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宋元時期就有阿拉伯、波斯、印度的商賈旅人慕名遠道而來,繁衍生息。據說,泉州晉江陳埭、永春等地有名的丁氏望族就是元代波斯人賽典赤瞻思丁的後裔,因躲避戰亂而遷居晉江,繁衍至今。如今,古波斯人後裔早已經融入中國這個大家庭,丁姓族人也成為了當今泉州乃至中國商界十分有影響力的群體。

丁金潮正是這個族裔的一員,與其他商賈族裔不同的是,丁金潮是在詩書畫裡染出了屬於自己的“中國氣派”。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古人言,腹有詩書才自佳。從小到大,丁金潮喝足了墨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哲學系。學生時代的丁金潮就精研書法、詩詞,畢業後順風順水進入體制,辦報、從政……最終卻選擇了“棄政從文追散耳。”也正是這樣的選擇,才使得如今的溫陵古地多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三棲文人。

他的詩,韻深律齊,飄著古韻,又含著深情。不造作,不嬌揉,寫得全是生活,說的卻都是哲理。他的詩就像他的為人,隨性真誠,他總是說“人不必都寫詩,但生活萬萬不可無詩意”。其實,他說這句話的意思,除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敬意。更想表達的深意,是希望每一個文化人,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精髓之一的詩詞要保持足夠的敬畏。

他的字,藏骨抱筋,含文通質。據說,從小受家風薰染就浸入墨池,臨摹了無數碑帖,練就了“童子功”。而後數十年,不斷研習,從名家入,從名家悟,從章法入,從意境悟,逐漸獲得一種以書法表現心性的自由。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何延喆誇其書法“其魏碑已漸融化方圓筆法,趨向蒼秀古樸;二王一路行草,比一般寫王字者顯得典重沉鬱。”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周焜民則認為,丁金潮的書法“會於翰墨,挹其風味,下筆無滯。起伏衄挫取法乎上,碑則稟以質,帖則採其妍,毫端波瀾之際,謖謖然若勁松下風。”

丁金潮的畫則是近十年間漸入佳境的。據其自述,棄政從文後的他開始北上游學。也正是遊學和作為中國政法大學訪問學者期間,現代北宗畫派代表人物何延喆給他的點撥,以及北上游學與所結識的同學、文友們真誠地提點,讓他作畫的慧根頓開。於是,他以詩入畫,把中國最精萃的古典三藝,詩、書、畫融於一體,清曠古樸,實乃一絕。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字表意,詩含情,畫鑄魂。方塊字的自然美,詩詞的韻律美,水墨畫的寫意之美,讓丁金潮體悟到了“中國氣派”之博大精深。這正如趙孟頫所言“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分法,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

也正因為此,讓丁金潮對當代教育西化嚴重,“書畫跟展追風,重造型輕筆墨,缺靈魂。”的怪象有了反思和批判。他覺得,中國的文化圈,特別是詩、書、畫應該理直氣壯地擎起“中國氣派”。

“能畫者少曉書,曉書者不擅詩文,擅詩文者而又能溯中華文化之源,通於易理,精神於儒釋道有所皈依者,寥若星辰。”在幾十年的修為磨洗中,丁金潮逐漸成為了這樣的星辰,也有了“進退皆樂效東坡,藝博三絕學板橋”的底氣。只是現實中的他總是謙遜低調,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峰中一步一步前行。

就如他自己的詩所語:“植根高遠處,無意鬥芳菲。”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認為詩、書、畫應該擎起“中國氣派”的這位泉州人,正著力踐行之

丁金潮詩四首:

《題山水畫》

胸中丘壑本來奇,夢裡江山任筆驅。

過盡千帆空幻影,春田凝露麥離離。

《題竹》

塵氛不礙一身清,歷雨逢風最有情。

何懼經年霜雪酷,新朋故友半成名。

《題水仙圖》

綠意盈盈書案邊,半簾香夢醒堪憐。

一泓春水花如海,踏浪凌波似醉仙。

《七律 釋雅山鍛鍊》

將府蒼垣映綠茵,高臺曠野響跫音。

仰瞻功業家居近,涵養精神旦夕臨。

手足擊空千翅鶴,影身彈地二絃琴。

人生卅二知艱困,馳目百年膽氣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