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石油大会战”的指挥员,为大庆等油田的勘探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曾几何时,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贫油国,年产仅七万吨。

六十多年前,因为缺油,北京的公交车只能背着煤气包行驶。

然而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的石油实现自给自足。

短短几年内,新中国从“贫油国”到能够自给自足,实现这一惊人变化,靠的正是广大石油勘探开发工作者们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不懈努力!

其中一个人的名字,闪烁着无法忽视的光辉。他就是近七十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油气勘探事业一起成长的著名油气勘探家、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院士。

他是“石油大会战”的指挥员,为大庆等油田的勘探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翟光明院士


他用七年青春,寻油大西北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24岁翟光明经过数天艰苦的路途到玉门石油局报道,正式成为一名普通的找油人。

虽是专业出身,但到真要将所学投入实践时,翟光明的心里却颇为忐忑。因为当时我国的石油工业并不发达,大学所授的关于石油勘探的专业知识也不多。新中国的石油勘探路,要靠以翟光明为代表的新中国最初一代找油人一步步自己摸索出来。

参加工作后不久,翟光明主动请缨参加了新中国首次大西北地区石油地质大调查工作,在祁连山、河西走廊、陕北等地进行野外石油地质考察研究。

当时的新中国,还在刚起步的一穷二白阶段。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石油勘探队队员们的生活也很艰苦。

当时队内流传着一句调侃:“远看像是逃难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搞勘探的。”虽是戏谑,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石油勘探者们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但当时最让翟光明难受的不是缺少生活物资,而是没有急需的石油勘测基础资料。幸好,老地质学家陈贲从美国带回了他们急需的书籍。在大西北的小破屋中,翟光明工作之余,勤学苦读,啃下了这些艰涩的学术著作,为以后的石油勘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是“石油大会战”的指挥员,为大庆等油田的勘探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新疆克拉玛依现场观察岩心(左四为翟光明)



在西北工作期间,翟光明不怕苦不怕累,勤于钻研,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内测井新方法—岩屑百分比录井法、荧光录井法。

在这里,翟光明一待就是七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西北油田,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勘探事业。

我国第一个世界级油田“大庆油田”背后的故事

“战略东移”——决定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因工作表现突出,1957年2月,翟光明从玉门油田被调回到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开启了新的油气勘探征程。1957年,石油、地质两部门开展了大量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一穷二白,工业体系百废待兴。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开展实施了“一五”计划,使中国在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石油人就立志甩掉“贫油”的帽子,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建国初期的石油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当时,石油生产的重点集中在我国西部,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油矿、陕北延长油矿、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四川等四个小油矿产油,国内石油产品自给率不足40%。在国家轰轰烈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1957年全国石油产量却仅为145万吨,石油工业部是唯一一个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的工业部门。

在当时仅有的石油产量中,还包括天然油和人造油(油页岩经过蒸馏后提炼出的油),两者产量基本持平,各占半壁江山。为此,是优先发展天然油还是人造油,在当时石油系统内部争论很大,人们议论纷纷,专家各持己见。

中国是不是就像美国人说的是“贫油”国家?石油工业向哪里去, 是继续开发西部还是转而探索东部?是坚持勘探天然油还是重点发展人造油?这些问题成为解决石油战略方向的重要问题。

1958年2月13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此时,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开始分管石油工业。会议期间,为深入了解石油勘探形势,邓小平从成都打电话到北京,要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派专人到成都向他汇报四川石油勘探进展,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和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接到通知后立刻飞赴成都,康世恩向邓小平和陈云同志汇报了四川昌隆气矿天然气生产情况、川北江油钻探情况以及川中构造找油情况,何长工汇报了川中岳池地质钻探情况。由于四川总的勘探进展不理想,中央领导对此很不满意,要求回北京后再做一次更加深入细致的汇报。(后来知道,中央已经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余秋里与时任石油部部长李聚奎部长对调,任命余秋里为石油工业部部长)。

他是“石油大会战”的指挥员,为大庆等油田的勘探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翟光明


1958年2月26日,石油部和地质部接到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通知,27日到中南海向邓小平同志汇报。翟光明参加了这个重要的汇报会。

在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在松辽、华北、华东、四川、鄂尔多斯这五个地区多花一些精力,选择突击方向,分出轻重缓急。

当汇报结束时,邓小平又讲到:“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东北地区能够找出油来,就很好。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总的来说,第一个问题是选择突击方向,不要十个指头一般平。全国是如此之大,二十、三十个地方总是有的,应该选择重要的地方先突击。选择突击方向是石油勘探的第一个问题,请你们回去研究。”

汇报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大家一一握手。他说:“你们要搞出五个方案来”,特别提出“对于松辽、苏北等地都可以热心一些,要找出一个初步结果”。

“请你们回去研究”。这是多么振奋又鼓舞人心的指示!

面临诸多困扰的面前,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无疑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我国石油勘探的战略东移,以及后来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历次石油大会战,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来说,可谓是决定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在一个地区只要搞出一吨原油,就是有了石油工业。这对当时石油部来讲无疑是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和信任,卸下了石油勘探的思想包袱,放开了束缚石油勘探的手脚,鼓舞了大家在今后找油工作中努力奋斗、大胆工作。

第二是明确提出了石油勘探要“战略东移”的思想。东部和西部都要搞,但主要工业基础在东部,所以东部也要加强,“对于松辽、苏北等地都可以热心一些,要找出一个初步结果”,这给当时的石油工业指明了战略方向。正如余秋里部长在会议总结中提到的“开发西部石油与开发东部石油并举,立足于开发东部油田。”自此以后,东部普查勘探工作全面展开,石油勘探战略东移,为不久之后发现世界级的大庆油田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明确提出“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当然要靠天然油”。结束了石油内部重点是搞天然油还是发展人造油的争论,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立足于大力勘探天然石油的目标。

第四是明确要求加大钻机数量和石油勘探队的数量,这为后来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后续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等大发现做好了充足的技术准备。

第五是用提出用战略的眼光搞石油勘探,提出集中最大力量,分出主次搞勘探,这为以后的石油工业十次大会战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

这次会议不仅仅是石油工业一次重大转折,对翟光明院士本人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通过亲身经历这次会议,他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对他触动颇深的是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翟光明院士多次提及,这些方式方法也正是石油科研人员在科研探索中应该坚持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1958年,我国的油气勘探工作重心,从西北向东北进行战略性转移。事后,这被证明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决策。

东北松辽大地上的石油勘探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松基1井和松基2井的接连“哑火”,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焦躁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松基3井的成败至关重要!

1959年春节前,当时主持工作的康世恩副部长找到翟光明和松辽局相关人员说:“你们也别过春节了,咱们抓紧把松基3井的事情定下来,把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好好讨论一下。”

1959年春节期间,翟光明和其他几位领导整个春节都在研究从现场提交上来的一些备选探井井位资料,夜以继日地讨论有关方案,最终定下了松基3井的井位,并于4月11日开钻。

他是“石油大会战”的指挥员,为大庆等油田的勘探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翟光明


开钻后,翟光明负责每天收集整理来自钻井现场的情况并加以分析,及时向领导报告进展。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随后,翟光明长期赴大庆参参与了大庆油田的初期勘探开发工作,作为代表,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大庆的接见。


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大油田,年产达五千万吨。我国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大庆油田会战成功后,石油部上报国家 “大庆油田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候选名单中,翟光明榜上有名。

大庆以后,他思考下一个大庆在哪里

大庆油田大会战进行的第四年,已经成为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的翟光明要思考的问题是:下一个大油田在哪里?

上世纪60年代,石油部确定开辟新的勘探战场,勘探转战渤海湾等盆地。

1963年9月20号,有消息传来,华北渤海湾盆地打出营二井,一天喷油200方!接到这个消息,翟光明万分激动,冒着大雨当天赶赴现场,当场提出在这里展开会战。

然而,仿佛是上天故意的玩笑,当勘探队员们正式展开工作,在这片土地上打井时,却打一口井空一口井,一口不如一口,原本踌躇满志的石油勘探大军,慌了。

队员们慌,翟光明更慌。巨额的勘探资金和等待会战的上万勘探大军,让总地质师翟光明的肩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翟光明强行打起精神冷静下来,带领团队重新分析资料。经过新一轮的讨论,他们在距离十几公里外的胜利村,又打了一口井。

没想到,这一口井的油层非常厚,一天喷油高达一千一百吨!

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压抑许久的勘探大军听闻这意外之喜,无不欢呼雀跃!

继大庆油田后又一重大发现,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由此诞生!


“我国的石油开发,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接连发现了两大油田,并没有让翟光明满足。多年以来,他仍然奔走在石油勘探的道路上,从不停歇工作的脚步。

1963年,两大油田的发现让我国实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截止到现在,我国每年产原油可达两亿吨。


但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石油需求量迅速增长。石油产出量的增长更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耗达四亿五千万吨,大部分还是要依靠进口。重度依赖进口不是长久之计,但要想在中国的版图上,再挖出几个大油田,并非易事。


中国的油气资源仅占世界可探明储量的百分之三,而这百分之三却分布在多达53个小板块上。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很难出现大油田,也意味着每一块油田的勘探,都是对勘探者的新考验。

针对我国国情,翟光明院士提出: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与众不同的石油勘探道路。每一块零零散散的小油田,都是希望之地,石油勘探开发,寸土必争!

在翟光明院士的带领下,我国的石油勘探团队,已对地形复杂油田的石油勘探工作有了丰富的经验。


这份丰富的经验,来自近七十年的勘探工作积累。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发现世界级大油田的欣喜若狂,自然也有徒劳无功的失望沮丧。

在大庆会战之前,我国也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展开川中会战,但结果一无所获。翟光明通过反思和总结,让大庆油田的勘探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


笑对失败,总结经验,这是翟光明对待失败的一贯态度。他提出,搞石油勘探,要“三坚”:坚定的目标和意志,坚决执行下去,坚持不懈地进行。

这是翟光明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想留给新一代找油人的一点东西。

翟光明

(1926.10-)

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翟光明:石油工业战略东移中的大庆会战丨口述历史》,中国石油报

[2]《翟光明:永不停歇的找油人 | 感动石油人物评选展播》,中国石油报

[3]《大家:20120129 翟光明 石油勘探专家》,央视网大家栏目

4.本文图片来自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