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算不算國學大師?

萌系小甜妻


是不是國學大師不知道,在我看來,只要傳播中國文化,那就是好樣的!

我看《易經》倒是因為曾教授的原因,起初看了曾教授講解的《道德經》,之後產生了興趣,然後又看了一遍電視劇,之後偶然的一次在頭條上無意間又發現了《易經》,當時就感覺這《道德經》裡所說的怎麼與《易經》內容那麼相似呢?後來就開始看《易經》,然後通過曾教授的一些講解,讓我又豐富了很多對《易經》的認識。

一個頭銜而已,不必太過在意,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大師,時間會給出答案的。最終知道了答案又能如何呢,您說對嘛[靈光一閃]



閒學易經


先來看幾個數字吧。 “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曾仕強是1934年生人,今年84歲。

在《百家講壇》播放曾仕強時,陸陸續續看了兩個輪次的《易經》。總的來說,淺顯易懂,做了一個很好的《易經》普及工作。算是在《百家講壇》填補了一下空白。

對曾仕強其它一些頭銜如: 中國式管理大師,亞洲八大講師之一,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等等,知之甚少,不做評論。

在聽《百家講壇》時,匆匆記下來一些曾仕強說的話,見仁見智吧。

人生只做三件事,知道此生為何而來,這是目標,知道如何完成,這是方法,知道如何做得更好,這是改善。三件事聽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在講到現代社交活動時,曾仕強又有一個“四圈麻將”理論: 一個人要培養一些適當的社交活動,但不要變成嗜好,贏的要裝作沒贏,讓對方輸得有面子,輸了裝作沒輸,增加互動的樂趣。常做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動,娛樂自己,又可以增廣人脈。 可見講《易經》之人沒有不懂得“中庸之道”,適可而止的。

做事情要“九分努力”;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條件,做人是做給別人看,做事是做給自己看。

一個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做人不以成敗論英雄,做事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好好做人,是為了好好做事。

九分努力,又是一個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凡是隻做九九,不做十足。過年喝酒不也應該照此辦理嗎?


閒看秋風999


曾仕強是我最喜歡的教授,可惜他去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一生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等,《易經的奧秘》是我最喜歡的,其他的還沒看,他傾盡一生的智慧結晶怎麼可能一年兩年就學得完呢,而最讓我關注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的易經,比較觸動心靈,其實人生中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他教會我們如何提升幸福感,如何樂觀的面對人生挫折,啟迪我們的人生,臺升我們的格局,教化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這何曾不是一種修煉呢?

曾仕強教授1934年出生於福建,長於臺灣。曾仕強祖籍在漳州,其啟蒙教育也同樣在漳州,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

他不但是國學級大師、他還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還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下。他在教學方面、研究方面、還有寫作、演講、翻譯等好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一生中還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的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的校長。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等等。專研方向:中、美、日管理比較,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係與溝通等

他這一生的講著都是我們活著必須學習的,只要你活著就要為人處世,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啊,你不為人處世,你很難在社會中立足,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

為什麼社會當中有些人粗魯蠻橫不懂道理?為什麼有些人遇到打擊一蹶不振?為什麼有些人愛轉牛角尖? 為什麼有些人習慣改不了?其實凡是習慣改不了的,都是你的觀念出了問題,因為觀念是行為習慣的驅動力,當你認為要開名車你才有身份的時候,你沒有名車你就很難過,就覺得丟臉,當你覺的車子都是代步的,什麼車都可以就算沒有車我叫部計程車叫不到我走路也可以,安步當車嘛。所以不是必須得到什麼才是幸福,而是要發現你擁有什麼,這就是心態,擁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看待事物往往都是美好積極向上的,而悲觀的人往往是比較苦的,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擁有什麼,逆境中發現不了希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卻的只是一種信念。在曾老師的《易經的奧秘》裡都會給我們很多人生啟迪的。


一點觀世界


我是一名教師,當年考大學,父親問我想填什麼志願?我斬釘截鐵的說:“讀書豈能不為報國?我今後的職業應該是"四個人民"之一!”後來就報了師範學校,做了一名人民教師。當時朱鎔基同志擔任國務院總理,他的答記者問讓我們聽了都熱淚盈眶,心中暗下決心:唯有好好學習,兢兢業業,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經磨難,幾經分裂可又終歸一統,多次被外族侵略,但從未被征服,反而同化了一個又一個入侵者,這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初心所在!(你可以批評具體失政失德之處,但動機應是拾遺補缺,任何否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不是別有用心者就是數典忘祖之輩,亡我泱泱中華之心不死,我炎黃子孫人人得而誅之!!!)

然而,工作兩年後,現實和理想巨大的差距,讓我內心一直處於糾結掙扎中,漸漸的瀕臨崩潰!正當我差一步就要抑鬱(我看過兩位心理醫生,醫生也給我開了藥,但是被父親堅決攔住了!)疾病亂投醫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曾教授的一個視頻,突然間似乎在一個漆黑的大鐵屋裡看到了一絲亮光,於是整整兩年,我上完課就看曾教授的講座,有時真是廢寢忘食,就這麼一點點一點點的從抑鬱的邊緣走了出來!回頭想想,這服藥就是——找回了文化自信於是就找回了對民族對祖國的自信!

我有親身經歷,是曾教授的講座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也讓我從此成為了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我感謝曾教授!奉勸那些淺薄的、別有用心的噴子:先想想自己還像不像個炎黃子孫!!!


月落烏啼1234


最早是在百家講壇看過曾仕強的節目。那個時候應該是我讀中學階段第一次。感覺淺顯易懂。

個人感覺曾仕強講的深入淺出,少了份學術的嚴肅,多了一份嘮家常一樣的輕鬆幽默。不是曾老沒學問,而是曾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給我們講這些高深的東西。很多人是沒有這個水平的。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的專業是工商企業管理,接觸了比較多西方的理念,開始覺得曾老當年說的有點不靠譜。

可是後來進入社會工作到現在將近十年了,再回過頭來看曾老當年的視頻和書籍,發現他說的是對的,關於技術這類東西,我們的確要向西方學習,但是其他的東西,還是曾老說的對,要跟老祖宗學習,畢竟我們生在中國,按曾老說的中國沒有人際關係,中國有的是人倫關係。


好言文化陳奇



我曾不止一次說過!頭銜與貢獻的關係:頭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和對後世的影響和貢獻!有貢獻自會有人關注有人記憶有人追捧!有能力無須包裝更沒必要自封!現如今是一個大師頻出的時代!動不動就自封!動不動就自詡!其實大師並沒有那麼廉價!也並不容易產生!百年難遇!幾百年出一個大師就已是一種奢侈了!


最早知道曾仕強教授是六年前在單位上班的時候,因為住宿舍!每天晚飯過後的寂寞時光是很難打發的!除了讀書看報!就是上網看一些自己喜歡的講座:《百家講壇》是自己最多的選擇!曾仕強!馬未都就是那時通過《百家講壇》認識的!可惜令人遺憾的是曾教授的節目只有一期講的是他是怎樣開始介入《易經》的!為什麼會傾畢生精力去研究《易經》是《易經》拯救了他!他反過來傾畢生精力研究《易經》再來拯救大家!就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功德無量的!尊稱他為一個大師是絲毫也不過分的!早年的曾仕強教授矢志於學遊歷於國外獲得不少學位!記憶最深的是他的那個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對他研究《易經》無疑是最有裨益的!《易經》就是哲學!《易經》是解開人生宇宙密碼的一部寶典!自然、社會、人生的許多問題和現象,如果拿《易經》去解讀是非常簡單和輕而易舉的!這就是曾仕強教授的成功之處!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易經》中的許多思想和觀點引入了管理學、成功學、心理學、關係學等人文學科!這是他的成就和成功之處!僅此一點尊他為國學大師就絲毫不過!也可以說是名至實歸的!


冀之筆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概念上弄清國學大師的定義,然後大浪淘沙、汰沙留金,從曾教授的文化層次、國學傳承、社會頭銜、榮譽稱號等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做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一、什麼是國學

1、國學定義:又名中學、國故、國粹、中國學,是對中國學術文化的簡稱。

2、國學內容: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3、國學大師:是在國學的範圍內造詣精深、出類拔萃的學者。

八卦:群經之首,國學源淵

中國著名的國學大師有梁啟超、章太炎、馬一泘、陳演恪、錢穆、王國維、梁漱溟等等,從這些大師的著作中我們定性,國學大師的標準僅僅侷限在經史子集部分,著名的文學家魯迅、郭沫若都沒有入局,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我們絕不能信口開河、感情用事,因為結論關係到國學的本質問題,否則,出現黃永玉所謂“大師滿街走,教授多如狗”的現象。

二、曾教授的文化層次

分析、定性某人的學術成果和文化層次,從他的著作中和演講中可以得到答案 。

1、社會管理學

曾仕強教授創作出版大量書籍,如《胡雪巖的啟示》《家庭教育》等等,其中中國人成功的十個要素:一表人才、兩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將、五方交遊、六出祈山、七術打馬、八方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有人評價說這是中國五千來的文化精髓,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個人認為,這是社會交往經驗之談,是中國式的市儈文化,其中”合理化“”人性化“管理,真有些八面玲瓏、弄虛作假的感覺,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去萬里,基本沒有國學的一絲一毫。


2、百家講壇《的奧秘》

曾仕強教授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解《的奧秘》等等系列講座,風趣幽默,雅欲共賞,收到同系列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效果,人們紛紛讚揚,連聲褒彰;恰恰相反,我們必須明白:文王杜撰的《周易》與《易經》南轅北轍,雲泥之別,《易經》演繹的是宇宙世界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科學,而《周易》杜撰的是娛樂性質的小品文,晉代的管輅就曾經一針見血的定性:“自旦至今,聽採聖命,豈有易之一分?”,曾仕強教授陷溺在《周易》的囹圄中不能自拔,二十年後,是非成敗,自有定論,曾仕強教授已經仙去,“七十三,八十四,閆王不請自己去“,這就是《八卦》《易經》類術數學裡的真金白銀,冥冥之中莫非讓曾教授親身見證什麼是《易經》國學?!“紙船明燭照天燒”,一方面,我們歡送曾教授早赴極樂世界,另一方面中華易學或者枯木逢春、返樸歸真?!



三、大名鼎鼎

蓋棺論定,曾教授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名利雙收、功成名就:

1、社會頭銜:臺灣智慧大學、交通大學校長,中華文化藝術學會會長等等幾十個;

2、榮譽稱號: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大師之一、十大名嘴之一十幾個;

3、富豪作家榜:以2010年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名列第五,隨著名譽昌隆,更是日進斗金、八面來財。

這些頭銜、稱號、富榜都說明曾教授無疑是一名成功人士,但是從條友的悟空回答中也可以聽到另外的聲音:功利主義的“洗腦術”、國學中的糟粕、國學忽悠大師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曾教授是一名社會管理學文化大師,而距離國學大師遙不可及、咫尺天涯。


貴龍時空學


曾仕強的擁躉依舊在宣揚著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管理之父”等頭銜,還有很多人經過一段時間才想起曾仕強是誰,甚至將曾仕強看作一種功利主義的“洗腦術”。

南懷瑾和曾仕強可以說是臺灣生長,在大陸有更廣泛影響的文化明星的代表,特別是在千禧年交界處,那種文化上的空虛,對國學的推崇,讓一大批披著國學外衣行功利主義的文化明星火了起來:于丹也是這種路子。

曾仕強對中國傳統文化肯定了解,並且有自己的理解,他在《百家講壇》上早就展現了他的口才,但後來文化市場擴大,曾仕強就靠著講《易經》,講中國式管理,被包裝成了國學大師的樣子,但本質上還是要賺錢,初衷並不是傳播文化。

你覺得當今誰是國學大師?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曾仕強算不算一個國學大師呢?說到曾仕強,我想起我單位的一位領導,他是黨委書記,和我很熟悉。這是一位好官,人很正派,也好讀書。央視的百家講壇自從曾仕強開講《易經的智慧》之後,這位領導就成為了他的粉絲。領導經常向我推薦他的書,說曾仕強解讀易經很有一套,有學問。

其實,任何一個研究《易經》的人上了央視這樣的平臺,都有很大的概率會火起來。曾仕強之所以會火,是因為他選擇了一個必火的題材——易經。在中國,誰不知道《易經》?它本身就自帶神秘主義的光環,有無數的粉絲。只要你口才尚可,懂的忽悠,就可以通過講說易經而收穫大名大利。他就是這樣討巧,假設曾仕強演講《楚辭》,那就很難火起來了。

如果曾仕強真的國學造詣深厚,就不應該只懂解讀易經。國學是一個大概念,諸子百家,甚至中醫學都算是國學,請問曾仕強有什麼這方面的著作?


懷疑探索者


曾仕強不僅稱不上國學大師,連“師”這個字都不配,他應該用“棍”來稱呼,神棍的“棍”!

曾仕強只是利用了CCTV這個舞臺,用易經來包裝他的厚黑學,宣揚迷信的思想。他不斷教唆人們不要講真話,要不分是非,學會偽裝自己。曾仕強把中國人的醜陋演繹到極致,卻冠之以中國的“傳統文化”。

他常常故作驚人之語,胡亂解釋古人的語錄,將歷史的真實篡改得面目全非,塞進了他自己的私貨。

即使今天這個人已經歸天,他的利益集團(曾仕強留聲機以及其它小號)依舊在利用他生前的視頻散佈他的流毒,以獲得瘋狂斂財的目的。

曾仕強是借用中國經濟騰飛之際,一部分人幼稚地以為世界需要中國的文化來拯救的錯覺,不對國人的國民性中的弱點提出必要的批評,而是投其所好地大肆宣揚這些弱點,可謂無恥之極。

是該消除曾仕強的流毒的時候了,如果沒有對傳統文化的批評精神,將大大貽誤中國的發展。

【 轉自己的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