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力熔斷”,A股何去何從?


美股“暴力熔斷”,A股何去何從?

昨日,標普500指數開盤暴跌7%,觸發美股歷史上第二次股指“熔斷”。美國於1988年引入“熔斷”機制,標普500指數日內下跌7%、13%和20%時,交易所將暫停交易給投資者“冷靜期”,防止非理性和程式化交易。自推出以來,美國股市僅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觸發過“熔斷”,由此可見昨日美股暴跌之慘烈。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歐洲多國股市均出現了7%以上的下跌,至此主要發達市場已集體淪陷。那麼,全球投資者究竟在擔心什麼?A股市場又將何去何從呢?


疫情只是導火索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是導致當前歐美國家大跌的直接原因。近期,意大利、韓國、伊朗疫情逐漸失控,美國、德國、法國疫情也日益嚴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已受到影響,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放緩和產業鏈斷裂的擔憂。此外,大多數投資者對傳染病很陌生,無法準確估計其影響,也從心理層面上對全球股市產生了衝擊。

美股“暴力熔斷”,A股何去何從?


高估值+低利率,早已埋下隱患


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傳播,固然會對基本面產生影響,並對歐美股市產生衝擊。然而,當前的經濟前景顯然要強於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期間,為何主要市場會出現如此巨大的下跌?


歐美資本市場“高估值+低利率”的環境,是本輪海外市場大跌的深層次原因。

➤一方面,歐美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人口老齡化加劇,經濟內生的增長動力不足。近年來,為刺激經濟復甦,歐美央行“極限放水”,當前貨幣政策的空間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歐美企業利用低利率環境大幅借債回購股票,造成每股收益持續上升的“假象”,疊加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樂觀情緒發酵推升估值,透支了未來上漲的空間,加大了市場的內在波動,早已埋下了深層隱患。

美股“暴力熔斷”,A股何去何從?


保持耐心,佈局反彈


基於對經濟放緩、估值過高、政策有限的綜合判斷,海外投資者正大幅撤離股票市場,並引發歐美股市大跌。然而,經過較大幅度的調整之後,歐美股市風險得到一定的釋放,昨日美聯儲宣佈加大回購額度,特朗普正討論下調工資稅,均有利於海外市場的逐步企穩。


就A股市場而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正大幅好轉,各地復工復產已明顯加快,貨幣政策空間仍然較大,估值水平也更加合理。隨著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回升和逆週期政策的釋放,若A股短期殺跌“砸坑”反而創造了積極“佈局”的良機。

美股“暴力熔斷”,A股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