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籍的陪伴,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

特殊時期,大家有沒有乖乖地在家待著呢?小數字可是非常認真地在家待了一個月。身邊有書,這段時光並不寂寞。

今天,小數字就把這些好書分享給大家。有書籍的陪伴,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

有聲書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譯文有聲出品

《工作漂流》

播講:安心

繼《無緣社會》《老後破產》《女性貧困》之後,直擊真實的日本職場。揭露“低慾望”表象下的真實職場,卸下年輕人的“佛系偽裝”。8位日本年輕人的職場故事,8場“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一本給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帶來慰藉和共鳴的非虛構傑作。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譯文有聲出品

《世界美術名作20講》

播講:黑仔

中國人最愛的西方藝術啟蒙書,揭秘20位藝術巨匠及其名作背後的故事。忠實傅雷先生的原始講稿,暢銷30餘年的藝術指南。史上最佳美術館入門通識課,讓藝術自己開口說話。聽懂達·芬奇的深,米開朗琪羅的大,拉斐爾的明媚。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譯文有聲出品

《漫長的告別》

播講:吳坤

1954年愛倫·坡最佳長篇小說獎獲獎作品,教科書級別的黑色故事,全球讀者票選出的史上最有魅力的偵探男主角。村上春樹一生重讀十多遍,並親自翻譯成日文的推理神作,備受《圍城》作者錢鍾書推崇的現代小說的範本。改變現代推理小說面貌,超越類型文學的集大成之作。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譯文有聲出品

《達摩流浪者》

播講:墨樊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真正出處,凱魯亞克最負盛名的自傳體小說,《在路上》續篇。“垮掉的一代”集體群像,吹響“揹包革命”號角、指引“真正自由”道路之書。一場探尋精神家園、尋找詩意棲居之地,體驗東方禪意之美的朝聖之旅。

電子書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秋日傳奇》

吉姆·哈里森丨著 殷書林丨譯

★“當代海明威”、硬漢派作家吉姆·哈里森的傳世之作,一部橫跨半個世紀的家族悲劇,一部壯美遼闊的美國西部史詩★奧斯卡獲獎電影《秋日傳奇》(又名《燃情歲月》)原著小說,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布拉德·皮特聯袂出演

【作者簡介】吉姆·哈里森(1937—2016),美國詩人、小說家和影視劇本作家,素有“中篇小說大師”之稱。哈里森受家庭薰陶,酷愛閱讀,最初以詩歌創作開始其文學生涯,視創作為生命的召喚,一生筆耕不輟,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多產作家。他的中篇小說多以三部曲形式結集出版,包括《秋日傳奇》、《被螢火蟲照亮的婦女》、《朱莉普》、《上帝忘記創造的野獸》、《他未死的那年夏天》、《農民的女兒》和《遠古遊吟詩人》。其主要作品都以他熟悉的北部半島、蒙大拿州或亞利桑那州的鄉村為背景,與福克納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酷愛垂釣、打獵等戶外活動,喜愛飲酒和美食,作品中又常現“硬漢”形象,因此被譽為“當代海明威”。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讀者更是對他的作品情有獨鍾,認為它們更真實地反映了美國社會生活和文明衝突。

【內容簡介】《秋日傳奇》是美國作家吉姆·哈里森的代表作,美國文學史上公認的中篇小說經典。吉姆·哈里森的中篇小說多以三部曲形式結集出版,《秋日傳奇》中就包括了《復仇》、《獨舞男亨》和《秋日傳奇》三個中篇故事。

《秋日傳奇》是哈里森根據其妻子的祖爺爺遺留下的日記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歷史傳奇”:遼闊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個兒子為了世間正義毅然決心參加“一戰”。小弟塞繆爾不幸犧牲,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絕,幾欲發狂。戰後,特里斯坦迎娶了蘇珊娜,可婚後幾個月便離家闖蕩。痛苦不堪的蘇珊娜最終嫁給了大哥艾爾弗雷德。幾年後,特里斯坦終於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愛恨糾葛仍然在繼續,一切都帶著悲劇的宿命感。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香水》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丨著 李清華丨譯

★20世紀德語超級暢銷書,全球銷量逾千萬冊

★同名改編電影全球票房過億,本·威士肖傾力演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傾力推薦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德國當代知名作家。他的處女作《低音提琴》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香水》,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後被譯成多種語言。他還著有中篇小說《鴿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虛構作品,在當代德語文學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十八世紀的巴黎,格雷諾耶降生在城市最骯髒、氣味最濃烈的魚攤上。他天生沒有體味,卻是一個驚人的嗅覺天才,能夠分辨並記住世界上所有的氣味。為了追尋最完美的香味,並將之保存下來,少年格雷諾耶受盡磨礪,一步步從香水鋪學徒成長為制香大師。在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和失望後,他終於發現,唯有某些紅髮少女身上才散發著他追尋的完美香氣。為此,他不惜屢屢犯下罪行,萃取她們的體香製成一種神秘的“香水”,將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眾人無盡的追捧和痴迷並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最終,他選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氣味的短暫的王國……

小說天馬行空的想象,離奇魔幻的情節,以及對於氣味出神入化的捕捉與描摹,都被反覆稱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諾耶這個嗅覺天才的悲劇人生,反思了個體在理性驅動的現代社會中陷入虛無與異化的生存困境。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和中文談戀愛》

新井一二三丨著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愛上中文的世界。

【作者簡介】新井一二三,日本東京人。她用中文創作,寫時差一小時的日本種種。寫土生土長的東京家鄉,寫一切可愛的日本人。她用母語日文創作,寫對中文著迷,好像談戀愛。寫中文生活的魅力無窮。她開始中文教學,要把對中文的熱情,繼續發揚起來。她和先生都是專職創作者,一人寫鬼怪小說,一人寫散文。

【內容簡介】新井一二三在《我和中文談戀愛》寫的,可以說是很個人的故事:一個日本人如何跟中文談戀愛。

和中文談戀愛,剛開始的一年是全靠耳朵和嘴巴。中文聽起來很悅耳,說起來簡直跟唱歌一樣舒服,而且由大腦裡分泌出快樂荷爾蒙多巴胺,令人特別高興。真沒有想到世上竟然有這麼好玩的語言!

新井一二三把中文當作日本護照以外的另一本通行證,或者說哆啦A夢的任意門,大膽地走世界各地。她曾在中國坐火車旅行;在加拿大打入華人藝術圈;在紐約唐人街拍攝紀錄片;在香港開設專欄,當特約採訪。

同時,因為她來自中文世界之境外,始終處於遠離中原的邊緣上,誰料到那位置偶爾給她帶來旁觀者清的眺望。從學習中文到成為作家的路上,曾有過難忘、有趣、悲慘、倒楣的經驗,但如果生命裡沒有中文,新井一二三根本不認得自己,哪裡會出現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呢?

理查德·耶茨 作品系列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是“焦慮時代的偉大作家”。作為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主流生活的忠實記錄者,批評家們將他與契訶夫、菲茨傑拉德、約翰·契弗相提並論。他的處女作長篇小說《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獲成功,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出版,更被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獲《紐約時報書評》、《君子》、《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好評,有四本小說入選“每月一書俱樂部”。此外他還有一大批作家擁躉,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庫爾特·馮內古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響了許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年輕的心在哭泣》

理查德·耶茨丨著 陳新宇丨譯

邁克爾·達文波特是個從二戰歐洲戰場退伍的年輕人,躊躇滿志,夢想成為詩人、劇作家。他清高,為藝術而活,不願染指妻子的錢,可還是得為一家商業雜誌撰文來維持他的寫詩愛好。妻子露茜異常富有,卻一直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只覺得別人似乎都比她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著別人功成名就而自己卻仍默默無聞,這對夫妻的焦慮與日俱增。他們過去的幸福生活也被私通與孤立所吞噬,而他們自以為已經逃離的單調生活如同夢魘一樣揮之不去。在這部小說中,耶茨再次選擇了他最為擅長的破碎的美國夢為其主題,用現實的重錘敲碎了夢想的天真,帶來無以比擬的鈍痛,讓人讀之感受到時代的感傷與個人的困頓。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十一種孤獨》

理查德·耶茨丨著 陳新宇丨譯

《十一種孤獨》以冷峻的筆觸描寫了美國二戰後五六十年代普通紐約人的生活,寫了十一種孤獨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頓辦公樓裡被炒的白領、有著傑出想象力的出租車司機、屢屢遭挫卻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即將結婚又萬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師、新轉學的小學生、肺結核病人、老病號的妻子、爵士鋼琴手、鬱郁不得志的軍官和退役軍人等。耶茨筆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寫的是普通人的孤獨、失落與絕望。他自己曾說:“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的話,我想只有簡單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好學校》

理查德·耶茨丨著 姜嚮明丨譯

書名中的“好學校”是一所虛構的康涅狄格州預備中學。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好學校”中的男孩畢業後就要立刻參軍作戰,老師們對於自身職業和所在學校的情感五味雜陳。儘管這是一所學校,可正如書中一名老師所說,這裡“蘊藏了巨大的潛在能量”,學生如此,老師亦如此。從某種程度上,本書延續了《革命之路》中探討的主題:婚姻的脆弱不堪。丈夫殘疾,妻子出軌,丈夫意欲自殺,卻連自殺都無能為力。書名中的“好學校”無疑是對整本書最大的諷刺,讀罷不禁令人唏噓。本書是理查德·耶茨為數不多的筆觸溫柔、充滿憐憫的一部作品,小說中主人公的成長背景與經歷與耶茨本人也有重合之處,其中哀傷而剋制的情緒很吸引人。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貓女咪妮》

安妮·施密特丨著 李劍敏丨譯

《貓女咪妮》是安徒生獎得主施密特女士最喜愛的一部作品,獲得1971年荷蘭兒童文學“銀石筆獎”,被譯為十餘種語言出版。一個雨夜,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拎一根魚骨頭,躲在記者狄博思的閣樓裡,驚恐萬狀。原本是一隻貓的咪妮因五十化工廢料變成了一位“女士”,為貓族所不容,偷了女主人的衣服和手提箱逃離家園。儘管變成了人類,她卻還是擁有貓的習性,愛唱喵喵夜曲,看見小鳥、聞見魚腥就不能自己,急了還會爬樹。狄博思把她當做孤女收留,對外稱“秘書”。他並不知道,這個奇特的貓女會給他帶來奇遇……當小鎮重歸和諧,狄博思也懂得了記者這一職業的真正含義。難題卻再一次擺在咪妮面前,她只有一次機會變回貓——她該如何抉擇?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請關注新浪微博@數字譯文

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书籍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或搜索ID“”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