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很會和自己相處的人更會和他人相處”?

一個愛寫作的蟲兌


我認為這個觀點很正確,一個人只有會和自己相處,讓自己舒服開心的時候,才能更好的去和別人相處。

首先,為什麼我們身邊的有些人,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過的很自在愉快。因為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她想要什麼?自己現在有什麼缺點和優點,應該怎樣去完善自己?就是因為她能夠客觀的去看待自己,給自己做一個清晰的定位,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才會在獨處時感到自在。

其次,就是因為做到這樣,才不會在外界的聲音中,讓自己感到煩惱不安,以及自卑迷茫等等,被這些壞情緒所影響,才可以強大到,依然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做不到和自己好好相處,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困擾,容易迷失自己,就因為她沒有做到以上這些。

最後就是因為她對人性的把握足夠準確。每次當和別人在一起相處時,他就會很自然的去思考,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她想要的是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她的目標又是什麼?就很容易投其所好,讓身邊的很多人願意和他溝通和打交道,慢慢的她的人緣和口碑,就會越來越好,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去親近相處。


未央隨談


我是南宮樸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首先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看似表面矛盾,實則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能夠把自己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人,在去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就輕鬆穩妥許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換位思考”。

人生天地間,也就如蜉蝣一般。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去打交道,從而產生交集。期間,麻煩的事情肯定必不可少,當遇到事情,能夠平和對待,不急不躁,不輕易去遷怒於別人。這就是一種自我的心理調整,也是自我對社會的一種優質“反射”。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是優質的。先解決自身問題,不如叨擾別人。那麼,他身邊的人一定會和他相處的比較友好。朋友們不會接受到他的負面情緒,看到的都是非常積極樂觀開朗的一面,自然而然的也就樂意和他相處共事。

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道理大家都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言行合一呢?還是需要大量的生活經驗以及時間的沉澱。小學課本里面記得最深的一句古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南宮樸邪


這大概就是我一直沒能參悟的事兒吧[捂臉]有些自洽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