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被民國才子錢鍾書譽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楊絳先生,祖籍江蘇,出生在老北京的一處租屋裡。三個月時,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移居到了上海。四歲那年,她又隨父母回到老北京。那時,

楊家曾在東城租了一戶滿族人的院子。房東是一名滿族女子,小楊絳在那裡第一次看見梳旗頭、穿旗袍、踩花盆底鞋的滿人——也被稱為“八旗子弟”。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這些八旗子弟,在清朝年間時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隨著清政府的倒臺和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他們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12年,清王朝覆滅後,民國政府就頒發了“剪辮令”。民國的高層官員以為,這道命令一定會激動人心,很多漢民會踴躍前來減掉代表作著漢人恥辱的長辮子。因為,讓我們漢族人民屈辱了近300年的長辮終於可以被剪下來了,這可是揚眉吐氣的大事啊。可誰知,踴躍而來的竟然是八旗子弟。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原來,這是因為滿人深知自己的先祖們曾下過“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樣的剃髮令,那時也對漢族人造成過無情的殺戮。現在大清王朝已經覆滅,他們擔心漢人會報復,因此,在得到民國政府頒發的“剪辮令”之後,就非常主動地來剪掉了辮子。他們想,若是溥儀皇帝重新登基,對他們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剪辮令”告一段落後,八旗子弟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了。

從楊絳先生的資料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滿人女房東和楊家都住在一個宅院裡。就此也能推測出,這位女房東應該算是靠出租祖屋來維持生計的那類小康家庭。如果真是家境殷實的大富人家,房東通常是不會和房客住在同一個大院裡的。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這是因為,進入民國以後,八旗子弟都失去了俸銀和俸糧。許多滿族旗人為了生存而脫離旗籍、加入漢籍,並改為漢姓。一些王公貴族失去特權後,有的靠祖產度日,有的開始找工作謀生,有的陷入了窘迫的境地……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些曾經在歷史舞臺上扮演王公貴族的旗人,大部分都成了普通百姓。

除了楊絳家的女房東這種小康家庭以外,其他那些八旗子弟有的很風光,有的很落魄。

有的八旗子弟目光長遠,加入了經商的隊伍。他們或是將財產投到當鋪、銀行、飯店等地方,或是投資到近代工礦企業中去。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1913年,總管內務府大臣的後人在天津開辦了兩個獨資、一個集股的當鋪,每年利潤就達三萬銀元。通過不斷經營、擴展,後來一度增加到了40來個。此外,房產還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瀋陽等地,成了有名的富翁。

此外,曾經的軍機大臣那桐的後人,成了北平銀行的董事,並經營三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大當鋪。因其經營得法,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後來也成為北京有名的富翁之一。

除了上面的小康之家和再創輝煌的八旗子弟,還有一部分是坐吃山空的“敗家子”: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民國以後,八旗子弟的收入大不如前,但有些子弟骨子裡的奢靡浪費的習慣卻不容易改掉,也沒有“勤儉節約”的觀念。所以,有很多沒落的“貴族”很快便傾家蕩產了。睿王府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915年,睿親王魁斌死後,原本非常殷實的睿王府就由中銓、中銘這兩個兒子繼承管理了。兄弟倆都年輕,剛20來歲,由於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猛地一下當了家,除了興奮就是激動了。接下來,兄弟倆沒有合計怎麼生活,反而還為了比富裕,都用鉅款來裝修房屋、安裝電話。出門也從不坐轎,為了講排場,只坐馬車和汽車。所以,睿王府就有了兩輛汽車和八輛馬車。進進出出,都有傭人鞍前馬後地侍候。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這兄弟倆除了花天酒地之外,還參與了豪賭。四年後,他們就賣掉了西郊的別墅。而這些錢,僅僅兩天,就在天津揮霍一空了。沒有錢花了,又接著賣房、賣地、賣樹林……到了最後,就開始借高利貸度日了。

1924年,睿王府的兩個少爺付不起高利貸的利息,被人告上法庭後,兄弟倆沒有法律知識,他們就以為房產、家產全都被法院沒收了,還嚇得匆忙搬了家。到1931年時,由於窮得沒辦法,荒唐的中銓居然把祖宗棺材裡的珠寶偷出來賣錢,後來因為和人分贓不均而被人告發。法院判了他7年徒刑,5年後,他便在監獄去世了……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在八旗子弟中,不善於經營的畢竟是多數。沒有生活來源、已經陷入潦倒困境的八旗子弟們最終發起了動亂。他們一邊高聲喊著“餓”,一邊搶劫著各種賣食物的商店,影響十分惡劣。總統府為了平息這次騷亂,一番商討之下,只好給他們發放了兩個月的“餉銀”。

民國政府為了解決旗人的根本問題,便在滿族人聚居的地方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開始為這些貧困戶發放資金,然後讓他們按意願遷移到各州市去謀生找出路。

楊絳幼時曾住過滿人的房屋,那些八旗子弟的經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在這些人中,除了根據自己的情況務農或當教員、職員、小販和打零工之外,還有少部分當起了類似於現在的房屋中介的活。

社會地位的突變,確實讓八旗子弟猝不及防。但有些子弟能很快接受現實,並開始經營家族的未來。有一部分不適應、不願意改變,則會越來越窮困。其實,他們當初的家族背景都差不多,結局卻大相徑庭。“天道酬勤”,這句古話也恰好映證了無論在什麼年代,只要肯用心去面對,通過辛勤勞作就會改變命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