军,但没有在博望坡被诸葛亮火烧的记载。

刘备依附刘表后,的确先屯兵新野。但曹操南征刘表时,刘备驻扎在樊城。

不仅没有诸葛亮火烧新野的记载,就连在樊城跟曹操照面的事也没有。

刘备听闻曹操到了宛城,就率领众人,提前撤离了。

至于火烧赤壁,这是史实,但与诸葛亮关系不大。

赤壁之战,作为刘备使者,诸葛亮在促成孙刘联盟方面,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火烧赤壁,全部是周瑜做的事,与诸葛亮没有关系。

反观这段历史,诸葛亮建议刘备从樊城撤离时顺道取襄阳,没有被采纳。刘备携带十多万百姓南行,在长坂坡被曹操五千精骑大败,刘备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败退夏口。整个过程,刘备是很狼狈的。

02

坐镇成都,保障汉中之战

庞统战死后,刘备命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一路上除了张飞义释严颜,几乎看不到诸葛亮有啥大的作为。

围困成都时,刘备、张飞、赵云、还有马超等人俱在,也没费多大的劲。刘璋主动投降,刘备占据了益州。

《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的战略。在刘备取荆州、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并没有发挥特殊的作用。

刘备占据益州后,诸葛亮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在军事上没有过多的参与。汉中之战,几乎所有战将都参与了与曹操的对抗。此时,诸葛亮坐镇成都,为刘备做后勤保障。功劳很大,但没有体现其军事才能。

03

擒纵孟获

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随后南中诸郡发生叛乱。

225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南征。

诸葛亮采用马谡的策略,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并缴获大量物资。

在《诸葛亮传》中的记载,没有这么详细,但这是诸葛亮第一次独自带领大军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是没有疑问的。

南征汉中,诸葛亮在兵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进入南中不毛之地作战,也是异常困难。也足以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04

北伐和抵御曹魏

从228年春天开始,到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和一次抵御司马懿等曹魏的入侵。

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当时,诸葛亮驻军在汉中东北的城固、赤坂。

由于连降大雨三十多天,魏军撤退。双方并没有实质的交战。

在整个北伐期间,魏蜀的势力还是相差很大,诸葛亮几乎没有战胜魏国的能力。那为何诸葛亮屡屡北伐哪?

其原因主要三方面:

第一,为了在西北方向给曹魏足够的压力,令曹魏不能全力对抗孙吴,避免孙吴倒向曹魏,维系蜀吴联盟的存在,确保三足鼎立局势不被破坏。

第二,经营西北,攻取凉州,进而占据关中。尽管势力差距很大,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第三,刘备之后的蜀汉政权很不稳固,诸葛亮借北伐之际,采用战时军事管制,以控制蜀汉的政治局势。

因而,整个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街亭,导致直接失败,有极大的损失之外,其他北伐都取得局部胜利或因为粮草不继,主动撤军,没有大的损失,也称不上是失败。

尽管北伐没有实质性的军事胜利,但很好的实现了军事战略的目的,不能以“十战九输”来评价。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历代兵家还是给与了高度评价。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的营垒后,称赞为”天下奇才“;唐朝战神李靖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卦图。

在唐朝时,诸葛亮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一起被称作武庙十哲。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戎,而不善于奇谋。也说蜀汉的史官很少有懂得克敌用兵之事,对于诸葛亮的军事策略等事迹记载很少。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卓越的,但由于势力差距很大,没有能力组织规模较大的战役,也就无法以军事成就体现其军事能力。但绝不是像题主提到的那样“十战九输”。

诸葛亮杰出军事家的定位还是准确、中肯的,这个不该有所怀疑。





初心不言


看《三国演义》,你会觉得诸葛亮是妖人;看《三国志》,你会觉得诸葛亮是个凡人。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出神入化,只需轻轻掐一掐兰花指,对手怎么想的,怎么排兵布阵的,在哪儿埋伏,从哪里撤退,都推算的分毫不差,堪比《三国演义》总导演。


赤壁之战,曹操被周瑜打的大败,如丧家之犬一般落荒而逃,这时候刘备见曹操主力被消灭了,就想趁机分一杯羹,他心想:“打正面战场咱不行,搞敌后咱还是可以搞搞的。”

于是,刘备叫来了诸葛亮,问军师咋搞,诸葛亮计议已定,对刘备说:“把弟兄们都叫过来吧,看俺手段!”,众位将领陆续到场了。

诸葛亮先对赵云说:

“子龙可带三千军马,预先埋伏在乌林小路,今夜四更,曹操必然从此经过。等曹操军马过去一半,你中间放起火来,曹操必然惊慌,你趁机杀他一半即可。”


赵云疑惑道:“乌林有两条路,一条到荆州,一条到南郡,曹操走哪一条路?”

诸葛亮自信地说:“必走荆州这条路。”

诸葛亮也忒托大了,且不说赵云只带了区区三千兵马,曹操的败军少说还有万儿八千的,三千人就敢堵截一万人马,诸葛亮真有这个把握吗?

再说,“等曹操兵马过去一半,从中间放火”,你就不怕曹操发现中间遭到袭击之后,命令队伍头尾合围,把赵云围住厮杀,啥时把蜀军消灭干净了啥时再走吗?

赵云疑虑重重地走了,诸葛亮又叫来了张飞,对张飞说:

“曹操必从北彝陵退败,明天下雨过后,曹军肯定烧火做饭,你看见烟起来了,就冲将过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孔明这么厉害,预测天气比卫星云图还准,万一明天不下雨呢,万一曹操不做饭吃,随便吃点干粮喝口水,对付一顿就继续赶路了呢,这翼德仁兄不就扑了个空了吗!

张飞屁颠屁颠走了之后,诸葛亮叫来了关羽,让他去守华容道。

刘备疑虑道:“二弟是极为重情重义之人,曹操对他有过恩情,万一二弟磨不开面子放了曹操可咋整?不如换一个人去吧?”

你猜诸葛亮怎么回答的:

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意思是曹操命不该死,我派关羽去纯粹是让他还了人情债。啥?这不是瞎扯淡?瞎忽悠人嘛?既然知道曹操命不该死,还瞎折腾干啥,不如回家搂老婆孩子,或者打打麻将呢!


其实,正史上根本就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这回事!没错,曹操是从华容道撤退的,刘备也确实带兵追过来了,可是等刘备人呼哧呼哧地追到华容道之后,曹操早就溜之大吉了,刘备扑了个空!

诸葛亮智算华容道纯属虚构!

还有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其实都是莫须有的东西,都是罗贯中故意给诸葛亮脸上贴金呢!

诸葛亮真正打的大胜仗屈指可数。

正史记载诸葛亮第一次打仗是在攻打益州的时候: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注意!刘备担任主攻,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只是配合作战,诸葛亮起了多大左右很难说哦!


诸葛亮第二次作战,是平定南方叛乱,也就是七擒孟获,这些南方部落都是酋长带领的虾兵蟹将,与长期征战的蜀军实力相比,差不是一星半点,正规军打杂牌军岂能不胜!

如果说上面两次作战是诸葛亮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六出祁山就是他亲自指挥的大兵团作战了,战果如何呢?

第一次出岐山,诸葛亮搞了个突然袭击,打的曹魏措手不及,占领了多座城池。

之所以取得如此战果,是因曹魏没做好准备,他们根本没想到蜀军会主动出击。之前都是他们追的刘备满中国乱跑,真没想到这次蜀军主动找上门来了。


等曹魏回过神来,很快就击败了蜀军,诸葛亮恨失街亭,还斩了马谡,其实就算他不派纸上谈兵的马谡,派能征善战的魏延守街亭,估计还是失败居多。

第二次出岐山,兵败,第三次,第四,第五,第六次,或因粮草不济,或因蜀国内部捣乱,全部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打的胜仗,或许只有七擒孟获了!

以上是本人浅薄之见,欢迎赐教!


一半秋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诸葛亮厉害,不是说他打仗厉害。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将领都是逢战必胜的。即使有,那也是少数,百年才出一个。诸葛亮本来就不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三国演义》是把他过分夸大了,如果你把它当做历史看,那你就输了。


不过这并不是否认诸葛亮的才华。知道中国的文庙和武庙吗?那是中国历代君王用来祭祀古往今来的名将和文人的圣地。那你知道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有多少人吗?仅仅只有两个,其中诸葛亮就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西晋的杜预。

可见这是历代君王对诸葛亮的肯定,否则那么多知名的名将和大儒没能同时入选,所以诸葛亮能够流芳百世是有原因的。

有人说诸葛亮打仗“十打九输”,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虽然诸葛亮在军事这方面并不是太过天才,但相比其他名将,还是有些可取之处。单是他的一份隆中对,就足以让他列入武庙之内,供后人敬仰。打仗不一定非要上前线,每逢战争,就冲锋在前,那是莽夫,不是智将。你看号称“兵仙”的韩信,有多少次是亲自在战争前线的,没有吧,都是吩咐底下的将领,然后自己坐镇中枢,用一个句话怎么形容,叫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诸葛亮就是专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用现在话说,就是做军事战略的,掌握大方向。就比如六次北伐,制定攻祁山的战略,然后下面的工作就交给其他将领来解决。这才是作为统帅的工作,没必要事事掌控,诸葛亮后来就是如此,最后因病身亡,北伐以失败告终。

所以打仗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是胜是败。


青史回声


说诸葛亮十打九输的人,压根就没有看过历史,而且也不懂何为败何为胜,在这里哗众取宠罢了。

现代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争议非常大,在古代从来没有人质疑过诸葛亮军事才能,就连诸葛亮死对手司马懿,在没有对战诸葛亮之前,放话说诸葛亮不懂权变,提兵十万,已经在我画中了,当说出这句话后,瞬间被暴打,之后感叹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其后代孙子司马炎因诸葛亮军事才能突出,特追封晋朝武兴王。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军事地位位列武庙十哲,在全国有上百所武侯祠,后世以武侯著称,因为其军事才能突出,后人熟悉更多的也是诸葛亮军事才能,现代人史书看得少,对诸葛亮认识来源于三国演义,因为自己的一点认知,发现演义与正史中的诸葛亮有些差距,就开始做起了事后诸葛亮,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去质疑古人,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正史中,诸葛亮一生战绩,除了第一次北伐,错用马谡导致街亭战败,其他均无再败的战绩,何来楼主说的十战九败呢?即使现代人说的六次北伐,均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屡战屡败吗?就是军事才能不行吗?为什么现代人把一个人的军事才能定位在北伐成功与否的结论上呢?这就是现代人黑诸葛亮的逻辑吗?这类人压根就不懂何为军事家,何为军事才能。他们也理解不了为什么诸葛亮是中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他们认为很厉害的人物连军事家头衔都摘取不到。

就拿三国人物来说,周瑜在诸葛亮面前就是个名将而已,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就是军事谋略家而已,陆逊也就是个普通的军事家而已,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相比,差距还是有点大,毕竟杰出两字,在中国历史上没几人能摘取。


汐水柔情


三国演义,塑造了几个伟大的角色,武圣关云长,奸雄曹孟德,还有,最为后人称颂的智圣,写出过涕人泪下的出师表的诸葛亮,孔明先生。
但是,我们细看诸葛亮的战绩,却可以说是胜少负多,这又是为何呢?

对于这个说法,在刘备健在,诸葛亮作为军师辅佐的时期吗,诸葛亮的整体战绩确实是不错的,隆中对之后,也有火烧新野这样出奇制胜的战役,让人印象深刻,战绩可以说是十分让人满意。

说起他十大九输,那可就主要是指的他在刘禅即位后,他一人主导朝政,自此成为独当一面的丞相之后,率兵多次北伐的历史。

但是,即使对于这段历史,要就此评价诸葛亮十打九输也是不十分公正的,因为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都是导致失利的原因,所以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的只会存在着很大问题。

首先,蜀国是进攻的一方。客场作战,粮草要从后方运输,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隐患。

与诸葛亮对抗的主要是司马懿,但是前期的司马懿也是以失利为主,诸葛亮的战绩下降主要是在后期,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懿采取固守策略,导致蜀国久攻不下,有时候就只能采取撤军。

除此之外,蜀国与魏国本身的国力差距也是一个问题。与蜀国相比,魏国本身身处北方地势辽阔,在征服了北方少数民族之后,获得了稳定的生产空间,再加之曹魏推行的屯田制,整个魏国的生产状况,人口状况可以说是远胜蜀国,也因此,很多时候蜀国的失利,并不是诸葛亮指挥的问题,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兵力和人口差距。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诸葛亮虽然在北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次失败,可是纵然失败,在撤退的过程中,诸葛亮也总是能尽量的避其锋芒,保证自身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少,也正是因此,可以说是十足的体现了诸葛亮的指挥智慧。

正如人人都知道的,著名的空城计,就是十足的体现了诸葛亮在撤退过程中的智慧,正是靠着这些指挥的良策,诸葛亮得以保存实力,避免遭遇比较大的损失。也正是因此,人口稀少,地域较小的蜀国也才能积蓄力量,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所以说,虽然诸葛亮有着许多失败,可是如果简单的说他指挥能力差,也是十分不公的。


牧野鉴史


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为了理想而奉献毕生!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物,复兴大汉,克复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夺了天下,封将拜相而更为人称道!诸葛孔明之所以在人们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我认为不在于他打赢了多少仗,也不在于他多么有智谋,而是上述甘为理想而斗争到底的精神,甘为信任而鞠躬尽瘁的精神!



周周说古今



由于演义小说对诸葛亮的过分夸张和虚构,这就让许多人在看到真实的诸葛亮时,而感到失望。因为在正史里,他们没有看到诸葛亮的神,甚至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对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产生了质疑。

我们来看,明确记载诸葛亮第一次领兵作战是益州之战。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就是刘备和刘璋撕破脸后,刘备从葭萌关兵锋直指成都。这时,诸葛亮和张飞、赵云从川东南地区逆江而上,入川后兵分三路,配合刘备对成都进行四面合围【这在张飞传和赵云传里都有记载。】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县...与先主会于成都。《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诸葛亮第二次领兵作战就是就是在刘备死后,南方部落及益州豪强叛乱,诸葛亮亲自平定了内乱。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其实诸葛亮的这两次作战都不算什么,毕竟对手较弱。

而在刘备与曹操正面硬刚的汉中之战中,诸葛亮虽然没有参战。但是诸葛亮的一个举动险些延误了战机。我们来看:

《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和疑?”

就是在汉中之战初期,刘备与夏侯渊、张颌等交过一战后,觉得汉中虽然不是曹操亲自驻守,但夏侯渊、张颌也不是好对付的。但此时又确实是争汉中的最佳时机,于是刘备发书给在成都的诸葛亮,让他即刻发兵增援前线。然而诸葛亮却迟疑了,去问杨洪该怎么办,然后杨洪就是一顿分析,并建议诸葛亮赶快发兵,不要迟疑。

对于这件事似乎暴露了诸葛亮两个军事方面的缺点:较稳和对形势分析不准确。

但是末将以为,说诸葛亮用兵稳,这确实。如果说他看不清形势就不对了,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局势的掌控那是相当到位。汉中之战对益州的意义有多大应该不需要杨洪来解释。诸葛亮的犹豫还是在于他的稳和不忍。

因为诸葛亮是非常在意民生问题的,或许诸葛亮真的不忍心看到全民皆兵的艰苦景象。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诸葛亮真正意义上的率领大兵团大规模战争是后面与魏国的北伐战争。

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征伐皆无功而返。所以被许多人诟病,说诸葛亮军事水平差、穷兵黩武、拖垮蜀国之类的话。

其实我们在看一场战争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体系等问题。

蜀国是以荆州集团为主的外来集团建立的国家,内部政治派系复杂。诸葛亮为了稳固皇权地位,为了坚持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的理念,就必须大力打压益州本地士族阶级(防止士族垄断权力、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而蜀国是讲武的,是军政府,所以就必须通过征战来提高皇权和荆州集团的地位和威望。他们需要时刻都牢牢的掌握住军政大权。

所以诸葛亮持续发动战争,也可以通过战争转移国家的内部矛盾。

以上是部分政治因素,军事原因当然就是匡扶汉室。

我们再看五次征战的过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因为蜀汉休整多年,积攒了一定的实力,加上是突然袭击,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在战术方面,诸葛亮也做的非常好:安排赵云、邓芝在萁谷做疑兵;让马谡驻守街亭阻挡曹魏援军;自己亲率大军清剿陇西地区的魏军。

诸葛亮这一战略计划在于先拿下陇西地区,在以陇西为根据地逐渐向关中、中原等地进发。

只可惜马谡败得太快,诸葛亮失去战场主动,唯有撤退。

然后在第二三四次北伐,诸葛亮皆因粮草不继而撤兵。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终于找到对付司马懿固守不战的方法。那就是屯田,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长期消耗的准备,但是却也油尽灯枯。

纵观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除了第一次用人不当以外,诸葛亮几乎没有出现过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

诸葛亮的无功不是因为军事水平不行,而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盾;没有一条持续稳定的补给线;没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