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是怎样的人?

谈到明朝的名将,除了开国的徐达、常遇春等,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戚继光了。

戚继光一生分为两个阶段,生涯前期在浙江抗倭,后期在北方防御蒙古。这两个人生阶段,都有一个贵人提携,后期是鼎鼎大名的张居正,而前期则是顶头上司浙江巡抚胡宗宪。

相比戚继光或者张居正,胡宗宪的名气远远没有前两位高,当提起明代抗倭事业时,人们往往想起的都是戚继光,顶多再加一个与戚继光并称的俞大猷,那么能作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的胡宗宪到底是何许人呢?

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是怎样的人?


胡宗宪,字汝贞,徽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两年后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令。在任上扑灭过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又用安抚劝降之策,使为害当地多年的土匪解散,还将其中可用之人编为义军,其文韬武略可见一斑。

连续为父母守孝五年后,又出任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曾经单枪匹马阻止过军队哗变。嘉靖三十年,回到内地,巡按湖广,又参与平定苗民起义。

这就是胡宗宪在前往浙江抗倭前的履历,纵观这份履历,为政一方从山东益都到浙江余桃,又巡按北方边防重镇与南方的湖广地区。可以说这份厚实的履历已经将他从一个满口圣贤之言的书呆子变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实用主义者。

举一个例子,他巡按大同时,驻守大同的左卫军突然接到谕令,命令他们即刻转移驻防至阳和一带,事实证明,这是个一道要人命的谕令。

大同已经是前线了,而阳和不但更为靠前,且条件极其艰苦,当兵的过得苦,好不容易在当地安个家,转眼间又要妻离子散,自然是打死不搬。

可是命令不能不执行,于是大伙一合计,索性闹事不干了,哗变!

这下子问题严重了,情况报到大同参将那里,开会征集意见:这事怎么解决,谁去解决?

没人应声。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超级黑锅,这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士兵哗变,全部都是抄家伙的职业打手,也不讲道理,要是跑去谈判,十有八九是为国捐躯。

但如果放任不管,这帮人万一成了叛军,知根知底,带着蒙古人回来抢劫,麻烦就大了,所以黑锅总得背,具体说来是总得有人去背,可是谁也不背。

这时胡宗宪站了出来,他说:我去。

参将大喜,问:你要带多少人?

胡宗宪答:不用,我一个人去。

在短暂的目瞪口呆,鸦雀无声之后,大家集体起立,走到营帐外,热情地为勇敢的胡御史送别,感谢他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背锅精神。

胡宗宪不是白痴,也没有背黑锅的嗜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

他一个人骑着马跑到了哗变士兵的营地,对那些手持兵器、情绪激动的人们说了几句话,奇迹就发生了,士兵们停止了吵闹,安静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当大家再次看到胡宗宪时,都极为惊讶,踊跃上前询问,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如此棘手的事。

胡宗宪一脸轻松回答道: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谕令已经取消,他们不用迁徙了。

于是大家又懵了,迁移是上级的命令,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都没发话,你怎么敢信口开河?今天你忽悠过去,过两天没准就直接造反了!

然而胡宗宪镇定地看着惊恐的同僚们,告诉他们:丝毫不必担心。

事实证明了胡宗宪的预言,很快,上级下达指令,之前的谕令取消,军队仍在原地布防。

准确的人心洞察力、惊人的局势判断力,这就是胡宗宪的卓越才能。

可以说,他在前往浙江抗倭之前,他已经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从南到北,从政务到军务,积累了足够的资历与能力。翻开他生涯前期的这份履历,就仿佛冥冥中有一双大手,为他设计好他抗倭前的道路,不断的打磨他,直到他可以去承担起这份伟大的事业。如果不是上天的安排的话,那就是当时的朝中有人在默默的关注他,为他铺平了道路。

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是怎样的人?


于是,嘉靖三十三年(1554),奇才胡宗宪来到了浙江,他将在这里开创自己的伟大事业。

但是,当胡宗宪作为浙江巡按来到浙江时,他实在是太不起眼,因为当时和他一起来到浙江的还有闽浙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

巡抚和巡按虽只有一字之差,品级却差很远,胡宗宪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巡按浙江,负责监察纪检事务,他的品级只有七品。而李天宠则是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浙江,负责浙江全省的管理事务,相当于省长。

如果没有机遇的话,胡宗宪在浙江只会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御史,但是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抓住当时来浙江出差的通政司通政使兼工部右侍郎赵文华想板倒张经、李天宠的机会,与他合作,成功当上了浙江巡抚。

赵文华之所以能板倒张经、李天宠,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他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来浙江出差,想掺和抗倭事业,作为自己上升的资本,但因为张、李两人不鸟他,才起了报复两人的想法。在浙江倍受冷落的赵文华只有胡宗宪愿意向他示好,于是与胡宗宪合作,制造了张经案,张、李人头落地,胡宗宪也如愿以偿。

在之后的岁月里,胡宗宪坐镇东南,提拔戚继光、俞大猷,求得贤才徐渭为幕僚,诱徐海、擒汪直,大败倭寇。嘉靖四十一年,经过数年努力,浙江的倭寇为之肃清。然而胡宗宪等来的却是被削去官职,逮捕入京。

受到严党倒台的影响,胡宗宪也沦为了阶下囚,但嘉靖皇帝对他还算不错,免职后就放他回家了。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年后又被人揭发当初曾假传圣旨,再度锒铛入狱。

在上疏辩解得不到答复后,一向坚强的胡宗宪再也承受不住了,他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气力,不惜投靠奸党,不惜声名狼藉,奉承逢迎,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他背弃了盟约,杀死了徐海,除掉了汪直,送出白鹿,屡报祥瑞,只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了拯救万民,平息倭乱。

但现在他却落得了这样一个结局,腐臭的牢房,破烂的囚服,还有遥遥无期的羁押,坐镇东南的风光一去不返,即使将来出狱,等待他的也只是众人的唾弃和鄙视。

骄傲的胡宗宪是无法忍受这些的,他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牺牲尊严。

不久之后的一个深夜,五十四岁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在牢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刻的忿怒与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从徽州到大同,再从大同到浙江,从一个小小的御史,到东南数省的总督,再到阶下囚,胡宗宪把他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的理想,却有了这样的下场。我相信,在他死前的那一刻,是绝望而又不甘的吧。

胡宗宪完了,但他的志向并未半途而废,戚继光成功地避开了所有纠葛,继续着自己的抗倭战争,不久之后,他和官复原职的俞大猷一起进军福建,历经兴化、仙游之战,清除了福建的倭寇。此后的五年中,他又穷追猛打,至隆庆元年(1567),为祸中国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是怎样的人?


在胡宗宪接受诏令,前往浙江之前,曾立下这样的誓言:“此去浙江,不平倭寇,不定东南,誓不回京!”而他也用一生来实现这句话。

胡宗宪,他贪狡钻营,又坚韧无畏。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自始至终,他从未忘记他的初衷,在他的心中,有着报效国家的使命,有着救济黎民的责任。

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他想报效国家,但国家大权却掌握在奸党手里,于是他和奸党合作,爬的更高,掌握了更大的权利可以为国家做事;他贪污受贿,水至清则无鱼,用来上下打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的结局从他选择与赵文华合作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愧于朝廷,无愧于百姓,无愧于他的初心。

历史会记住他,藏在戚继光荣耀的背后,是胡宗宪的好与坏、是与非。

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是怎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