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炸豬排?

游魚遊天下


十九世紀中葉,隨著上海開埠,西餐也逐漸流行起來。意麵、法式奶油濃湯、煎牛排紛紛出現在高級餐廳的菜單上,這些地道西餐往往價格不菲,非大眾所能承受,加之國人偏愛豬肉。於是,以供應德奧菜聞名的“德大西菜社”因地制宜得推出了一款裹著麵包屑炸制的西餐主菜,取名“維也納豬排”,這便是風靡一時的上海風味炸豬排的前身。


時至今日,這道炸豬排仍是許多海派西餐廳和老牌小吃店的招牌菜。相比於半生半熟的牛排,炸豬排更加親民、美味卻又不失洋派,這便是舊時上海人所追求的“腔調”。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即使用著豁了邊的搪瓷盆或是用蘇打餅乾壓碎了代替麵包屑,也阻止不了人們對西式菜餚的嚮往,侷促卻又不乏小資情調,就是屬於那代上海人的時髦。


始創於1897年的德大西菜社在當年因供應德奧大菜而聞名,改良版的“維也納炸豬排”的原型則是維也納炸牛排Wiener Schnitzel,一種將小牛肉裹上面包粉炸制而成的奧地利傳統菜餚,如今已被封為“奧地利國菜”。


當年若是走進“天鵝閣”、“德大”或“紅房子”這類老牌西菜社,點上意大利麵、奶油濃湯或煎牛排反而顯得外行。土豆沙拉、羅宋湯和炸豬排才是當然不讓的經典,上海人結合自身口味和本地食材特點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海派西餐”。熱騰騰的炸豬排上桌倘若不跟著一小碟辣醬油,侍者怕是要吃上“老克勒”們的白眼,炸豬排雖然平淡無奇,但若有了辣醬油陪襯,那就成了地道的“海派炸豬排”。


薩爾茨堡的魚


炸豬排外脆裡嫩、香嫩多汁、金黃誘人~而且炸豬排對於上海人來說,不光是一道美味的小吃,還是一種情懷~炸豬排要和泰康黃牌辣醬油搭配才是絕配,每一口都是老上海的味道!

這裡簡單介紹兩家正宗的炸豬排,挑個時間去吃吃看,你也會愛上炸豬排的~

天鵝申閣西菜社

這裡的炸豬排簡直是“巨無霸”級的,整整有兩個手掌那麼大!買單的時候,小資君還聽到旁邊一個老阿姨在說這個豬排太“辣手”了!吃都吃不掉!老闆說帶回去烤箱裡烤一烤還能吃。豬排的肉質非常嫩,從切面上看得出層次分明,做法十分考究,但吃口偏淡,蘸上辣醬油之後,味道不鹹不淡剛剛好。

地址:進賢路169號(近茂名南路)


耳光餛飩

端上來前就已經加過椒鹽,一股飄香讓人還未張嘴就已垂涎欲滴了。整體厚度還算均勻,最厚的地方有0.9cm,整塊豬排有骨有肉,吃進嘴裡非常爽嫩厚實!再配上一口餛飩,人生不能更幸福了!

地址:黃家闕路109號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炸豬排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存在,並不是什麼饕餮美食,但隔段時間就要想一下。

上海人跟炸豬排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43年開埠後。

當時西餐逐漸流行,一些老牌西餐廳就推出了一些所謂的海派西餐,其中有一道叫“維也納豬排”,就是炸豬排的前身。

▲紅房子西餐館

那時候,炸豬排還是個洋玩意兒,對於普通人家而言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小心翼翼的拿起刀叉來上一塊。

後來,大家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了,許多家庭主婦就自己在家裡做。在物資緊缺的1950-1970年代,還會用蘇打餅乾,擀碎來代替麵包粉,也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街角巷尾,餐廳小攤,只要是老上海味道,大多都有炸豬排吃,且百吃不厭。

還有後來的日式炸豬排,超厚超大超嫩的豬排帶來更多的滿足感,也有很多人喜歡。

表皮香酥,裡面肉嫩的出汁兒,蘸醬配飯都好吃,怎能叫人不愛?

“為了吃一塊炸豬排,我願走遍一整個上海。”

目錄

01 忘不了的還是老上海味道

“好吃就要過三關”

“西菜社好吃,路邊攤也香”

02 來踢館的日式炸豬排

“厚脆多汁才夠味”

“好店藏在商場裡”

01 忘不了的還是老上海味道

上海的炸豬排肉和麵皮都比較薄,有時會帶骨頭,超薄的麵皮還要有點鬆脆感,對師傅的手法更加考究。

【好吃就要過三關】

取勝法寶就是錘打後的肉要“過三關”,但這點餐廳裡可能會操作,一般路邊攤就未必會這麼精細,不過只要好吃都是滿足的。

過三關

第一關:豬排浸蛋液裹一次麵粉,很多炸物的第一步都是這樣,蛋液加麵粉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第二關:重複浸蛋液再過一次麵粉,這次裹麵粉並不會影響豬排的厚度,其實起到均勻面粉的效果。

第三關:浸蛋液然後撒麵包糠,麵包糠本身就是”易吸油體質“的,所以一般好一點的炸豬排都會用較粗的一種麵包糠,炸完並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過了三關的炸豬排,口感不油膩,外面的脆皮和裡面的肉配合的剛剛好,吃起來格外香。


漁幫主


炸豬排確實是上海人的“發明”,這是吸收融合歐洲餐飲的一種表現。褒之者可以說是創新,貶之者可以說是窮裝@。

事實上上海人對這個菜沒有題主形容的那樣狂熱。不過不這樣說調侃起來就不夠味了。

實際上正宗牛排、炸豬排和紅燒排骨都有上海人在消費。各按口味和經濟能力選擇。

油汆排骨,跟下面“調侃”上海人的帖子說法不同,中央商場旁邊沙市路的小吃市場有一個攤位是經營這個小吃的傳統攤位,絕對比這裡絕大多數發帖人歲數大。城隍廟小吃市場的這個品種歲數可能更大些。

酸葡萄心理對上海人沒作用。


ZBLiu


羅宋湯 豬排 菜飯 糖醋小排


steven5647


炸豬排,是八十年代的講法。七十年代,是面拖大排。這種大排是不切的。現在切的都是裝逼的傻招。

原來的面拖大排,大且厚。用的是大油鍋。皮脆脆的,咬開後排骨趟出汁水。

那時,很多上海男人都想複製。有的還是藥研所的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