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卻評不上院士?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卻評不上院士?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卻評不上院士?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2019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

事實上,諾貝爾獎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完全是兩個獨立的標準,沒有直接關係。正如屠呦呦所回答的:“工作中的因素很多,情況非常複雜。”

沒有博士學位,沒有海外留學背景,沒有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暱稱為“三無”科學家。15年來,屠呦呦獲獎,打破了多項紀錄:中國大陸第一位沒有獲得院士獎,也沒有在科研工作中發表“SCI”論文的科學家。她在三等條件下創造了世界一流的成績。

事實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直是很多人爭議的一點。我們認為,他們的成就,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科學貢獻,都是舉世矚目的,值得中國人民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